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五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208512       资源大小:31.8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五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1.下图为19902022年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分布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1990-2022手工业(0) 宗教(3)堪葬(4) O城市或聚居地(61) 中外文化交流 G其他(0)A.中国进入青铜时代C.还未产生贫富分化B.社会动员能力较强D.文明神权色彩浓厚K答案BK解析I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示意 图可知,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中,最为主体的是城市或聚居地遗址,体现这一时期各文 明已经有了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B项正确;我国于商周时进入青铜时代,时间不符,排 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贫富分化,排除C项;示意图中仅有3处宗教遗存, 因此神权色彩浓厚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秦律规定,30户以上的里置典、老各一人,不足30户,与邻 近的里共置;如果没有邻近的里,则置典而不置老。里耶秦简中有一则“有27户人家的成 里向上级启陵乡请求设置典,却因为已有一典而被驳回”的文书。两处秦简可以用来()A.说明秦朝法律严苛C.反映基层自治状况B.研究启陵乡里结构D.体现文书制度效率K答案工BK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模式内。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 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暑会议制,群官中蒙古人、 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行御史台与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 网络,构成了防范行省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人为 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三级行政区划细化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元代行省权力”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 论证充分,表达清晰)。K答案I (1)表现:州级行政区功能的分立;县以下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权力分工过细,影响行政效率;造成积贫 积弱的局面。(2)示例论点: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论述:元代行省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省掌握地方行政权、军政权与财政权等,但 其行使权力受到制约。元朝中央朝廷实行群官圆署会议制度,分权制衡,有效防止行省长 官权重难制。行省区划实行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原则,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得地方 行省缺乏割据叛乱的条件。元朝由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组成的监察网络成为中 央监督地方的一重要工具,对中央有效地控制地方行省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元代行省的权力虽然很大,但终元一代没有出现地方行省发动反抗中央的叛乱。元 代行省制成功协调了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K解析I【小问1详析】表现:根据“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 设府、州、军、监”得出州级行政区功能的分立;根据“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 层行政组织,其划分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可得出县以下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 影响:根据所学可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权力分工过细,影响行政 效率;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小问2详析】根据“行省虽然在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统属中发挥统摄的作用,但是在人事权方面,又表现 得无甚作为。”得出元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论述:根据所学,可从行省制的性质、地 位、权力的大小、产生的影响等角度概括。最后总结可得出,元代行省的权力虽然很大, 但终元一代没有出现地方行省发动反抗中央的叛乱。元代行省制成功协调了地方分权与中 央集权的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的贵族们争相为女王的宫廷消费分担支出,而且还进行奢侈消 费的竞赛,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 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动力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 追逐和竞争。贵族和市场是时尚的制造者,大众则追随其中,时尚的大众参与,使英国进入 商品的大批量需求时期。到了 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 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英国上 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但普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摘编自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文化的唯物史观解读材料二 清朝建立后,颁布了大清通礼,要求品官土民“人人循礼而行”,但自明 中叶以来就出现的奢靡之风却在清朝前期延续。清前期奢靡之风首先体现在服饰的变化上, 以前只有土人才能穿的裘皮衣服,“今则里巷妇孺皆裘矣”。饮食方面,土庶之家请客吃饭, “一筵所需几费中人之产”。丧葬嫁娶方面,富贵之家极力讲求排场,一般百姓也竭力效尤, 甚至“卖田以嫁女,破产以治丧”。清政府多次下诏禁止奢靡,但由于吏治日益败坏,八旗 子弟腐化,奢风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乾隆十三年,刘大楣认为国家休养生息近 百年,而民生日贫,“风俗日奢”是重要原因。摘编自宋传银论清前期的“奢靡”之风(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发生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 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9世纪英国奢侈消费变化与清前期奢靡之风盛 行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K答案X (1)变化:竞争主体由家族变为个人;目的由家族利益变为个人利益;动力由政 治变为时尚和市场;奢侈消费不再是贵族的特权(消费的等级性削弱)。原因:思想解放运 动的推动(自由主义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市场,使消 费品日益丰富;新兴阶层的壮大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同: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与政治变化密切相关;冲击了社 会等级制;由富有阶层引领;客观上拉动经济的增长。异:英国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伴,而 清前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英国由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主导,而清前期带有全民性质; 英国消费观较为理性,而清前期呈现畸形态势;英国扩大了市场并推动经济发展,而清前期 不利资本积累和败坏了社会风气。(3)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 约、艰苦奋斗等。K解析工【小问1详析】变化:根据材料一 “16世纪,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18世纪,奢侈消费竞争 的主体变成了个人,目的也变为谋取个人荣誉和社会影响力”得出竞争主体由家族变为个 人;目的由家族利益变为个人利益;根据材料一 “以博取家族的名誉和社会地位动力 则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得出动力由政治变为时 尚和市场;根据材料一 “到了 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 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得出奢侈消费不再 是贵族的特权(消费的等级性削弱)。