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pdf
2021-2022学年高考化学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 .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 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 .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 择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 a+2;,C f -黑O+x;n中,每生成2 9 4 g 篇0 g 释放的中子数为3NAB.常温常压下,2 2.4 L乙烷和丙烯(C 3 H 6)的混合物中氢原子数目为6NAC.1 L 0.5 m o l.L/碳酸钠溶液含有的C O32数目小于0.5 NAD.0.1 1 1 1 01 1 1 2 02 与乂1 1 02 充分作用生成0 2,转移的电子数为O.INA2、如图是某条件时N 2 与 H 2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3 H2 2 N H 3+9 2 k JB.生 成 I m o l N H j,反应放热9 2 k JC.b曲线代表使用了催化剂,其 H 2 的转化率高于a曲线D.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不变3、过氧化钙(C a O j 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实验室常用C a C 03 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流程如下:C a C O 3 M 叁蒙.W L.V.二 个 滤液三-:*二 工 h-:二 冬 白 色结晶(C a O z)。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逐滴加入稀盐酸后,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多余的H C 1B.加入氨水和双氧水后的反应为:C a C l2+2 N H 3 H2O+H2O2=C a O21 +2 岫 口+2 H 2 OC.生成C a O z 的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的原因是温度过高时过氧化氢分解D.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用蒸储水洗涤后应再用乙醇洗涤以去除结晶表面水分4、某废水含N a+、K M g 2+、和 S O 4 2 一等离子。利用微生物电池进行废水脱盐的同时处理含O C N-的酸性废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好氧微生物电极N 为正极B.膜 1、膜 2 依次为阴离子、阳离子交换膜C.通过膜1和膜2 的阴离子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总数D.电极 M 的电极反应式为 2OCN-6e-+2H2O2CO2T+N2T+4H+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是一种清洁能源,X 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Y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Z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元素中最大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W、X、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XWB.Y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C.元素X、Y、Z 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W 与 Y 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6、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意味着对污染防治比过去要求更高。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环保二位一体结合的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桥中。一 向 Y 极移动B.电路中流过7.5 m ol电子时,共产生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6.8LC.电流由X 极沿导线流向Y 极D.Y 极发生的反应为2NO3,+10e-+6H2O=N2T+12OH-,周 围 pH增大7、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在东航成功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 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A.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B.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C.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D.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8、25时,浓度相同的N a 2 c 和 NaHCCh溶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粒子种类不同 B.c(Na+)前者大于后者)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c(CO33)均增大9、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d 与 a 同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dcba B.4 种元素中b 的金属性最强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D.d 单质的氧化性比a 单质的氧化性强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碳酸钠水解:CO32+2H2O-H2CO3+2OH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 液 与 NaHSCh溶液等体积混合Ba2+OlT+H+SO42-BaSO41+H2OC.NaClO 溶液中滴入少量 FeSO4 溶液:2Fe2+CIO-+2H+CL+Fe3+H2OD.向 NazSiCh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SiO32+CO2+H2O-HzSiOai+COj211、某甲酸溶液中含有甲醛,用下列方法可以证明的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煮沸,有破红色的沉淀B.