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
-
资源ID:96198000
资源大小:40.8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较量(jiao) 不言尔喻 A.意境(jing) 寻味(nGi)B.镶嵌(xidng)C.威严(wei) 竹(zhii)D.契合(qie)霎时(cha)邀请(yao)吟唱(ying)飘逸(piao)企盼(qi)称职(chen)促拥(cu) *奈人十拿九稳(wen)胸有成(er)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梦想,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梦想成真,而有些人的梦想却化为泡影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者有着 的意志,能够将自己的梦想坚持到底;而后者则在追梦的道路上 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T自己的前进方向,就不要轻易回头!A.所以坚强事倍功半认准B.但是坚实事倍功半认识C.所以坚实半途而废认识D.但是坚强半途而废认准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机会,所以每个人势必会面临很多的选择。那么,是遵从自己的 内心,还是随波逐流?是直面挑战,还是落荒而逃?是选择显赫一时的功名,还是选择 持久美好的善良?这些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如果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 那么当千帆过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景。 A. “遵从”是形容词,“旅程”是名词,“落荒而逃” “独一无二”都是偏正短语。B. “这些都是我们要拷问自己的问题。”这句中,“这些”是主语,“拷问”是谓语。C. “是选择显赫一时的功名,还是选择持久美好的善良? ”是选择关系的复句。D.选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面临” 一词运用不当,应该改为“来临”。4.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下面是晓嘉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柳宗元创作的小石潭记。B.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都很精彩。C.简爱中简爱勇敢地爱上了与自己地位悬殊的罗切斯特,她坚信每个人在 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D.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之一是塑造了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及时雨宋江、智多 星吴用、青面兽林冲等。二、句子默写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何当共剪西窗烛,O(2)沉舟侧畔千帆过,o(3) ,江春入旧年。(4) ,梦回吹角连营。(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o三、选择题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社日王驾鹅潮山下稻柔肥,豚栅鸦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释】柘(zhe);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的首联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出了农家殷勤待 客的情谊。B.社日前两句并没有写社日,而是从村居风光写起,描绘了苍凉萧索的南方农 村的景象。C.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表现地形复杂,社日中“醉人”可以使人联想到 村民参加春社的喜悦。D.两首诗都提到“春社”,游山西村颈联写了春社将近时的情景,社日后两 句写春社散后的情景。四、对比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 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 雪,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 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注释】稽雪:这里是积置,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A. 一茅出涧边B.为松谷庵旧基C.循溪东西行D.至是始芳*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斯是陋室(陋室铭)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10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 B”极写 水波壮阔。【乙】文用"C"和“P”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 文回答)五、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沈城历史悠久沈阳新乐遗址记录了我们的祖先从荒莽中走来的痕迹。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这 里就有了半地穴式房址,有了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遗物中最重要的是一批 煤精制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煤精制品。这一发现,显示了沈阳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盛。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新乐遗址煤精制砧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占地面积六万多平方米,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建筑风格融合满、蒙、藏、汉等多民族特色。建筑本身就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廷 艺术博物馆,馆藏文物十万余件。每一件文物、每一幅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复原 场景都是对沈阳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的解读。辽宁地理 【材料二】家乡尽展活力人间最美四月天,沈阳世博园推出了“浪漫粉红色系”“纯净银白色系”“梦幻蓝 紫色系”三条主题花游线路,游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中街附近的十棵玉兰竞相开放, 典雅馨香,美而不俗。棋盘山风景区、沈阳森林动物园吸引众多游客走出家门,亲近自 然。老北市、头条胡同等地呈现人间烟火气,中兴商厦、万达广场等地彰显时尚繁华都。 沈阳敞开大门欢迎四方游客,各商家转变以往的经营模式,向文化、民俗、旅游、体育 多业态发展,点燃沈阳新活力,激发消费新潜能。沈阳日报 【材料三】良策集聚人才沈阳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出台“兴沈英才计 划”“青年人才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包”,持续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支 持力度,拓宽高校毕业生留沈就业渠道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吸弓I集聚了大批高校毕业 生。市人社局推出惠及青年人才的政策六十余项,其中推出青年人才入住人才公寓最长 减免三年租金的政策。大批学子来沈留沈,为沈阳振兴发展储备了良好的人才资源,促 进沈阳成为宜居宜业示范城市。沈阳日报11 .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阳新乐遗址遗物中的煤精制品,是发现最早的煤精制品。这一发现,显示了 沈阳在原始社会早期的繁盛。B.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建筑风格融合满、 蒙、藏、汉等多民族特色。C.沈阳各商家转变以往经营模式,向文化、民俗、旅游、体育多业态发展,点燃 沈阳新活力,激发消费新潜能。D.沈阳市通过出台“兴沈英才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包”, 吸引集聚了大批高校毕业生。12.文景学校开展“热爱家乡,宣传沈阳”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采用对联的形式 拟写宣传语。