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pdf
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氧 B.MC.铜D.磷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枝燃烧 B.海水晒盐C.冰雪融化D.玻璃破碎3.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石油 B.煤C.酒精D.天然气4.各 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自来水)C.蒸储水D.天然水5.放入一定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形成乳浊液的是()A.蔗糖 B.豆油 C.食盐D.面粉6.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范围,显碱性的是()A.葡萄汁(3.5 4.5)B.鸡蛋清(7.6 8.0)C.纯牛奶(6.3 6.6)D.苹果汁(2.9 3.3)7.属于化合反应的是()高 湿A.C+CO2 2COB.CuS04+2NaOH=Na2SO4+Cu(OH)2 IC.H2+CUO CU+H2OD.H2CO3 CO2 T+H2O8.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能导电C.硬度都很小B.都是黑色固体D.互称为同素异形体9.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硝酸根:NO3B.一个氢原子:He10.C.氧化铁:FeO不属于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是()D.硅元素:Si1A.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11.C.有刺激性气味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物理性质的是()D.放出热量1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B.活性炭作冰箱除臭剂C.氯气在自来水生产中作消毒剂 D.稀有气体用于保护气1 2 .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 3 .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C.一滴水中约有1.6 7 x 1 0 2 1 个水分子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氢气能燃烧,氮气不能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1 4 .2 0 久时 K C 1 的溶解度是3 4 g。取6 5 g K C 1 溶液放入甲烧杯中,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中无溶剂损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烧杯中是K C 1的饱和溶液B.乙和丙烧杯中K C 1的质量分数相等C.丁烧杯中K C 1的质量分数为34%D.若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则4 0。(:时 K C 1的溶解度为4 0g15.二氧化氯(C I O?)是安全消毒剂,可由Na d。?与C l?反应制得。制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C l()2+C l2=2C 1O2+2 N a C L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 2 页,共 17页A.Na d。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B.C I O?是氧化物C.C I 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2D.117 g Na C l中含钠元素4 6 g16.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叙 m止水夹述错误的是()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B.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C.用木炭粉代替白磷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 0mL刻度线处白磷17 .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无色酚醐试液检验C a O中是否含有C a(OH)2B.用二氧化镒鉴别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和水C.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氧化钙中的少量碳酸钙D.通过足量生石灰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水蒸气18.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二氧化硫(S O?)是引起 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由 种元素组成;I mo l S O2中约含有 个氧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2)“高原上缺氧”中 的“氧”是以(选填“游离”或“化合”)态存在。(3)通常情况下,铜长期暴露在潮湿空气中会生成铜绿 化学式为C u z(OH)2c o 3,这是铜与氧气、二氧化碳和 反应的产物。(4)氢气是一种新能源,如 图1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图1 氢原子氯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微粒的名称)。(5)图2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实验一: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二:测定溶液p H的实验实验三:电解水的实验图2I.实验一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n.实验二中,测定溶液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读出pH。m.实验三中,电 解 水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19.甲、乙、丙三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请回答。出体质包析晶的量乙甲2 0 t 温度.七 0 m 蒸发溶剂的质量,g图1图2(D tT 时,甲 的 溶 解 度 为。(2)将20久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 (选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方法。(3)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选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FC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b 点对应的甲的溶液是 (选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用含m、n 的代数式表示)。第 4 页,共 17页2 0.如 图 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仪器m 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A 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还需要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有 (填装置序号)。(3)图 2 是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ab c图2(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如装置 F 所示,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燃着蜡烛的烧杯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是。(5)如图3,装置G 是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为了解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G 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装置H),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I)。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编号)。I.ab 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H.be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W.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弹簧夹强感压自器一弹蓄夹图3多孔塑料片21.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步骤I:关闭&打开K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i;步骤口: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步骤HI: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步骤W: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步骤V:(1)步骤V的相关操作是。