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二语文自测题(部分).docx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材料一: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 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德、家风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 统一体传统家训,整体看是父祖长辈对子孙修身处世、齐家睦族等的教育指导和行为 规约,是居生活的家庭教科书,更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和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据检 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一是 吴越王钱锣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家训总 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 尊祖敬宗等。二是武肃王遗训ukwv(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锣临终前对 子孙的嘱托。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 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这在帝王家训中别具特色,为其孙钱弘俶纳 土归宋、实现民族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三是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 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这篇家训分为个人篇、家庭 篇、社会篇、国家篇,流传甚广,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族成员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 定和发展。从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 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 诫子孙“兄弟如手足” “兄弟相同上下和睦”。钱文选辑钱氏家训之“家庭”篇 更强调“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姑姐弟兄和睦友爱”。 这种家德文化对子孙的成人成才起着重要作用。家风,是一个家族或家庭世代繁衍生息过程中形成的风气、风尚、风范。习近平总书 记强调,“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就能使家人耳濡目染,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约束和激励子弟 在家庭生活中继承父祖的良品德和传统。钱氏世家极为重视家风培育。武肃王八训 和遗训中者口强调,“绍续家风、明礼教,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便是破吾家门” ”坏我家风,须当鸣鼓而攻”今天的中国,家庭虽然小型化了,但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依然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 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因、情感归宿。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否的一个 重要标准就是看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家风败坏、家德缺失、家规无序的家庭,很 难营造出温馨和谐的幸福生活。唐朝名相张九龄云:“治国之道,实由家治也。”钱氏 家族世代的家训教化、家德培有和优食家风熏陶,为钱氏的人才迭出、文化鹿续传承 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钱氏家族的精神和文支柱。全面梳理、汲取钱氏世家文化建设!”这一细节刻画,塑造了解放军战士英勇坚强,为了民族统一、国家建设不畏 牺牲的形象特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4题。材料一: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 ”大夫种对曰:“伐吴 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 ”对曰:“一日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 其君;三日贵汆粟槁,以空其邦;四日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日遗之巧匠,使起宫 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日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日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 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日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 难,况于吴乎? "越王曰:“善。”于是作为荣楣,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 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 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说。申胥谏日:“不可。王勿受。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 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巷哭。