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健身实践之探索.docx
高校体育教学与健身实践之探索【摘要】高校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也是传授体育技能 和方法的一个过程,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和健身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为大学体育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并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 形成奠定基础。【关键词】高校体育;健身教学;实践体育与健身课程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 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是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培 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构建基础扎实、内容丰富、 灵活有效,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起着积极作用。体育与健身课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 展学生主体为本,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体育健身中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基础扎实、内容丰富、灵活有效,具有时 代特征的学台,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一、高校体育与健身课程的目标和功能1 .在高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时代,适应社会的合 格人才,就要以学生为本,应制定合理的体育与健身课程,我认为体 育课程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第二改进健身实践,培养创新 能力;第三培养体育锻炼爱好和特长,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终 身体育意识,获得健身情感体验;第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具有相互配合的精神和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身心和谐发 展。即身体发展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心理发展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2 .高校体育与健身课程的功能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 能、个体社会功能和社会情感功能等,虽然教育功能和健身功能是课 程的本质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以往学生较多关注体育对生理健康方面的调节,而今体育娱 乐身心、促进身心发展的价值已被大多数高校学生所接受,传统的体 育课程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二、高校体育教学与健身的量与负荷人的体质是建立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的人体形态结构,是生 理功能和心理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状况和特征,它受人体的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的质量和功能所制约。体质强弱则依赖于后天环境, 人体对运动适应性的刺激规律,即体育锻炼必然引起能量物质的消耗, 导致同化作用的加强,提高机体水平。根据大学生身体发育的需要, 身体锻炼的运动负荷应用负荷价值域原理,选择身体效果最佳的 运动负荷区间,根据大学生身体基础差异性较大的特点一般采用以下 几种:1)以一般的最大负荷180次/分,或稍近似大负荷170次/分减年龄,作为锻炼者每分钟的平均脉搏数,即控制在100 110次/分左 右为宜。2)据有关研究证明一个20-30岁左右的男人是35毫升/I公斤 体重1分钟,以35毫升的1-5即7毫升为1点,每周的运动锻炼要 达到30点的指标才能见效;与次相关的以脉搏次数为据的指标是 158/分钟,这是运动强度的指标,也就是说,每周周最少要出来运动 5天,每天要达到5点,要隔日运动,则一日要达到10点。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也有三种情况:负荷小了对身体没有什么影 响。负荷适度适中则作用最好。运动强度过大则有害。以最佳的 最适合的自我感觉和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为准,锻炼的效果取决 于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与运动的形式是没有太大的关系。据此,健身 不在于什么运动方式而是运动效果。一般成人一天进行30分钟左右 强度为70%的运动,一周进行2-5次。而体育教学一周才安排一次, 自然也不能说体育教学就等于健身了。三、体育教学与健身的关系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把健身的原则和方法归于体育教 学,这是典型传习式的思想,但是体育教学和健身是密不可分的,主 要表现为:体育教学是健身的基础,学校体育面对广大学生,是健身活动 的主体,体育教学的任务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传授体育知识, 技术,技能,提供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作为以后终身健身锻炼的项 目。通过体育教学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在快乐健康的体育教学过 程中使学生享受体育的魅力,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 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健康的体育氛围,使每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 陶,逐渐建立终身健身的观念。体育教学是指导监控健身的过程。体育老师一般都受到体育专 业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为 各种健身活动进行指导,指定健身计划,进行体质检测。要先注意把 握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设计达到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再考虑目 标达成应支持的条件及顺序,设计并帮助学生攀登目标的阶梯等路径, 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等问 题,联系多种“学习环境”,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 实践、统一与选择关系,在教与学的交互中达成目标。善用教学机制。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求知欲的激发与 保持,合理的练习密度、运动强度与科学健身,自主锻炼习惯的养成 与良好生活方式的整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采用不同的教 学组织形式。确保教学过程的安全、有序。同时,注意区别对待,关 心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重视教学进程中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 应变能力,增强健身实效。四、结论与分析1、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学生的主体 作用,学生只会跟在教师后面进行模仿练习。这种旧的体育教学观, 不利于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转变教 师旧的教学指导思想,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 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才 能真正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之受益终身。2、终身体育观的确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学校提出更高的 要求:除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科学的健身 方法。长期以来,体育教学强调运动技术的精雕细刻,其教学重点实 质上是传授和掌握运动技术,加之教材的难度较大,致使学生的自主 活动能力较差。要改变此现状,教学中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 育能力上,要求学生要动起来,在活动中激励学生乐学,通过乐教与 乐学的结合,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强化体育意识,树立独立终身体育 观。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全民健身,是“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 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关键时刻,它具有衔接和承上启下的作用,体育 教学让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技能又能使他们拥有一两项突出 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健身项目,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指 导健身,建立终生健身信念。从学校教育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 考虑,以最佳的方法设计教学大纲和方案,按其规律发展学生身体和 增强体质,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 作能力,可以为各种健身活动进行指导工作的体育健身骨干力量,为 全民健身做贡献,也使自己成为体育健身的终身受益者。健身是促进 人体发展和增进健康的手段,如果仅限于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 这是错误的,而体育健身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成为持之以恒的终身锻参考文献: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体育学刊1994; (1)2金铁昌主编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3曲宗湖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4黄文仁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变革J浙江体育科学 2003 (4) 27-30作者简介:夏宏,(1971-)女,辽宁抚顺人。青海民族大学体育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