(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3)装置A、C两处都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4)实验过程中,若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0.2mol铜,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第6页,共17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氧是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B、氮是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C、铜带专字旁,属于金属元素:D、磷是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Co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答,金属元素具有金字旁,金属元素汞元素除外,据此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元素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答案】A【解析】解:A、树枝燃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海水晒盐只是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o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答案】C【解析】解: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A、石油属于化石燃料。B、煤属于化石燃料.C、酒精可以人工制造,不属于化石燃料。D、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故选:C。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属于化石燃料方面的知识.4.【答案】C【解析】解:A、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B、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C、蒸储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D、天然水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故选:Co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5.【答案】B【解析】解: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B、豆油不溶于水,把豆油放到水里是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故选项正确。C、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D、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o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乳浊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B【解析】解:葡萄汁、纯牛奶和苹果汁的pH均小于7,均显酸性;鸡蛋清的pH 大于7,呈碱性。故选:Bo第8页,共17页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7.【答案】A【解析】解: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 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B、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D、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o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即可,化合反应的概念是两种物质或者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其特征是“多变一”据此判断即可。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并且能够根据反应的特征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是解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导电性,故A错误;B.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是黑色固体,故B错误;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C错误;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故选:D。A.根据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判断;B.根据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来分析;C.根据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来分析;D.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用途,联系所学知识很容易解决本题。9.【答案】C【解析】解:A、硝酸根的符号为N O 3,说法正确;B、一个氢原子就是氢的元素符号,表示为H e,说法正确;C、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3,说法错误;D、硅元素的符号为S i,说法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0.【答案】A【解析】解: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Ao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1.【答案】B【解析】解:A、焦炭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焦炭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活性炭作冰箱除臭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氯气在自来水生产中作消毒剂,属于氯气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用于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o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焦炭、活性炭、氯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答案】B第 10页,共 17页【解析】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轻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蒸发时,应用蒸发皿进行蒸发,不能使用烧杯,且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 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答案】A【解析】解: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滴水中约有1.67 x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气能燃烧,氮气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o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答案】D【解析】解:A、向甲烧杯中氯化钾溶液,加入5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则甲烧杯中是KC1的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静置降温后有晶体析出,乙和丙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不相等,溶剂质量相等,则乙和丙烧杯中KC1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20汽时 KC1的溶解度是3 4g,则丁烧杯中KC1的质量分数为式翳江*100%3 4%,故选项说法错误.o*rgT lU U gD、取 65gKCl溶液放入甲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钾,由题意,乙烧杯中溶液恰好饱和;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终析出了 3g晶体,即最终形成了65g+5 g-3g=67g溶液,20汽时 KC1的溶解度是34g,则含有的氯化钾的质量为67g x-=17g;即乙烧杯中65g+5g=70g饱和溶液中含有17g+3g=20g氯化钾,则4(TC时 KC1的溶解度为4 0 g,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向甲烧杯中氯化钾溶液,加入5g氯化钾,能完全溶解,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乙静置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丁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计算出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由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BD【解析】解:A、NaCK”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a:Cl:0=23:35.5:(2x16)=23:35.5:3 2,所以NaCK)2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错误;B、CI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C、。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说法错误;D、117g NaCl 中含钠元素=117g 100%=4 6 g,说法正确;故选:BDoA、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B、根据氧化物概念分析;C、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答案】CD第 12页,共 17页【解析】解:A、因为是测定氧气含量,因此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B、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是因为如果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导致进入试管中的水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试管中的压强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试管,不能测定氧气含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50mL-130mL x 1=24mL刻度线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Do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7.