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
资源ID:96228304
资源大小:397.6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教学设计】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解读:地球的圈层结构是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总称。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是介于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示意图来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泛指用来说明某一概念或现象的图,特点在于突出重点,简单明了。因此,“示意图”并不一定指向某一幅确定的图示,也可以是学生在理解地球圈层结构之后自我绘制的图示。教学中可以给学生留足绘图的时间,以加深理解。教学过程:导课:俗话说,上天有路,入地无门。如今升天已不再话下,目前,人类在地球表层的最深钻井不足13千米,只占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的 0.2%,因此缺乏地球内部状况的直接证据。在入地无门的情况下,科学家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探测地球内部的奥秘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学习目标运用资料,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圈层特点。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什么是地震波呢?观看视频,总结地震波的类型及特点。0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震波: 观看视频,总结地震波的类型及特 。横波(S) 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感受到左右摇晃,破坏力较大纵波(P) 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感受到上下颠簸,破坏力较小科学家正是根据地震波的上述性质(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出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要求学生读图思考相关问题(地震波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教材内容,加深二次理解。此处有两个难点:一是横波如何通过软流层?(横波不能穿过液体。软流层给人“液体”印象,但为什么能通过横波?)二是内核为何是固体?(外核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内核从教材P22图中也没有见到横波通过,为何是固体?)囿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故将这两个难点作为课后探究。结合练习题,引导学生自我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在绘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既包括内部圈层,也包括外部圈层。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便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抓住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