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pdf

    • 资源ID:96138227       资源大小:4.03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pdf

    热学实验实 验1: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L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不在沸腾,但打开锅盖,水又会重新沸腾,原因是。补充:(4)由图像乙可知,水的沸点为久;实验加盖纸板的作用是。(5)实验中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现象,表明水(选 填“正在”或“还未”)沸 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6)实验小组在实验前给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一(7)实验结束后,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图丁中曲线a,如果实验前将烧杯中的热水倒出一部分后在进行实验,则绘制的图像可能是图丁中的曲线。甲Z丙(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C,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实验收集8组数据比收集5组的好处是(只填自母)。A.只有8组数据才能得到结论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得到可靠的结论(5)另小组将水加热到沸腾共用1 5mi n,导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是。补充:(6)除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实验还用到测量的工具是,实验是通过方式增加水的内能。(7)该小组的小明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 种 做 法(选 填“可行”或“不可行”)2 .为了探究水的沸腾,科学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示数是。(2)加热时,杯 底 有“气泡”形成,上升到水面破裂,有“白雾”冒出,“白雾”是水蒸气 形成的。由图乙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3)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把水在沸腾的高压锅从灶上拿下来以后,实验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 .如图甲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冰熔化前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是(2)由图丙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知,冰熔化时的特点是持续吸热、;第6mi n时,试管内的物质为 态。(3)若不考虑热量损失,第l 3 m i n冰吸收的热量第9 Um i n水吸收的热量。A B段与C D段倾斜程度不同的原因是。(4)待冰完全熔化后,对烧杯中的水继续加热,试管中水最终沸腾。补充:(5由图丙可知,冰的比热容是J/(k g.)(已知 c 水=4.2 x 1 0 3 j/(k g.)(6)实验前,将碎冰装入试管中,试管的外壁出现水珠,水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变模糊,这是由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7)另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冰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冰可以继续熔化原因冰可以继续上选填“吸收”或“放出”)实验3:不同物质吸热能力4.如图甲,在 比 较“不同液体吸热本领大小”的实验中,小虎将两只温度传感器和两个相同的试管(分别盛有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固定在铁架台上,两个试管放入同一个红外加热器中,两个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两试管内的液体接触良好,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对两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这两种液体在沸腾前,在计算机上得到图乙所示的温度一一时间实验图线.根据图线可知:(1)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填“相同”或“不同”).如果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乙液体吸收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图丙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象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a 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 (填“大”或“小”);根据上面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a 表示的是一(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c舲c次)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 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甲 乙 丙 丁(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温度计上升示数”或“加热时间”)。(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 两图进行实验;需 要 的 测 量 器 材:、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选 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4、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液体的比热容较大。若液体B的比热容是4.0 x 103/(kp),液体4 的比热容是-/(如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不同,相同条件下吸热升温较快的物质,其 吸 热 的 能 力 较(选 填“强”或“弱”)。光学实验实验4:探究光反射的规律6.“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 D的 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 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选填字母符号)。A.仍 在 纸 板 上 呈 现 8.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 没 有 能 做 到 的 原 因 是。实验4:平面镜成像特点7.小 彤 同 学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选 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做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 _ 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只蜡烛A、B,应选择外形(选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2)将点燃的蜡烛A 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选 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会_(选 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 的 大 小 一(选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补充:(6)如图乙所示,是小彤在实验中观察该实验装置时的俯视图,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小彤看到A蜡烛的像的光路图(C点为小彤眼睛所在位置)。(1)小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7)实验中对着玻璃板既可以看到前面蜡烛A在玻璃板后成的像,同时又可以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B,前者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形成的。(8)如图丙所示,若保持图中玻璃板的下端不动,将玻璃板的上端向蜡烛A 一侧倾斜,则移动蜡烛B (选填“仍然”或“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是由于此时蜡烛A所成的像的位置与之前相 比(选 填“变高”“不变”或“变低”)。8.小 明 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 读 数 为(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选 填“M M,”或“NN ”)面反射形成的。(3)为 验 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的位置乙(选 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4的像。