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 50.0分)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B.浮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物体的下表面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气体或液体D.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也越大2.如图所示,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如10果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匕 二 二 二 JA.漂浮 B.悬浮 C.下沉 D.不能判断3.如图所示的三只球的体积是相等的,在同种液体中静止,由图可知()A.甲球受的浮力最小B.乙球受的浮力最小C.丙球受的浮力最小D.三球受的浮力一样大4.将玻璃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和橡皮塞组成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内加入适量的液体,可完成如下四个实验:在这些实验的设计中,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的是()验证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模拟潜水艇的浮沉。A.B.C.D.5.如图所示,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金属块,已知金属块与气球的总重力为G怒,它们恰好悬浮在温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块悬浮时,气球受到的浮力F浮等于G点B.金属块悬浮时,气球受到的浮力尸浮大于G怒C.若水温降低,金属块将上升D.若水温降低,金属块将下沉6.游泳时佩戴游泳圈是防止溺水的有效方法。质量为50kg的小蓉佩戴游泳圈后,能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游泳圈对她的作用力大小最符合实际的是 二,()A.5000/VB.500/VC.50/VD.5N7.小明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4区后,浮沉子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如图所 矿泉水瓶、墓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 E里 斗浮在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 巨 主紧瓶盖使其密封。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B.“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C.“浮沉子”上浮时,玻璃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D.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都不可能悬浮在水中8.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小 球 的 质 量 大 小 关 系 是 团 尹乙)m丙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尸*=尸 两 Pz P丙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用 Pz=P丙第2页,共28页9.预计2020年通车的雨城区“大兴二桥”在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九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钢绳拉力尸2随八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甲 乙A.构件的边长为4nlB,构件的密度为3 x 103kg/m3C.浮力Fi随八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图线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zn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4 x 104pa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电子秤,电子秤上有一盛水的溢水杯,杯内水面跟溢水口相平。现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圆柱体铝块,将铝块缓缓地浸入水中,直到铝块完全浸没在水中为止,整个过程铝块未接触杯底和侧壁。则从铝块下表面开始接触水面到上表面刚没入水中的过程中()B.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电子秤的示数不变C.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电子秤的示数变小D.测力计的示数变大,电子秤的示数不变11.小东同学做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探究实验。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居、尸2、F3和生;图丙中4物体所受的浮力为产浮,4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G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若图甲中溢水杯中未装满水,贝肝浮&-尸3D.若图甲中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则G郁吊-F212.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小B(匕%)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B.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较小C.甲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较大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13.下列关于功和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1/、1N m都可以表示功的单位B.一个物体只有对其他物体做了功,这个物体才具有能量C.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D.吊装码头上,只要货物受到的合力为0,它的机械能就不变14.关于功和功率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B.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对物体做的功越多C.功率跟时间成反比,所以只要时间短,功率越大D.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15.如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B.小孩在荡秋千游戏中,从最低处荡到最高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速度相同飞行相同高度的两颗子弹,一定具有相同的机械能D.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16.对如下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第4页,共28页频闪拍摄的摆藻运动运动员跨栏的运动分解近地点高处滚下的小球 卫星的轨道示意图A.图摆锤从4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图运动员起跳后上升到最高点时势能最大,动能为零C.图高处滚下的小球在C点动能达到最大值D.图卫星在近地点动能最大,远地点势能最大,机械能守恒17.蹦床运动逐渐进入了大众生活。下列有关对蹦床者的分析,正确的是()A.下落到与蹦床接触的瞬间时,动能最大B.被蹦床弹起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C.从接触蹦床到下落至最低处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D.在空中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18.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面在M点相连,弹簧左端固定。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静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最高返回到7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物块受到三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平行于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小 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减小C.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小物块动能,此时小物块动能最大D.小物块从M向7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19.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 C;EI I”比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心 匕=瓦 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4-A.