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导学案:专题六(2)《卓尔不群的雅典》.pdf
-
资源ID:96161945
资源大小:377.4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历史导学案:专题六(2)《卓尔不群的雅典》.pdf
1 第第 2 课时课时 卓尔不群的雅典卓尔不群的雅典 课标:课标: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掌握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和表现,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指导下,就雅典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是非得失三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全面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是非得失的归纳总结,教师引导认识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最终得出民主政治是历史上、现实中弊病较少、优点较多的一种政治制度。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如何理解雅典雅典民主政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影响。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主要讲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概况及其评价。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4、限时 20 分钟独立完成。教材助读教材助读 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 1、民主政治的地位:全希腊的学校;在各城邦中最为发达;古代 政治文明的 。2、实质: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是 与 反复斗争的结果。二、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二、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1、背景:(1)在雅典国家形成之初,城邦里的 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了一切大权。(2)公元前 6 世纪初,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雅典新兴的_者阶层。(3)工商业者们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城邦_,促进工商业繁荣。2、梭伦改革奠基 (1)内容:经济:颁布_,使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实行了一系列促进_发展的措施。政治:按_将雅典自由民分为 4 个等级;由 4 个部落各自选 100 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_的常设机构;设立雅典最高法院_以受理公民投诉。(2)评价: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_;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_的局面,促进了雅典_和_的发展。3、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1)内容:以_为基础重新划定 10 个行政选区,不分等级、以抽签方式从 10个行政选区各选 50 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从 10 个选区中各选一人组成_;制定“_法”。(2)评价:改革打破了_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由此形成。改革使所有公民都有参政机会,标志着雅典_的确立。三、“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三、“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_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2 1、背景希波战争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1)是对希腊城邦制度和雅典进百年来民主改革成果的一次检验,保存了西方古代_的火种,同时也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2)战争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战争中,_踊跃参战,其政治地位随之大大提高,由贫民和工商业者组成的_逐渐控制政权。2、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完善(1)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_开放,并以_方式产生。(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_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_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_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_。四、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四、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进步性: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对近代西方_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 响;开启了西方_的先河,在_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_制 度。2、历史局限性:(1)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_专政基础上,_和_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_的城邦。(3)就其执政方式而言,_和_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 管理权力,这很可能导致_的滥用和误用。(4)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会导致_的滥用和误用。(5)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除了战争及其他因素之外,也与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_和_是分不开的 预习自测预习自测 1公元前 5 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2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梭伦改革是调和平民与贵族关系的话,伯里克利的改革则完全是有利于平民的,全体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使权势者操纵和对抗法律的难度和风险都增加了。下列改革措施支持“完全是有利于平民”这一观点的有()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向所有公民开放十将军委员会向所有公民开放 实行公职和公共参与活动的津贴制度创立“陶片放逐法”A B C D 3.公元前 5 世纪,希腊的两个著名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发生战争,结果,经济高度繁荣、准备十分充分的雅典被斯巴达打败。在总结雅典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波里比阿认为:“一切事务成败的首要原因在于国家制度的形式。国家制度是所有设想和行动计划的源泉,也是其得以实现的保证。”根据材料,在波里比阿看来,雅典战败的原因在于()A雅典贵族专制社会黑暗 B雅典社会制度的落后 C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 D雅典社会矛盾的尖锐 3 4 古希腊民主制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我的疑问: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课内探究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希腊拥有发达的海外贸易,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创造了灿烂的古典文明,它同时留给文明一笔重要的政治遗产,那就是民主政治,那么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怎么回事呢,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呢,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就要通过今天的学习来了解和把握。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 107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学始于疑学始于疑 1、雅典民主政治有和特点?2、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学习建议:请用 5 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第一,通过梭伦、克里斯提呢、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第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质疑探究质疑探究 一、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互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请完成:1、伯里克利说的是希腊哪个城邦的民主政治?2、这个城邦的民主政治表现在哪些方面?3、谈谈你对这种民主政治的看法。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4 1伯里克利在一次公众演说中曾这样阐述: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说法符合上述演讲要义的是()A.奴隶和外邦移民能够积极参与民主政治 B各级官职向一切人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C.雅典的民主制是最好的政体,适合一切地区 D公民获得了平等参政的机会 2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3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A.所有公民的民主 B.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民主 C.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D.奴隶也有民主权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雅典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公民利益,制约官员,曾经实行“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 6 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放国外 10 年,但不得动其财产。材料二 梭伦组建民众法庭,将贵族法庭的大多数职权转归民众法庭,贵族法庭主要负责宗教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制,陪审员不分等级,一律通过抽签产生。诉讼案件首先通过陪审员审查,然后由法官判决,但法官判决后,陪审员仍可起诉。审案时采用投票表决方式,所有公民都有控告和上诉权利。(1)通过材料一,你可以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2)分析材料二的措施对当时雅典法制建设起到的积极作用。(3)以上材料对当今民主法制建设有何重要启示?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课后训练 课本 p110 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 5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