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年级下册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pdf
-
资源ID:96241855
资源大小:4.58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年级下册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pdf
2022年人教版中学初一下册生物期末综合复习试卷及答案1.塔帕努利猩猩是已知的第七种类人猿,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物种之一,下列关于人类与类人猿的区别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动方式不同 B.祖先不同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的程度不同2.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图),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感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甲 乙 丙 TA.甲表示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B.乙沿输卵管移动,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完成着床C.从甲到丙表示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D.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分娩后,才开始进行呼吸作用3.比较花生仁、核桃仁中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做出比较B.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C.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在温度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D.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温度计的下端要接触到锥形瓶底部4.如图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对含量示意图.某同学因偏食营养不均衡患了贫血症,该同学饮食中最好应多摄取图中哪一种食物()源钙堆堆相xt含s t相对含ft相对含ft曾养成分 省养成分营养成分 苗养成分甲 乙A.食物甲B.食物乙C.食物丙D.食物丁5.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A.胰腺无法分泌胰液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C.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吸收氨基酸的功能下降6.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结果是1 号试管不变色,2 号试管变蓝。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加碘满两滴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D.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7.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系统是A.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 C.免疫系统 D.内分泌系统8.如图是人体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dA.图中a 表示二氧化碳进入肺泡B.当气体按照c 方向进入肺泡时,膈肌收缩C.图中b 表示氧气进入血液D.血液流经肺泡后,汇聚到肺动脉里,进入心脏9.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过程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一TuiA.B.C.D.和 分别模拟了肺和膈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的气体变得清洁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肺内气压下降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io.下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的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颗粒直/即A.直径为2.5-10u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B.直径小于2.5um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D.任何直径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高于气管中11.人体内摄入食物与吸入空气都经过的器官是()A.食道 B.咽 C.鼻 D.气管12.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结缔组织。以下有关血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A B型血的病人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A 型血或B 型血B.血液中的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 5%,淡黄色,半透明C.某人患阑尾炎时,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比红细胞多D.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1 3.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 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毛颉血管网乙2右心腐左心国右心室左心室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玲4好毛细血管乙3右心房B.当血液流经甲时,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C.血管2 比血管1 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D.当血液流经乙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14.如图表示人体某处血管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血管),请据图分析A是什么血管()1 5.如图所示血液分层实验,错误的是(C.静脉)D.毛细血管加入任液A.是抗凝剂 B.是血浆C.是白细胞1 6.如图所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1E确 的 是(D.是红细胞)A.2 为小动脉,4 为小静脉C.7 处的液体为尿液1 7.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A.肾脏 B.输尿管B.在 3 处对血液进行过滤D.1 内的血液为静脉血C.膀胱 D.尿道1 8.如图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由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 B.病变可能会导致血尿、蛋白尿C.正常人中的液体不含有葡萄糖 D.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营养物质的重吸收1 9.如图为甲、乙两人肾单位内流动的液体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是肾小管,此处进行了重吸收作用C.内液体是尿液,甲可能是肾小管发生病变D.从成分上看,甲的内液体比内液体多了葡萄糖2 0.图甲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结构图,图乙中右侧男性为激素分泌异常患者。其病因是()甲 乙A.幼年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B.成年时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C.幼年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D.成年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少2 1.下列关于人体相关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只有小肠能够消化脂肪C.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22.如图是视觉形成的示意图,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形成视觉A.感受器 B.效应器 C.神经中枢 D.传入神经23.下图为神经元(或叫神经细胞),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细胞体,是树突 B.该图可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接受刺激后能将兴奋传到至 或 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剌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24.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会改变行走路线,而流浪狗却照样前行。这与人类大脑皮层功能区中特有的哪一中枢有关?()A.语言中枢 B.听觉中枢 C.感觉中枢 D.视觉中枢25.下列关于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A.酸雨是人为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B.酸雨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C.酸雨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 D.酸雨使土壤中汞、银、镉含量增高26.图 1 是 平衡膳食宝塔,图 2 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 3 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图1图21图3(1)图 1 中最底层(E 层)食 物 所 含 的 营 养 物 质 主 要 是,该营养物质在图2 消化道的 内分别被消化(填代号).(2)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 层食物.