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C.小钢球在ab段克服重力的做功小于在几段克服重力的做功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2 0.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的A B两点时动能相等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点时速度为零C.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D.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会在地面M、N两点留下两个大小相等的黑色圆斑2 1.下列关于杠杆五个名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B.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阻力方向一定相反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其力臂为0.2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23.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第6页,共28页24.如图所示为等刻度的轻质杠杆,A处挂一个重为5牛的物体。若A I B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右侧第五格B点处施加的力为()/A.可能为3牛 B.一定为4牛 C.一定为6牛 D.可能为5牛25.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可绕。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将挂在杠杆0下的重物提高,他用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使杠杆由 工竖直位置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此杠杆()A.一直是省力的.B.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C.一直是费力的 FAII1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二、作 图 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6.图中,在轻质杠杆2B上挂了一个重为G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尸和它的力臂,。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I 小题,共 10.0分)2 7.在 探 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甲 乙(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右端较低,这 时 杠 杆 处 于(选 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2)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在图甲所示的4位置挂上两个钩码,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个相同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某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相同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 认 为 他 的 做 法 是(选 填“正确”或“错 误 )的。(4)小明在实验中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数据次数动力Fi/N动力臂h/cm阻力F2/N阻力臂G/cm11.0100.52022.0101.02032.0204.010由 实 验 数 据 可 得 杠 杆 的 平 衡 条 件 是。(用字母表示)(5)小明改用弹簧测力计在图乙中的C位置斜向下拉,若每个钩码重1 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 簧 测 力 计 的 示 数 将(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N。四、计 算 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6.0分)2 8.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物块未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八 的关系如图乙。g 取10N/kg,第8页,共28页水的密度是1.0 X 1。3的/7n3求:(1)物块受到的重力:(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物块的密度。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B、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故B错误;C、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则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气体或液体,故C正确;。、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此,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并不一定就越大,故。错误。故选:C。(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2)浮力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此题考查浮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以及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相对比较简单。2.【答案】A【解析】解: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则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切去一半后马铃薯的密度不变,故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将仍处于漂浮状态。故选:Ao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马铃薯与水的密度关系,而切去一部分后马铃薯的密度不变,故可知答案。第 10页,共 28页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由受力表述,也可由密度描述,在做题时应灵活选择描述方式。3.【答案】A【解析】解:已知三只球的体积是相等的,甲漂浮,乙悬浮,丙沉入液体底部,由图知,三个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为:v甲 排 乙 排 丙 排,因为 浮=P液gv排,所以三球受到的浮力:尸 尹 尸2=尸两,即甲球受的浮力最小。故选:4。由图知甲、乙、丙三个球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产浮=比较受浮力的大小关系。解决此类题目主要是根据物体静止在液体中的位置确定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体积的关系,然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或漂浮的特点进行计算推导。4.【答案】A【解析】解: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可以发生形变,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力可以使固体发生微小形变;当大气压变化时,细管中液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验证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液体温度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利用该装置可以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将瓶子放在水中,通过玻璃管向瓶内吹气,可以看到瓶子上浮;通过玻璃管向外抽气,可以看到瓶子下沉。通过此实验可以直接模拟潜水艇的沉浮,不需要把微小变化放大。故选:4。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细玻璃管内液柱高度发生变化时,可以反应大气压的变化;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发生变化时,物体体积会发生变化。物理变化非常不明显,但是确实发生了微小变化,这种把微小量放大有利于观察的方法在物理学里称为“微小量放大法”。5.【答案】D【解析】解:4B、气球下面用细线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则F浮气密+F浮金属决=G总,所以气球受到的浮力?浮气跌 G怒,故A B错误;C。、水温降低时,气球内空气的体积变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由F浮=p N排g,气球受到的浮力将变小;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不变,此时气球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小于自重,金属块将下沉,故。正确,C错误。故 选:Do(1)知道石块与气球悬浮,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它们受到的浮力;(2)水温降低时水的膨胀可以忽略不计,气球封住空气的体积缩小,排开水的体积变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时忽略所封空气的质量、知道所封空气的热胀冷缩是本题的突破口。