2014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
资源ID:96134698
资源大小:200.1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4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pdf
2014 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1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其代码,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2.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3.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这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A.连续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高速度4.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5.以下对内部学习动机描述不正确的是()A.满足于学习活动之内B.学习是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C.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D.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普及性B.长期性C.终身性D.公共性7.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A.信息加工B.人本主义C.建构主义D.认知主义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合作法C.实践法D.行动研究法9.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10.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生的学习方法11.当人连接不断的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这种心理状态是()A.忧愁感B.习得性无助感C.抑郁感D.焦虑感12.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是()A.比较B.抽象C.概括D.变式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14.在解决困难问题时,专家型教师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与新手型教师相比()A.更长B.更短C.一样D.说不清15.下列不属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方式的是()A.自主学习B.探究学习C.合作学习D.接受学习16.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散17.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以下属于中学生对惩罚的看法是()A.犯了过错被成人惩罚是理所当然的B.所犯错误的内容与惩罚的性质可以无关C.最严厉的惩罚是最有效的D.有效的惩罚应该是报应性惩罚18.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小组教学1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20.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练习成绩出现忽高忽低或停顿的现象,称为()A.起伏现象B.高原现象C.过度学习D.中止现象21.某小学根据当地太极拳具有悠久历史的现实,在该校开设了太极拳课程,该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学科课程2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A 随机安排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D.交错安排23.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应该采取的策略是()A.取法乎下B.取法乎中C.取法乎上D.无法即法2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B.公共关系C.行政D.安全25.“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形象地体现了()的内涵。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26.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兹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兹应该去偷药,谁让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传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2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6 岁的孩子属于()阶段。A.同一性对角色混乱B.自主性对羞怯感C.主动感对内疚感D.勤奋感对自卑感28.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教学手段B.教学方法C.课程D.管理体制29.按照归因理论,“努力”属于()因素.A.内部-可控B.内部-不可控C.外部-可控D.外部-不可控3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其代码,多选、少选、错选、未选均不得分)3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有()A.德育方法B.德育环境C.教育者D.受教育者E.德育内容32.教师良心与其他职业良心相比,主要特点有()A.内隐性B.层次性高C.教育性强D.协作性强E.范围广33.课程结构的特点有()A.目的性B.稳定性C.层次性D.整体性E.计划性34.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确实存在的有()A.态度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迁移D.技能迁移E.气质迁移35.下列哪些不属于违法行为()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B.教师未完成教学计划C.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E.教师上课迟到3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实验法E.案例教学法37.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有()A.支架式B.认知学徒式C.接受式D.抛锚式E.随机进入式38.中学生在认知方面需要加强培养的有()A.直觉思维B.形象思维C.推理能力D.抽象思维E.概括能力39.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的特征有()A.科学性B.义务性C.基础性D.强制性E.普遍性40.以下属于学生的问题心理与行为的有()A.攻击性行为B.吸烟酗酒C.成绩差D.厌学E.过度焦虑三、判断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5 分。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41.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必然现象。()42.教师在工作中履行了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43.效度只是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44.幼儿的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45.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依据是教育目的。()46.追求整体性课程目标是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47.不能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成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教学。()48.34 岁的儿童容易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发音,所以有人称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为“国际公民”。()49.教师公正,教育必然公正。()50.我国传统教学的严重弊病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本题共 4 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简述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2.简述发现法的实施步骤。3.简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与途径。4.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二、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1 小题 10 分,第 2 小题 7 分,第 3 小题 8 分,共 25分。