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解析版.pdf
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 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2.为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节约用水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新型化学电池取代干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清新的空气 B.洁白的大理石C.纯净的山泉水 D.无色的酒精4.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B.干冰、生石灰、高镒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D.尿素、硝酸钾、磷酸锭都属于复合肥5.正确的实验操作有助于我们在探究中更接近真理。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不正确的是()6.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知识。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可防止树木冻伤和害虫生卵C.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尾气D.车船表面喷涂油漆以防生锈7 .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气体单质,A与B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一”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 的 是()A.E是一种清洁燃料B.C-D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C.E-C的反应既可通过置换反应又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D.物质D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又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8 .茉莉花清香淡雅,深受人们喜爱。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乙酸苯甲酯(C9 H 1 0 O 2),它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水浸泡茉莉花来提取乙酸苯甲酯B.乙酸苯甲酯是一种氧化物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 0:2D.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 2%9 .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的四种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将Z n分别加入到F e S CM、C1 1 S O 4溶液中B.将F e分别加入到Z n S O 4、Cu S O 4溶液中C.将Z n、Cu分别加入到F e S O 4溶液中D.将Z n、F e、C u分别加入到H 2 s。4溶液中1 0.农、食、住、行无不体现化学改善生活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吸水、透气性好B.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C.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I I .下列选项中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物质除杂试剂操作方法ACO 2 (CO)N a O H 溶液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 a O H 溶液的洗气瓶B铜 粉(铁粉)稀盐酸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Na OH 溶 液(Na 2 c o 3)澄清石灰水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DNa 2 s 0 4 溶 液(Na C l)B a C 1 2 溶液加入足量B a C 1 2 溶液,过滤A.A B.BC.C D.D1 2 .钻 酸 锂(L i C o C h)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一般用作锂离子的正电极材料.其在酸性介质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 L i C o O2+H 2 O2+3 H 2 s 0 4-L i 2 s o 4+2 C o S O4+4 H 2 O+O2 t ,已知在该反应中只有钻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且锂离子与钠离子的电性及所带电荷数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钻酸锂属于盐C.反应中钻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锂离子的符号可以表示为口2+1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I固体的质量g卜 寺 催 化 剂I有 催 化 剂rA.0 时间,s 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沉淀质量g勺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0 时间,s 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 4.将 5.5 g 铝镁合金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 1 5.1 g,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A.0.1 g B.0.2 g C.0.3 g D.0.4 g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 空1分,共17分)1 5.(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3个铜原子;(2)高镭酸钾中的阳离子:;(3)食盐的主要成分:;(4)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1 6.(4分)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可用过氧化钢(B a O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馔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1)过氧化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B a O2+X+H 2 OB a C O3 J+H 2 O2,其中物质X的 化 学 式 是(2)过氧化钠(Na 2 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过氧化钠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以维持潜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常用它将某些难溶性矿石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例如三氧化二倍(C r 2 O3)与过氧化钠高温共熔得到辂酸钠(Na 2 C r O4)和氧化钠。Na2C r O4 中铭 的 化 合 价 为,珞 酸 钠 属 于 (填字母序号)。A.酸B.碱cX w 土l l卜i LD.氧化物1 7.(5分)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填化学式)。(2)图 1 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 解 度 随 温 度 升 高 而 增 大 的 物 质 是 (填“甲”或 乙”)。某同学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序号)。向溶液C中再加入2 5 g 甲,充分搅拌,待温度恢复到t 2 时,所 得 溶 液 的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为 (结果精确到0.1%)。将 1 2 0 c 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i 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填或“=”)乙。1 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并回答问题。、族周 盼 三I A011 H氢1.008IIAIIIAIVAVAVIAVHA2 He4.00323 Li锂6.9414 Be镀9.0125 B硼10.816 C碳12.017 X氮14.018 0氧16.009 F氟19.0010 Nez=凤20.18311 Na钠22.9912 Mg镁24.3113 A1铝26.9814 Si硅28.0915 P磷30.9716 S硫32.0717 C1氯35.4518 Ar39.95(1)地 壳 含 量 最 多 的 元 素 是 (填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 或“失)电子。(2)氯原子和鼠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3)14号 元 素 形 成 的 氧 化 物 的 化 学 式 是“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 空1分,共10分)19.(5 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3)装置改进后,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镒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 选 用 的 一 组 装 置 是 (填装置字母序号)。实验室用高镭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o20.(5 分)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小明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疑问.【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做出猜想】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碳酸、稀硫酸和蒸储水中的一种.【讨论交流】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1)不可能是蒸储水,理由是.(2)不可能是碳酸,理由是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实验验证】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_ _ _ _粉末没有气泡产生.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该液体是稀硫酸.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钢溶液.【反思交流】(I)大 家 认 为 标 签 受 损 的 原 因 可 能 是.