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1.化学实验室的药品需分类存放,生石灰应存放的橱柜编号是()1.2.属于稀有气体的物质是()D.水蒸气D.空气液化A.氧气 B.氮气属于化学变化过程的是()A.钢铁生锈 B.冰川融化C.氯气C.矿石粉碎3.灼烧时,火焰呈紫色的物质是()A.CU(NO3)2 B.K2S04C.CaCl2D.NaHCO34.常温时,下列液体呈碱性的是()A.食盐水 B.白醋C.石灰水D.碳酸饮料5.电。5中N的化合价为()A.-3 B.+2C.+3D.+56.属于有机物的是()A.碳酸钾 B.碳-60C.酒精D.一氧化碳7.与氧气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是()A.液氧 B.臭氧C.空气D.双氧水8.9.10.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盐酸除铁锈 B.干冰作制冷剂C.金刚石切割玻璃 D.活性炭作吸附剂有关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火星四射 B.产生蓝紫色火焰C.发出耀眼白光 D.生成黑色固体把木柴架空后燃烧,主要是为了()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方便添加木柴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A.A B.B C.C D.D橱柜编号ABCD存放的药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钾氯化钠氧化铜氧化铁1 2.有关(NHQ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A.名称:硫化钱B.组成:含两种原子团C.溶解性:难溶于水D.用途:可作钾肥1 3.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宿温A.C+2CuO 2CU+CO2C.C+2CuO=2Cu+C02 TC +CuO-Cu+CO2 T舟温D-C +2CuO-2 C u +C02 T14.实验室某废液中只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锌,为回收铜,设计实验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滤 渣 X废液辿里锌-滤酒丫A.I 和 II中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同-铜n过量稀硫酸-滤液zB.Y 和 Z 中所含溶质的种类相同C.I 中的锌用镁代替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II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稀硫酸己过量15.可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是()A.酚献溶液 B.铁粉 C.氢氧化钢溶液 D.盐酸16.有关复分解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反应物均为化合物 B.产生沉淀C.元素存在形态改变 D.生成盐和水17.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相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纵坐标中“y”可以表示的物质是()A.反应的氢氧化钠C.生成的硫酸钠第 2 页,共 15页18.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各种燃料,天然气、煤、石油是常用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属于 (选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可 防 止 煤 在 燃 烧 过 程 中 生 成(填化学式),减少酸雨的形成。用甲醇(CH3OH)代替部分汽油,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CH30H由种元素组成。ImolCH30H含 g 氢元素,约含 个碳原子。CH30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在空格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点燃CH30H+o2-C02+H2019.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用“。”代表氢原子,“O ”代表氧原子。如 图 1 图示能表示水分子的是_ _ _ _ _ _(选填编号)。b c图1通过氢气燃烧验证水的元素组成,实验过程如图2 所示(省略夹持仪器)。电解水装置图2而燥烧冷干的杯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设计实验证明小液滴是水。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所示。溶解度(gioogK)图3I .t J C 时,乙的溶解度是 g/1 0 0 g 水。n.t2f f-b 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3。(:,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选 填“甲”“乙”或“丙”)溶液。皿上3。(:时,在各为x g 的上述三种物质中分别加入1 0 0 g 水,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 X的取值范围是。2 0.通过对比实验可发现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实验内容铜片稀盐酸1 他精A B1 硝 酸 钢 j B稀盐酸日 日稀C D柠晶檬体酸上n镁蛙条攵理n朽E F实以象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气泡试 管 _ _ _ _ _ _(选填编号)中有白色沉淀产生E中无明显现象,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实心经论B中产生的气体是_ _ _ _ _ _(填化学式);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 _ _ _ _ _(选填“强”或“弱”)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有差异柠檬酸的某些性质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 是 因 为 酸 的 组 成 中 都 含 有(填元素符号)。写出稀盐酸和稀硫酸共同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o第 4 页,共 15页2 1.气体的制取及性质研究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氯酸钾二氧化镒A B C D图1装置A 可用于制取氧气,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镒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若参加反应的氯酸钾为0.2m ol,能产生 g 氧气。装 置 B 和 C 都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C 相对于B 具有的优点是。用装置 D 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须伸到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设计如图2 所示的装置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操作步骤如下:口,关闭弹簧夹,更换收集装置;m.打开活塞k、收集气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后立即关闭活塞k。步 骤 I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选 填“CO”或“CO?”)。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方法能否将两种气体完全分离,请说明理由 o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稀有气体是氨、强、氮、氟、放等气体的总称,氧气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是氯、就、氨、氟、茶等气体的总称,氮气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是氢、颊、鼠、氟、颔等气体的总称,氨气是稀有气体,故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是氮、筑、氤、氟、猷等气体的总称,水蒸气不是稀有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o根据稀有气体是氢、就、氤、氨、低等气体的总称分析。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稀有气体,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A【解析】解:A、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冰川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空气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答案】B【解析】解:A、CU(NO3)2中含有铜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绿色,故选项错误。