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2T 104-2021 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DBJ52/T104-2021备案号: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in central heating system20210406 发布20210701 实施贵 州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供热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operation andmanagement in central heating systemDBJ52/T104-2021主编单位: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批准部门: 贵 州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施行日期: 2 02 1年0 7月0 1日2021 贵 阳3前言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落实建筑节能目标,提高贵州省内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减少能源消耗,编制组在总结贵州省开展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制定本标准。本 标 准由 贵 州 省 住 房和 城 乡 建 设 厅负 责 归 口 管 理和 内 容 解 释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并(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甘荫塘甘平路 4 号,邮政编码:550006)。主编单位: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贵州省建筑科学研究检测中心参 编 单 位 : 京 天 能源 投 资 (集 团 )股 份 有限 公 司贵州鸿巨燃气热力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卢云祥李金桃赖振彬王翔张县云杜松杨雅鑫潘佩瑶黄巧玲帅海乐李洋漆贵海雷艳张宇刘琪陈丽娟石永李平锭邓智张超主要审查人:胡俊辉许健张青山殷容春唐飞1I目 录1 总 则.12 术 语.23 基本规定.34 节能管理制度.44.1 一般规定. 44.2 节能管理. 45 热源的运行管理.55.1 一般规定. 55.2 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55.3 热力站. 55.4 热泵机组. 65.5 燃气冷热电联供机组. 65.6 供热量调节. 75.7 循环水泵的节能运行. 85.8 水质管理、水系统防腐. 86 室外供热管网的运行管理. 96.1 室外供热管道维护. 96.2 室外供热管道调节. 97 室内供暖系统的运行管理. 107.1 一般规定. 107.2 室内供暖系统维护. 107.3 室温调节. 108 节能效果评价.118.1 一般规定. 118.2 节能效果评价. 11附 录 A 基础性资料管理. 13附 录 B 综合效能测定及系统平衡调试. 18附 录 C 经济运行指标.25附 录 D 能效测评.26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28引用标准名录.29附 条文说明.32II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23 Basic Requirements. 34 Energy-saving Management Requirements.44.1 Basic Requirements. 44.2 Energy-saving Management.45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t Source.55.1 Basic Requirements. 55.2 Gas(Oil) Boiler、Direct-fired Absorption Chiller and Vacuum Hot Water Boiler. 55.3 Heating Station. 55.4 Heat Pump Units.65.5 Gas-fired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Unit. 65.6 Heating Regulation.75.7 Energy Saving Operation of Circulating Water Pump. 85.8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Water System Anticorrosion. 86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Outdoor Heating Network.96.1 Outdoor Heating Pipe Maintenance. 96.2 Outdoor Heating Pipe Regulation. 97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Indoor Heating System.107.1 Basic Requirements. 107.2 Indoor Heating System Maintenance. 107.3 Room Temperature Adjustment.108 Energy Saving Effect Evaluation.118.1 Basic Requirements. 118.2 Energy Saving Effect Evaluation. 11Appendix A Basic Data Management. 13Appendix B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Measurement and System Balance Debugging. 18Appendix C Economic Performance Indicato. 25Appendix D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2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28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9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 32III1 总 则1.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法规和政策,落实建筑节能目标,提高贵州省行政区域内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制定本标准。1.2 本标准适用于供应民用建筑供暖的新建、扩建、改建的集中供热系统,包括供热热源、热力网、热力站、街区供热管网及室内供暖系统运行管理中与能耗有关的部分。1.3 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1.4 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2 术 语2.1 热源 heating source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与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直接/间接连接的热源。2.2 热力网 district heating network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2.3 地源热泵系统 groun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其中地表水源热泵又分为污水源、江、河、湖、海水源热泵系统。