(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步骤一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埴U四、计 算 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21.(8分)某同学取出50g某硫酸镁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SO4=Na2SO4+Mg(OH)2 I)(1)当NaOH溶液质量为40g时,溶液的pH 7(填或 =),这时 溶 液 的 溶 质 为 (填化学式)。(2)计算此硫酸镁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计算过程)沉淀质里g 20 40 60*NaOH溶液的质里g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 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5分)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指南针指引航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用泥土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2.5分)为建设“美丽中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可节约用水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D.新型化学电池取代干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分析】根据已有的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可减少大气污染,正确:B、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污染,错误;C、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正确;D、新型化学电池取代干电池,可减少重金属污染,正确;故选:Bo【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5分)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清新的空气 B.洁白的大理石C.纯净的山泉水 D.无色的酒精【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清新的空气、洁白的大理石、纯净的山泉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清新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洁白的大理石中有碳酸钙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纯净的山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无色的酒精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2.5分)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B.干冰、生石灰、高镭酸钾都属于氧化物C.熟石灰、烧碱、纯碱都属于碱D.尿素、硝酸钾、磷酸镂都属于复合肥【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混合物,正确:B、高镭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C、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错误;D、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故选:Ao【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类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5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有助于我们在探究中更接近真理。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不正确的 是()/A.蒸发B.加热液体【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 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2.5分)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知识。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可防止树木冻伤和害虫生卵C.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尾气D.车船表面喷涂油漆以防生锈【分析】A、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氢氧化钙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D、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使铁制品与氧气和水隔绝可以防止生锈。【解答】解: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可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故选项说法正确。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可防止树木冻伤和防止害虫生卵,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 O,故选项说法错误。D、车船表面喷涂油漆,能隔绝氧气和水,以防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2.5分)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 是气体单质,A 与 B 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 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一”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 是一种清洁燃料B.C-D 的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C.E-C 的反应既可通过置换反应又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D.物质D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又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分析】根据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与 B 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 和 B 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一种,E 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 是氢气,C 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 是水,D 和水能够相互转化,D 能够转化成碳酸钙,所以D 可以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根 据 A、B、C、D、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与 B 的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以A 和 B 分别是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一种,E 是气体单质,盐酸会转化成E,所以E 是氢气,C 和氢气可以互相转化,所以C 是水,D 和水能够相互转化,D能够转化成碳酸钙,所以D 可以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A、E 是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故正确;B、C-D 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C、E-C 的反应,可知是氢气发生置换反应,也可以是氢气燃烧生成水,既可通过置换反应又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故正确;D,通过推导可知,D 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又是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故正确;故选:B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8.(2.5分)茉莉花清香淡雅,深受人们喜爱。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乙酸苯 甲 酯(C9H10O2),它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易挥发,难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下列关于乙酸苯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用水浸泡茉莉花来提取乙酸苯甲酯B.乙酸苯甲酯是一种氧化物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0:2D.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分析】A.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乙酸苯甲酯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浸泡茉莉花来提取乙酸苯甲酯,故错误: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而乙酸苯甲酯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故错误;C.乙酸苯甲酯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X9):(1X10):(16X2)9:10:2,故错误;D.乙酸苯甲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X912X9+1X 10+16X2X100%=72W 故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2.5分)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的四种方案中不可行的 是()A.将 Zn分别加入到FeSCU、CuSC)4溶液中B.将 Fe分别加入到ZnS04、CuSCU溶液中C.将 Zn、Cu分别加入到FeS04溶液中D.将 Zn、Fe、Cu分别加入到H2s。4溶液中【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解:A、Zn与 FeSOc C11SO4溶液中均能发生置换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锌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该方案不合理。