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pdf

    • 资源ID:96153632       资源大小:1.72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pdf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 1:新课导入现在智能手机都有一个手电筒的功能,即在光线不足的时候可以打开闪光灯,用来照明。可大家知道闪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联想生活实际,学生猜测手机电池储存能量,在闪光灯打开时释放出来。引出只能手机内装有容量很大的电容器,闪光灯触发时,电容器放电,发出耀眼白光。指出不但智能手机中含有电容器,生活中的许多电器中也都含有电容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电容器及电容。环节 2:新课讲授1.电容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电器的图片。请学生思考: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电容器:在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解质,就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教师画出电容器充、放电的示意图,分析并总结:(1)电容器充电:两极板分别连接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2)电容器的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电容根据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讲解,顺势引出电容的概念。教师总结物理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用 表示电容。环节 3:巩固提高常见电容器的介绍:从构造上看,可以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根据电容器材料的不同,常见的有聚苯乙烯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环节 4:小结作业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了解电容器的作用,深刻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5 月 18 日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加速度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2)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3)注意试讲过程中要有师生提问互动环节。答辩题目1.如何利用 v-t 图像找出加速度?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播放一组视频:飞机在蓝天平稳飞行;火车出站逐渐加速,经过一段时间,风驰电掣;赛车冲出起跑线,很快就高速行驶;运载火箭点火起飞,引出课题。环节二:新课讲授1.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提出问题完成表格。小车 A 在 20s 内速度达到了 100 km/h,而旅客列车达到这个速度大约要用 500s。谁的速度变化量大?谁的速度“增加”得比较快?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表格。【答辩题目解析】1.如何利用 v-t 图像找出加速度?【参考答案】当直线呈上升趋势时,表示加速;而当直线呈下降趋势时,表示减速。从直线的斜率能看出加速度的大小,直线越陡峭加速度越大;2.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参考答案】重点:掌握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物理意义;难点:速度、速度的变化和速度变化快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二批高中物理磁感应强度一、考题回顾【答辩题目解析】1.请分别说明一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的适用情况?【参考答案】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左手定则是来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伸开左手,使大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并使伸开的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方向。右手定则是愣次定律的特殊化,如果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引起的,才可以用它: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2.物理课堂中导入的作用?【参考答案】导入的作用有:(1)集中准备作用,就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是学生能进入学习状态。(2)激发深化作用,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3)情感效能作用,好的导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给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4)铺垫拓展作用,好的导入可以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可以自然流畅的过渡到教学内容中去。高中物理库仑定律一、考题回顾【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掌握库仑定律的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由表象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兴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2.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共分为三点,分别是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高中物理抛体运动规律一、考题回顾【答辩题目解析】1.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参考答案】探究式教学又叫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能力都得到了加强。第三批一、考题回顾高中物理变压器二、考题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知道了高压输电线上的电压高达几十万伏,要把那么高的电压变成我们需要的220V 的电压就需要用到变压器,现在大家来回顾一下变压器的构造和原理?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提问:那变压器电压和匝数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入本堂课的内容环节二:新课讲授1.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学生猜想:与原线圈和副线圈匝数差有关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参考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教师指导,注意学生实验的安全。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论,然后尝试用数学表达式进行表示。2.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结合实验结论讲解电压与匝数间的关系:教师讲解理想变压器的概念,同时明确实际的变压器满负荷工作效率能到达 90%,因此在计算实际变压器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时上述公式也适用。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条件下变压器有升压的作用,什么条件下降压?学生结合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得到升压变压器的条件是原线圈匝数比副线圈匝数多的时候升压,反之则降压。3.教师展示图片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变压器:街头变压器、变电站的大型变压器和半导体收音机中的小型变压器。