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I篇:中国美学态度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docx
-
资源ID:96189239
资源大小:16.9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现代文I篇:中国美学态度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docx
(广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17分)材料一: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 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 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从此可知道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相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 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相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相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 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是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 他去看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 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 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我们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 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起于经验。小孩子 初出世,第一次遇见火就伸手去捉,他烧痛了,以后他再遇见火,便认识它是什么东西,便 明了它是烧痛手指的,火对于他于是有了意义。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 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理论本来可以 见诸实用,但是科学家的直接目的却不在于实用。科学家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 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 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Q 在实用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 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 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 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 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 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 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 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 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 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摘编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材料二: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朱光潜所说的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 它当然不是用科学、实用的眼光看待古松,但也不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古松,发现它如何美, 如何符合形式美感,在这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 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宇宙。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 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 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 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个世界, 中国美学将其称为“境”。第四种态度并不是为了获得美的知识,而是为了安顿心灵。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如 果我们把它当作“山水诗”,或者“写景诗”,其描写是如此简单,内容是如此单调,单调 到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山间有一些芙蓉花开了,又落了。而谢灵运的山水诗,如“澹激结 寒姿,团栾润霜质”等,写景显然更加细腻丰富。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 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其实,王维的这类诗歌根本就不是所谓的“山水诗” “写景诗”, 它的主旨不是描写外在的景物。“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山中芙蓉,是自在兴现,这 里没有被观之景,也没有对景之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 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 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 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 心。艺术家并不在意青苔和深林,而是其背后的高古和幽深。(摘编自朱良志生命的态度关于中国美学中的第四种态度的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商、植物学家、画家感知的古松不同,反应态度也不一致,这说明古松的形相随观者 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B.实用的态度关注事物对人的利害,人在环境中积累经验,获得实用的知觉,产生趋就或 者逃避的意志和活动。C.科学的态度需要借助抽象的思考探寻事物的关系和条理,它排斥个人情感,具有理论性, 完全没有实用的目的。D.与其他三种态度不同,生命的态度将世界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创造出没有审美主体、 客体的独特生命境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商和植物学家不能感知古松的美感,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不能以美感 的态度看古松。B.在美感的世界中,人可以摆脱环境的制约,主宰自己的心灵,事物在孤立绝缘的情况下 依然具有意义。C.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加细腻丰富,但其传诵度却比不上王维诗歌,这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 歌内容更重要。D.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传达自我生命的感受,写出对生命的认识、 理解和慰藉。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B.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JD.吴历题画:“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4 .材料一的论证深入浅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林黛玉代贾宝玉写的杏帘在望被元妃大为赞赏。 请结合材料论述的四种态度中的两种简要分析这首诗。(4分)杏帘在望林黛玉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存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答案:LC(“与实用的态度相反”错误,文中说“理论是和实用相对的”,这并不意味着科学的态 度和实用的态度相反。故选C。)2.B(A.“他们原有的心习无法改变”错误。原文为“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 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 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可知不是无法改变,是脱离不了。 C. “说明生命的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为“然而,王维的这些看起来内容 单调的诗歌,并没有因此被人们漠视,而是传诵千古,谢灵运的诗句却少有人提及”,作者 举王维和谢灵运诗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还有第四种态度即“生命的态度”,并没有说生命的 态度比诗歌内容更重要。D. “写景时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说法错误, 结合原文“也将人排除,关心起深林苔痕,表面看起来是不关心人,其实正是通过这一片天 地写人的心境、人的感受。诗人不是对风景感兴趣,而是对自我生命的感受感兴趣,描写一 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呈现自己回到世界的愉悦,为自己心灵寻找一个安顿的地方。对 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慰藉,是贯穿此诗的核心”,可知“排除人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不是必 要条件。故选B。)3 . D(结合原文”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 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花”和“草”是作者抒情的载体,没有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排除ABO结合原文”在这 里,审美主体和客体都没有了,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自我生命相关 的宇宙”可知c中作者是审美主体,“梅” “雪”是作者的审美对象,有明显的主客体之 别,排除c。D. “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澹无人”,无人即是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 阔,与我心如如自在,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能体现“生命的态度”。 故选Do )4 .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 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如“吃饱了饭就可以睡 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第一段“假如你是一位木 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 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第四段“这 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第五段“先说实用的态度”,第六段“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 粹是客观的、理论的",第七段“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 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可知,作者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 三种态度”阐明中国美学的三种态度,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由“你心里盘算它是宜 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只在聚 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感受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吃饱了饭就可以 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作诗、画画、奏乐呢”等可知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语气平易亲切。 5.实用的态度:杏帘在望是以宝玉的身份应元妃之命而作,“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 忙”赞颂太平盛世,具有实用价值。美感的态度:诗歌所写景物动静相间,色彩鲜明,富 有美感。生命的态度:菱存、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 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任一点2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 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盛世无 饥馁,何须耕织忙”,句意为: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 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 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也难怪被元妃大为赞赏,体现了实用的态度,具有实用价值。“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 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络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 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中间四句从写景的 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 其是“菱苻”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 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体现了美感的态度。“菱存”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 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荐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 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 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 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菱荐、桑榆、春韭、稻花与鹅儿、燕子 共同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呈现出心境的美好、愉悦。这是生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