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思考.docx
高职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思考【摘 要】情境教学理论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它反映的 是教育的本质需求,中国教育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高职 教育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也在推行各种教学改革,方法方式很多, 很重要的一块,就是要加强情境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构建和模拟真实 的工作场景,进行职业化的技能素养训练,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关键词】高职教育;情境教学;项目化【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 (2013) 20-000-011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已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 同,情境教学通过学习环境的构建,使得学习者能融入其中,学习方 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内容也从“知识”转变为实践应 用,这种体验学习方式更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情境教学主要基于构 建注意理论与实践,对实际环境进行设计与构建,让学习者能参与其 中,教学者加以组织和引导,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体验式学习。2 .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在中国的教育史中,一直强调知识理论体系的学习,素有“万般 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熟读唐诗300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等脍 炙人口的诗句,都重点强调书本知识体系的作用,不可否认,书本作 为人类知识经验体系传承的结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书、 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知识与经验的浓缩,蕴藏着深厚的知识底蕴,通 过书本,可以全面而快速的学习其中的知识;但书本毕竟是死的,空 洞的文字在课堂上经常会脱离实际,学生无法领会,使得学习效果事 倍功半。流水线式的规模化生产方式将人转化为了职业化的劳动者,职业 人必须具备职业应用技能,所以,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 的训练,空洞的文字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但离实践应用却非常远, 中国的校园教学一直都存在与实际应用脱离的境地,学生进入社会后 需要重新适应和学习,这种产教脱节的现象,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 好的解决方式。3 .中国高职教育现状2011年全国普通高职院校招生数为325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总数的47. 7%,学校规模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等院校的60% 左右,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30年前,中国的高等教育 更多的是培养有只是理论体系的研究人才,今天,已成为世界工厂的 中国,更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这也是近10年来高等职业教 育得以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但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 差别仍然不大,高职院校的老师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很多都是 直接从校园到讲台,本身就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如何承担“职业化” 的教育,照本宣科显然无法使学生“职业化”。近些年,国内高职一直在探索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项目 化,将课程知识体系融入到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习,从而 应用和掌握职业知识技能,但课程怎么项目化,用什么样的项目来支 撑课堂教学,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企业实际项目都很难直接应用 于课堂,这样,就必须对实践项目进行浓缩和改造,转化成适合课堂 开展的项目。对于工科类专业来说,有些项目容易转化,比如,模具制作,只 要学校配备相应机器设备,课内引导学生进行普通模具的实际开发, 模拟或真实进行企业模具的制作,是完全可行的,学生学到的,可以 直接投入应用,在实践项目中,还可以融入理论知识,使学生不仅会 操作,还懂得为什么,理论结合实际,技能和知识并重,这才是当前 社会所需要的教育,也是职业化的教育;相对来说,管理类的课程知识体系更多一些,进行实际项目的转 化就要难得多,很多管理原理和理论也比较抽象,实际的应用对环境 依赖比较大,课堂模拟往往形神难以兼备,项目化应用的难度就比较 大;比如供应链课程,企业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经营不仅仅是 一家企业的事情,还涉及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还有社会交通物流等 配套设施体系,其构成就是一个知识体系,这样的课程,进行项目化, 就非常困难,相对来说,成熟的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会更适合。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学中让学生融入课程应用环境,避免空洞 的理论条文都是必不可少的,那怎样让学生融入应用环境呢,最好的 方法就是教学情境化,教学中,模拟或置身真实场景,让学生体会参 与实践应用,进而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就像拍电影,老师要进行 课程环境的设计与布置,让学生入戏,这样,课程才能像电影一样, 来源生活却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4 .情境教学在高职中的应用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境”是 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 也包括各种软件设施,如课堂氛围,知识技能的合理转换设计等。教 学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 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 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 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 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架起一座抽象到直观、感 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解决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 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 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适 宜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重温旧经验、获得新经验,可以提供丰富的学 习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探究、发散地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 展,使学习达到比较高的水平。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提供生动、 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 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和 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进一步认 识知识的本质,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知识和技能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 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 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 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对教学过 程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 认知,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教学情境 是情感环境、认知环境和行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体,好的教学情境总 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 个性的发展。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 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我们所追求的,情境教学中最 困难的就是情境的创设与模拟,“情境”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 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中的课堂情境,应该着重于学生的职业化训练,引入或 模拟课程实际应用,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而学习实用的职业技能,并 促使职业习惯的养成,情境的创设可以应用项目化、案例化、真实环 境再现、沙盘模拟等方式;在教学环境的布置方面,也要突破传统教 室模式,加强仿真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操场地;情境教 学实施中,最重要的一环仍然是教师,教师既要设计课程情境,还要 将学生导入情境,同时,还要结合情境将课程知识融入其中,所以, 老师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成功典范,它的工学结合模 式,有效将企业实践环节引入到教学中来,是真实的情境教育,这种 教学方式的实施,是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长期努力实践形成 的,目前,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它 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多引入或模拟工作场景,进行 情境化的职业训练,同时,也尽可能多的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这样,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的实现 职业化,学生才能掌握生产一线的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成长为 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参考文献1施丽红、全.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情境化教学组织的构建, 职教论坛,2011.62梁好翠.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涵义,广西社会科学,2004. 123曹晖.“情境”的教学意蕴,中国教育学刊,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