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3课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
资源ID:96141627
资源大小:1.20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历史必修三第3课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第第3 3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明时期儒学发展。1/36春秋时期,应运而春秋时期,应运而生生战国后期,蔚然战国后期,蔚然大宗大宗秦朝时候,遭到秦朝时候,遭到打击打击西汉初年,逐步西汉初年,逐步复苏复苏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正统思想儒儒 学学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严峻挑战严峻挑战?2/36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一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一首诗。从汉末到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舍身”佛寺。南朝梁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所以面临严峻挑,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所以面临严峻挑战。战。3/36 材料材料1 1: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炼丹;号称“诗佛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援佛入儒”思想历程。思想历程。材料材料2 2: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致,儒有焉;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致,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上述材料反应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展现出怎样历上述材料反应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展现出怎样历史趋势?史趋势?三教合一三教合一隋朝:隋朝:“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理论。,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理论。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4/36 此图绘佛、道、儒此图绘佛、道、儒三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三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表达了中国古代表达了中国古代“三教三教合一合一”社会思潮。画面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孔子相对。大夫装束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三教图(清)丁云鹏丁云鹏5/36课堂探究: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以上知识思索宋明理学是在怎样背景和以上知识思索宋明理学是在怎样背景下兴起?下兴起?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快速传输,冲击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快速传输,冲击 儒学统治地位。儒学统治地位。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隋朝出现三教合一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隋朝出现三教合一 社会时尚。社会时尚。唐提出唐提出“三教并行三教并行”、复兴儒学。、复兴儒学。6/36“理学理学”一词概念:一词概念:理学理学以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关键,为关键,既贯通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新儒学。新儒学。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7/36宋宋明明理理学学主主要要流流派派程程朱朱理理学学陆陆王王心心学学陆陆九九渊渊王王守守仁仁程程颐颐朱朱熹熹程程颢颢8/36“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发展作出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颐程颢程颢朱熹朱熹程朱理学程朱理学(1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9/36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天理是宇宙万物本原 把天理和道德联络起来把天理和道德联络起来经过经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方法把握方法把握“理理”(2)内容10/3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共同点:1 1、内容相同:、内容相同: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 “仁仁”、“礼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思想,都认为世界本 原是原是“理理”。2 2、影响相同:、影响相同:都有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都有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 制、扼杀人们自然欲求。制、扼杀人们自然欲求。11/36赏花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漂亮?友问:为何百花如此漂亮?二程说:二程说:“天生。天生。”朱子说:朱子说:“对,天生。对,天生。”阳明说:阳明说:“天生是天生,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天生是天生,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漂亮。漂亮。”世界本原世界本原同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异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外在“理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内在“心心”,认为,认为本心是本心是“理理”。