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 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湖下贫穷,不敢 留,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喜。申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 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 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 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幺希络,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 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 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 太宰懿与其妻子。(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材料二: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注】种:文种,越国著名谋臣。荣楣:装饰文彩的栏杆。申胥:伍子胥,名 贪(yiin),字子胥,吴国著名谋臣,因封于中,故称申胥。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3分)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0是P人Q不R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疲,文中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必固其根本”的“固”字用法相 同。B.说,文中为通假字,通“悦”,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字意思相 同。C.晦,由昏暗引申为夜晚,与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指农历月末意思 不同。D.利害,为偏义复词,与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存亡”用法相 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越王勾践要复仇灭吴,问计于文种,文种给出九术,勾践一一实行,最终如愿。B.文种两次代表越王出使吴国,送物送人,言辞极其谦恭,不辱君命,成效显著。C.越王勾践为完成复仇,勤于政事、俭朴生活、施行仁义、采纳谏言、崇贤尚能。D.伍子胥、文种均为得力的谋臣,吴王、越王对待谋臣的态度决定了各自的结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2)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懿与其妻子。14 .联系材料二,简述吴王夫差灭亡及越王勾践取胜的原因。(4分)10 . JLO11 . D12 . A13 . (1)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婴”,装饰1分;“镂*,镶嵌1分;“类: 像1分。(2)勾践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豁和他的妻子儿女。“禽: 捉拿;“戮”,杀死;“妻子",妻子儿女。14.夫差贪图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 (答出一个点2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 死。“听谏”和“进贤士”都是动宾结构,承前省略主语“越王勾践”,应单独成句,故在“听 谏”“进贤士”前后停顿,即J处、L处和0处;由上文可知,“是人不死”重复上文语句,应单独成句,即。处。J、L、0处需加句读。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疲,使动用法,使疲敝;固,使动用法,使.牢固。两个词用法相同。 句意:使吴国的力量疲敝/ 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B.正确。都是通假字,高兴。句意:吴王非常高兴/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 很高兴吗?C正确。句意:夜晚还诵述到天亮/戊申日月底这一天。D.错误。用法不同。“利害”为偏义复词,只有“害”起作用;“存亡”虽也与“利害”均为 反义合成词,然"存''"亡”都有实际意义,而非偏义复词。句意: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 患/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理数。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勾践一一实行”错,文种所献九术,由原文”于是作为荣楣乃使大夫种献之于 吴”“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可知,仅用“四术”起宫室、“五术” 送美女。故选A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婴,装饰;“镂,镶嵌;“类”,像。(2) “禽, 捉拿;"戮, 杀死;"妻子' 妻子儿女。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逸豫可以亡身''”遂受之而起姑胥台”“吴王不听,遂受其女“可知,夫差贪图 个人享乐,“逸豫”终致亡身亡国;由原文“忧劳可以兴国”“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 夏披留希给”可知,勾践辛劳为民,自然灭吴雪耻。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越王勾践问大夫文种说:“我想讨伐吴国,怎么才能成功呢? “大夫文种回答 说:“讨伐吴国有九条计策。”