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情境默写及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下情境默写及答案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理解性默写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借回答 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一”。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开场白“匚”, 以一种平和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平 等、轻松的环境。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的 两句,可以看出他非常谦虚。4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用“二” 两句,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愿意学习。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二”两 句,鼓励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一句可以 看出子路的性格轻率、急躁。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用“一” 表示自己在宗庙祭祀、诸侯朝见天子方面的志向。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三句话,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景图。1、阿房宫仅仅一宫之内,作者却说:,通过天气的变化 来突出歌舞乐曲盛况空前,可调别具特色。2、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一,两句写出 阿房官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 是,。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 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一。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I,并借以讽今, 以:两句告诚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 史覆辙。7、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 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 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9、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 的句子是:,。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11、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 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一。12、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 作用的句子是:,。13、阿房宫赋中:,;,这几句表现了阿房宫歌舞升 平的景象。14、写秦始皇迅速垮台的句子是:,。15、阿房宫赋中用一,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 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16、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一,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 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17、作者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18、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 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19、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20、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一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 极言其构筑精巧。九、六国论理解性默写1 .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 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2 .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继五国灭亡,原因是,O3 .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4 .苏洵用精妙的比喻",';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5 .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 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6 .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把贿赂秦国的土地用来把侍 奉秦国的心意用来同时结果一定会大不一样。7 .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 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8 .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9 .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 子是:O10 .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 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11、苏洵认为燕赵的灭亡令人同情,因此战败而亡,实在是不得已。12 .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 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13 .苏洵在六国论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后,用“,”解释 论点,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十、谏逐客书理解性默写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太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 大业的句子是:,。2、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 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 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3、谏逐客书中,写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缘故的句子是:“,”。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能增加文章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谏逐客书中,用“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业诸侯”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 具有说服力。5、谏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的道理。6、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三句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7、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三句,从正面说明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8、通过与五帝三王的对比,指出秦王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 绝客卿使诸侯成就霸业的句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默写答案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 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O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开场白“以吾一 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一种平和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 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轻松的环境。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冉有述志时说的“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两句,可以看出他非常谦虚。4 .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用“非日 能之,愿学焉”两句,表示自己能力不足,愿意学习。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何伤乎?亦各 言其志也”两句,鼓励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子路率尔而对 旦” 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轻率、急躁。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用“端章甫,为小相焉”表示自己在宗庙祭祀、诸侯朝见天子方面的志向。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浴乎沂, 风乎舞零,咏而归”三句话,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 景图。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反问句“赤也 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担任更重要的职 务。1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说,“千乘 之国”即便在之眨以fflfe因t以饥ar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自 己治理三年即可大有改观。H.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 是在“莫春者,春服歌”的情况下,成年人带着几个孩子自由自 在地畅游。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鼓瑟希,铿尔” 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舍瑟而作” 一句则 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表示治理 “方六七十,如五六的小国,他可以用三年时间使人民富足。1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异乎三 子者之撰” 一句表明自己政治理想与其他三人不同。曾皙所述之 志与孔子“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愿望契合,使 得孔子不禁发出“吾与点也r的感叹。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宗庙会 同,非诸侯而何? ”两句说明公西华讲的也是国家大事,不过 说得谦虚罢了。1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述自己的理想社会中出现的人物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物1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自己治理千乘之国的成效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设想 自己治理一个小国的成效是“可使足民”。二、登岳阳楼参考答案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三、桂枝香金陵怀古参考答案L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2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3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4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5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6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7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8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四、念奴娇过洞庭参考答案1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2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3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4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5.扣舷独不知今夕何夕6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7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五、游园皂罗袍参考答案1 .“原来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2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3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六、谏太宗十思疏参考答案: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4、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5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6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8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9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0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1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2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 恭而不心服。13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14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15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16 .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17、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8、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1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20、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1、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七、答司马谏议书默写答案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 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 不合。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议政时常常意见 相左,是因为“所操之术已故也操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 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4 .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 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举先王之政”,根本目的是“以兴利除弊”,这样的“事”,上 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 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 为征利。6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 气壮地回答以“辟邪说,难人”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7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 便不攻自破。8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 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反问句“J ? 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担任更重要的职务。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地说, 即便在“一”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自己治理三年即可大有改 观。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 会是在“一”的情况下,成年人带着几个孩子自由自在地畅游。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一”两句,生 动曲苗绘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一句则表现了他回答老师 问题时的恭敬态度。1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表示治理 “一”的小国,他可以用三年时间使人民富足。1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用 一句表明自己政治理想与其他三人不同。曾皙所述之志与 孔子“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愿望契合,使 得孔子不禁发出“的感叹。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二? ” 两句说明公西华讲的也是国家大事,不过说得谦虚罢了。1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 曾皙描述自己的理想社会中出现的人物是“,2因为“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康以”,希望司 马光原谅他。9 .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两句,强调了 “名实”关系的重要性,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10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不在乎反对者的多少,坚决 辅助皇上变法的句子是:而茶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1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胥怨者民也”, 且,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但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 的计划。