(4)将棋子庾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A的右端到照f的 距 离 和 棋 子6的左端到AM的距离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选 填“小于”或“大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小明对此很感兴趣,他想探究影响这一差值大小的因素。请帮小明提出一条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次数1234Z f/c m5.4 07.1 59.8 01 2.5 0/J e m5.2 06.9 69.6 11 2.32(2)接着小明在不改变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将原凸透镜更换成一个焦距稍小的心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这是在模拟(选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此时,在不改 变“尸光屏和凸透镜(包括位置)的情况下,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 将 光 屏 向(选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3)小明完成实验后,又找来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瓶,把“广 光屏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瓶和水可以看到“尸,如图所示(圆圈中的“广 与光屏上的“尸 实际大小相等)。将 尸光屏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他所看到的像可能是_ _ _ _ _ _O(1)小文想知道实验中某块透镜的焦距,于是做了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机讥,绘出图像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找 像时,要前后多移动几次光屏,找出成最 的像时光屏的位置;如果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3)如图丙,当把块焦距为1 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5 0cm刻度线位 置,蜡 烛 固 定 在1 5面 刻 度 线 位 置 时,光 屏 应在(I/1 1/山)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放大/等大/缩小)实像.(4)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文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 离 后 像 又 清 晰,由 此 可 知,老 师 的 视 力 情 况 属于(近视/远视/正常).T(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6)小文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该过 程 中 像 的 大 小 将(变 大/变 小/等 大),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丁图所示,则像距 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1 1 .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乙(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你认为 下 面 几 种 调 整 方 法 最 方 便 合 理 的 是.4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 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8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 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2)同学们测量并绘制出物距和像距r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是 C 0;(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个成像规律.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得再大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 将 蜡 烛 向(选 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时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5)实验过程中,若用手挡住凸透镜的上半边,则光屏上的像(填只有下半边”、“只有上半边”或“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实验6:测量物质的密度12.小明在实验室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密度。(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如图甲所示,其做法错误之处是没有把放在正确的位置。甲 乙 丙(2)小明纠正上述错误后,应 向(选 填“左”或“右”)端调节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横梁重新平衡。(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天平横梁平衡,则石块质量为g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该石块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c m3,此石块的密度是k g/m3.(4)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5 g的祛码底部占有污渍,则所测石块的密度。13.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 乙 丙(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枳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 g,食用油的密度为_ kg/m3(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或 偏小”)。(4)同桌小华又想到了另一种测量食用油的方法,如图丁所示,他借助一个透明玻璃U形管、铁架台、刻度尺、滴管、和水也测出了食用油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把透明的U形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玻璃管左右两侧分别倒入水和食用油;如图丁所示,当液面静止时,在处做出标记A;用刻度尺分别测出U形管左侧水面到U形管底部的距离为h l,食用油液面到标记A处的距离为h 2,标记A处到U形管底部的距离h 3.食用油的密度p 1m M (p*已知)图丁补充:如图戊所示,小明想在不利于天平和量筒的情况下,利用柱形容器(底面积为S)和足够多的水来测量食用油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在柱形容器内盛有适量的水,将大杯放入容器内,大杯漂浮如图A,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容器内水面额高度h l;用小杯盛满水倒入大杯内(大杯仍然漂浮)如图B o 测出此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h 2,则小杯的容积丫杯=将大杯内的水到尽并擦干,用小杯盛满食用油,将食用油倒入大杯,在将大杯放入柱形容器中(大杯仍然漂浮)如图C,测出此时容器内水面的高度h 3;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P(水的密度用pG1 4 .下面是小刚同学测量木块密度的实验。(1)请你将“测量木块密度”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HI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游码调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可使天平平衡,说明游码刚归零时,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_(填“左”或“右”)侧。如图甲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g.小刚将木块放入装有4 0 c m-水的量筒中,用细铁丝将木块向下压(忽略铁丝体积),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c m ,该木块的密度为_k g/m3.实验后,发现木块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分析实验过程发现,利用该方法测量的木块密度会(填“偏大”或“偏小”)。(2)另一组的小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质量为m的木块的密度时,他忘记了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但是他记下来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漂浮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V”用细铁丝将木块向下压使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水面对应的刻度为.