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的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C.将试液进行酯化反应后的混合液能发生银镜反应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后,蒸储出的气体通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12、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C心意A.不易溶于水B.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有3 种(不包括)C.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D.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我们常说的皂化反应13、化合物Z 是合成平喘药沙丁胺醇的中间体,可通过下列路线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的分子式为C7H6。2C.Z 的一氯取代物有6 种B.Y 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D.Z 能与稀硫酸发生水解反应14、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关 于 lOOmLlmol/L的 Fe2(SO4)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是A.力 口 NaOH 可制得 Fe(OH)3 胶粒 0.2NAB.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为0.2NAC.加 Na2c03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3CO32+2Fe3+=Fe2(CO3)3 ID.Fe2(SO4)3溶液可用于净化水15、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 程 I 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一化学能B.过 程 I 中每消耗U6gFe3O4转移2 m oi电子C.过程II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C A F eG +H,T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16、常温下,向 20mL、浓度均为O.lm o lir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中分别滴加O.lm olir盐酸,溶液导电性如图所示(已 知: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点溶液pH=llB.曲线1 中 c 与 e 之间某点溶液呈中性C.c 点溶液中:c(H+)=c(OH)+c(N3H H2O)D.在 a、b、c、d、e 中,水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17、A(C2H4)是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用 A 和常见的有机物可合成一种酸类香料和一种缩醛类香料,具体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o,ooC O j,、回b O O /HjC-CHjOH-*CHjO*C*OCH)|B|CQ2章甲0匕01 G*)CHiCHO_ 2聋乙修/O-C H z 3 、。-缗H已知:I+2ROH-2ROH+RO-C-OR ROe-w*回答下列问题:(I)B 的分子式是.若 D 为单取代芳香族化合物且能与金属钠反应;每 个 D 分子中只含有1个氧原子,D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3.1%,则 D 的结构简式为 o(2)C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的反应类型是(3)据报道,反应在微波辐射下,以 NaHSO HzO为催化剂进行,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请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苯乙醛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i.含 有 苯 环 和?结构 ii.核磁共振氢谱有4 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2:1-C-(5)若化合物E 为苯甲醛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苯甲醛大1 4,则能使FeCh溶液显色的E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共 有(不 考 虑 立 体 异 构)种。OQIII(6)参 照 o/C、。的合成路线,写出由2-氯丙烷和必要的溶剂、无机试剂制备Q/C、O 的合成流程图:/IH2C CH2 HJCCtt-CHj合成流程图示例如下:(乩=小服%翻。CH,CH,OH18、扁桃酸D 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用常见化工原料制备D,再由此制备有机物I 的合成路线如下:oOHn HCN已知:一 CH-CHCN回答下列问题:(I)C的名称是 一,I 的分子式为。(2)E-F 的反应类型为_ _ _,G 中 官 能 团 的 名 称 为 (3)A-B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4)反 应 G-H 的 试 剂 及 条 件 是(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D 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 与 FeCL溶液显紫色 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1:223(6)写出以澳乙烷为原料制备H 的 合 成 路 线(其 他 试 剂 任 选).19、某学习小组以Mg(NO3)2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实验初步探究硝酸盐热分解的规律。(提出猜想)小组提出如下4 种猜想:甲:Mg(NO2)2 NO2、O2 乙:MgO、NO2、O2丙:Mg3N2、O2 T:MgO、NO2、N2(1)查阅资料得知,NO2可被NaOH溶液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前,小组成员经讨论认定猜想丁不成立,理由是(实验操作)(3)设计如图装置,用氮气排尽装置中空气,其目的是;加热 Mg(NCh)2固体,AB装置实验现象是:(4)有同学提出可用亚硫酸钠溶液检验是否有氧气产生,但通入之前,还需在BD装置间增加滴有酚配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5)小组讨论后认为即便通过C 后有氧气,仅仅用亚硫酸钠溶液仍然难以检验,因为:,改进的措施是可在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 o(6)上述系列改进后,如果分解产物中有02存在,排除装置与操作的原因,未检测到的原因是 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亚硝酰氯(NOCI)是一种红褐色液体或黄色气体,其熔点-64.5,沸点-5.5,遇水易水解。