越王说:“哪九条计策? ”文种说:“第一条是尊崇 天地,敬事鬼神;第二条是拿出丰厚的财物,来馈赠给吴国的国君;第三条是抬高价 格向吴国购买粮草,使吴国的储备变得空虚;第四条是送美女给吴王,来消磨吴王的 意志;第五条是送能工巧匠给吴王,让吴国建宫殿造高台,耗尽吴国的财物,使吴国 的力量疲敝;第六条是送阿谀奉承的臣子给吴王,使吴国容易遭受讨伐;第七是让吴 国的忠谏之臣变得刚强,迫使他们自杀;第八条是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 准备好各种各样的物资器材;第九条是使自己国家军队强大,武器锐利,随时准备利 用吴国的弊败之机。所以说做到了这九件事,就无需担心了。只要注意保密,不把自 己的意图宣扬出去,那么夺取整个天下都不是困难的事,何况只是对付一个吴国呢?“ 越王说:“太好了!”越王就命人制作了饰有文彩的栏杆,用白璧做装饰,用黄金镶 嵌,形状像龙蛇舞动一样。就派遣大夫文种把它献给吴王,说:“东海边的奴仆勾践, 派遣使者文种,斗胆让他修饰整洁后,来问候君王您。幸好有赖天地的力量,我私下 造了一座小殿,多余的财物就再拜献给大王您。”吴王非常高兴。伍子胥进谏说:“不 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些礼物。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 吴王没有采纳,就收下了越国进献的礼物,开始建筑姑胥台。花了三年时间聚集材料, 五年后才建成。姑胥台非常高,站在台上,视野可见二百里。因为筑台徭役繁重,行 路上有死人,里巷中有哭声。越国于是把西施、郑旦两位美女打扮整齐后,派大夫文 种献给吴王,说:“从前,越王勾践私下里得到了上天馈赠的两个美女西施、郑旦,越国地势低洼,十分贫穷,不敢留下她们,派遣下臣文种再拜献给大王。”吴王大悦。 伍子胥进谏说:“不能这样做,大王您不能接受这两个女子。我听说多看五色会让人 眼睛看不清,多听五音会让人耳朵听不清。大王您如果接受了,这以后必定会有灾祸。 我听说越王勾践白天不知疲倦地起草文件,夜晚还诵述到天亮,他聚集了几万名敢死 之士,这个人不死,一定会实现他的愿望。我听说越王勾践服膺诚信推行仁道,虚心 听取谏言,提拔贤能之人,这个人不死,一定会获得好的名声。我听说越王勾践冬天 只披着粗陋的毛皮衣服,夏天只穿粗葛布衣,这个人不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大患。 我听说贤能之士是国家的珍宝,美女是国家的祸根。夏朝就是因为末喜而灭亡,殷代 因为妲己而灭亡,周朝因为褒姒而灭亡。”吴王不听从伍子胥的进谏,于是就接受了 越国送来的这两个美女,以伍子胥不忠的借口把他杀了。越国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在 秦余杭山把吴军打得大败,灭了吴国,活捉了吴王夫差,同时杀了太宰伯懿和他的妻 子儿女。(节选自越绝书内经九术)材料二: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 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杨秀才游蜀张祜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Q送友人游蜀嘉陵天气好,百里见双流。帆影缘巴字,钟声出汉州。绿原春草晚,青木暮猿愁。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诗和李诗的题目都点明了主题,都是因送朋友出游蜀地而作的送别诗。B.张诗开篇写诗人与友人在江边不期而遇,李诗则从嘉陵的好天气开始写起。C.张诗中“明月夜” 一句表明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在晚上,李诗却恰恰相反。D.张诗重点描写想象中蜀地的自然景观,李诗则重在刻画送别时的美丽景色。16.这两首诗的结尾表达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5.D(张诗重点描写了想象中蜀地的人文景观。)16 .同: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2分)不同:张诗直抒胸臆,直接抒发了诗人 与友人的离别之悲;(2)分)李诗则以幽默、调侃的语气来表达送别之情,具有洒脱之 意。(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煜虞美人中“,” 两句写词人想象金陵现状,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慨叹之情。(2)杜牧阿房宫赋中“, 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阿房宫中音乐声的繁多与嘈杂。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因此,杜鹃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悲苦之意联系在一起,如【答案】17. (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又闻子归啼夜月,杜鹃啼血猿哀鸣【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砌、呕哑、啼。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促进家庭建设和家风培育,促进孩子的康成长,使家庭这个国家 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点”更加牢固。(摘编自陈延斌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材料二隋唐以后,朝廷开始推行“科举制”,门阀士族所占据的政治、经济优势被打破了,门 阀土放的大部分成员开始向社会底层流动,成为新的寻常百姓家,因此,这些门阀士 族积蓄的家文化自然被寻常人家所接续、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寻常人家通过某个 时期一两位杰出子孙的光宗耀祖、鼎力门户而显赫一时,为了告诚子孙后代积极上进, 也撰写家训、家规,以明确齐家的理,开创家族的家文化。以吴越钱氏为例,吴越王钱锣在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中占据吴越之地,后来钱锣的孙 子钱弘俶“爱兵恤民”,纳吴越版图于赵宋。虽然钱锣、钱弘俶的豪门大户后来散落 成了众多的钱氏寻常人家,但这些钱氏后裔在传承祖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独 特的家文化。