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分别从16至19世纪英国资本 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等方 面分析说明奢侈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例如: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自由主义的影响);资 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工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市场,使消费品日益丰富;新兴阶层的壮大 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小问2详析】同:根据材料一 “到了 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 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式。”和材料二“清前期奢靡之 风首先体现在服饰的变化上,以前只有士人才能穿的裘皮衣服,'今则里巷妇孺皆裘 矣'。”及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与政治变化密切相 关;冲击了社会等级制;根据材料一 “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 和材料二“富贵之家极力讲求排场,一般百姓也竭力效尤”及所学可知,由富有阶层引 领;客观上拉动经济的增长。异:根据材料一 “到了 19世纪,贵族的消费模式不再是贵族 的专利,而是成为包括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诸社会阶层所追求的模 式”及所学可知,英国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伴,而清前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根据材 料一 “英国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虽盛行夸示性'消费”和材料二“今则里巷妇孺皆裘 矣”可知,英国由上流社会和资产阶级主导,而清前期带有全民性质;根据材料一 “但普 通劳动者遵奉的仍是勤奋、节俭的消费观”和材料二“丧葬嫁娶方面,富贵之家极力讲求 排场,一般百姓也竭力效尤,甚至'卖田以嫁女,破产以治丧'。”可知,英国消费观较 为理性,而清前期呈现畸形态势;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多次下诏禁止奢靡,但由于吏治日 益败坏,八旗子弟腐化,奢风不但未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及所学可知,英国扩大 了市场并推动经济发展,而清前期不利资本积累和败坏了社会风气。【小问3详析】消费观: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 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方面说明。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睇宗主国经济物欠发达外缘经济原料商品O宗主国实力范围N-工业品商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f*宗主国间贸易一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一一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上图是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种结构式呈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 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 理清晰;表述成文,叙述完整)K答案X【示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中断了殖民地原有的社会进程,殖民地日益 成为宗主国的附庸。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国加强对外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殖民地半殖 民地国家进一步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附庸,国际经 济秩序失衡。二战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的热潮,但并没有真正摆脱原宗主国的掠夺。拉 丁美洲地区长期发展原材料出口等单一经济;非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亚洲一 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 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建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 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营造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K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世界近现代史。据图示宗主国经济、宗主国贸 易、宗主国实力范围以及欠发达外缘经济分析、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了不平等的国 际经济秩序。论述: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过程以及这一体系所产生的影响即可。首先,结 合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得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中 断了殖民地原有的社会进程,殖民地日益成为宗主国的附庸。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国加 强对外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一步沦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附庸,国际经济秩序失衡。其次,结合二战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以及相互之间经济的联系,得出并没有 真正摆脱原宗主国的掠夺。拉丁美洲地区长期发展原材料出口等单一经济;非洲各国经济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亚洲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 差。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 国家的利益。最后总结,得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构建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 和强权政治,努力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营造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格 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律规定,30户以上的里置典、老各一人,不 足30户,与邻近的里共置;如果没有邻近的里,则置典而不置老。里耶秦简中有一则'有 27户人家的成里向上级启陵乡请求设置典,却因为已有一典而被驳回'的文书。”可知, 从材料中岳麓秦简和里耶秦简两则简牍相互印证可知,启陵乡和下设的成里的基层组织结 构、官吏设置、户籍人数等信息,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信息与秦朝法律严苛无关,排除A 项;材料没有描述关于基层自治现状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是相关律法规定,与文书制 度的效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白居易、元稹等中唐士人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 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 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实现“见之者易谕”、“闻之者深诫”、“采之者传信”的微 讽之效。这一做法()A.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入人心B.批判理学空谈并开创了朴实学风先河C.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的现实需要D.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K答案U DK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唐朝时期 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隋唐以来,佛道之学在中国文化史 上有巨大影响的新兴学术思潮,儒学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如何挽救儒学,对应佛道 两家特别是佛教的挑战,成为儒家的重要任务。