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与 Ch在常温常压下合成,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选用X 装置制备NO,Y 装置制备氯气。检验X 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3)制备亚硝酰氯时,检验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实验开始,需先打开,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时,再打开,Z 中有一定量液体生成时,停止实验。装置Z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o(4)若不用A 装置对实验有何影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通过以下实验测定NOC1样品的纯度。取 Z 中所得液体100g溶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配制成250m L溶液;取出 25.00 mL样品溶于锥形瓶中,以 K2OO4溶液为指示剂,用 cnwlL 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mL。滴 定 终 点 的 现 象 是,亚硝酰氯(NOC1)的质量分数为。(已知:AgzCrCh为砖红色固体;Ksp(AgCl)=1.56x10 l0,Ksp(Ag2CrO4)=1.0 xl012,Ksp(AgNO2)=5.86xl0-4)21、氮 化 硼(B 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 B N,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B 原 子 的 电 子 排 布 式 为;B 和 N 相比,电 负 性 较 大 的 是,BN中 B 元素的化合价为(2)在 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B 原 子 的 杂 化 轨 道 类 型 为,BFj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_的立体结构为(3)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 内 B 原子与N 原 子 之 间 的 化 学 键 为,层 间 作 用 力 为、(4)六方氮化棚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棚,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晶胞边长为361.5pm,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 各氮原子、各硼原子,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 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参考答案一、选 择 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得:x=249+48-294=3,即每生成lmol;:;。释放的中子数为3 m o l,即3NA,故 A 正确;B.常温常压下,无法由体积计算物质的量,也就无法计算微粒数目,故 B 错误;C.1 L0.5 mol.L-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 Lx0.5 mol.L-O.Smol,CCh?一部分水解,所以含有的CO32数目小于O.5NA,故 C 正确;D.O.lmollhCh与 MnCh充分作用生成0.05moKh,O 元素由-1价升高为0 价,失 去 1个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05molX2=0.1mol,即 O.INA,故 D 正确;故 选 B。2、D【解析】A.未标出物质的状态,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U 2N H 3(g)H=-92kJ/m ol,故 A 错误;B.从图中得出生成2 moi NM 时,反应放热9 2 k J,故 B 错误;C.催化剂可以同等的加快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会改变,转化率也不变,故 C 错误;D.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加催化剂不会改变平衡常数,故 D 正确;故答案为D【点睛】易误选C,注意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而且是同等程度的改变,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限度,转化率不变。3、A【解析】根据过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过滤,推出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即碳酸钙过量,CaCO3与盐酸反应,发 生 CaCCh+2HCl=CaCh+CO2 t+H2O,CO2能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过氧化钙溶于酸,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多余的C O 2,加入氨水和双氧水时发生的反应是CaCh+2NH3 H2O+H2O2=CaO2 I+2NH4Cl+2H2O,然后过滤,得到过氧化钙,据此分析;【详解】A、根据过程,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后,过滤,推出溶液中有固体剩余,即碳酸钙过量,CaCth与盐酸反应,发 生 CaCO3+2HCl=CaC12+CO2 t+H2O,CO2能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过氧化钙溶于酸,加热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多余的C O 2,故 A 说法错误;B、加入氨水和双氧水后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2NH3 H2O+H2O2=CaO2 I+2NH4C1+2H2O,故 B 说法正确;C、双氧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需要在冰浴下进行的原因是防止双氧水分解,故 C 说法正确;D、过氧化钙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去除结晶表面的水分,故 D 说法正确;答案选A。