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电场+电场强度+课件-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pptx
9.39.3电场电场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 人教版必修第三册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FBFA学习目标1 知道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电荷间作用是通过电场完成的。2 理解场源电荷、试探电荷。3 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意义。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出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表达式。脚踢球,脚对球的力直接作用在球上。脚与球之间必需接触才能发生作用。两电荷不接触却能产生力的作用,它们之间的这种力的作用是怎样产生的呢?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的需要通过接触,有的则不需要。B+A+新课导入一、电场初中时学过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因为磁体周围有磁场的存在,那么类比磁场的概念,电荷的周围是否存在一个电场呢?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在电荷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电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可以根据它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来认识它,研究它。法拉第(1791-1867)一、电场1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特性: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场电荷A电荷B3.场具有能量,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4.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叫作静电场。二、电场强度怎么才能感知到电场的存在呢?如何才能去研究电场呢?1.场源电荷:激发出电场的电荷。2.试探电荷:(1)作用:感知电场的电荷.(2)电荷量小,放入电场后不影响原本要研究的电场。(3)体积很小,能看做点电荷,便于研究电场各点的性质。不同的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所受的电场力不同,但电场中同一点的电场是一定的,因此不能用电场力的大小来表示电场的强弱。思考:能否用电场力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须找一个与检验电荷无关而由电场决定的物理量!二、电场强度rrr思考:能否用比值F/q的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4q2qq电场力 F检验电荷的电荷量q二、电场强度电场中的同一点,比值 是一定的。电场中不同的点,一般是不同的。因此F/q能反映电场中某点的性质。+q(1)定义式:(比值定义法)(2)国际单位:(3)方向规定:与正(试探)电荷受力方向相同,与负(试探)电荷受力方向相反。二、电场强度3.电场强度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FE-QF+qE+QE-Q-qEFF-q【例1】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放在P点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电场强度减半B.若P点没有检验电荷,则P点电场强度为零C.P点的电场强度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D.P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为放在该点的电荷的受力方向1.点电荷的电场强度:+Q 该点的场强为FE+q三、点电荷的电场 F=【例2】真空中O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9C,直线MN通过O点,OM的距离r=30cm,M点放一个点电荷q=-1.010-10C,如图所示。求:(1)q在M点受到的作用力;(2)M点的电场强度;(3)拿走q后M点的电场强度;(4)M、N两点的电场强度哪点大。适用范围公式中电荷的意义定义式,适用一切电场。仅对点电荷的电场适用=2.电场强度公式对比三、点电荷的电场 1.电场(1)产生:周围空间存在电场(2)性质:对处在场中的电荷有 的作用 2电场强度:描述电场 和 的物理量(1)定义式:(2)单位:或 (3)方向:与 在该点受电场力方向相同(4)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 ,由 决定。课堂小结电荷电场力强弱方向E=F/qN/CV/m正电荷无关电场本身性质三、电场强度的叠加【例3】如图所示,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A、B相距r,求:(1)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处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2)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距A、B两点都为r的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解析如图所示,A、B两点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均由AB.例3如图所示,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点电荷A、B相距r,求:由矢量图结合几何关系可知,O点的场强大小EOEAEB ,方向平行于AB向右.三、电场强度的叠加【课堂检测】3.(多选)如图甲所示,AB是一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图乙则是放在电场线上a、b处的检验电荷的电荷量与所受电场力大小间的函数图象(Fq图象),指定电场方向由A指向B为正方向,由此可以判定()A场源可能是正电荷,位置在A侧B场源可能是正电荷,位置在B侧C场源可能是负电荷,位置在A侧D场源可能是负电荷,位置在B侧【课堂检测】4.如图所示,在正方形四个顶点分别放置一个点电荷,所带电荷量已在图中标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正方形中心处电场强度最大的是()【课堂检测】5.如图所示,把可视为点电荷的带电小球A用绝缘细杆固定,其电荷量为 Q=4.010-6 C,在距A球r=0.30 m处放置试探电荷B,其电荷量为 q=-5.010-8 C,静电力常量k=9109 Nm2/C2。求:(1)试探电荷B所受库仑力F的大小(2)试探电荷B所在位置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课堂检测】一线精练P5:一线课堂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