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2/36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异异认识认识认识认识“理理理理”实现实现实现实现“理理理理”哲学范围理是外在,独立理是外在,独立于人存在;于人存在;理是内在理是内在理是内在理是内在“心心心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13/36阅读不一样时期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观点:阅读不一样时期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观点:材料材料1 1 程颐: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万物皆是理”朱熹:朱熹:“存天理,去人欲存天理,去人欲”材料材料2 2 朱熹: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材料3 3 王守仁:王守仁:“心即理心即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材料材料4 4 朱熹: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材料5 5 程颐: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材料6 6 张载: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绝 学,为万事开太平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回答:回答:1.1.材料材料1 1中中“理理”指什么?他们认为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天理”与与“人欲人欲”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2.2.材料材料2 2和材料和材料3 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路径有何差异?路径有何差异?(“理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程、朱主张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既经过实践、学习明理;,既经过实践、学习明理;陆王主张陆王主张“致良知致良知”,即经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即经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天理就在心中。3.3.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主张有哪些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可取和不可取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取什么态度?14/363 3、可取一面:、可取一面: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塑造了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含有友好意识,含有友好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友好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友好意识。含有忧患意识含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崇尚道德、气节崇尚道德、气节,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能够促进文明进步。,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能够促进文明进步。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进和促进作用。强调自主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进和促进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重。凸显人性庄重。不可取一面:不可取一面: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尊卑等级观念;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观念因循守旧观念因循守旧观念 轻轻视个体自由观念;视个体自由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重礼轻法观念等。对宋明理学应采取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宋明理学应采取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5/36(潍坊模拟潍坊模拟)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析,不恰当是(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析,不恰当是()A.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区分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区分B.B.二者主要差异在于求二者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理”方法不一样方法不一样C.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D.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主动作用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主动作用【解析】【解析】选选A A。16/36经典例题探究经典例题探究17/36【例例2 2】清清风风吹吹动动旗旗幡幡,一一人人说说是是风风动动,一一人人说说是是幡幡动动。禅禅宗宗六六祖祖慧慧能能说说,不不是是风风动动,不不是是幡幡动动,而而是是两两位位心心动动。在在世世界界本本原原问问题题上上,与慧能观点有相同之处思想家是与慧能观点有相同之处思想家是A.A.孔子孔子 B.B.程颢程颢 C.C.朱熹朱熹 D.D.王阳明王阳明18/36答案:答案:D D19/36【变变式式训训练练】(北北京京高高二二检检测测)禅禅宗宗语语云云:“菩菩提提本本无无树树,明明镜镜亦亦非非台台,原原来来无无一一物物,何何处处惹惹尘尘埃埃?”与与此此主主张张类类似似古古代代思思想想家家是是()A.A.孟子仁政学说孟子仁政学说 B.B.朱熹理学朱熹理学C.C.董仲舒大一统主张董仲舒大一统主张 D.D.王阳明心学王阳明心学答案:答案:D D20/36学业达标训练学业达标训练21/363.3.朱熹提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中中“天理天理”主要是指主要是指()()A.A.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B.B.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C.C.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D.D.天体运行法则天体运行法则【解析】【解析】选选A A。22/364.4.右图说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右图说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讨教故事。其讨教内容程颢、程颐拜师讨教故事。其讨教内容最有可能是最有可能是 ()A.A.救国治国之术救国治国之术B.“B.“天理天理”C.“C.“知行合一知行合一”D.“D.“经世致用经世致用”【解析】【解析】选选B B。23/366.6.明明嘉嘉靖靖年年间间,户户部部主主事事海海瑞瑞向向深深居居西西苑苑、潜潜心心修修道道皇皇帝帝上上疏疏,直直言言其其“竭竭民民脂脂膏膏,滥滥兴兴土土木木,二二十十余余年年不不视视朝朝,法法纪纪弛弛矣矣”。此此举举()A.A.意在劝戒嘉靖皇帝恪遵法律意在劝戒嘉靖皇帝恪遵法律B.B.企图限制皇权企图限制皇权C.C.表达了理学提倡社会责任感表达了理学提倡社会责任感D.D.