【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学生注意到CaCh溶于酸,需要将过量HC1除去,但是忽略了流程,碳酸钙加入盐酸后过滤,这一操作步骤,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l=CaCh+COi t+H2O,没有沉淀产生,为什么过滤呢?只能说明碳酸钙过量,盐酸不足,还要注意到CO2能溶于水,反应后溶液显酸性,因此煮沸的目的是除去CO2。4、C【解析】A.由物质转化知,OCN-中 C 为+4 价,N 为一3 价,在 M 极上N 的化合价升高,说明M 极为负极,N 极为正极,A项正确;B.在处理过程中,M 极附近电解质溶液正电荷增多,所以阴离子向M 极迁移,膜 1为阴离子交换膜,N 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N 极附近负电荷增多,阳离子向N 极迁移,膜 2 为阳离子交换膜,B 项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知,迁移的阴离子、阳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正电荷总数,但是离子所带电荷不相同,故迁移的阴、阳离子总数不一定相等,C 项错误;D.M 极发生氧化反应,水参与反应,生成了 H+,D 项正确;答案选C。5、A【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的简单氢化物是一种清洁能源,则 W 为 C 元素;Y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 Y 为 F 元素;X 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且原子序数小于F,则 X 为 N 元素;Z 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大的,则 Z 为 Na元素,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 为 C、X 为 N、Y 为 F、Z 为 Na。A.Y 为 F,F 没有正价,其无含氧酸,故 A 错误;B.非金属性Y W,则 Y 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 的强,故 B 正确;C.元素X、Y、Z 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因此半径依次减小,故 C 正确;D.C、F 均为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并且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故 D 正确答案选A。6、D【解析】根据处理垃圾渗滤液并用其发电的示意图可知,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X 是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Y 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NO;+10e-+6H2。=2 +12011一,电解质里的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详解】A.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装置属于原电池装置,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即氯离子向X 极移动,故 A 错误;B.电池总反应为:5NH3+3NO3=4N2+6H2O+3OH-,该反应转移了 15个电子,即转移15个电子生成4 个氮气,故电路中流过7.5 m ol电子时,产生2moi氮气,即 44.8L,B 错误;C.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即 Y 极沿导线流向X 极,故 C 错误;D.Y 是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NO3+10e+6H2O=N2+12OH-,周围p H 增大,故 D 正确;答案选D。7、B【解析】地沟油中含油脂,与碱溶液反应,而矿物油不与碱反应,混合后分层,以此来解答。【详解】A.地沟油、矿物油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比水小,不能区别,故 A 错误;B.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分层的为矿物油,现象不同,能区别,故 B 正确;C.地沟油、矿物油均能燃烧,不能区别,故 C 错误;D.地沟油、矿物油均为混合物,没有固定沸点,不能区别,故 D 错误;答案是B。【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区别,明确地沟油、矿物油的成分及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8、A【解析】A 项、NaHCCh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OUH+OH、HCO3=CCh2+H+、H2O+HCO3 UH2co3+OH,Na2cO3 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2O#H+OH H2O+CO32#HC03+OH H2O+HCO3#H2CO3+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故 A 错误;B 项、Na2cCh 中 c(Na+)=2c(Na2co3),NaHCfh溶液中 c(Na+)=c(NaHCO3),二者浓度相等,则 c(Na+)前者大于后者,故 B 正确;C 项、碳酸根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二者水解均显碱性,碳酸钠溶液中的c(O H-)大于碳酸氢钠溶液中的c(OH-),故 C 正确;D 项、向浓度相同的Na2c03和 NaHCCh溶液分别加入NaOH固体,NaOH会抑制Na2cCh的水解,与 NaHCCh反应生成Na2c0 3,则两种溶液中c(CO32)均增大,故 D 正确;故选A.9,B【解析】a、b、c、d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b 原子次外层的电子数相同,则 a 的核外电子总数应为8,为 O 元素,则 b、c、d 为第三周期元素,c 所在周期数与族数相同,应 为 A1元素,d 与 a 同族,应为 S 元素,b 可能为Na或 M g,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解答该题。【详解】A、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大小顺序是Na(Mg)AlSO,A 错误;B、同周期从左向右金属性减弱,因此Na或 Mg在 4 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B 正确;C、c 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C 错误;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S 的氧化性比氧气弱,D 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10、B【解析】A.