那么,小明测量木块的密度应为P*=(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P*)。补充:(3)小明在实验时,利用原有的量筒、适量的水,又找来一个大小合适的实心铁块,细线等,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如图丁所示。她的测量步骤如下:如图A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将铁块放入,静止时,读出体积Vi;用细线系住木块和铁块,将木块和铁块,读出水、铁块和木块的总体积V(如图B所示)如图C剪断细线,待液面静止时,读出体积1;则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P*=。(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P 次 表示)1 5 .小明和小亮都很喜欢喝绿茶饮料,学完了密度知识后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饮料的密度。(1)小明的实验操作如下:把天平放在_ 上,将 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并调节_ 使天平平衡;把饮料倒入烧杯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是9 3.8 g;把烧杯中的一部分饮料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饮料的体积是_ c m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饮料的质量,如图乙所示,量筒内饮料质量是 g,饮料密度是 k g/m3;(2)小亮用量筒、小试管、水、记号笔测出了饮料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小试管放入量筒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在试管内倒入适量的水,先用记号笔记录试管内水面的位置,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匕将试管中的水倒尽,_,然后将试管放入量筒内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读出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处饮料密度的表达式:P=_o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符号来表示,己知水的密度为P Q补充:(3)实验后小明将一物块放入汽油中时下沉,放入水中时漂浮,于是他又设计出了下面的方法测出了汽油的密度,已知整个过程中木块均未触碰到容器,请补全实验步骤并写出汽油密度的表达式:将物块用细线挂在测力计下,测出物块的重力为G;将挂在测力计下的物块放入汽油中使其 一并静止后,读出测力计示数F1;采用图丙所示方法,使物块在一(填“图中位置”或“浸没后”)静止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为F2;汽油的密度表达式为P =_。(用字母表示,P 木已知)。实验7: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1 6.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装置。长方体小木块正面和侧面面积不同而且粗糙程度相同,长木板一面为较光滑的木板面,另一面是较粗糙的布面。选择不同的接触面,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依次实验,将每次测量结果填入下表。(1)拉着长木板水平向左运动,当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测力计的 拉 力 工 选 填“等于”或“不等于“)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木 块 测 力 计,4|iiiiiiin|iiii|iii J(2)测力计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指在(3)由实验1、4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人选填“有关”或“无关”),则实验6 空格中的数据应是No(4)由实验4、5 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燥,滑动实验序号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压力测力计示数1木块正面与木板面2.00.62木块正面与木板面4.01.23木块正面与木板面6.01.84木块侧面与木板面2.00.65木块侧面与布面2.01.06木块正面与布面2.0摩 擦 力 越。(5)由 实 验 1、2、3 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比,这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补充:(6)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上,沿如图方向拉动木板向左运动,画出图中木块的受力示意图。(7)实验开始时,随着弹簧拉力的增大,木块依然静止,则此过 程 中 木 块(选 填“受”或“不受”)。(8)在进行实验时,木板在运动过程中,突然增大拉力,使得木块速度变快,则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7.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匕优帔而)A丙(巾 表 面)丁(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 上 匀 速 拉 动 木 块,读 出 弹 簧 测 力 计 示 数,根据 知识即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3)在丙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3为2 N,此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2.5N,此时的木块4 所受滑动摩擦力为(4)小娟实验时,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测出的摩擦力 实际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采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发现很难控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其原因是很难保持木块做_,晓彤用了图丁的方法进行探究,用力将木板向右抽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是水平向_一 当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测力计。的示数为3.0N,测力计8 的示数为1.8N,则 木 块 受 到 的 滑 动 摩 擦 力 大 小 为 _No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N.实验8:研究液体内部压强18.如图是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1)压强计上的U形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2)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所示,其调节的方法是,选 填 A”或 B”),使 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3)比较图乙和图甲,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有关。(4)比较 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5)己知图丁中U 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1 0 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P a.(P*=1.0 x 1 03k g/m3;P 盐K=1.1 x 1 03k g/m:g=1 0 N/k g3)1 9 .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 所示的操作:(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2)图 1 的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 的关系。(3)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图1的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填“有关”或“无关”)(4)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 两个图进行对比。(5)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图2甲、乙容器内密度为和p z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2所示,则p i 选填或=);若 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相平,应(选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实验9:探究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2 0.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O.1 N 的弹簧测力计,实心圆柱体钢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1)小翠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M 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钢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8、C、。