(填代号)(3)学生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4)图 2 中,口 分泌的 不含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5)图 3 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和,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该管壁及绒毛壁都只有一层扁平的 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27.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 乙(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肺,肺是进行 的重要场所。(2)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肌。(3)图 乙 模 拟 的 是 人 体 在 (吸气/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舒张)状态。(4)人体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增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8.甲图是血液分层现象示意图,乙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o(1)取少量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 溶 液(防止血液凝固)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通过甲图分层现象可以看出,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和两部分组成的。(2)乙图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数 量 最 多 的 血 细 胞 是 口,它具有的形态结构 特 点 是,其 功 能 是。(3)小华的手被轻度划伤出血,但伤口处血液很快凝固止血,起主要作用的是图乙中的。若伤口受病菌感染发炎,数 量 明 显 增 高 的 是 口。(4)图乙中所代表物质的功能是 o29.下面是人体内物质交换简图,请据图回答:(1)上图中A和B所 代 表 的 主 要 器 官 分 别 是、。(2)经检测某人C中含有较多大分子质白质,则可能是肾脏的 发生病变。(3)图中标号中的血液,含氧较多的是标号 o(4)图中标号中的血液,含尿素较少的是标号 o30.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其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激素的调节作用也非常重要。请回答:生长激素24小时分泌情况-瞳眠时间20点至7点8 12 16 20 24 4 8时间(1)神 经 调 节 的 结 构 基 础 是,它由 组成。(2)脑和脊髓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在神经调节中,大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这是因为大脑具有:若某人脑干出血,该人死亡的几率极高,其原因是。(3)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排 尿 发 射 的 初 级 中 枢 位 于。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样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4)青春期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股骨是人体内最长的骨,其长度与身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青春期,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增加,作用于股骨,促进股骨快速生长。右图为人体24小时内生长激素分泌情况,由图可知,适当_ _ _ _ _ _ _ _ _ 能够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但是,若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的分泌过量,常常会导致人患上 症。31.请你仔细观察与分析下面所示的图片,回答有关问题:1 2 3 4 S图一 图二 图三(1)警察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由于图1中 口 的曲度可以调节,在口 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他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 反射.(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李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中 口 产生神经冲动,沿着一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李警官怀疑司机是酒后驾驶,要求司机作进一步的抽血检验.酒精主要在消化道最膨大的 中吸收进入血液,随后进入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中分解,若过量饮酒,对该器官伤害极大.(5)检查车辆时,李警官不慎被车后备箱内尖锐物品刺到手指,他立即缩手,请用图3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1.B解析:B【分析】(1)类人猿也叫猿类,包括大猩猩、黑猩猩、猩猩和长臂猿等,这些动物因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形态结构也与人类十分相似,所以统称类人猿。(2)森林古猿进化成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原因: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详解】A.森林古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直立行走;而人类的前肢解放出来,会直立行走,可见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A正确。B.人与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人类与类人猿的祖先相同,B错误。C.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在丛林中采摘果子等为食,不会制造工具;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故人类与类人猿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C正确。D.由于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不会制造工具,手和脑得不到锻炼,因此这种简单的树栖生活不利于脑的发育;而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脑的发达,且知道用火烧烤食物来吃,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故人类与类人猿脑发育的程度不同,D正确。故选Bo2.D解析:D【分析】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胎儿发育成熟从母体娩出。【详解】A、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A正确;B、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B正确;C、从甲到乙表示细胞分裂,从乙丙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C正确;D、胎儿时时刻刻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D【点睛】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怀孕的部位是子宫内膜。3.D解析:D【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详解】A.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释放的热量多,水温高,A正确。B.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给锥形瓶加罩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B正确。C.为获得较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在温度计温度不再升高时记录,表明水分已经充分吸收热量,C正确。D.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不要触瓶底,否则处理数据不准确,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4.B解析:B【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2)贫血是由于体内缺乏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多吃含铁多的食物可以防治。【详解】分析甲、乙、丙、丁四种食物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可知:食物甲含钙和维生素C 较多、食物乙含铁和维生素C 较多、食物丙含维生素C 和维生素D 较多、食物丁含维生素C 较多;因此某同学患贫血症,最好多摄取乙食品,B 正确。【点睛】会读坐标图、知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C解析:C【详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所以老王体内的甲处(胆管)发生阻塞,胆汁将不能流入十二指肠,因此他的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功能中,最可能发生的是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6.D解析:D【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该实验探究的是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因此以暴饮暴食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详解】A.该小组同学在实验中设置了甲和乙两支试管的目的为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淀粉糊的量,A 错误。B.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37(:的热水中保温,B 错误。C.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C 错误。D.由实验现象可见: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D 正确。