碳酸为二元弱酸,二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 液 与 NaHSO 溶液等体积混合反应生成硫酸领沉淀,氢氧化钠和水;C.滴入少量FeSO4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铁;D.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碳酸氢钠。【详解】A.碳酸钠水解,离子方程式:CO32+H2OHCO3+OH,故 A 错误;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OH)2溶 液 与 NaHSCh溶液等体积混合,离子方程式:Ba2+OH+H+SO42 BaSO4l+H2O,故 B 正确;C.向 NaClO溶液中滴入少量FeSt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Fe2+ClO+4OH Cl+2Fe(OH)3 1,故C 错误;D.向 NazSiCh溶液中通入过量C O 2,离子方程式:SiO32+2CO2+2H2O-HzSiOji+ZHCOa,故 D 错误;故选:Bo11、D【解析】0A.甲酸 分子中也含有醛基,所以无论是否含有甲醛,都会有该现象,A 错误。IIc011B.甲酸与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的得到的甲酸钠中仍然含有醛基,所以溶液一样可以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甲醛,B 错误。C.酸与醇发生酯化发生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所以将甲酸溶液进行酯化反应后的混合液含有甲酸及甲酸酯中都含有醛基,可以发生银镜反应。因此不能证明含有甲醛,C 错误。D.向甲酸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得到甲酸钠。甲酸钠是盐,沸点高。若其中含有甲醛,则由于甲醛是分子晶体,沸点较低。加热蒸储出的气体通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若有砖红色沉淀,则证明蒸馆出的气体中含有甲醛,D 正确。答案选D。12、D【解析】A.根据分子结构可以看出,它属于氯代垃,是难溶于水的,故 A 正确;B.Br和甲基处在苯环的相间,相对的位置,Br取代在甲基上,共有三种,故 B 正确;C.苯环和双键都是平面结构,可能共面,酯基中的两个碳原子,一个采用sp2杂化,一个采用sp3杂化,所有碳原子可能共面,故 C 正确;D.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的反应,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 D 错误;答案选D。13、D【解析】)的分子式为C8H6。2,故 A 错误;OH3)分子中含有甲基(-CH3),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 B 错误;)分子中有7 种环境的氢原子,一氯取代物有7 种,故 C 错误;故选D。)中含有酯基,能与稀硫酸发生水解反应,故 D 正确;14、D【解析】A.Fe2(SO4)3加 Na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而不是胶粒,故 A 错误;B.100mLImoI/L 的 Fe2(SO4)3溶液中 nFe2(SO4)3=lmol-LTx0.1L=0.1mol,n(Fe3+)=0.2m ol,铁离子水解 FeJ+3H2O一Fe(OH)3+3H+,根据水解方程式得到溶液中阳离子数目大于0.2NA,故 B 错误;C.加 Na2cCh溶液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为3CO32+2Fe3+3H2O=2 Fe(OH)3l+3cO2T,故 C 错误;D.Fe2(SO4)3溶液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杂质功能,起净水功能,因此可用于净化水,故 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点睛】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偏铝酸根、硅酸根等离子要发生双水解反应。15、B【解析】A.过 程 I 利用太阳能将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实现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太阳能一化学能,选项A 正确;2 1B.过 程 I 中四氧化三铁转化为氧气和氧化亚铁,每消耗U 6gFe3O 4,即 0.5moL x0.5m ol=m o/F e由+3价变为2+2价,转移 m ol电子,选项B 错误;C.过程II实现了氧化亚铁与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的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2OFe3Ch+H a f,选 项 C 正确;D.根据流程信息可知,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节约能源、产物易分离等优点,选项D 正确。答案选B。16、C【解析】氢氧化钠为强电解质,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所以体积、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要比一水合氨的导电性要强,故曲线2 为氢氧化钠溶液,曲线1氨水。【详解】A.曲线2 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是一元强碱,c(OH)=0.1m ol/L,则 c(H+)=lxlO-i3 moI/L,所 以 pH=-lgc(H+)=13,故 A 错误;B.在氨水中滴加盐酸,溶液由碱性变中性,再变成酸性,滴定前氨水呈碱性,而 c 点对应的溶液溶质为氯化钱,呈酸性,说明中性点在c 点向b 点间的某点,c 点到e 点溶液的酸性越来越强,故 B错误;C.c点表示溶质是氯化钱,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式:c(H+)=c(OH)+C(NH3 H 2O),故 C 正确;D.由图像知,曲线1 导电性较弱,说明曲线1对应的溶液为弱电解质溶液,即曲线1代表氨水,曲线2 代表氢氧化钠溶液,c 点表示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筱,水解程度最大,故此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 D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判断曲线1、曲线2 代表的溶质为解答关键,然后根据横坐标加入HC1的量可以判断各点相应的溶质情况,根据溶质分析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电离程度。