6.【答案】C【解析】第12页,共28页解:小蓉的重力为:G=mg=50kg x 10N/kg=500N,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约为1.0X 1。3切/63,根据密度公式P=知,人体的体积为:V=-=-=0.05m3pz).1.0 xl03fca/m3,小蓉漂浮在水面时,卷的体积露出水面,即:嗫=(1 一2 =触=2*0.05m 3=0.045m3,小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浮=P水9丫 排 1-0 x 103kg/m3 x ION/kg x 0.05m3=450N,当小蓉漂浮在水面上时,受重力、浮力和游泳圈对她的作用力,所以游泳圈对她的作用力大小为:尸=G F浮=50QN-450N=50N,故 C符合实际。故选:Co根据重力公式算出重力,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根据密度公式P=算出人体的体积,小蓉漂浮在水面时,春的体积露出水面,根据产浮=pgu拼算出浮力;当小蓉漂浮在水面上时,受重力、浮力和游泳圈对她的作用力,据此算出游泳圈对她的作用力大小。本题考查了重力的计算、密度计算、浮力计算和受力分析,是一道有难度的题。7.【答案】D【解析】解:4、“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故 A 正确;B C D,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小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 8 c 正确,。错误。故选:Do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浮力等于重力时漂浮或悬浮。在气体质量一定时,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此题是大气压和浮力的一个综合考查,出错原因是很多同学不认识浮沉子。8.【答案】D【解析】解:2、甲球下沉至容器底部,乙球漂浮,丙球悬浮,所以甲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乙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丙球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因此三个小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P甲 P丙 P乙,根据m=知:质量大小关系是小界根为加2.故4错误。B、由于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体积相同,则根据图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关系:V甲 排=V球,V乙 排 V球,V丙 排=V球,所 以%7排=V丙 排 V乙 排,根据F浮=P/破可知:F甲=F丙 F乙,故B错。C、因为三个相同烧杯中都装满水,放入球后烧杯中液面高度不变,根据p=pg/i可知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等,即:P*=P z=P型 故C错误。、三个相同烧杯中都装满水,里面的水的重力G水相等,由于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则放入物体后对桌面的压力变化为:F=G容露+G次+G球一 G排和6排=浮,据此可得:尸 尹=G容器+G水+G甲-G排 甲=G容潴+G次+G/一尸尹:F乙=G容 器+G次+6乙-G排 乙=G容需+G次+G,-噎;F丙=G容器+G水+G丙一 G排 丙=G容 器+G水+G丙 一 F丙;由于甲球下沉至容器底部,乙球漂浮,丙球悬浮,则G尹F用;。乙二尸乙;G丙=F丙;所 以F甲 Fz=F取由于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可得: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的关系是P省 P乙=P丙;故D正确。第14页,共28页故选:Do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本题中解题的关键是由物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判断其密度和浮力大小的关系、知道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总重力。9【答案】B【解析】解:4、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当构件完全淹没时的高度为2 m,则构件边长为2 m,故A错误;B、构件体积:V=I3=(2m)3=8m3构件完全淹没时,V排=V=8m3,F2=1.6 x 105/V,则有F浮=G-F z,即:P水gv排=pgv-Fz代入数值可得:1 x 103kg/m3 x ION/kg x 8m3=p x ION/kg x 8m3 1.6 x 105N则构件的密度为:p=3 x 103/m3,故8正确;C、由图可知,构件在浸入水中的过程是排开的水的体积变大,所以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所以浮力不变,因此浮力F1随九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故C错误;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m深时,构件上表面距江面47n-2 m =2m,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P=P水gh=1 x 103/c5/m3 x ION/kg x 2m=2 x104P a,故。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称重法测浮力以及液体压强的计算,重点是能从图中得出相关信息,难点是利用浮力、拉力以及构件重力的关系求构件的密度。10.【答案】B【解析】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将铝块缓缓地浸入水中,直到铝块完全浸没在水中为止,整个过程铝块未接触杯底和侧壁,排开水的体积先变大后不变,根据尸=G -/浮可得测力计的示数变小;由于溢水杯中装满水,铝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铝块对水的压力大小与浮力相等,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铝块给杯底一个压力,大小等于浮力所以溢水杯对电子秤的压力不变,即电子秤示数不变;故 3正确,AC。错误。故选:B。根据F=G-F 浮可得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其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铝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重,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铝块给杯底一个压力,大小等于浮力。本题考查了称量法测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难度不大。1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将实验中的各过程分解、验证,充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称重法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和小桶的重力之和减掉空桶的重力,比较排开水的重力和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得出结论。【解答】4.图甲中,可得物体4 的重力:G=F当物块4 全部浸入水中受到浮力大小?浮=G -F=F】一 尸 3,故 4 错误;第16页,共28页注物体排出水的重力:G舜=色一尸2,故 B 错误;C 根据称重法,则尸浮=6-尸 3,故 C错误;。.若图甲中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则G雄”一 尸 2,故。正确。故选D。12.【答案】B【解析】解:A C,把4、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由图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由漂浮条件可知尸浮=GA+GB,所以该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故 C错误;由图知,V排甲=VB,曝 z=以,且匕 /,所以晞尹V排乙;因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且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所以,由尸浮=2 液。舜 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p甲P乙,故A错误;B D、已知两液体的深度九相同,月.P#P,,由=。/1可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且甲乙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知甲液体对杯底的压力小于乙液体对杯底的压力,故 8 正确,。错误。故选:B。(1)把4、B两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该整体在两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结合题意和图示判断嗫的关系,根据尸浮=。波码/可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2)根据p=pgh分析液体对杯底的压强,根据p=?判断出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关系。本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液体压强公式和压强定义式的综合应用,知识点多,属于常考题。13.