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点是探究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存在单一变量。7.A解析:A【分析】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供生命活动需要。【详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与人体吸收营养物质有关的系统是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主要是完成气体交换。内分泌系统主要是进行激素调节,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免疫系统主要与免疫有关。故选A。【点睛】理解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8.D解析:D【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详解】A、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A正确;B、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正确;C、图中b表示氧气扩散进入血液,C正确;D、血液从毛细血管的端流到端后,汇聚到肺静脉里,进入心脏左心房,D错误。【点睛】理解人体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的原理,平时识记时要注意图文结合。9.D解析:D【分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A、图中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瓶壁表示胸廓,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故A正确。B、模拟的是气管,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故B正确。C、甲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 C 正确。D、乙图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上升,肺缩小,表示呼气.因此处于乙时,表示的结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故 D 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10.D解析:D【分析】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全身的静脉血在肺泡毛细血管处动脉化,将氧气带到全身各个器官。【详解】观图可知: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粒 径 在 3.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被吸入人的支气管和肺泡中并沉积下来,引起或加重呼吸系统的疾病,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或0,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A.直径为2.5-10u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气管内,A 正确。B.直径小于2.5um的细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B 正确。C.颗粒物的沉积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C 正确。D.直径大于3um的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积率都要低于气管中,D 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仔细观察坐标图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详解】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所以,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故选B。12.C解析:C【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型是万能输血者,A B型是万能受血者。(2)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几乎各占一半。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详解】A.AB型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不能输给其他血型的人,只能输个AB血型的人,且输的时候要慢而少,A 正确。B.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约占5 5%,淡黄色、半透明,B 正确。C.血液中红细胞最多,有炎症时白细胞数目会大大增多,但不会超过红细胞的数量,C 错误。D.一次失血不超过4 0 0 m L血浆和血细胞以及营养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型、输血及其原则等内容。13.D解析:D【分析】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r*肺静脉一氧气=肺泡二氧化碳肺部毛细血管网A二氧化碳等物质组 织 细 胞 二氧、营养物质右心房1左心房1右心室1左心室上、下腔静脉一全身毛细血管网肺动脉,主动脉肺循环 体循环观图可知:1 是肺静脉、2 是肺动脉、3 是上下腔静脉、4 是主动脉,解答即可。【详解】A.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9 4 主动脉分全身的毛细血管网乙玲3 上下腔静脉玲右心房,A正确。B.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令肺部毛细血管好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正确。C.血管2是动脉、血管1是静脉,动脉比静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C正确。D.当血液流经甲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当血液流经乙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鲜红色变成暗红色,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14.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3毛细血管好静脉。图示中的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15.C解析:C【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将新鲜动物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的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代谢废物功能;中间的有一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最下面的是暗红色的红细胞,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详解】图中是抗凝剂,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是红细胞。【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16.B解析:B【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3)图中1小动脉,2是入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出球小动脉,5是肾小囊,6是原尿,7是肾小管。【详解】2是入球小动脉,4是出球小动脉,A错误。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3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3肾小球过滤到5肾小囊内,形成原尿,B正确。7是肾小管,此时的液体仍然为原尿,C错误。1是进入肾单位的小动脉,内流的血液为动脉血,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的形成过程。17.A解析:A【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 选A18.C解析:C【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图中是肾小球,是肾小囊,是肾小管。【详解】AD、是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是肾小管,外有包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AD正确;B、若某人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可能是肾小球发生病变,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使蛋白质和血细胞滤过到原尿中,而肾小管不能重吸收,因此血细胞、蛋白质随尿排出,导致血尿、蛋白尿。B正确;C、当血液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即中液体的形成需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因此肾小囊液体内含有葡萄糖,C错误;故选C【点睛】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功能等是考查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同学们应详细了解,重点掌握。19.D解析:D【详解】有图中可看出,是肾小管,甲的肾小管发生病变,没有将葡萄糖全部吸收,所以甲的 内液体和内液体都含有葡萄糖。20.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图甲中 分别指垂体、甲状腺、胸腺、胰腺,图乙右侧的男性为巨人症,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身体的生长发育,当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得侏儒症,幼年时期分泌过多会得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得肢端肥大症,图乙右侧的男性为巨人症,原因是图甲中垂体幼年时期分泌过多所致。考点:生长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21.A解析:A【分析】(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不含消化酶。