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17、CH4OCH2cH20H羟基 氧化反应A 的分子式为C2H4,A 为乙烯,即结构简式为CH2=CH2,根据问题(D,D 能与金属钠反应,且 D 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即 D 中含有一OH,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即 D 中含有苯环,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卜16/13.1%=122,根据苯乙醛推出D 的结构简式为,根据缩醛的结构简式,推 出 C 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根据信息,推 出 B 的结构简式为CH3OH,据此分析;【详解】A 的分子式为C2H4,A 为乙烯,即结构简式为CH2=CH2,根据问题(1),D 能与金属钠反应,且 D 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即 D 中含有一OH,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即 D 中含有苯环,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卜16/13.1%=122,根据苯乙醛的结构简式推出D 的结构简式为(-C H 2 C H g H ,根据缩醛的结构简式,推 出 C 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根据信息,推出B 的结构简式为CMOH,(1)根据上述分析,B 的结构简式为CH3OH,即分子式为CHQ;D 能与金属钠反应,且 D 分子中只有一个氧原子,即 D 中含有一OH,D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即 D 中含有苯环,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x16/13.1%=122,根据苯乙醛的结构简式,推 出 D 的结构简式为Q-CH2CH:OH;(2)C 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含有的官能团是羟基;根据合成路线,反应是苯乙醇被氧化成苯乙醛,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3)反应是苯乙醛与HOCH2cH20H反应生成缩醛,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根据信息,核磁共振氢谱有4 组峰,说明是对称结构,峰面积之比为3:2:2:1,说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2:2:1,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HC-CH3 CH3C-;(5)若化合物E 为苯甲醛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苯甲醛大14,则其分子式为C8H10O,E 的同分异构体能使FeCb溶液显色,说明含有酚羟基,假设苯环上有一OH、一C2H$两个取代基,有邻间对三种结构,假设苯环上有一OH、-CH3、一CH3三个取代基,两个甲基在邻位,羟基有2 种结构;两个甲基在间位,羟基有3 种结构;两个甲基在对位,羟基有1种结构,一共有9 种结构;(6)根据反应,推 出 生 成 目 标 物 原 料 是:根 据 路 线 ,用乙烯与。2在 Ag作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环氧乙CHj烷,因 此 生 呼 的 的 原 料 是“,而 生 成 丙 烯,用 2 T丙烷发生消去反应,合成路线为CH30C In0 1I NaOH,&02/C03/CH3CH CH 3-CH2=CHCH,-77CH CH2 0 0CH3H2CCH-CH3【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根据信息判断出含有的形式,如 本 题 含 有 苯 环 和 写 出 苯 乙 醛 的 同 分 异 构 体,0醛与酮互为同分异构体,则有CH2Y。,符合峰有4 种,峰面积之比为3:2:2:1,然后将一CH 2cH O,拆成一C%和一C H O,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然后根据峰和峰的面积进行判断,哪些符合要求。CH3CH2Br 邢 溶 烫 CH3cH20H 02;cu C H3cHOAHCN),HH CH3CHCOOH【解析】B 在氢氧化钠溶液根据流程图,A 为甲苯,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侧链的取代反应生成B,因此B 为产 0H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则 c 为 ,根据信息,D 为OpAn-COOH;丙烯与溟发生加成反应生成E,E 为 1,2OH 9二漠丙烷,E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生成F,F 为(H HCH、()H;F 被高镒酸钾溶液氧化生成G,G 为(.()CH3cH20H。晨 的 CH3cHO HCNOHCHjCHCOOH19,2NO2+2NaOH=NaNO3+NaNO2+H2O 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避免对产物。2的检验产生干扰 固体减少,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确保二氧化氮已被除尽,防止干扰氧气的检验 亚硫酸钠溶液与氧气反应没有明显现象,难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了 几滴酚酸试剂 4NO2+O2+2H2O=4HNO3或4NO2+O2+4NaOH=4NaNO3+2H2O【解析】(DNO2在碱性条件下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Ch和 NaNO2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3)为检验是否生成氧气,应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尽;加 热 Mg(NCh)2固体,固体质量减小,如生成红棕色气体,则有NCH生成;(4)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被氧气氧化,也可被二氧化氮氧化;(5)亚硫酸钠溶液与氧气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结合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判断;(6)如果分解产物中有02存在,但没有检测到,可能原因是二氧化氮、氧气与水反应。