一名同学报写了上联:古老盛京展魅力。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帮助他拟写下 联。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墨香里的年味儿文章略(选自意林,有改动)【注释】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13.阅读选文第段,填写表格。段落第段第段第段第段内容概括裁备春联书写春联CD态度情感AB不亦乐乎幸福满满14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 欢喜喜地赶来了。15 .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 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16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好,哪个字写 得有些什么问题。17 .选文第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 别是什么原因?18 . “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指出:“你们在 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 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这告诉我们,青 年人就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下,有许多青年选择扎根多府“自找苦吃”。河北省滦平县青年包村干部侯忠 林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从开展森林防火巡视到向村民宣讲相关政策,从检查水体污染到 入户指导厕改,从核定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到督查散煤违规使用这名青年包村干部要 操心的事,远比工作本上的记录更加琐碎。可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 事做好,成为扎根乡村的青年表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数人生成功的事例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 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所谓的“苦”,看似是品尝生活的味道,更是对 青年人精神的淬炼。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发的身体,还 包括乐于吃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 业。只有经历过无数困难的磨炼,才能收获成长,不断进步。青年人应该坚信,人生没 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青年在成长的过程 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很可能尝到失败的苦楚。在现实生活中, 有些青年人过于计较得失,甚至遇到挫折和苦难就放弃,以致走不长远。与之相反,更 多青年人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最终苦尽 甘来。当然,这里所说的“自找苦吃”不是白白吃苦,更不是用吃苦来安慰自己,麻木 度日。青年人要在吃苦中锻炼才干,增强斗争本领。不可否认,青年人胜在年轻,但也 囿于年轻,毕竟人生阅历、工作经验不足,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难免手足无措、进 退失据。一滴水的力量虽然微弱,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着一个点,终能滴水穿石。 青年人的成长发展也是如此,唯有秉持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在挫 折挑战中迎难而上,在经历风雨后愈挫愈勇,逐渐练就能担事的“铁肩膀”和能成事的 “真本领”,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飞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摒弃骄娇二气,争 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实践中,要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一代。(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0 .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1 .选文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22 .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同学们所说的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给予了肯定。B.选文第段中用侯忠林不管多苦都拼尽全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成为扎根乡 村的青年表事的事例,充当道理论据。C.人们所说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单单是指青春焕发的身体,还包括乐于吃 苦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勇气。D.青年人只有具备“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摒弃骄娇二气,争做新 时代的好青年,书写无悔青春。六、作文23.温暖与关爱相随,快乐与善行相随,收获与耕耘相随,成功与执着相随,学识 与书香相随,富强与繁荣相随只要我们用心体悟、真心付出,生活中的美好就会到 来。请以“随 而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文中请不要出 现真实的姓名、校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2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 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 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要求:请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 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文 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参考答案:1. B2. D3. C4. D5. 却话巴山夜雨时病树前头万木春海日生残夜醉里挑灯看剑 盖竹柏影也6. B7. C 8. (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9.再循溪下/溪边香 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0.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势既雄壮 奔流乱注11. A 12.示例:现代沈阳具活力13.小心翼翼;越发精神;品评春联;齐作春联。14.运用拟人手法,把年拟人化,生动形象第写出了年到来时人们的高兴、喜悦。15.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春联、准备春联的小心、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认真、重视。16.“絮叨”的意思是唠叨、啰嗦,这里写出了父亲和“我” 一起唠唠叨叨地说哪个字写得好,写出了父 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喜爱。17.父亲对于“我”写得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一直 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18.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这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19.青年人要有“自找苦吃”、艰苦奋斗的精神。 20.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有力 地论证了青年“自找苦吃”的过程,正是本领提升、内心充盈的过程。 21.承上启下(过 渡)。承接上文青年应该“自找苦吃”的内容,自然引出下文对如何“自找苦吃”的论述。22 . B23 .例文文章略24 .例文文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