(2)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囊,皱囊匕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3)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4)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不含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A 错误。B.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因此脂肪的消化只在小肠中进行,B 正确。C.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C 正确。D.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肾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 正确。故选A,22.A解 析:A【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所以,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故选A。23.D解析:D【分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详解】A.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是树突,是细胞体,是轴突,是神经末梢。A错误。B.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因此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f轴突。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神经元不属于反射弧。B错误。C.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递是双向的,因此,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能同时向和的方向传递。c错误。D.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剌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D正确。故选D。【点睛】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理解和记忆。24.A解析:A【分析】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 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详解】解:行人看到 前方修路,请绕道前行 会改变行走路线,而一条狗却照样前行”,这是人类通过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而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因此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语言中枢025.D解析:D【分析】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很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PH小于5.6的雨水就算酸雨。【详解】A.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A正确。B.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威胁人们的健康,B正确。C.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钾、钠、钙、镁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掉,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不足,变得贫瘠,C正确。D.酸雨中并不含有汞、银、镉,所以土壤中的汞、银、镉含量增高,不是酸雨造成的,应该是水污染造成,D错误。故选D。26.D解析:淀 粉(或糖类)D蛋 白 质 肝 脏 胆 汁 环 形 皱 裳 小 肠绒毛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分析】(1)合理膳食是能够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这种膳食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合理,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2)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3)图1中E层的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D层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层、B层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层主要成分是脂肪。图2中是唾液腺,是口腔,是食道,是 肝脏,是胃,胰腺,小肠,大肠,肛门;图3中环形皱裳,小肠绒毛,(3)毛细血管,解答即可。【详解】(1)图1中最底层的E,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或糖类),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前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2)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该学生常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他应多食蔬菜和水果。(3)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所有重要的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4)图2中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成人的肝脏重约1.5kg,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5)图3中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襄,它的表面又有很多小突起,称为小肠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27.气 体 交 换 吸 气 收 缩 二 氧 化 碳【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是气管;是肺;是膈肌。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据此答题。【详解】(1)分析图可知:是气管;是肺;是膈肌。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因此,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模拟人体的肺,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2)序号模拟人体的膈肌,膈肌在呼吸运动中可以收缩和舒张,可以为呼吸运动提供动力。(3)图乙模拟的是吸气过程。在吸气时,由于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于是气体入肺。因此,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向澄清石灰水吹气使其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吸气和呼气时呼吸肌的变化。28.A解析:抗 凝 剂 血 浆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 有 细 胞 核 运 输 氧 气 血 小板 白细胞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分析】甲图中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后会出现分层现象,如图:因此甲图中A、B、C三层中的物质依次是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B、C层的细胞总称为血细胞。乙图中红细胞,白细胞,血 小板,为血浆。【详解】(1)甲图量筒里放入柠檬酸钠(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结果血液出现分层现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单位体积内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3)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白细胞吞噬病菌,有防御和保护作用。(4)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点睛】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关键。29.A解析:肺 小 肠 肾 小 球 【详解】试题分析:图中: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尿液:氧气,二氧化碳,肺静脉,肺动脉,肾动脉,肾静脉。(1)A代表呼吸系统,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是消化系统,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2)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如果经检测某人C尿液中含有较多的大分子蛋白质,则可能是肾脏的肾小球发生病变。(3)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血液由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气多的动脉血。在体循环中血液从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后,又开始的肺循环的,因此肺动脉中的血液内含养料多;同时肺泡作为组织器官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养料),因此血液流经肺泡时养料减少。所以相对于肺静脉而言,肺动脉中血液成分是含氧较少,含养料较多。(4)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减少,养料减少。故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静脉的血液中氧气少,尿素等废物少,养料少,二氧化碳多。点睛: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3 0.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脑干中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大脑解析: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具有感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