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docx
-
资源ID:96235647
资源大小:16.4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docx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 一、根据语境,写出词语。 jiù fù()说:“文章不是无情物。那些用华丽的辞藻堆砌出来的hung tang () sh kn(),或许可以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一下,却远不如那些zhì p()篇章给人以wú xiàn()感动。" 二、选择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书籍(jí) 磁石(cí) 着力(zhuó) 诲人不倦(huì) B. 美差(chi) 馈赠(kuì) 感悟(wù) 默而识之(shí) C. 借鉴(jiàn) 投奔(bn) 地煞(shà) 无病而呻(shn) D. 酵母(xiào) 报偿(cháng) 卷宗(juàn) 栩栩如生(x)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不耻下问囫囵吞枣心安理得 B. 一知半解别出心裁千篇一律 C. 浮想连翩不言而喻索然无谓 D. 不求甚解呕心沥血如饥似渴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用论语解释是() A.敏而好学 B.诲人不倦 C.默而识之 D.不耻下问 4.将下列内容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才能真正懂得书,学会读书。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 B. C. D.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敏:聪敏;疾速,敏捷;勤勉。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狗的嗅觉比人类灵敏许多。() 厌:满足;因过多而不喜欢;憎恶。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作为老师,他对成绩差的学生没有厌弃,而是热情帮助。()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我又接连读了水浒传和红楼梦。(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 (2)你能把书比喻成什么?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书籍好比 _,它能_。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_,也是 _。五、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一次, 富兰克林买了一本叫旁观者的刊物,他便边读边做笔记。 ()接着,他就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并把它们改正过来。 ()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还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六、积累填空。 1.读书时,我们要记住朱熹说的方法,做到“ _、 _、 _"。“三到之中, _最急。” 2.用冰心忆读书一文最后一段中的话分别为下面的诗句或名言作批注。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批注:_ _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位益友。 批注:_ _ (3)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批注:_ _ 3.林力上课时有些内容没有听懂,但他总是假装听懂了, 妈妈知道后劝导他:“知之为知之,_,_。" 4.东东不爱读书,每次写作文时都不知道怎么下笔,我会用朱熹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_ _”来劝告他,只有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林林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从不向别人请教,我会用论语中的“敏而好学, _ _"来劝告她,做学问要 七、课内阅读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我"少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_”在选段中画出来。 2.“我"中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 3.少年时期和中年时期读同一本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多选) A.认识的字多了,读明白了作品的意思。 B.理解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体会更深刻了。 C.阅历丰富了,对作品的体会更深刻了。 4.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你是否也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 大的快乐?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一说。 _ _ 八、课外阅读 书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初病的前几年,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我真有种前途渺茫,不知()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潸然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修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记忆犹新的是,那些日子里,每天晚饭后,母亲就走出门为我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书借光了,她就到别的村子去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时,三两下就“啃光”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头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写作。我从写作中找到了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阔无垠,生老病死、(),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像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常常写作,沉迷其间,无法自拔。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又迈上了写作的艰苦路程。由于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家中订了许多书报,我还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作,我生活在书的王国,其乐无穷。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悲欢离合B.何去何从C.触景生情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其乐无穷:_ _ (2)记忆犹新:_ _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句,把 _比作_和_。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全文中的 作用是_ _。 4.文中第段写作者的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A.以母亲到处给“我"借书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为“我”借书表现母亲的关爱之心。 C.以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看书,衬托出“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反衬家中无钱买书的困境。 5.结合短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人只要肯做, 即使在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创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的理解。 _ 九、习作 同学们,最近你们一定读了不少好书吧!读一本好书,可以充实人生;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亲近自然,拥抱亲情,感悟生活读书人是幸福的,读书可以品尝万千滋味,留下成长的脚印。请你以“我在读书中成长"为题,选择一件典型的有关读书的事,写一篇习作。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舅父荒唐书刊质朴无限 二、1.A2.C3.A4.B 三、1.2.3.4.5. 四、示例:(1)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所以我又接连读了水浒传和红楼梦。 (2)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 一位朋友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五、2 4 3 5 1 六、1.心到眼到口到心到 2.(1)多读书 (2)读好书(3)读书好 3.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耻下问 七、1.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 啼啼都使我厌烦。 2. “我”对作品的体会更深刻了,尝到了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3. BC 4. 作者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示例:我也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每当周末或寒暑假的时候,我就会看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会被书中有趣的故事逗得开怀大笑,也会从书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道理,所以我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八、1. BCA 2. (1)指作者在阅读或写作时,乐在其中,乐趣没有穷尽。 (2)指作者对母亲为其借书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这件事好像新近发生的一样。 3. 比喻书堡垒王国 总领全篇,点明了书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C 5.示例:短文中的“我”虽然长期躺在病床上,但是通过每日看书、写 作,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 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