中唐以后,有一部分文学家开始突破传统 经学的束缚,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来理解儒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因此根据材料信息可 知,白居易等人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D项正确;经世致用强调的是做学 问应该有益于国计民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理学产生于宋朝,排除B项;白居易的 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与彰显皇家气象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 .据学者考证,苏轼长子为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婿,次子娶了欧阳修孙女,幼子娶翰林学 士范镇孙女;苏辙的长子娶翰林学士梁融的曾孙女,另有两子分别娶龙图阁大学士黄实之 二女。由此可见,宋代()A.宗法血缘维系权力垄断B.官僚结党营私现象突出C.婚嫁男女身份趋于平等D.婚姻择偶注重功利名誉K答案U DK解析工考查宋代社会。隋唐时期仍有门第之别,宋代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由题 意可知,苏氏兄弟诸子婚姻均以当朝官宦之女、孙女为对象,反映了官宦之间追求功利名誉 而互为联姻的现象,D项正确;宗法概念与题意中婚姻的内涵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说的 是苏氏兄弟诸子婚姻均以当朝官宦之女、孙女为对象并未有“结党营私”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中不涉及婚嫁男女身份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5 .明清以前,法律规定土地买卖需“先问亲邻”,即卖地者的亲邻优先购买。明清时,政 府的土地买卖法律中取消了 “先问亲邻”的规定,雍正时期甚至明文规定”及持产动归原先 尽亲邻之说,借端希图短价者,俱照不应重律治罪。”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 A.农业生产关系变化较为频繁B. 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高C.农村的商品化生产发展较快D.宗族亲缘观念开始淡化K答案AK解析I依据材料“明清时,政府的土地买卖法律中取消了 先问亲邻的规定”,表明明清时 期取消了亲邻优先购买土地的政策,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进而可以推 知这一时期因为土地买卖较为频繁,因此政府作出政策调整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正 确;材料仅涉及土地买卖,排除B项;农村的商品化生产侧重的是农产品为市场而生产,这 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表明宗法亲缘观念有所淡化,但不能确定是明清时期开 始,排除D项。故选A项。6 . 一些西方学者将近代中国某场运动定义为“宗教战争”或“文明冲突”,他们消解这场 运动的“反帝爱国”性质,明显是出于遮蔽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维护西方的“历史形 象”、“文明形象”或某种当下的意图。这场运动()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C.旨在维护中国传统文明D.粉碎了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K答案H BK解析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述的这场运动是义和团运动,这场运动阻断了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 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但不反封建,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旨在抵御外辱,而不是维护中国传统文明,排除C项;“灭亡中国”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7 .表为1923年密勒氏评论报“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投票结果:排名姓名得票数排名姓名得票数1孙中山13157王正廷9252冯玉祥12178张春9153顾维钧12119阎锡山7244王宠惠111710余日章7035吴佩学99511黎元洪6716蔡元培96912胡适613据此可知()A.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较为认同B.社会对军阀政治持否定态度C.民众希望改变政治失序的局面D.国民革命运动逐渐进入高潮K答案cK解析工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票数高的有革命派人 物孙中山、军阀代表冯玉祥、外交名人顾维钧、法学家王宠惠,说明社会民众渴望通过多种 途径改变社会政治失序,C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基层民众对现实政治的肯定,排除A项; 冯玉祥等军阀票数较高,无法体现社会对军阀政治是否定的态度,排除B项;国民革命运动 从1924年开始,材料时间为1923年,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8 .如表是19371946年北京外侨人口统计,这反映了()时间户数口数男女总计1937 年16903081230653871939 年87961768713594312811942 年119862408118653427341946 年797136312582621A.二战使中国成为主要移民区B.民国政府开放程度提高C.民族战争形势影响移民选择D.欧洲各国对华侵略加剧K答案1cK解析工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19371946年,日本占领北京期 间,北京外侨人口持续增长,日本战败后,1946年北京外侨人口陡然下跌,南京国民政府 对侨民实施了遣返,体现外侨数量受抗日战争形势影响,C正确;根据所学在二战中,中 国并非主要移民区,排除A项;19371946年,北京被日本占领,无法反映民国政府政 策,排除B项;这一时期对华侵略主体为日本,非欧洲列强,排除D项。故选C项。9 .下表为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据 此可知,中国这一时期()单粒.万美元)400000330000300000:2$0000<A.国民经济布局不断改善B.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C.对外开放政策适时调整D.缩小了与世界大国的经济差距K答案BK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解读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与日 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处于低位,但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较高,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敌视、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 易有限,苏联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国与苏联的进出 口贸易总额处于持续下滑的趋势,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苏贸易额明显下降。70年代初,中 国与日本、西德、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出现增长趋势,这是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日 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明显增长。综上,中国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 锁,B项正确;国民经济布局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无法得出,排除A 项;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尚未进行对外开放,排除c项;材料没有关于中国缩小与世界大国 经济差距的相关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表是宜兴紫砂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阶段紫砂壶生产状况1955 年一20 世纪70年代末1955年,“宜兴紫砂壶生产合作社”成立。1955年,国营“宜兴紫砂壶厂”建立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壶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 紫砂厂”改制为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A.宜兴紫砂厂由国营转为民营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B.宜兴紫砂转型说明民营比国营更能促进生产发展C.宜兴紫砂转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标志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宜兴紫砂厂的成功转型K答案U DK解析I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民营紫砂壶厂陆续建立。1998年,国营'宜兴紫砂厂'改制为 民营。紫砂陶匠和私人工作坊大量涌现。”