【答案】A【解析】解:4、由公式W=F s,可得出:1/=l N-m,因 此1J、lN-m都可以表示功的单位,故A正确;8、能量表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的本领,而不是一定要对物体做功。一个物体具有能量不一定要对物体做功,故B错误;C、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知,推出后的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重力作用,且在重力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重力对铅球做了功,故C错误;。、吊装码头上,如果货物匀速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其受到的合力为0,它的动能不变,但它的高度变化,所以重力势能改变,则机械能就改变,故。错误。故选:4。(1)由公式W=F s,可得出:1J=1N-77 1;(2)一个物体如果能够对其他物体做了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3)铅球在空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且向下运动了距离;(4)合力为零时处于平衡状态,但物体的能量同样会发生变化,可根据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功的单位、功与能的关系、做功的判断、机械能的分析等,有一定综合性。14.【答案】D【解析】解:4、功是力与距离的乘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不一定越多,故A错误;8、功是力与距离的乘积,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对物体做的功不一定越多,故B错误;C、由公式P=?可知,不知道功的多少,时间短,功率不一定大,故C错误;。、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故。正确。故选:=第 18页,共 28页功是力与距离的乘积,用公式W=Fs进行计算;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可用公式2=/来计算。本题考查我们对功、功率概念的理解,可结合其基本的计算公式,对选项中的说法做出判断。15.【答案】B【解析】解: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小,故 A 错误:以 小 孩在荡秋千游戏中,从最低处荡到最高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速度减小,动能变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 8 正确;C、速度相同飞行相同高度的两颗子弹,如果质量不同,则机械能不同,故 C错误;。、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故。错误。故选:B。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高度有关。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能量的变化情况。16.【答案】D【解析】解:4、图摆锤从4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同时速度变大,动能增加,所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 4 错误;8、图运动员起跳后上升到最高点时高度最高,故势能最大,但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所以动能不为零,故 8 错误;C、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4点最高,所以小球在4点重力势能最大;小球从高处向低处运动时,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小球在最低点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所以小球在B点动能最大,故C错误;。、在近地点,由于卫星的高度最小,它的重力势能最小,转化的动能最多,所以在近地点它的动能最大;相反,在远地点,卫星的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机械能是守恒的,故。正确。故选:D o(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不计空气阻力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内能,机械能守恒;(4)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判断是哪种能量转化成了另一种能量的标准是:减小的转化为增大的。(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1 7.【答案】D【解析】解:4、刚与蹦床接触时,运动员受到合力向下,速度增大,当重力和弹力相等,合力为零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错误;以 运动员被蹦床弹起的过程中,小孩离开蹦床前,动能增大,蹦床的弹性势能减小,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开蹦床后,小孩的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错误;C、运动员从接触蹦床到下落到最低处的过程中,速度最终减小为0,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蹦床的弹性形变变大,弹性势能增大,是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故C错误;。、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动能减小,同时其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大,所以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正确。故选:。第20页,共28页(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弹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程度。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关,根据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能量的变化情况。18.【答案】B【解析】【分析】(1)(2)根据图象可知,小物块从斜面上P点由静止滑下,与弹簧碰撞后最高返回到7 点,物块上升的高度减小了,说明物块的机械能减小;即小物块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据此对小物块进行受理分析;(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4)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本题考查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物体的受力分析、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明确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 B,根据图象可知,返回到r 点时小物块上升的高度减小了,此时处于静止状态,动能为0,重力势能变小,说明物块的机械能减小;即小物块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物块受到三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由于小物块从P向M运动,则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故 A 错误,2 正确;C、小物块在水平面上,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小物块的速度为0,动能为0,弹簧的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弹性势能最大,即小物块的动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还可能有部分动能转化为内能),故 C错误;。、小物块从M向T运动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故。错误。故选:B。19.【答案】B【解析】解:A、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的作用,没有受平衡力的作用,故A 错误;BD、小钢球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变小,同时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不断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小钢球在a、b、c三点时具有的机械能相等,故 8 正确,。错误。C、小钢球在ab段和儿段重力不变,力助=hb c,根据W=G/i可知,小钢球在ab段和be段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故 C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功的大小比较,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难度不大。20.【答案】C【解析】解:4、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4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在4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在4 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故 A 错误。8、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故 8 错误。