【详解】(1)NO2在碱性条件下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N(h和 NaNCh,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2NCh+2NaOH=NaNO3+NaNO2+H2O;(2)由于丙产物中化合价只有降低情况,没有升高,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3)为检验是否生成氧气,应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尽,避免对产物02的检验产生干扰,加 热 Mg(NCh)2固体,固体质量减小,如生成红棕色气体,则有N th生成;(4)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可被氧气氧化,也可被N02氧化,通入之前,还需在BD装置间增加滴有酚猷的氢氧化钠溶液,可确保N(h 已被除尽,防止干扰氧气的检验;(5)亚硫酸钠溶液与氧气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结合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判断,可滴加几滴酚猷试剂,如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有氧气生成;如果分解产物中有Ch存在,但没有检测到,可能原因是NO2、O2与 H2O 反应,发生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或 4NO2+O2+4NaOH=4NaNO3+2H2Oo【点睛】本题为实验探究题目,答题时主要在把握物质的性质基础上把握实验的原理、目的以及相关实验的基本操作,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20、:o:Sx:(j:将导气管右端接胶管并用止水夹加紧,向 U 型管左管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静止片刻,若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灰 2、K A 中充有黄绿色气体时 K1 2NO+C12=2NOC1 NOC1+H2O=HNO2+HCI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13.1c%【解析】(l)NOCl的中心原子为N,O 与 N 共用两个电子对,C1与 N 共用一个电子对,则电子式为,故答案为:O:X:C I:;利用大气压强检查X 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将导气管右端接胶管并用止水夹加紧,向 U 型管左管加水至左管液面高于右管,静止片刻,若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3)实验开始前,先打开出、%,通入一段时间C L,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打开K,通入NO反应,当有一定量的NOC1产生时,停止实验,故答案为:&、A 中充有黄绿色气体时;K;Z 装置为NO与 C12在常温常压下合成NOC1,反应方程式为:2NO+C12=2NOCL故答案为:2NO+CL=2NOC1;(4)A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进入Z 装置。没有A 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Z,亚硝酰氯遇水易发生水解:NOC1+H2O=HNO2+H C 1,产率降低,故答案为:NOC1+H2O=HNO2+HC1;(5)以 K2C1O4溶液为指示剂,用 AgNO3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终点时,沉淀由白色变为砖红色,半分钟内不变色,此时 n(Ag+)=n(Cl),取 Z 中所得100g溶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配制成250 m L 溶液;取出25.00 mL样品溶于锥形瓶中,25mL 样品中:n(NOC1)=n(Ag+)=c mol/Lx 20.00 x 10-3L=0.02cmol,则 250mL 溶液中 n(NOCl)=0.2c mol,13 lc 2m(NOCl)=0.2cmolX65.5g/mol=13.1cg,亚硝酰氯(NOCI)的质量分数为100%=13.1c%,故答案为:滴入最100g后一滴标准液,生成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无变化;13.1c%。【点睛】本题侧重考查了物质制备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和常见题型,主要考查了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步骤的设计,化学计算等,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21、Is22s22Pl N+3 120 sp2 正四面体 共价键(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4 425x4(3 6 1.5X1 0-1 0)3XNA【解析】(D B的原子序数是5,所以基态B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Is22s2sp%B 和 N 都属于第二周期,同周期自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B 和 N 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N,B 最外层有3 个电子,所以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Is22s2 2*N;+3;(2)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计算出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a-xb)=L(3-3 x l)=0,所 以 BF3分子为平面正三角2 2形结构,F-B-F的键角是120。,杂化轨道类型为sp2;在 BF广 中 中 心 原 子 的 孤 电 子 对 数(a-xb)=-(4-4xl)=0,2 2所 以 BF厂的结构为正四面体,故答案为120;sp2;正四面体;(3)B、N 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而层与层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故答案为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4)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金刚石晶胞是立方体,其中8 个顶点有8 个碳原子,6 个面各有6 个碳原子,立方体内部还有4 个碳原子。所以金刚石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8X+6XL+4=8,因此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应8 2该含有4 个 N 和 4 个 B 原子。I m o l B N的质量为2 5 g,I m o l B N含有晶胞数为().25NA,所 以1 1 0 1 1 的体积为(3 6 1.5乂1 0-1 )加 0.2 5乂1,2 5 2 5 x 4(3 6 1.5X1 O-1O)3XO.2 5 A?A(3 6 1.5 x 1 0一吁 x N.2 5 x 4故答案为4;4(3 6 1.5 x 1 0叫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