2.4 分区分时控制技术 zone control system根据热用户所在位置、供暖时间段和供暖温度的不同需求分别进行调节控制的技术,可由集成在供热自动控制系统软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2.5 管网输送效率 efficiency of network各热力站输入热量之和与热源输出热量之比为一次管网输送效率;各建筑物热力入口输入热量之和与热力站输出热量之比为二次管网输送效率。2.6 耗电输热比 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单位耗电量的输热能力,即供热量与循环水泵运行功率之比。2.7 供热系统能效比 energy efficiency ratio热源机房的供热量与总热量之比。2.8 烟气冷凝回收装置 heat recovery by flue gas condensation在锅炉烟道中回收烟气中的显热和汽化潜热的冷凝热的装置。23 基本规定3.1 应按供热规模配备相关的检测、计量设备,设备均应通过检定。3.2 应对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并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3.3 应根据供热系统实际能耗和供热负荷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确定该供热系统的节能运行方式。3.4 供热系统的动力设备调速装置、供热参数检测装置、调节控制装置、计量装置等节能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应定期进行校验、检修。3.5 应定期对供热系统能耗水平进行检测,对能耗高的供热系统进行节能改造。3.6 宜提高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运行管理水平。3.7 宜通过采用合理的热计费方式等措施,引导用户实现行为节能。34 节能管理制度4.1 一般规定4.1.1 应建立健全供热系统的技术档案,档案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并与系统实际情况一致。4.1.2 应建立健全供热系统设备管理制度。4.1.3 工作环境应清洁、整齐,责任明示,系统设备和设施标志齐全、清楚、准确,介质流向指示清楚。4.2 节能管理4.2.1 建立完备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4.2.2 根据供热系统规模、运行时间以及自控水平,合理的配备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并应对运行与管理人员进行节能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4.2.3 建立供热运行调度指挥系统和供热运行联系制度,供热调度应准确,运行调节应及时。4.2.4 应制定节能规划和节能实施细则。4.2.5 应建立能耗管理制度,各类能耗台账、原始资料应齐全。4.2.6 定期开展能耗统计分析,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按生产周期对供热系统各环节的燃料消耗量、耗电量、耗水量等能耗进行统计,并制订节能考核目标。45 热源的运行管理5.1 一般规定5.1.1 供热系统运行中应监测与系统节能运行相关的参数,并按照对供热系统及系统主要设备进行能效测评和经济运行指标核算。5.1.2 对热源机房内耗电量大的设备宜进行耗电量的单独计量。5.2 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5.2.1 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运行时,应随天然气进气量的变化调节送风量、保证过量空气系数适宜。5.2.2 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运行时,应监测控制合理的排烟温度,锅炉排烟温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5.2.3 供暖期内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的启、停次数和待机时间应尽量减少。5.2.4 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暂时停止运行期间,应有防止冷空气进入锅炉炉膛的措施。5.2.5 燃气(油)锅炉、真空热水机组、直燃机等热源设备运行期间,应保持热源设备用房内良好的通风,确保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5.2.6 具备条件时,宜设置烟气冷凝热回收装置5.3 热力站5.3.1 应对热力站内的换热设备、热力管道及附属阀门采取保温措施,并对保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5.3.2 运行中应监测供热系统定压点的压力值、补水量,保持系统满水运行。5.3.3 定压膨胀设备的溢流水应回收利用。5.3.4 循环水系统运行过程中自动放气阀应保持有效动作,及时放气。排污系统应定期排污。必要时,宜采用脱气装置进行排气。5.3.5 运行中应定期清洗换热器,保持换热面清洁。可依据换热器一次水、二次水的温度、压力值的变化,判断换热面的结垢程度。具体可根据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和换热面积乘积 KF 的变化来判断。5,1ln in,1lnin KF =(5.3-1) KF =(5.3-2)逆流换热器的 KF 计算按公式(5.3-1)进行计算,顺流换热器的 KF 计算按公式(5.3-2)进行计算。Q(tin,1 - tout, 2 ) - (tout,1 - tin, 2 )t- tout, 2tout,1 - tin,2Q(tin,1 - tin, 2 ) - (tout,1 - tout, 2 )t- tin,2tout,1 - tout,2式中:KF换热设备的传热系数及面积的乘积,单位为 MJ /Q 监测时间段内热力站输入热量,单位为 MJtin,1 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一次侧进口平均水温,单位为tout,1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一次侧出口平均水温,单位为tin,2 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二次侧进口平均水温,单位为tout,2 监测时间段内换热器二次侧出口平均水温,单位为5.4 热泵机组5.4.1 运行中应监测地源热泵机组地源侧的供、回水温度、流量等参数。5.4.2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部分负荷运行时,应分时分区切换使用地埋管换热器,夏季宜优先切换使用地埋管水温较低的区域,冬季宜优先切换使用地埋管水温较高的区域。5.4.3 应根据供热负荷及系统热平衡运行方案,调节热泵机组的开启台数和顺序,使热泵机组运行的台数最少且运行在高效区间。5.4.4 热泵机组宜设置在线清洗系统。5.5 燃气冷热电联供机组5.5.1 联供工程计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 发电机组燃气耗量;2 余热利用设备补燃用燃气耗量和其他用气设备燃气耗量;3 联供工程自耗电量;4 联供工程耗水量;5 发电机组输出电量;66 联供系统输出的热量、蒸汽量;7 联供工程总输出的电量、热量、蒸汽量。5.5.2 运行过程中,应根据外部能源供应条件和项目实际情况,对运行模式进行优化。运行模式的优化包括发电机组运行方式、余热利用设备运行方式、调峰设备运行方式等。5.5.3 正常运行时,应对联供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以及主要设备能效进行监测。当发电机组运行负荷率长期低于 70%,或余热利用率长期低于 75%时,应及时调整运行模式。5.6 供热量调节5.6.1 供热设备应避免频繁增减运行台数,宜连续运行。5.6.2 对于每个独立的供热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类型、围护结构保温状况和热负荷特性,以及室外气象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