B、Fe与 ZnS0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锌铁;Fe与 CuSCH溶液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C、Zn与 FeS04溶液反应能置换出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Cu与 FeSCM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D、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和锌都在氢的前面,都能和稀硫酸产生气泡,并且锌反应的更快;铜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铁铜;故该方案合理。故选:Ao【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0.(2.5分)农、食、住、行无不体现化学改善生活的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吸水、透气性好B.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C.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根据合成纤维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氯化钠的用途来分析;C.根据钢筋混凝土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乙醇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合成纤维耐磨性好,但是吸水性和透气性都较差,故错误;B.食盐常用作防腐剂,所以用食盐腌制的食品可延长保存时间,故正确;C.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房屋更坚固耐用,故正确;D.乙醇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是化学与生活相关问题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知识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11.(2.5分)下列选项中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选项物质除杂试剂操作方法AC02(CO)NaOH溶液气体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B铜 粉(铁粉)稀盐酸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NaOH 溶 液(Na2co3)澄清石灰水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过滤DNa2s04 溶 液(NaCl)BaC12溶液加入足量BaC12溶液,过滤A.A B.B C.C D.D【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铁粉足量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Na2c0 3 能与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2s0 4 溶液能与足量BaC12溶液反应俗称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 选:Bo【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 条 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2.(2.5 分)钻 酸 锂(LiCoO2)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一 般用作锂离子的正电极材料.其在酸性介质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LiCoO2+H2O2+3H2s0 4-Li2so4+2COSO4+4H2O+O2t,已知在该反应中只有钻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且锂离子与钠离子的电性及所带电荷数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钻酸锂属于盐C.反应中钻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锂离子的符号可以表示为Li?+【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考虑;B、根据盐的概念来考虑;C、根据钻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考虑;D、根据离子的写法考虑.【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符合,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错;B.钻酸锂是由锂离子和钻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正确;C.LiCoO2中钻元素化合价是+3价,CoSO4中钻元素化合价是+2价,化合价降低,故错误;D.锂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锂离子,符号为:L i+,故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盐的判断方法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13.(2.5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固体的质量g、无催化剂I有 催 化 剂,A.0 时间3 用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沉淀质量gB.0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D.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来分析;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D.根据酸与氧化物的反应来分析。【解答】解:A.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固体质量减少得快,但加催化剂和不加催化剂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同,生成物的质量也相同,则加催化剂的固体的剩余质量一定会更大,曲线最终不会重合,A 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B.向稀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稀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B 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C.红磷燃烧放热,导致容器中气压增大,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由于氧气消耗,容器中气压小于反应前的气压,C选项对应关系正确;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时,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稀盐酸中溶剂是水,当氧化铁反应完后,溶剂质量增加的幅度变小,图象应为两段斜率不同的直线(第一段斜率更大),D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14.(2.5分)将5.5g铝镁合金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15.1g,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A.0.1g B.0.2g C.0.3g D.0.4g【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固体15.1g中含有金属元素5.5g,则含硫酸根的质量为15.1g-5.5g=9.6g,则可计算出消耗的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解答】解:铝镁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铝溶液和氢气、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将5.5g铝镁合金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蒸干,得到固体15.1g,则含硫酸根的质量为15.1g-5.5g=9.6g,则消耗的硫酸的质量为9.6g4-(a X98100%)=9.8g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9.8g-9.6g=0.2g,由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 空1分,共17分)15.(4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3个 铜 原 子3Cu;(2)高镒酸钾中的阳离子:K+;(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4)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 彳 匕 _;【分析】(1)根据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进行分析:(2)根据高镒酸钾的构成进行分析;(3)根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进行分析:(4)根据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解:(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铜原子可表示为:3 C u;(2)高锌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镐酸根离子构成的,高铳酸钾中的阳离子可表示为:K。(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化学式可表示为:N aC l;(4)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H3。故答案为:(1)3 C u;(2)K+;(3)N aC l;(4)NH30【点评】(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1 6.(4分)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可用过氧化馍(B aO2)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馔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一般可作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1)过氧化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B aO2+X+H2O=B aC O3 I +H 2 O2,其中物质X的 化 学 式 是C 0 2 。(2)过氧化钠(N a2 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过氧化钠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时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以维持潜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N a2 O2+2 C O2=2 N a2 co 3+0 2。