B、K2s。4中含有钾元素,灼烧时通过钻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呈紫色,故选项正确。第 6 页,共 15页C、C a C 1 2中含有钙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砖红色,故选项错误。D、N a H C C)3中含有钢元素,灼烧时火焰的颜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 o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下表为部分金属元素的焰色:金属元素钾钠钙锹铜焰色紫色黄色砖红色黄绿色绿色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焰色反应的应用,熟知焰色反应的现象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A、食盐水显中性,故选项错误。B、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故选项错误。C、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显碱性,故选项正确。D、碳酸饮料中含有碳酸,显酸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 o根据常见酸碱盐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答案】D【解析】解: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 x +(-2)x 5 =0,则x =+5价。故选: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6.【答案】C【解析】解:A、碳酸钾属于碳酸盐,属于无机物,故A错;B、碳-6 0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属于无机物,故B错;C、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D、一氧化碳属于碳的氧化物,属于无机物,故 D 错。故选:C。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7.【答案】B【解析】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和氧气是同一种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B、臭氧是氧元素形成的单质,与氧气均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C、空气属于混合物,与氧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D、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俗称,属于化合物,与氧气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8.【答案】A【解析】解:A、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o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盐酸、干冰、金刚石、活性炭的第8页,共15页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答案】B【解析】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0.【答案】A【解析】解: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促进燃烧。故选:Ao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措施来分析。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以及促进燃料燃烧的知识等。11.【答案】D【解析】解: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又因为钙是金属元素;故氧化钙属于金属氧化物:A、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硫酸和盐酸都属于酸,则不能将生石灰放A 柜中,故 A 不符合题意;B、碱是由金属阳离子(镂根离子)和氢氧根构成的化合物,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则不能将生石灰放B 柜中,故 B 不符合题意;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盐,则不能将生石灰放C 柜中,故 C 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和氧化铁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则能将生石灰放在D 柜中,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首先根据酸碱盐的定义分析各柜中存放药品的类别,然后观察需要存放的药品属于哪个类别进行选择。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类别的认识和药品的存放,学生应明确分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12.【答案】B【解析】解:A、(NHQ2SO4读作硫酸钺,而不是硫化镂,选项错误;B,(NH4)2S04中含有镂根和硫酸根两种原子团,选项正确:C、(NHD2SO4属于钱盐,钱盐都溶于水,选项错误;D、(NHJ2SO4中不含有钾元素,不属于钾肥,选项错误。故选:BA、根据化合物的命名分析;B、根据常见原子团的认知分析;C、根据铁盐的溶解性分析;D、根据钾肥中含有钾元素分析。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对常见物质的简单认知。13.【答案】D【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T,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T和1的标注是否正确。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14.【答案】C【解析】解:A、I为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I I为锌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基本类型都为置换反应,故错误;B、滤液丫中溶质只含硫酸锌,滤液Z中含有硫酸锌和过量的硫酸,故错误;C、镁的活动性大于铜和锌,I中锌用镁代替可以将废液中的铜和锌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镁、锌,加入过量的硫酸,可将镁、锌反应掉,可以回收铜,故正确;第 10页,共 15页D、II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稀硫酸可能过量,也可能恰好反应,故错误;故选:Co因为锌比铜活泼,所以能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步 骤I中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滤渣X为铜和过量的锌,滤液丫中溶质只含硫酸锌。步骤口中锌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从而把铜分离出来。硫酸锌溶液经过蒸发得到硫酸锌固体。本题考查金属的回收和废水的利用,学生应明确金属的活泼性来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应能准确判断每步转化中滤液和固体的成分。15.【答案】CD【解析】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遇石蕊溶液均显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B、铁粉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不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钢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钢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分别滴加氢氧化钢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D、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钠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C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16.【答案】A【解析】解: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B、有的复分解反应不一定非有沉淀生成,也可能有水或气体生成,故说法错误;C、在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存在形态一定不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D、生成物不一定是盐和水,也可以是盐和碱等,故说法错误。故选:A o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所以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1 7 .