反应了君臣间权力之争反应了君臣间权力之争【解析】【解析】选选C C。24/36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9.9.(连云港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以下材料:连云港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以下材料:材材料料一一 学学问问须须以以大大学学为为先先,次次论论语语,次次孟孟子子,次次中中庸庸。中中庸庸工工夫夫密密,规规模模大大。某某要要人人先先读读大大学学,以以定定其其规规模模;次次读读论论语语,以以立立其其根根本本;次次读读孟孟子子,以以观观其其发发越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朱子语类朱子语类材材料料二二 心心之之良良知知是是为为圣圣,圣圣人人之之学学惟惟是是致致此此良良知知而而已已。自自然然而而致致良良知知者者,圣圣人人也也;勉勉然然而而致致之之者者,贤贤人人也也;自自蔽蔽自自昧昧而而不不愿愿致致之之者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全书全书25/36请回答:请回答:(1)(1)材材料料一一中中论论语语主主要要反反应应了了谁谁思思想想?据据所所学学知知识识,简简述述论论语语主要思想内容。主要思想内容。(2)(2)材料二反应了谁思想?概述材料二主要主张。材料二反应了谁思想?概述材料二主要主张。(3)(3)从从学学问问和和涵涵养养角角度度,比比较较材材料料一一和和材材料料二二主主张张不不一一样样点点。据据所所学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共同点。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共同点。26/36答案:答案:(1)(1)孔子。内容:仁;礼;有教无类等。孔子。内容:仁;礼;有教无类等。(2)(2)王王阳阳明明。主主张张:致致良良知知是是个个人人涵涵养养主主要要方方式式;致致良良知知有有不不一一样样层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3)(3)不不一一样样点点:材材料料一一要要求求苦苦学学,阅阅读读典典籍籍才才能能求求得得学学问问;材材料料二二则则要求致良知是个人涵养主要方式。要求致良知是个人涵养主要方式。共共同同点点:理理是是万万物物本本原原;重重视视个个人人涵涵养养;宣宣扬扬传传统统儒儒学学思思想想(或或重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27/36素能综合检测素能综合检测28/362.(2.(浏浏阳阳模模拟拟)朱朱熹熹为为湖湖南南岳岳麓麓书书院院题题字字“忠忠,孝孝,节节,义义”,这这些题字反应了些题字反应了()()人身涵养是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人身涵养是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书院重视对学子个人品德养成书院重视对学子个人品德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主要工具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主要工具理学伪善和坑骗性理学伪善和坑骗性A.B.C.D.A.B.C.D.【解析】【解析】选选A A。29/365.5.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理”学,二者最大共同点是学,二者最大共同点是()()A.A.相信人之外神力量相信人之外神力量B.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过分膨胀用以约束人类欲望过分膨胀C.C.宗教信仰宗教信仰D.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解析】【解析】选选B B。30/366.(6.(南南京京高高二二检检测测)“)“孽孽海海茫茫茫茫,回回头头是是岸岸;放放下下屠屠刀刀,立立地地成成佛佛。”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是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是()()A.A.老庄思想老庄思想 B.B.程朱理学程朱理学C.C.陆王心学陆王心学 D.D.孔孟之道孔孟之道【解析】【解析】选选C C。31/367.7.下下列列图图是是我我们们所所熟熟悉悉云云根根书书院院,朱朱熹熹常常到到云云根根书书院院讲讲学学布布道道,传传授授理理学学思思想想,一一时时八八方方学学子子云云集集,探探究究理理学学真真谛谛。朱朱熹熹在在讲讲学学中中最最可能出现言论观点是可能出现言论观点是()()A.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B.学以致圣涵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学以致圣涵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D.提倡提倡“三纲五常三纲五常”32/36【解析】【解析】选选D D。33/3610.(10.(探究创新探究创新)阅读以下材料:阅读以下材料:材材料料一一 “尝尝谓谓三三教教之之大大,其其不不可可遗遗也也。行行五五常常、正正三三纲纲,得得人人伦伦之之大大致致,儒儒有有焉焉;绝绝圣圣弃弃智智,守守雌雌保保弱弱,道道有有焉焉;自自因因克克果果,反反妄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宋)智圆智圆材材料料二二 “所所谓谓致致知知在在格格物物者者,言言欲欲致致吾吾之之知知,在在即即物物而而穷穷其其理理也也。盖盖人人心心之之灵灵莫莫不不有有知知,而而天天下下之之物物莫莫不不有有理理,惟惟于于理理有有未未穷穷,故故其其知知有有不不尽尽也也。是是以以大大学学始始教教,必必使使学学者者即即凡凡天天下下之之物物,莫莫不不因因其其已已知知之之理理而而益益穷穷之之,以以求求至至乎乎其其极极。至至于于用用力力之之久久,而而一一旦旦豁豁然然贯贯通通焉焉,则则众众物物之之表表里里精精粗粗无无不不到到,而而吾吾心心之之全全体体大大用用无无不不明明矣矣。此此谓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大学章句34/36材材料料三三 王王守守仁仁说说:“夫夫人人者者,天天地地之之心心,天天地地万万物物,本本吾吾一一体体者者也也。生生民民之之困困苦苦荼荼毒毒,孰孰非非疾疾痛痛之之切切于于吾吾身身者者乎乎?不不知知吾吾身身之之疾疾痛痛,无无是是非非之之心心者者也也。是是非非之之心心,不不虑虑而而知知,不不学学而而能能,所所谓谓良良知知者者也也。”请回答:请回答:(1)(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一反应了什么历史现象?(2(2分分)(2)(2)材材料料二二主主要要表表达达了了朱朱熹熹怎怎样样观观点点?在在朱朱熹熹看看来来,认认识识事事物物最最终终目目标是什么?标是什么?(4(4分分)(3)(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守仁什么观点?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守仁什么观点?(2(2分分)(4)(4)材料一对材料二、三有何影响?材料一对材料二、三有何影响?(4(4分分)35/36答案:答案:(1)(1)三教合一。三教合一。(2)(2)观观点点:格格物物致致知知。目目标标:“穷穷理理”,朱朱熹熹把把探探究究“理理”作作为为认认识识最终目标。最终目标。(3)(3)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天理就在心中,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致良知”。(4)(4)儒儒学学融融合合佛佛道道思思想想来来解解释释儒儒家家义义理理,形形成成了了以以理理为为关关键键新新儒儒学学体体系系“理学理学”。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