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I篇:逻辑重要性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东六校).docx
-
资源ID:96193403
资源大小:16.1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现代文I篇:逻辑重要性主题阅读理解和答案解析(广东六校).docx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7 分)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 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 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 ?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 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 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 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 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 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 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箴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 的逻辑推理。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 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 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 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 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 时,可指导学生想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 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 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证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 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 “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 王纳谏中齐王听“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 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 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 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 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 点。(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 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 语。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 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搞市场经济,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 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 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 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 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司法上有“无罪 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下面看著名的“美诺悖论【注】”;(1)或者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或者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2)如果你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必要的。(3)如果你不知道你要研究的东西,研究是不可能的。(4)所以,研究或者是不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仅从字面看,(1) (2) (3)三个前提似乎都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1)中“你知道你 要研究的东西”这个推定是有歧义的:(A)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B)你知道你要研究的那个问题的答案。在(A)的意义上,(3)是真的,但(2)却是假的;在(B)的意义上,(2)是真的, 但(3)却是假的。故(2) (3)两个前提不在同一种意义上为真°从一对真的前提,即(2B) 和(3A),却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它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注】美诺悖论:古希腊一位富家子弟美诺在与苏格拉底对话中提出的一个论证,记载于柏 拉图对话集美诺篇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 任务。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 办法。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 理。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 “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 当依据。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二都是以逻辑为论证话题,但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 谈辨识。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 守旧闭塞。C.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 和论证。D.根据材料二对“美诺悖论”的阐释,可以判断中国古代“自相矛盾”的推理过程符合这一 特征。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虚拟论敌”对“玩物丧志”观点提出攻击的一项 是()(3分)A.玩物一定丧志吗?不玩物就不丧志吗?B.玩物会丧志,所以人不应该有喜好。C.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颖认为博闻强识是“玩物丧志”。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的收藏家。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和颈联“矮纸斜行 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之间有因果联系。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答案:(1) D (2) D (3) C(4)材料一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 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5)材料一提到,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陆游诗 颈联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快乐,但结合首联,诗人先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再表 达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由此可推断,颈联隐藏的信息是,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月贵, 所以诗人闲极无聊,只能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首联议论抒情为因,颈联行为为果,一因一 果,逻辑自然。【解析】(2) A. “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此点文中未提及。B.“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材料一使用这个例子是为了 证明词义推断是逻辑推理的示范、训练。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错误,文中是说一个人“容易被谬误和诡辩糊弄”。D.正确。故选Do(3) D. “美诺悖论”是两个皆真的前提,推不出任何结论,因为两个看似一个东西的前提 并不是一回事。“自相矛盾”是二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只能一真一假。故选Do(4) C.这个事例只能说明程颖对“博闻强识”的看法,并不表达对“玩物丧志”的观点。 故选Co(5) 由材料出处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可知,材料一是谈论在语文教学中 渗透逻辑思维训练。材料一共五段文字,第一段“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 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提出观点,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 第二段“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 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是从词义的推断方面来谈;第三段“一段话在字面的意 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是从意义 理解角度来谈;第四段“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是从写作方面来谈。第五段“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 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 的观点”是阐述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由此可知,材料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使用的是 总分总结构。(6) 临安春雨初霁的颈联“短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写诗人在这明艳的春光 中,只能做的是“矮纸斜行闲作草”,陆游擅长行草,从现存的陆游手迹看,他的行草疏朗 有致,风韵潇洒。这一句实是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 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 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因为是小雨初霁,所以说“晴窗”,“细乳戏分茶”这里就是 品茶、玩茶道。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 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可见,诗歌首联议论抒情为因,颈联行为为果,一 因一果,逻辑自然。符合材料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