其文化特色并不以高官厚禄作为成功标准,而以道德、学问、文章、艺 术等乐“道”为追求,使得后代子孙中饱学之士层出不穷,成为一道异于其他姓氏家族 的靓丽风景线。例如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明代阳明心学主要传承人钱德洪、清初文章 泰斗钱谦益、民国国学大师钱穆等。民国以后,学风浓厚的钱氏家族的后世子孙,培 育出了一百多位国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包括大家所熟知的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 吴越钱氏独特的崇文重教的家文化,从赵宋开端一直到近代,很好地适应了各个历史 时期的社会规则,子孙们多以读书做学问为己任,培养出一批批国家的栋梁之才,令 人钦佩和叹服,也为其他姓氏家文化构建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在近现代,经历了近代历次文化运动的冲击,中国的家文化的主动传承与建设实际上 已经名存实亡,人们对家文化中的家风、家训、家规的记忆日渐模糊。但家文化对我 们每一个人的潜移默化影响,一刻也没有远离。蔡元培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 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第 一所学校都应该是自己的家庭,要使家庭成为一所合格的、优秀的学校,就必须用优 良的家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要打造优良家文化,传承传统家文化的优秀成分无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否则家文化 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结合现实的国家情势、社会发展,对家文化进 行必要的新陈代谢,赋予新时代的新风范;最后,家文化要有效化育家庭成员和后代子 孙,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身体力行、积极奉行。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 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 重家风。”因此建家文化不仅涉及一家一姓的福社,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摘编自鲁畅中国“家”文化的前世今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文化源自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主要包括家训、家德和家风,能够体现中民族的特 质和精神风貌。B.一个家族的优良的家德文化能够维护这个家族的稳定和发展,自然也就能够维护社 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C.寻常人家的家文化,既对代阀士族积蓄的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包括自己独立撰 写的家训、家规。D.吴越钱氏家文化追求道德、学问、文章、艺术等,而不是高官厚禄,这可以为其他 姓氏室族家文化的构建提供借鉴。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家训、家德相比,钱氏世家更为注重家风的培育,因为家风有利干钱氏家族的繁 衍生息。B.我们要汲取钱氏世家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建设和谐家庭服务,而不是不加筛选地全 盘接受。C.吴越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这与其崇文重教的家文化密 不可分。D.尽管中国的家文化受到近代历次文化运动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家文化已远 离实际。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钱氏世家文化中“家德文化”的一项是(3分)A.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B.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C.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宽厚D.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钱氏家文化,但二者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 分)5 .进入新时代,我国为何还要重视家庭建设,重建家文化?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4分)【答案】1. B 2. A 3, 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内容可知,家德文化有利于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对后代子 孙的成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并未涉及“自然也就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 展”。)故选Bo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与家训、家德相比,钱氏世家更为注重家风的培育”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钱 氏世家极为重视家风培育”。)故选Ao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根据材料-第三段内容可知,家德文化主要以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调适家庭成员 之间的伦理关系,维护家族的稳定和发展。根据“宗族”“义塾与公田” “亲朋”可 以推知,B项强调处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故选Bo4材料一主要从家训I、家德、家风三方面具体论述钱氏家文化的内容及影响,(2分) 材料二则从整体上介绍了钱氏家文化的传承与建设状况。