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17∕T 17-2023 蒜套辣椒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菏泽市).pdf
-
资源ID:96233873
资源大小:402.2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B3717∕T 17-2023 蒜套辣椒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菏泽市).pdf
ICS65.020.20CCS B 313717菏泽市地方标准DB 3717/T 172023蒜套辣椒高效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garlic andchillies2023-09-08 发布2023-10-08 实施菏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3717/T 17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产地环境及品种.14.1 环境要求.14.2 地块选择.15 育苗移栽.25.1 育苗及移栽时间.25.2 育苗.25.3 苗床药剂处理.25.4 移栽密度.25.5 移栽方法.25.6 查苗补苗.25.7 打顶.26 田间管理.26.1 浇水.26.2 划膜.26.3 施肥.26.4 病虫害防治.36.5 田间草害防治.36.6 防治作业要求.37 收获.37.1 采收标准.37.2 采后处理.48 拉秧清园.4DB 3717/T 17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菏泽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成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启侠、王广春、李之林、刘爽、周雪珂、王娟。DB 3717/T 1720231蒜套辣椒高效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蒜套辣椒高效栽培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菏泽市蒜椒栽培区域,也适用于露地春栽及其他相似生态区域辣椒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士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6715.3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525有机肥料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2312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蒜套辣椒relay intercropping of garlic and transplanted chillies将辣椒苗移栽到大蒜行间的一种种植模式。4产地环境及品种4.1环境要求灌溉水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4.2地块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5g/kg。4.2.1品种选择选择经过品种登记,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抗逆性良好、耐储存的品种。4.2.2种子质量DB 3717/T 1720232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的要求。5育苗移栽5.1育苗及移栽时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为宜。苗龄45 d60 d或苗高12 cm15 cm、6片10片真叶时,4月中下旬移栽于大蒜行间。5.2育苗可参照NY/T 2312执行。5.3苗床药剂处理移栽前2 d3 d,每667m2用30 mL45 mL的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4000倍液、30%精甲噁霉灵可溶液剂/喷洒辣椒苗床。5.4移栽密度大蒜种植行距20 cm,辣椒种植行距40 cm,穴距22 cm,每穴双株,7500穴/667 m2。5.5移栽方法将辣椒穴盘移栽机械设置成行距40 cm、株距22 cm模式进行移栽。5.6查苗补苗大蒜清地后及时查苗,缺苗处及时补栽。5.7打顶6月中旬,待辣椒9片10片叶时机械打顶,留6片7片叶。6田间管理6.1浇水6.1.1 应结合大蒜促苔水,浇足“活棵水”。6.1.2 大蒜收获清地后,辣椒每隔一行,铺设一行滴灌带,浇第2水,水量20m/667 m。6.1.3 打顶后土壤含水量低于50%时开始浇水。6.1.4 雨后应及时排涝。6.1.5 果实红熟期应控制浇水。6.2划膜6月中下旬,在降雨或浇透水后,划破大蒜全生物降解膜。划膜的同时中耕培土、除草、施肥。6.3施肥6.3.1施肥原则DB 3717/T 1720233可参照按照NY/T 496和NY/T 525的要求执行。6.3.2施肥方法每667 m施氮磷钾复合肥(13-5-7)总养分大于等于25%,有机质大于等于20%,腐植酸大于等于6%的有机无机复混肥40 kg;氮磷钾(16-11-18)总养分大于等于45%的硫基缓控释肥40 kg,结合中耕、除草采用机械一次条施完成。6.4病虫害防治6.4.1辣椒主要病虫害病害主要有疮痂病、炭疽病、疫病、立枯病等二十余种;害虫主要有蓟马、白粉虱、蚜虫、烟青虫、甜菜夜蛾等十余种。6.4.2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辅以化学防治控害措施;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6.4.3防治方法6.4.3.1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和无病虫壮苗,每2年3年与非茄科作物进行一次轮作,合理密植,科学灌水施肥。6.4.3.2物理防治每667 m2在行间高出植株顶部5cm10cm处悬挂黄板22张、在植株中部悬挂蓝板18张(生长期更换黄板5次,更换蓝板3次);每2ha3ha、灯间距离180m200m、离地面高度1.5m1.8m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及时拔除重病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处理。6.4.3.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捕食螨、丽蚜小蜂等;生物农药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枯草芽孢杆菌、苦参碱等防治病虫害。6.4.3.4化学防治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合理选择农药,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6.5田间草害防治辣椒中耕后,每667 m2用48%仲丁灵乳油150 mL250 mL兑水40 L60 L进行土壤定向喷雾。6.6防治作业要求按照NY/T 1276的要求进行。7收获7.1采收标准DB 3717/T 1720234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实深红、发软变皱时,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分级采摘。7.2采后处理分级采摘的辣椒烘干或晾晒至水分含量小于等于14%,放入清洁无污染、密闭干燥的容器内保存。8拉秧清园生产结束后拉秧清园,将植株残体、地膜、投入品包装等废弃物清理运出,集中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