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docx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内容摘要:追求高效课堂是目前课改的一个时新话题。本文根据 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体验和感悟,总结出把握五个度是构建语 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关健词:高效课堂和谐度 深广度 参与度 专注度 成效度一.课堂和谐度。陶行知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 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 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掴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 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这里其实讲到师生的和谐问 题。教师合理的引导,能解除学生的痛苦,增进学生的幸福感,就是 一种师生的教与学的和谐,也就是一种乐教乐学。课堂上除了师生的教与学的和谐外,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贯通也 是一种和谐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更是一种课堂和谐美。也就是说, 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学过程流畅、合作探究活跃、师生充满愉悦 感,那就是和谐度高的课堂,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必备基础。二.知识深广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的决定,取决于学情和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首先,学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师备课、 上课的风向标。学生的基础差,我们就要降低学习标准,反之我们就 要适当提高学习标准。其次,新课标对于各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要求有 明确的规定。比如在写作教学中,新课标对初中生就有这样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 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 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 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 读书笔记等。”总之,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广博度,要根据学情和课标来把握, 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不能贪多或过难,让学生吃不消,也不 能让学生吃不饱,浪费有效的学习时间。三.学生参与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使出教育学上所有的 巧妙方法,使自己的教学变得尽可能地容易掌握。然后再将所有的东 西要求学生记住。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只重视知识移植的课堂教学是对 学生智力资源的最大的浪费。”这种“移植法”显然不是高效课堂所 能接纳的,而我们要求的是积极的“探究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 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 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 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 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教学过程中, 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 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 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让百分之百的学生都 能参与到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四.神情专注度。专注地学习是有效学习、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 希腊音乐家雅尼曾说:“专注的意志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拥有梦想, 而且遇到再大的障碍也绝不放弃的话,那么生活中的困难便会消失。 你也会得到你所期望的。这真的会发生,而且真的有用。”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奋不顾身、 勇往直前;专注就是到达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专注就是把注意 力集中到一个点上,也就是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当一个学生在课上专 注地朗读课文,沉浸在课文的情景中的时候,他会忘记下课的时间; 当他在课间集中精力解答一道难题时,他就听不见周围的喧闹声。一 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 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 的目标。而三心两意,心不在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是不专注的 表现。精力不集中,神情不专一,做任何事情都难得成功。衡量一节课是否高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的专注度;看一节 课是否教得活也要看学生的专注度,即精力集不集中,思维活不活跃, 而不是看形式上的吵吵闹闹。语文课堂上把握好这几个度,是课堂改革的基本出路,也是课堂 优质高效的必要途径。愿我们的语文教学蒸蒸而上,愿同学们的知识 与日俱增。(作者单位:广州增城广外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