(2分)5 .家庭是人们的生活场所和社会基本单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情感归宿。家庭 关系是否和睦融洽是衡量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良好的家文化 有利于化育家庭成员和后代子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重视家庭建设,重建家文化 不仅涉及一家一姓的福祉,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学生若答出“为国家培育人才”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亦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滇池边上的报春花杨朔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这样 的境界自然寻不到,但是,当我乘着飞机冲开云雾降落,我发觉自己真正来到个奇妙 的地方,花啊,草啊,叫都叫不上名,终年不断,恰恰是我们梦想的四季长春的世界 这就是昆明了。说起昆明的花木,最有名的是茶花、杜鹃花,还有报春花。昆明的四季并不明显,春 天一露头,山脚下,田边上,阴沟里,都密密丛丛地开了各种花,有宝蓝色,有玫瑰 红,满眼都是。花好,开的时候也好,难怪人人都爱这种报春花。我喜欢昆明,最喜欢的还是滇池,也叫昆明湖。那天,我上了西山,顺着石磴一直爬 到“龙门”,倚着石栏杆望:好啊!这大湖浩浩荡荡,莽莽苍苍,湖心飘着几片渔帆, 实在好看。我偏着身子想坐到石栏杆上,一位同伴急忙伸手一拦说:“别!另U! ”原来石栏杆外 就是峭壁,足有几十丈高,紧临着滇池。另一位同志笑着说:“你掉下去,就变成传说里的人物了。”传说古时候有个好人,爱上个姑娘,没能达到心愿,一发恨,就到西山去刻“龙门 刻了个石魁星,刻到最后,没有石头来刻笔。那人追求生活不能圆满,又去追求艺术, 谁知又不圆满,伤心到极点,就从“龙门”跳下去,跌死了。可见昆明这地方虽美, 但曾经也充满了痛苦和眼泪。云南的民族向来多,那云岭,那怒山,那高黎贡山,哪 座山上的杜鹃花不染着我们兄弟民族的血泪?我见到一个独龙族的姑娘,叫媛娜,是第三的意思。她只有十八岁,梳着双辫,穿着 白色长袍,斜披着一条花格子布披肩,膀子上挂着好些串大大小小的玻璃珠子。见了 生人也不怯,老是嘻嘻,无缘无故就发笑。旁人说话,她从旁边望着你的嘴,嗤地笑 了。人家对她说:“你穿的真好看啊! ”她用手捂着嘴,缩着肩膀,拼命憋住不笑。 人家再问她:“你怎么这样爱笑? ”她把脸藏到女伴背后,咯咯地笑出声来。我让她 吃糖,她才不会假客气呢,拿起块樱桃糖,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送到嘴边上顺一会, 抽出来看看,又咂一会,又抽出来看看,忙个不停,一面还要说话,还要笑。她的生 活,她的性格那么欢乐,你几乎不能相信她会有什么痛苦。媛娜用又急又快的调子说:“我家里有母亲,还有兄妹,都住在大山上。早些年平地 叫汉人的地主霸占光了,国民党兵一来,还要给你抢光。但一解放,人民政府每家给 了三把锄头,几年光景,我们家开了许多亩水田,早有稻子吃了。这是几百年几千年 也没有的事,好像死了又活了。”过去的事已经埋葬,这位年轻的独龙姑娘从头到脚都浸到新的欢情里,怎么能怪她老 是爱笑?但是过去的事并不能连根铲掉。媛娜的脸上刺了朵莲花,我很想问问她原因,又怕碰 了她的痛处。媛娜主动告诉我:“不刺脸,国民党兵见你年轻,就给拉走。刺上花, 脸丑了,就不要了,那时候看穿黄衣服的大家都往山上跑。”我故意问她道:“现在你还怕穿黄衣服的么? ”媛娜便用手背一掩嘴,笑出声说:“我还要相赶着找穿黄衣服的呢。”媛娜找的自然 是解放军。在云南边疆上,我们解放军的战士跟少数民族烧一座山上的柴,喝一条河 里的水,多少年来在各民族间造成的隔阂和冤仇逐渐消失,互相建立起手足般的感情。 这种感情是从生死斗争里发展起来的。我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有一班战士驻扎在边境上一个景颇族的寨子里,隔一条河便 是缅甸,那边深山密林里藏着些亡命的蒋军,有时偷过境来打劫人民。这一班战士就 为保护人民来的。有一晚上,三百多个匪徒溜过来,突然把寨子围住,天一破亮,开 火了。我们只有十几个战士,当时分散开,顶住了敌人。从拂晓打到黄昏,战士都坚 持在原地上不动,饿了,便拔眼前的野草吃。班长亲自掌握机枪,一条腿打断,又一条腿也打断,不能动了,匪徒们涌上来,子弹 打中班长的腰,班长还用两手钩着两颗手榴弹的弦,对他的战士喊:“我们要保卫祖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最后趁着夜色,党的小组长带着人突出包围圈,占了制高点,敌人被冲垮了,纷纷逃 出国境去。景颇族的农民围着昏迷不醒的班长说:“都是为的我们啊!”这些兄弟民族对解放军 真是爱护得很,有时成群结队敲着象脚鼓,老远来给军队送东西。在昆明,我看过一次十分出色的晚会。有阿细跳月,有景颇族的长刀舞,有彝族的库 小细鱼舞,有汉族的采茶花灯,还有许多其他民族的歌舞。这些歌舞是那么有色彩, 那么有风情,使你永远也不能忘记。谢幕时,所有的演员到台前,穿着各式各样的服 装,鲜明漂亮,好看极了。当地一位朋友拉拉我的衣袖笑着说:“你不是想看看云南有名的报春花么?这不是, 就在你眼前。”眼前这样多不同民族的青年紧靠在一起,五颜六色,神采飞舞,一定 很像盛开的报春花。只是报的并非自然界的春天,却是各民族生活里的春天。只有今天,古人追求不到的圆满东西,我们可以追求到了。也只有今天,昆明才真正出现了长年不谢的春天。一九五五年(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喜欢昆明,就是因为昆明四季如春、繁花锦簇,还有一碧万顷的昆明湖, 这些让“我”觉得到了梦想中奇妙的地方。B.独龙族姑娘媛娜总是笑,并且随意接受我给的樱桃糖,这表明少数民族生活艰苦, 且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用笑来表达谢意。C.解放军为云南做出巨大贡献,独龙族和景颇族都对他们心怀感激,表明各民族间 的隔阂逐渐消除,建立起手足般的感情。D.古人追求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追求到,因此说昆明的春天真正来了。结尾处三个 “春天”含义不一,层层递进,以表明此意。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篇由人们对四季长春的梦想,引出现实中四季长春的昆明,其实这是“拐 弯”的艺术,由虚到实,由梦想烘托现实。