、E,F 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 浮=M实验步骤BCDEF弹簧测力计示数/N2.62.52.42.42.3(3)分析实验步骤A、8、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4)小翠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在学完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玻璃杯电子秤、水也测量出步骤F中未知液体的密度过程如下:用电子秤称出玻璃杯的质量为m i;向大烧杯中重新倒入适量的水,使玻璃杯漂浮在水面,用记号笔记下水面在玻璃杯上对应的位置b(如图G);倒出大烧杯中的水并擦干净,向大烧杯里倒入适量的未知液体,使玻璃杯漂浮在未知液体上(如图H)。向玻璃杯中倒水,直到未知液体液面与 相平。取出玻璃杯井擦干外面的未知液体,用电子秤测出其总质量为m z;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P 渡=(用字母表示,己知水的密度为。水)。2 1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明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B C D E F实 验 步骤BCDEF弹 簧 测力 计 示数/N2.22.01.71.71.9(1)分析比较实验步骤4 和,可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分析比较A、B、C、D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 有关;分析实验步骤4、E、F可知:浮力的大小还与 有关。(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尸 中 液 体 密 度(选 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是 N,金属块密度为 的/病.(水的密度p 次=1,0 x 喘,g 取1 0 N/k g)实验1 0: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 2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德尔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丙(1)为排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前把杠杆中心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此时应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3)实验时,小明在杠杆左侧A侧位置(左边第四个位置)先挂了 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右侧B位置(右边第三个位置)应挂个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可以重新咋爱水平位置平衡。(4)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 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补 充(5)请在图丙中画出沿C位置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F的力臂L.(6)小明得出结论后,思考古代用的杆秤也是利用的杠杆的原理,于是他上网查到了如图丁所示的杆秤,聪明的小明一看便知道了测量质量时,被测物体挂在左侧的挂钩上,移动秤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可以读出秤花绳对应的示数,但小明发现此杆秤由M、N两个支点,请问若使用此杆秤测量质量较大的物体的质量,应手持(选 填“M 或N)点。小M No图丁实验1 1:滑动摩擦力,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动能影响因数的实验。23.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肖兰同学将同一小车分别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沿斜面滑下,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位置。毛巾施 怖 痂 械 艇(1)肖兰做实验前,做出了以下假设,以下假设中错误的一项是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8.小车由于惯性,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通过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实验,肖兰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越_ _ _ _(填“小”或“大”),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运动的距离越_ _ _ _(填 远”或“近”)。(3)肖兰根据实验结果推理:若水平木板表面完全光滑,且水平木板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可见,力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肖兰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肖兰同学)A.:做匀速圆周运动继续来回摆动保持静止状态J做匀速直线运动24.红红用木块和小车进行了以下力学实验。木板表面 棉布表面(1)红红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她每次都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 _ _ _ _N。分析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知,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_ _ _ _ _,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图丙实验中,如果拉动木块的速度逐渐增大(小车仍随木块-起运动),木块受到棉布表面的摩擦力_ 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小车_ _ _ _ _(填“不受”或“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在图丁的实验中,小车从同一斜面由静止下滑,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木块,A 和 B两组实验说明,物体的质量相同时,越大,动能越大;如果拿掉木块,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比较 两组实验,发现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推论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2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秀秀利用自己的笔盒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笔盒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通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反映笔盒所受摩擦力的大小。(2)秀秀又把同桌的笔盒叠放在自己的笔盒上,重复实验,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然后,秀秀又把两个笔盒对换位置,在次实验如图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可知(选 填“秀秀”或同桌)的笔盒表面更粗糙。(3)秀秀认为固定弹簧测力计和笔盒,水平拉动木板也可以测出木板与笔盒的摩擦力,如图丁所示,这样的测量方法是(选 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图戌L|甲(i)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_ _ _ _ _ _ _ _状态,实验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选填“4”或B”)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起到了 的作用。(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但电流表无示数,此时 出 现 的 故 障 可 能 是(选 填 字 母)。4 滑动变阻器短路 B.电流表断路C 电阻 短路。.电阻-断路(3)排除故障后,小鹏又取了两个定值电阻,想利用这些器材继续探 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所用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 Q、10。、20 电源电压为6 匕 分别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录数据,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一 。(4)上述(3)的实验中,小鹏用5 0 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换为10。