可得出改革开放后,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展开,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宜兴紫 砂厂的成功转型,D项正确;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民营经济,排 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民营比国营更能促进生产发展,排除B项;宜兴紫砂转型不是市场 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当地还没有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11 .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一一中国 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 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C.促进欧亚进入“文明时代”D.促使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K答案X DK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K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公元前6 世纪前后(欧亚大陆)。根据材料,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学者在伦理道德、政 治制度、宇宙哲学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观点,深刻影响了各自地区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推 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不同地区文明的各自特点,未提及相互交 流,排除A项;虽然东西方思想家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不同,但东西方价值观并不完全对 立,而是有很多契合和相通之处,排除B项;中国、印度、波斯、希腊等地产生文明的时 间远早于公元前6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12 .有学者在分析启蒙思想时做出了一个比喻:“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 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 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下列言论中与“设有栏杆”含义最为接近的是() A. “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B. “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C.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生而平等”D. “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K答案U BK解析I据材料“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 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可知,材 料中的“设有栏杆”目的是让对人“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这说明“设有栏 杆”对人们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有了这种限制,反而让人的活动空间更广阔,也就是更加 自由和安全,所以自由不是毫无限制的,而是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B项正确;“人民的 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思想,排除A项;C项是人人平等思想,与材 料“自由是受限制的"不符,排除C项;D项强调人的价值“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 自身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 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 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K答案H cK解析I这些亚非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起步时段,动摇了殖民体系秩序,C项正确;A项史实有 误,欧美列强的侵略没有终结,排除A项;亚洲觉醒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以辛亥革 命为代表,排除B项;亚非民族国家大规模独立才是体系崩溃,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是在二 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14. 巴黎和会上,法国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大波兰”以肢解和限制德国,最终未能实现; 美国提出建立国联,但最终没有加入国联;英国希望对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直接兼并,但和 约最终根据美国的意见对其进行托管或“委任统治”。这说明()A.战后严惩德国目的失败B.帝国主义矛盾日趋激化C.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D.和会结果不受列强操控K答案H cK解析X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大国的要求都未 能完全得到满足,说明新的国际秩序充满妥协,c项正确;巴黎和会实现了严惩德国的目 的,排除A项;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暂时缓和,排除B项;巴黎和 会受到西方列强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15. 1925年,美国人科赫宣称研发出新的炼油工艺,大型石化企业立刻指责其侵犯专利。 科赫随即前往苏联推销该技术,并承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 石化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由此可知,苏联石化技术进进步的主要原因是() A.制定经济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B.重视对最新科学技术的投入C.利用外国体制 缺陷争取权益D.秉持开放心态破解封锁局面K答案H DK解析X根据材料信息“1925年,美国人科赫宣称研发出新的炼油工艺,大型石化企业立刻指责其 侵犯专利。科赫随即前往苏联推销该技术,并承接了价值不菲的订单。'一五'计划结束 时,苏联的石化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可知苏联的石油化工产业原本十分薄弱,但是 愿意接受来自在政治和外交上敌视与封锁自己国家的企业家的合作,使得其石化工艺获得了 长足发展。因此,在面对封锁时应当秉持积极开放的心态,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苏联学 习西方技术,而非制定计划以发展国家资本,排除A项;科赫的工艺陷入专利之争,且最后 也只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未必是最新科学技术,排除B项;利用外国体制的缺陷并非长效 机制,不能寄希望在外国体制出问题时才加以利用,这种做法不利于同其他国家的长久合作, 排除C项。故选D项。16.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 坏,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2024年完成,届时巴黎圣 母院将重新开放。同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 共有55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K答案BK解析X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再认再现能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 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项正确;民族节日是一个 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A项;C项说法“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此说法错误, 排除C项;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D项是关于民 族节日的说法,与文化遗产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三级地方行政区划,首为路,初期有15路,最多时发展到26路;路下 设府、州、军、监(宋初惩唐五代节镇之祸,收回节度使的兵权,由中央直接统领府、 州、军、监),府是皇帝即位前居住或任职的州以及京都、陪都所在地,军是冲要之地,监 是有矿产之地,府、军、监与州的级别相同,宋全盛时有4京府、30普通府、254州、63 监;再下是县,全盛时有1234个县。这个时期县以下都设有乡、里基层行政组织,其划分 主要以户口多少为标准。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元朝行省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并将行

    注意事项

    本文(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五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