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C点在。点之前,故在D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故 C 正确。第22页,共28页。、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在M点与在N点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为零,又因为小球在M点机械能大于N点机械能,故小球在M点的弹性势能大于在N点的弹性势能,故在M点的圆斑要大于在N点的圆斑 故。错误。故选:Co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4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8、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本题考查了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相关知识。21.【答案】D【解析】解:4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B.当支点位于一侧时,动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当支点位于中间时,动力和阻力方向相同,故B错误;C.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 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至U “点”的距离,故C错误;D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为零,故。正确.故选D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有的力臂在杠杆上,有的不在杠杆上;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可以在支点的同侧,也可以在异侧.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解题时要结合杠杆的五要素认真分析每一个选项,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2.【答案】B【解析】解:4、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4错误;8、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B正确;C、核桃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错误;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错误。故选:B。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3.【答案】D【解析】解:设物体重力为G,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4、图中为斜面,F i x 4 m =6 x 2 m,得到F】=0.5 G;B、图中为滑轮组,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是3,因此F 2=:G;C、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F 3 =2G;D、由图可知,动 力 臂 为+3m=4 m,阻力臂为1 m,则自x 4m=G x I m,解得居=0.25 G;第24页,共28页因此动力最小的是D。故选:D。此题主要是考查各种简单机械省力情况及省力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关键掌握各简单机械的省力特点。24.【答案】D【解析】解:设杠杆每一格的长度为3由图可知,LA=4L;当B处的作用力垂直于杠杆向下时,动力臂最大为5 3此时作用力最小,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ALA=FB最小3,即:5N x 4L=FB最小 x 5L,解得:FB最 小 4N;当作用在B处的力与杠杆不垂直时,动力臂小于5 3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B处的作用力大于4N;因此,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B处的力&2 4 N,故ABC错误,。正确;故选:D o根 据 杠 杆 平 衡 条 件=尸2和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进行分析;支点与动力作用点的连线为最长动力臂,此时动力最小。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题中动力的方向不确定,动力臂的大小也不确定,关键是找到使杠杆平衡的最小动力。25.【答案】B【解析】解;由图可知动力&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功刀之前,动力小于阻力,杠杆是省力杠杆,在乙 2 4之后,动力大于阻力,杠杆变为费力杠杆。故选:B o(1)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F i l 1=尸 2。分析动力的大小变化。能否正确分析重力的阻力臂与动力臂的大小关系是本题的解题关键。26.【答案】解: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的情况下,动力臂最长时最省力,由图知0 B 比0 4 长,所以。8 作动力臂最长,为使杠杆平衡,过B 点与0 B 垂直向上作垂线就得到动力户的方向,它的力臂为3 如下图所示:【解析】根 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x 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可知:在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一定的情况下,要使动力最小,则动力臂必须最长,先确定最长的力臂-即离支点最远的点,然后过动力作用点做垂直于杠杆的作用力即可。此题既考查了最小力的确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要使杠杆上的力最小,必须使该力的力臂最大,而力臂最大时力的作用点一般离杠杆的支点最远,所以在杠杆上找到离杠杆支点最远的点即力的作用点,这两点的连线就是最长的力臂,过力的作用点作垂线就是最小的力。27.【答案】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4 错 误F.L.=F2L2大于【解析】解:(1)实验前,杠杆静止时右端较低,这时杠杆也是出于平衡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是为了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第26页,共28页(2)4点挂了两个钩码,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贝”1点受到的力Fi=2 G,由图甲可知,4点离支点距离为2格,B点为1格,则G=2,L2=1,根据杠杆平和条件F#i=F2L2,则F2=毕=罕=4 G,故应在B处挂4个钩码:2 1(3)某同学的操作是错误的,杠杆调平后在探究过程中,不能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F1=尸2人,故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5)由图乙可知,如果弹簧测力计竖直下拉,根据F1M=尸 2员,尸 2=牛=竽=1ML2 4因为小明在C位置斜向下拉,42减小尸 2增大故,F2 IN。故答案为:(1)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4;(3)错误;(4)F1=F2L2;(5)大于。(1)当杠杆受力平衡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 动力臂=阻力x 阻力臂,可写作F ik =尸242,分析解题;(3)杠杆调平后在探究过程中,不能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4)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5)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可写作=尸2乙 2,分析解题。本题考查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中学重要题型,要熟练掌握。28.【答案】解:(1)由图可知,物体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1 8 N,故物体的重力为G =18N;(2)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尸=1 0 N,则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浮=6-F=18N-10N=8N,(3)由尸浮=。液。匕记得,物体的体积为:V=丫排=三,物体的重力为G,质量为M=G则物体的密度为:P弋=支=尚 P次=翳 X 1.0 x 103kg/m3=2.25 x 103k g/m 答:(1)物块受到的重力为18N;(2)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8N;(3)物块的密度为2.25 x IB kg g【解析】此题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和数据的能力,注意分析问题过程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时要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做到灵活应用。(1)测力计可以直接测量物体的重力;(2)根据尸浮=G 一尸得出所受浮力的大小;(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密度。第28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