(3)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常用它将某些难溶性矿石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例如三氧化二倍(C r 2 O3)与过氧化钠高温共熔得到锯酸钠(N a2 C r O4)和氧化钠。N a2C r O4中铭 的 化 合 价 为+6 ,铭 酸 钠 属 于C (填字母序号)。A.酸B.碱cX w 土ll卜iLD.氧化物【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推出化学式;(2)由题意“过氧化钠(N a2 O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生产物为碳酸钠与氧气;(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铭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1)在B a O 2+X+H2O B a C O3 I +H 2O 2的左边有1个银原子、3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X分子,右边有1个锹原子、1个碳原子、5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因此1个X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 0 2;(2)由题意“过氧化钠(N a 2O 2)也是一种过氧化物,潜水艇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同时维持艇内空气成分的稳定”,则可推测反应物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a 2O 2+2C O 2=2N a 2c o 3+0 2;(3)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 a 2C r O 4中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 2+X+(-2)X 4=0,则x=+6价.络酸钠由钠离子和铭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故答案为:(1)C 0 2;(2)2N a 2O 2+2C O 2=2N a 2c o 3+。2;+6;C 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键是根据信息需要正确判定反应物和生产物,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7.(5分)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 溶 质 是N a C l (填化学式)。(2)图1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2 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溶液,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 是 B (填字母序号)。向溶液C中再加入25 g 甲,充分搅拌,待温度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结果精确到0.1%)。将 t2 C 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i,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填,或“=”)乙。【分析】(1)溶液的组成;(2)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解答】解:(1)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其溶质是氯化钠;故答案为:N a C l;(2)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i时甲的溶解度是20 g,B溶液为1 0 0 g 的水中溶解了 2 0 g 甲,是饱和溶液;在 t2时甲的溶解度是4 0 g,向溶液C中再加入25 g甲,充分搅拌,恢复到 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 0 g,溶质质量分数是辿鱼X 1 0 0%-28.6%。140g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将 t2 C 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i 0 C,甲物质会析出晶体,仍为饱和溶液,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t i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U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故答案为:甲;B;28.6%;。【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8.(4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分析并回答问题。、族周盼、I A011 H氢1.008IIAIIIAIVAVAVIAVHA2 He氮4.00323 Li锂6.9414 Be镀9.0125 B硼10.816 C碳12.017 N氮14.018 0氧16.009 F氟19.0010 Nez=现20.18311 Na钠22.9912 Mg镁24.3113 A1铝26.9814 Si硅28.0915 P磷30.9716 S硫32.0717 C1氯35.4518 Ar39.95(I)地 壳 含 量 最 多 的 元 素 是O (填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或“失”)电子。(2)氯原子和氮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不 同。(3)14号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S i O 2。【分析】(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3)14号元素是硅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表示原子序数为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8;核 外 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氯原子和氢原子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3)14号元素是硅元素,可形成氧化物二氧化硅,其化学式为:S i O2故答案为:(1)0;得;(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3)S i O 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 空1分,共1()分)19.(5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长颈 漏 斗,酒 精 灯.(2)装置A中不妥之处是 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3)装置改进后,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铳酸钾固体制取一瓶氧气,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BD(填装置字母序号)。实验室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t。【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解答;(2)根据长颈漏斗的使用方法解答;(3)根据高镒酸钾用来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干燥解答。【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可知:长颈漏斗;酒精灯。(2)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3)高镒酸钾用来制取氧气需要加热,来做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需要检验生成了水,所以要避免使用可能含有水的氧气进行实验,所以不能排水法收集,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B D,高镭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锌酸钾、二氧化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 K2MnO4+MnO2+O2 t。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酒精灯;(2)长颈漏斗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3)BD;2KMnO4 K2MnO4+MnO2+O2 f【点评】本道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20.(5分)小明在做实验时发现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小明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疑问.【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做出猜想】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该液体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碳酸、稀硫酸和蒸储水中的一种.【讨论交流】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1)不可能是蒸储水,理由是 由标签知该液体是混合物,而蒸储水是纯净物.(2)不可能是碳酸,理由是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实验验证】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 其 中加入少量黑色粉末没有气泡产生.该液体不是过氧化氢溶液.步骤二: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钢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液体是稀硫酸.【反思交流】(1)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倾倒液体时标签未朝向手心.(2)如果该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步骤一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MnOo2 H 2 O 2 2 H 2 O+O 2 t ;H 2 s O 4+B a C 1 2=B a S O 4 1 +2 H C 1 .【分析】(1)根据由标签知该液体是混合物,而蒸镯水是纯净物进行解答;【实验验证】根据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镒混合会生成氧气以及硫酸和氯化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钏白色沉淀和盐酸进行解答;【反思交流】(1)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