【答案】A B【解析】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N a OH +H 2 s O4 =N a 2 s o 4 +2 电0;A、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和硫酸物质的量之比是2:1,纵坐标中“y”可以表示反应的氢氧化钠,该选项符合题意;B、反应的硫酸和生成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纵坐标中“y”可以表示生成的水,该选项符合题意;C、反应过程中硫酸和硫酸钠物质的量之比是1:I,纵坐标中“y”不能表示生成的硫酸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因为完全反应后溶质是硫酸钠,过程中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因此纵坐标中“y”不能表示溶液中的溶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B。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根据提供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判断。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8 .【答案】混 合 物 S 02三 4 6.0 2 x 102 3 2 3 2 4【解析】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他杂质,所以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对煤进行脱硫处理,可防止煤在燃烧过程中生成S 0 2,减少酸雨的形成;故填:s o2;C H 3 0 H 由三种元素组成;I molC H 3 0 H 的质量为:lmol x 3 2 g/mol=3 2 g,所以I molC H 3 0 H 含氢元素的质量为3 2 g x詈 x 10 0%=4g,I 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所以I molC H 3 0 H 中约含6.0 2 x 1()2 3 个甲醇分子,6 0 2 x 1()2 3 个甲醇分子中含有6.0 2 x10 2 3 个碳原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然后依据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可知,C H 3 0 H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C H3O H +点 燃3 O2 2 C O2+4H20;故填:三;生 6.0 2 x 10 2 3;2;3;2;4。第 12页,共 15页根据天然气的成分来分析;根据酸雨的成因来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摩尔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a 2 H2+。2=2 H2。检验气体中是否残留有水蒸气 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加到 p H 试纸上,pH =7,说明液体为水70乙 10 S x 10 0【解析】解:a 中每个分子含有2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所以构成水分子;故答案为: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占 燃为2 H2+。2三2 H2。: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为蓝色,此时增加无水硫酸铜是为了验证气体中不含有水,便于后面实验进行;水的pH =7,根据p H 变化判断液体为水;点 煨故答案为:2 出+。2 三2 H 2。;检验气体中是否残留有水蒸气;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加到 p H 试纸上,p H =7,说明液体为水。I .根据图像可知,此时乙的溶解度为7 0 g/1 0 0 g水;故答案为:7 0。n.t 2 c 时,乙的溶解度最大,之后升高温度,甲和乙都会增加溶解度,而丙则是降低,而没有增加溶质,只有丙溶质析出,形成还是饱和溶液,但是溶解度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根据溶解度的关系,可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故答案为:乙。皿上3 时,甲的溶解度为1 1 0 g/1 0 0 g水,乙的溶解度为1 0 0 g/1 0 0 g水,丙的溶解度为1 0 g/1 0 0 g水,此 时 1 0 0 g水加入质量为x 的三种物质,只能形成丙的饱和溶液,所以x最小为1 0,而不再形成别的饱和溶液,则 比 1 0 0 要小,避免形成乙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1 0 x 1 0 0 根据微观示意图的构成分析回答此题;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无水硫酸铜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I .根据图像直接读取数据;n.根据温度升高后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回答此题;皿.根据t 3 时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2 0 .【答案】D 产 生 气 泡 H2强 H 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解析】解: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公内容铜片稀盐酸1 砂稀WA B!硝 酸 钢!卜 溶 满-jj (稀盐酸日 日 稀3C D柠檬酸n牲 攵n柠 中晶 体 旷 镁 条 力 错E F实验现象A 中无明显现象,B 中产生气泡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硝酸钢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钏和硝酸)E中无明显现象,F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反应生成了氢气)实女;结论B 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有差异柠檬酸的某些性质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故填:D;产生气泡;H2;强;H;能和比较活泼的金属单质反应。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硝酸钏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硝酸;镁和柠檬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和酸碱指示剂、比较活泼金属、碱、金属氧化物、某些盐反应。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MnO22 1 .【答案】2 K C 1 O 3 J-2 K C 1 +3 0 2 T 9.6可以控制反应的反生和停止确保内部空气排尽,保证收集气体的纯度C O C 02+2 N a O H =N a2C O3+H20 否,二氧化碳能溶于第 14页,共 15页水【解析】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镐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化学MnOz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 K C 1 O 3 丁2 K C 1 +3 O 2 T;设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m,M nO22 K C 1 03-2 K C l+3 02 T2 30.2 mol m =72:oi m =0.3 mol,所以生成氧气的质量=0.3 mol x 3 2 g/mol=9.6g;M nO z故答案为:2 K C 1 C)3,-2 K C 1 +3 O 2 T;9.6。C 带有止水夹和多孔隔板,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D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说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需要伸入到底部,确保排出内部的空气,以保证收集气体的纯度;故答案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反生和停止;确保内部空气排尽,保证收集气体的纯度。混合气体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吸收,所以得到的气体为一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 O?+2 N a O H =N a 2 c。3 +电0;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会造成二氧化碳减少,所以不能完全分离;故答案为:C O;C 02+2 N a O H =N a2C O3+H20;否,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氯酸钾在二氧化镭催化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此题:根据装置特点总结装置优点;根据收集装置要求分析回答此题;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分析回答此题;根据反应物的用量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