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提出问题:变压器中电流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师引导:电压是由输入电压和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那么电流由什么决定呢?【板书设计】略【答辩题目解析】1.在远距离输电中,为什么要用高压输电?【参考答案】因为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正比于电流的平方(焦耳定律 Q=I2Rt),所以在远距离输电时就要利用大型电力变压器升高电压以减小电流,使导线减小发热,在同输电功率的情况下,这样高压输电就能减少输电时的电流从而降低因电流产生的热损耗和降低远距离输电的材料成本。2.教学目标包含哪几个维度?第二个维度你是怎么拟定的?【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包含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这节课的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我是这么设计的:经历探究变压器电压与线圈匝数的关系的过程,提高实验设计及分析论证的能力。高中物理欧姆定律一、考题回顾试讲题目1.题目:欧姆定律2.内容:3.基本要求:(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有实验要有教师演示、教学环节中要有学生互动。(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试讲过程中要有过程性评价。答辩题目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通过复习导入方式,复习初中学习过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初中所探究的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环节二:新课讲授1.演示实验(1)明确实验原理:给出演示实验的电路图,明确实验是测量导体 A 的电流与电压,通过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换另一个导体 B 替换,再次进行测量,测量多组数据。(2)明确实验的原理以及步骤后,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并在同一坐标系中做出两个导体的 U-I 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导体 A、B 图像,如下图: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堂课内容,完成课后习题并预习下节课内容。【板书设计】略高中物理电阻定律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 1:导入新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电阻相关的知识,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共同总结得出: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是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本节课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题。(板书)环节 2:新课讲授取 a、b、c、d 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中只有一个因素不,:b 与 a长度不同;c 与 a 横截面积不同;d 与 a 材料不同。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电路图,设计思路:(1)把 a、b、c、d 四条导线串联接在同一电路中,分别用电压表测量每根导线两端的电压,因为电流相同,所以每段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即为每根导线的电阻之比。(2)测出每根导线的电压之后,比较 a、b 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长度之比;比较 a、c 的电阻之比与它们的横截面积之比;比较 a、d 电阻是否相等。(3)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进行测量。通过实验结果,师生共同总结:电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表明导线的电阻与材料的性质有关。从而得出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 R 跟它的长度 L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 S 成反比;导体电组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这就是电阻定律。【答辩题目解析】1.请简述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参考答案】(1)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2)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该课堂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新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不再那么严肃,那么单调,而是快乐的、活泼的,真正实现了在快乐中教,在快乐中学。第四批高中物理分子热运动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导入环节,采用实验法进行导入。第一个实验通过观察易蒸发的溴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情况,第二个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情况,分别说明了气体,液体的扩散现象,从而引出本节的内容分子的热运动。环节二:新课讲授1.扩散现象教师提问:“生活中有哪些扩散现象?”学生回答:“茶叶蛋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鸡蛋里面才会呈现出酱油的颜色,以及金片与铅片压在一起,金会扩散到铅中,铅也会扩散到金中。”由此可以证明扩散现象是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物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通过 19 世纪初观察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总在不停地运动这样的现象,植物学家布朗所研究的运动,从而引出类似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前由教师明确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汇报。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微粒的运动是无规则的。结合布朗所做的实验,与学生共同总结出足够小的微粒会发生这样的运动,并且微粒越小运动就越明显。从而引出布朗运动的概念讲解。教师进行提问:“布朗运动是如何产生的,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行解释吗?”学生回答:“从微观的角度,液体分子受到各个方向的撞击,体现出不平衡性,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最后可以对学生追问:“布朗运动的特点是什么?与扩散现象有哪些区别?”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并不是分子的运动。3.热运动教师进行提问:“之前的实验现象中,可以发现运动与温度又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运动越明显。从而引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引出热运动的概念。环节三:巩固提高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通过这样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应用,还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提问多名学生进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谈谈收获。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扩散现象,布朗运动的生活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参考答案】(1)红墨水滴在一杯水中,整杯水都会变红。