8 . “昆明这个地方虽美,但曾经也充满了痛苦和眼泪”暗示了后文要着重写各民族 所经历的痛苦,由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C.本文详写了独龙族姑娘媛娜的经历和景颇族寨子里一班战士作战的事迹,略写了 其他事情,详略得当,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D.本文以“我”的经历与见闻组织材料,先后描写了滇池、西山石刻等场景,看似 散漫,实则突出主旨,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8 .本文花大量笔墨叙述“我”听闻与经历的小事,却以“滇池边上的报春花”为题, 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9 .本文注重以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请指出两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6 .C7 . B8 .文章以“报春花''为线索串起我的经历与见闻。开头点出“报春花”开的季节;中 间叙写我的经历与见闻,拓展“报春花”的意蕴;结尾写文艺晚会上各民族的精彩演出, 点明“报春花”的寓意。文章看似散漫,实则围绕“报春花”展开。托物寓人。文中赞美了“报春花”的生长环境及盛放的姿态,也借此赞美了云南的各 少数民族坚毅的精神,即使经历苦难,也依然葆有朝气,依然善良、热情。“滇池边上的报春花”具有象征意味,象征着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像报春花一样,迎来了生活里常年不谢的春天,升华了文章主旨。(答出一个点可得2分)9 .对独龙族姑娘媛娜的描写,主要聚焦于她“笑”的几种情态和“吃糖”的细节描写, 寥寥数笔之间,塑造了媛娜活泼可爱的形象特点。(3分)在对解放军战斗场面的描写中,“班长一条腿打断,又一条腿也打断,子弹打中班 长的腰,但依然对战士喊:我们要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一细节刻画,塑造 了解放军战士英勇坚强,为了民族统一、国家建设不畏牺牲的形象特点。(6分)【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就是因为昆明四季如春、繁花锦簇,还有一碧万顷的昆明湖,”错误,以偏概 全。通读全文可知,“我”喜欢昆明,除了这里的景,还有这里经历的故事和人们的淳 朴。B.“这表明少数民族生活艰苦,且文化水平不高”错误。“独龙族姑娘媛娜总是笑”及“接 受我给的樱桃糖”是与姑娘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关,并非因为“生活艰苦且文化水平不 高”。D.“结尾处三个,春天,含义不一,层层递进”错误。“各民族生活里的春天”和“昆明才真 正出现了长年不谢的春天”指的是一个意思,也不构成“层层递进”。故选Co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暗示了后文要着重写各民族所经历的痛苦,由此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错误° 结合后文来看,主要叙述的是云南各民族经历苦难后迎来的春天,全文的基调也是积 极向上的。故选Bo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文章以“报春花”为线索串起我的经历与见闻。“说起昆明的花木,最有名的是茶花、 杜鹃花,还有报春花”,开头点出“报春花”开的季节;我在昆明遇到独龙族姑娘媛娜, 听闻了解放军为云南做出巨大贡献的事情,中间叙写我的经历与见闻,拓展“报春花” 的意蕴;结合“当地一位朋友拉拉我的衣袖笑着说:你不是想看看云南有名的报春花 么?这不是,就在你眼前。眼前这样多不同民族的青年紧靠在一起,五颜六色,神 采飞舞,一定很像盛开的报春花。只是报的并非自然界的春天,却是各民族生活里的 春天”可知,结尾写文艺晚会上各民族的精彩演出,点明“报春花”的寓意。文章看似 散漫,实则围绕“报春花”展开。托物寓人。结合“说起昆明的花木,最有名的是茶花、杜鹃花,还有报春花。昆明的 四季并不明显,春天一露头,山脚下,田边上,阴沟里,都密密丛丛地开了各种花, 有宝蓝色,有玫瑰红,满眼都是。花好,开的时候也好,难怪人人都爱这种报春花” 可知,文中赞美了“报春花”的生长环境及盛放的姿态;结合“眼前这样多不同民族的 青年紧靠在一起,五颜六色,神采飞舞,一定很像盛开的报春花。只是报的并非自然 界的春天,却是各民族生活里的春天。只有今天,古人追求不到的圆满东西,我们可 以追求到了。也只有今天,昆明才真正出现了长年不谢的春天”可知,也借此赞美了 云南的各少数民族坚毅的精神,即使经历苦难,也依然葆有朝气,依然善良、热情。“滇池边上的报春花”具有象征意味,结合“眼前这样多不同民族的青年紧靠在一起, 五颜六色,神采飞舞,一定很像盛开的报春花。只是报的并非自然界的春天,却是各 民族生活里的春天。只有今天,古人追求不到的圆满东西,我们可以追求到了。也只 有今天,昆明才真正出现了长年不谢的春天”可知,“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象征着新中 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像报春花一样,迎来了生活里 常年不谢的春天,升华了文章主旨。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对独龙族姑娘媛娜的描写,结合“见了生人也不怯,老是嘻嘻,无缘无故就发笑。旁 人说话,她从旁边望着你的嘴,嗤地笑了。人家对她说:你穿的真好看啊!她用手 捂着嘴,缩着肩膀,拼命憋住不笑。人家再问她:你怎么这样爱笑?她把脸藏到女 伴背后,咯咯地笑出声来”可知,对媛娜的笑进行细节描写;结合“我让她吃糖,她才 不会假客气呢,拿起块樱桃糖,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送到嘴边上顺一会,抽出来看 看,又咂一会,又抽出来看看,忙个不停,一面还要说话,还要笑”可知,对媛娜吃 糖进行细节描写。主要聚焦于她“笑”的几种情态和“吃糖”的细节描写,寥寥数笔之间, 塑造了媛娜活泼可爱的形象特点。在对解放军战斗场面的描写中,结合“班长亲自掌握机枪,一条腿打断,又一条腿也 打断,不能动了,匪徒们涌上来,子弹打中班长的腰,班长还用两手钩着两颗手榴弹 的弦,对他的战士喊:我们要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知,班长一条腿打断,又 一条腿也打断,子弹打中班长的腰,但依然对战士喊:“我们要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