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1、阅读案例,回答问题。13 岁的男孩王征,生性顽皮好动。但现在,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走路时,他总是用一只小手捂住半个脸,独自一人,不愿正面与他人接触。因为他的脸上刻着一个“贼”字,而刻字人正是他的班主任老师一个有一大堆荣誉证书,工作兢兢业业的优秀教师。提起当时的情景,小王征心有余悸。那天上体育课时,王征从同学的文具盒里拿走了十元钱,结果被班主任老师用锥针在左脸颊上刻了一个“贼”字,并涂上了红墨水,也是“训诫”。王征说:“从那以后,同学们都叫我“贼娃子”。班主任老师说:“王征纪律差、学习差,坏毛病特别多。为了教育本人,也为了对社会负责,以后不至于铁窗里多一个坏分子,基于这种心理,我当时较了个劲,这个字不仅是一个不太光彩的字,也是一个丢人的字。刺激他一下,从他的心灵上挽回一些自尊心,然后呢,他学会自爱。”请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认识王老师的惩罚行为(5 分)请设计像王征这类学生的教育方案。2、阅读案例,回答问题。小琪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课,在数学课上,她反应很快,喜欢尝试用新办法来解决问题。老师提问时,他总是抢先回答,但也常常答错。(1)小琪属于何种认知风格?(3 分)(2)基于小琪的认知风格,你认为应如何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4 分)3、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星期天,妈妈带着 4 岁半强强去逛公园。突然,强强被不远处的场景吸引住了,那是他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恐龙的仿真场景。但当强强走近时,发现其中的一只“恐龙”已经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身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并留了很多“血”,强强伤心地哭了起来,并请求妈妈救救恐龙。妈妈将强强带到受伤恐龙的身边并告诉他:“你看,这是假的,他的身体是用钢丝搭成架后裹一层防雨布做成的,血是用涂料染上的。”可是强强就是不相信,仍旧哭个不停。回家后,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第二天,在幼儿园里,他告诉小朋友:“昨天,我看到了真的恐龙,他好可怜,病那么重了也没有人救他。”有的孩子说:“你骗人,地球上已经没有恐龙了。”强强的表现说明了学前儿童想像发展的什么特点?(3 分)听到孩子们的争论,作为教师你会如何做呢?(5 分)三、作文题(25 分,根据要求作文,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作答)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议论文。第一幅:老师在黑板上写“雪化了是什么?”第二幅:一个女学生在黑板上写:“水”第三幅:一个男学生在黑板上写:“春”第四幅:老师在“水”字旁边画对号,在“春”字旁边画错号。第一部分客观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BBCDC 610 CBBCC 1115 BDDBD 1620 DAACB 2125 CDCAA 2630 AACAA二、多项选择题31.ACDE 32.BC 33.ACD 34.ABCD 35.ABDE 36.ABCD 37.ADE 38.CDE 39.CDE 40.ADE三、判断题4145 4650 第二部分主观题一、简答题1.(1)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基本特点为:共同特点:A.二者都是教育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一定主体所享有的利益。B.二者都是教育法所赋予一定主体的一种资格。C.二者都是教育法所保障或允许的,一定主体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不同特点:A.二者的主体不同。B.二者的来源不同。(2)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依托。主要表现于:A.受教育者的存在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的基础。B.教育权主体与受教育权主体通过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使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相互依托。C.教育权的滥用或不合理设定会导致侵害、限制或剥夺一定主体的受教育权。2.第一步: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发现目的。思维源于问题,疑问引发发现,应用发现教学首先需要给出“发现”的明确任务和目标。第二步:做出假设,使学生明确思考方向。第三步:创设情景,使学生面临矛盾。只有内心的“矛盾”,才可能引起学生求知探索的动力,所以在提出要求、给出假设后,需要进一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矛盾”。第四步:指导学生根据案例,整理资料,罗列证据,发现结论,归纳总结。第五步:将发现的结论与事实材料结合,加深理解。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归纳结论与“答案”一致时,会欣喜异常,若出现不一致,教师则应加以指导。第六步:将发现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个环节是发现教学法的升华,也是一个后续的要求。3.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自我教育。4.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其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最重要的形式。班杜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会受强化的影响。强化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3)自我强化,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二、案例分析1、(1)王老师的惩罚行为是违法的,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第 16 条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15 条也很明确地提出,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职工应当尊重小学生、儿童的人格尊严,不能对他们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或其他形式的侮辱人格的行为。班主任老师在其左脸上刻“贼”字,并涂上红墨水,这是对学生的变相体罚,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另一方面,对于品德不良的问题学生更要坚持尊重关爱原则,尊重是教育的前提。用一种伤害肉体与尊严的做法,非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引起仇恨。(2)明确对此类学生进行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和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待纪律差、学习差、坏毛病特别多的学生,要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引导学生逐步前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提出适度的要求,但不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在教育时要因材施教,这类学生表现不好,影响他人学习和班级管理,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清楚这些不良行为出现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育。2、(1)小琪反应快,喜欢尝试新方法,但错误率高,属于冲动型认知风格(2)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虽然解决问题的速度快,但错误率高。在课堂教学中,主张让小琪想好了再回答,面对问题多思考,提高准确性。另外,帮她具体分析、比较材料的构成成分,通过多次训练来克服冲动行为。3、(1)强强看到一只恐龙流着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其实那只恐龙是钢丝搭成架裹上雨布做成的,血是涂料染上的。这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内容之间的联系更加符合实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想象的事物进行比较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无意想象中开始有了有意成分,同时容易混淆假想与现实。(2)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让小朋友自己讨论关于恐龙的问题,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在小朋友讨论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告诉他们恐龙由于种种原因已经灭绝了,另外举一些关于博物馆或公园的恐龙化石和雕像,引导他们作出合理的想象。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