(2)喷一下香水,在不远处可以闻到香水的气味。(3)小河岸边的角落里,一个排污口偷偷地排放污水,一段时间后,整条小河里的水都变了颜色。2.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参考答案】讲授法,问答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设置问题:通过上节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提供行星绕太阳近似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从而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么大家想一想,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例如,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教师用苹果模型演示苹果下落的情景,学生进行观察。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讨论。教师进一步提问:重力是怎么产生的?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同一种力吗?环节二:新课教学1.建立规律教师提问引导: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地面物体之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那么我们可以更大胆设想: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 m1、m2 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 r 的二次方成反比。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环节四:小结作业课下大家思考: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万有引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都对这种作用没有任何感觉呢?以质量分别为 50kg 的两人为例加以说明。板书设计高中物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复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疑问,作用力与反作用有什么关系?引入新课。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作用点老师利用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得出结论。实验 1:手指压手掌,手掌对手指的力的作用在手指上,手指对手掌呢?实验 2:A、B 互相排斥,A 对 B 的力作用在?B 对 A 的力作用在?实验 3:空气对螺旋桨的推力作用在?螺旋桨对空气的推力呢?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就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2.方向老师继续利用之前三个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1.如何准确描述手掌和手指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方向?2.空气对螺旋桨,螺旋桨对空气的力的方向一上一下。我们可以初步得到方向关系是?3.如果作用力的方向改变了,反作用力的方向应该如何变化?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关系总是相反,其中的一个力方向改变,另一个力同时也跟着变。3.大小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猜想: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实验方案方案一:两个弹簧测力计,沿着同一条直线沿相反方向拉动。方案二:利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方固定,让后拉动另一方。实验原理老师提出疑问:A、B 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谁的示数上?A 受到的力的大小,应该反映在自身的示数上,同时 B 受到的力反映在 B 的示数上。拉力越大,形变量越大,示数越大。实验结果:大小相同。实验验证老师提出疑问:我们测得的是静止时的情况,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两个力的大小又有什么关系呢?老师利用传感器实时验证两个力在任意时刻的小关系。记录实验数据,绘出曲线。得出结论:两个力的大小在任意时刻都相等。(二)牛顿第三定律由学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学生思考总结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达式:F=-F教师对“-”进行强调,其表示方向相反。1.对比之前所学的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异同点。相同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大小都相等、方向都相反。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同性质的力,平衡力不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2.老师提出疑问,让学生深刻理解。问题 1:什么情况下,平衡力不一定是同一种类的力?学生举例:铁块受到向下的拉力和重力。一个力是拉力、一个力是重力,这两种力不是同一种类的力。问题 2:平衡力不一定同时产生,能不能举例说明?学生举例:当一个物体受到拉力和重力,当拉力消失的时候,重力仍然存在。环节三:巩固提高思考:鸡蛋撞石头,鸡蛋碎了是因为石头给鸡蛋的作用力大吗?。学生分析原因:鸡蛋碎了,并不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而是因为鸡蛋的结构、硬度与石头不同。环节四:小结作业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思考:细绳将铁块静止的掉在空中,铁块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图,并分别指出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牛顿第三定律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学生之后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把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它是对牛顿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补充,有了它就会把受力分析的对象从一个物体扩展到多个物体,拓宽了分析思路和解题范围。事实上,在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运动与力的实际问题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有意识地利用该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2.高中物理课程联系生活实际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进一步深化与活化物理知识。知识只有与实践、思考结合方能成为力量,运用知识是一种知识以外的智能,使通过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将物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是,如果问题是他们熟悉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感到亲切、感到物理学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主动性,进而产生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有助于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将物理学与生活、生产、现代科技联系起来反应了物理学习的时代特征,使学生会用现代观念看待物理知识,使他们意识到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乃至将来科技发展中所起的或将会起到的作用,那么,他们必然会认识到今天学习物理学的意义所在,从而达到兴趣升华,发展学习动机的目的,其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pdf)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