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应向_ _ _ _ _(选填“4”或)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一/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小鹏又把火换为20 0 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都不能达到所控制的电压值,是因为,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滑动变阻器(选填字母)。4 50。1.0/TB.“30Q 1.0 A C.20Q 1.0 A27.小芳为了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1,恒定)。(4)秀秀把笔盒放在海绵上继续进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戊所示,实验中用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可得结论:,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实 验 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26.小 鹏 在 探 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E 为定值电阻。甲 乙 丙(1)用笔画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4 端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3匕产生该现象的 原 因 可 能 是.(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户,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阻7?的/-U 图象如图丙中a,分析图象中数据,电阻 的 阻 值 为R=Q,可得结论:在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_ _ _ _ _ _ _ _。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另一作用是(4)小芳仅将实验中的电阻?拆下,换用一个额定电压为2.5 U 的小灯泡,继续实验。移动滑片产到某一点,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 K 实验得到A的/-U 图象如丙中的图线4 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一 版2 8 .小明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用到的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阻值分别为51 5。、2 0。、25。的定值电阻、标有“2 0 Q 1 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1)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该导线上打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2)电路改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指针偏转,电流表的指针始终不偏转,则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3)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实验前所制的控制电压2.5 V 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则本次实验中所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Q,当用阻值为2 0。的定值电阻替换该电阻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4)小明顺利完成了 5 次实验探究,并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实验所调节的电源电压最大不超过V。(5)完成以上探究后,小明又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2 0请你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闭合开关S、S 2,断开开关S 1,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闭合开关S、S 1 断开开关S 2,保持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另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 V;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最左端,电压表示数为6V,在将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最右端,电压表的示数为2 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肌2 9 .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小阳选用器材如下:电压恒为4.5 V 的电源,规格为30 n 1 A 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5。、1 0。、1 5。、2 00的定值电阻各一个、导线若干。甲 乙(1)小阳连接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有一个导线连接错误,请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正确。(2)改正错误后,用开关试触,发现电压表指针迅速摆到表盘最右端,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动。小阳分析可能是(选填“定值电阻”或“滑动变阻器”)发生了断路。(3)排除故障后,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改变滑片的位置,测出了多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当电压表示数为2.8 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A.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比。电压U/V1.42.02.42.8电流I/A0.1 40.2 00.2 4(4)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将 5。电阻接入电路,把滑电阻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某一点A(未画出),将 5。换成1 0。电阻,为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滑片的位置应向A点的(选填“左”或“右,侧调节,为了使4个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都能完成实验,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应不大于V.实验1 3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30.小马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大约为5甲 乙(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2)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选填 A”或 B”)端。(3)实验过程中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第 3 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请将读书填入表格中。实验序号123电压U/V0.81.62.4/A(4)排除故障后,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数据。画出了待测电阻R x 的 I-U 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得R x=。0.480.320.16rlr1丁丁丁丁丁丁十!0 0.8 1.6 2.4 3.2t/VU!X丙 丁(5)另一组的小宇用相同的器材进行实验,并根据自己所记录的(4)在图丁中,把上表中的数据在I-U 坐标系上描点并连线。(5)本实验所测得未知电阻的阻值为。(6)小马又设计了如图戊所示的另一个电路,也测出了 R x 的阻值。图中电源电压未知,R O 是滑动变阻器,R 是电阻箱(可以连续调节电阻值的大小,且能读数的变阻器),其调节范围0 9 9 9.9 Q,电流表A (刻度有些模糊),S 和 S 1 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先断开S、S 1,将电阻箱R 阻值调到最大;将S拨向接点1,闭合S 1,调节(选 填 R”或“R O”),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适当的位置,标记电流表指针的位置;然后将S 拨向接点2,调 节(选 填 R”或“R O”),使电流表指针在,记下电阻箱R的阻值;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电阻箱R 读数的,此即为被测电阻R x的阻值。3 1.小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阻值大约为5 2(1)请你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乙中完成实验电路图的连接。(2)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闭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