【答案】BC【解析】解:A、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加入二氧化钛,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不产生气泡的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CoA、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加入二氧化钵,产生气泡的是双氧水,不产生气泡的是水;C、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占燃18.【答案】酸 雨 2 1.2 04 X 102 4游 离 水 蒸 气 出+。2三2HC1氢原子、氯原子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2H2。兰2H2 T+02 T 电极上(或试管内)产生气泡;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体积比约为1:2(或 a 试管内气体体积与b 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解析】解:(1)二氧化硫(S O?)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I m o l S O?中含有6.0 2 x 1()2 3 个二氧化硫分子,每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I m o l S O z中约含有6.0 2 x 1。2 3 个x 2 =1.2 0 4 x I O?,个氧原子;故填:酸 雨;2;1.2 0 4 x 1 02 4;(2)氧气能够供给呼吸,“高原上缺氧”中 的“氧”是指氧气,氧气中的氧元素是以游离态存在;故填:游离;(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由铜绿 C U 2(O H)2 c O 3 的化学式可知,铜绿中含有氢元素,来自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故填:水蒸气;(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气占 燃体,化学方程式为:H2+C12 2 H C 1-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占 燃变的粒子是氢原子与氯原子;故填:H 2 +CI2 三2 H Q;氢原子、氯原子;(5)1 .实验一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或空气)接触;n.实验二中,测定溶液p H 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 H 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 H;故填: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通 电i n.水的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 也 0 二2 H 2 T+O 2 T 实验中观察到电极上(或试管内)产生气泡;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体积比约为1:2(或 a 试管内气体体积与b 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通 电故填:2 H 2。二2 H 2 T+0 2 T;电极上(或试管内)产生气泡;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体积比约为1:2(或 a 试管内气体体积与b 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1)根据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物质的量的知识来分析;(2)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4)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5)根据燃烧的条件与实验现象、测定溶液p H 的方法以及电解水的原理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几个基础的实验,难度不大,加强实验的学习即可分析解答。第 14页,共 17页1 9.【答案】8 0 g 升高 降温结晶 饱和三一x 1 0 0%【解析】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F C时,甲的溶解度为8 0 g;(2)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2 0 K 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4)t K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质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2 所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b 点对应的甲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对于乙物质蒸发mg的水,会析出n 的晶体,所以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忘x 1 0 0%。m+n故答案为:(l)8 0 g;(2)升高;(3)降温结晶;(4)饱和;品 X 1 0 0%。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0.【答案】水槽 B E C 3 Fe +2 O2-F e3O4 CaC03 +2 H C 1 =C a C l2+C O2 T+H2O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I【解析】解:(l)m 为盛取液体的水槽;故答案为:水槽。(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空气不易混入水中,所以收集纯净氧气采用排水法收集,故选B E 组成收集装置;故答案为:B E o(3)燃烧时需要保证能够引燃铁丝,且氧气密度大,在下部聚集,因此燃着的火柴朝下燃烧更充分,故选C;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 Fe +2 O2三Fe sO/一3点 燃故答案为:c;3 Fe +2 O2 Fe3o40(4)石灰水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 a C 0 3 +2 H C I =C a C l2+C 02 T+H20;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下部聚集,而不支持燃烧,所以蜡烛自下而上熄灭;故答案为:C a C O3+2 H C 1 =C a C l2+C 02 T+H20;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5)G装置带有多孔塑料片和弹簧夹,关闭弹簧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I.a d段压强增大,说明内部气体增多,液体将被压入长颈漏斗,液面下降,选 项I错误;.b e段压强最大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固液不再接触,反应停止,选项D正确;H I.c点之后压强减小,说明气体输出,弹簧夹此时是打开的,选项H I正确;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I。(1)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2)根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以及题目要求选择收集装置;(3)根据燃烧的特点回答此题;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4)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性质回答此题;(5)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根据实验内压强变化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 1.【答案】关闭&打开0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解析】解:(1)分析实验步骤可知,步骤V为关闭&打开冷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填:关闭七打开七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2)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故填: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C中的澄清石灰水是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第 16页,共 17页铜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故填: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4)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ACO+CuO Cu+CO2I 1x 0.2mol1 _ 1x 0.2molx=0.2mol答: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mol。(1)依据实验步骤分析;(2)依据实验原理分析;(3)依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4)依据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数据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实验探究能力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主要是利用实验装置及反应方程式来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