1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 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 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3 .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两句, 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 无怨无悔。1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如曰 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 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 质,直刺对方要害。八、阿房宫赋默写答案1、阿房宫仅仅一宫之内,作者却说: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 候不齐。通过天气的变化来突出歌舞乐曲盛况空前,以及阿房宫殿 的宏伟可调别具特色。2、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旦一两句写出阿房官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 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 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 行。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 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亡E天下也。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I,并借以讽今,以:后 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告诚今人如果不从秦 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7、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 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多于在庾之粟粒。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 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 言语。9、阿房宫赋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 句子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两句写出 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11、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 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廊腰缰回,檐牙高啄。12、在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 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13、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 凄这几句表现了阿房宫歌舞升平的景象。14 .写秦始皇迅速垮台的句子是: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 怜焦土。15 .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写秦国统治 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 风。16 .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 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 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17 .作者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 之心也。18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 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19 .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切 溶溶,流入宫墙。20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写复道横越空中, 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九、六国论默写答案1 .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暴霜露,斩荆棘”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2 .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继五国灭亡,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 .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 .苏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 六国的赂秦行为。5 .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 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 欲无厌”。6 .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把贿赂秦国的土地用来“封天下之谋臣”, 把侍奉秦国的心意用来“礼天下之奇才”,同时“并力西向';结果一定 会大不一样。7 .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故事”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8 .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9 .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 .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 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非兵不利,战11、苏洵认为燕赵的灭亡令人同情,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 谓智力孤危,因此战败而亡,实在是不得已。12 .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 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3 .苏洵在六国论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后,用“赂秦而 力亏,破灭之道也”解释论点,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 言不烦。十、谏逐客书默写答案1、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太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 就大业的句子是:是以太山不让壤,故能成其大。2、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 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河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3、谏逐客书中,写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缘故的句子是:“是以地无 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说理深刻,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 力。谏逐客书中,用“耨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 “业诸侯”的愚蠢行为,既形象生动又具有说服力。5、谏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 细流,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 理。6、谏逐客书一文最后,用“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来说明逐客的危害是想求得国家没有危难 是不可能的。7、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三句,从正面说明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8、通过与五帝三王的对比,指出秦王抛弃百姓来资助敌国,拒绝客卿使诸侯成就霸业的句子: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自己 治理千乘之国的成效是,冉有设想自己治理一个小国的 成效是。二、杜甫登岳阳楼理解性默写1、登岳阳楼中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2、杜甫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 色,千古传诵。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 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基础的诗句是:,。4、登岳阳楼中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 心情的诗句是:,。三、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理解性默写1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就是用 这个典故表达亡国之恨的。2 .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 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3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金陵城 江山的景物特征的句子是:,。4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词人关注到江中 的征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5 .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 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L就是用这 个典故来表达亡国之恨。6 . “,”三句写日落之江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 “云淡”“鹭起”动静相生。7 .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抒发人们耽于享乐,不能借 鉴前朝教训的感慨时说“,”,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 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8 .诗中写自古以来,在此登高怀古的人只能枉自空叹历史的 兴亡的句子是:,。四、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1 .念奴娇过洞庭中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 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 出诗人的豪迈气概。2 .念奴娇过洞庭的“”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 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说 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的明亮。“”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3 .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 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诗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泛舟在 无边的洞庭湖。4 .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 而且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5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敲击船边,仰天长啸, 抒发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了时间的两句是“,':6 .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宾客时,自己舀尽西 江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句子是7 .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念 奴娇过洞庭中,词人也有类似的句子是:,。通过冰雪来比 喻自己襟怀的坦白。五、汤显祖游园皂罗袍理解性默写1 .游园皂罗袍开头两句“,”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 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2 .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 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 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3 .游园皂罗袍中一句,是春心的萌动,更是追求 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 步意义。六、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2、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 谷,从谏如流,戒骄躁的两条是:,。3、谏太宗十思疏中,戒赏罚不公,劝说太宗赏罚要有尺度, 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的两条是:,。4、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 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 的三句内容是:,。6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一句是:。7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 足的的一句是:。8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一句 是:。9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一句是:。10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 谏的一句是:。11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一句是:。12 .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四ZE :,。13 .谏太宗十思疏用比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 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14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 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15 .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 普遍规律的两句是:,。16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 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四句是:,。17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O1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 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20、文章开篇用,和,;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引出正题一一“思国 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1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谈到国君位高权重,如果“,”, 也就类似于砍断树根求得树术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22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7E:,。七、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 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2 .在簿嘛郑中,扭为i己嗣马泡遮的意唇宓是的"" o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 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4 .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 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 的是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 是“生事扰民二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 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6 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答以“,”两句,说这样不叫“拒谏27,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 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8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 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 但是又因为“,。”,希望司马光原谅他。9 .作者以“名实”为论证的立足点,“,”两句,强调了 “名 实”关系的重要性,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 变法的立场。10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不在乎反对者的多 少,坚决辅助皇上变法的句子是:,。1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且“但 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1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 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13 .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 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 明态度:。”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 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八、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