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天津市东丽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2.空气成分中,A.氧气3.下列物质中,A.H2OB.西瓜榨汁体积分数最大的是(B.氮气属于单质的是()B.Fe2O3C.冰雪融化)C.二氧化碳C.Na2c。3D.湿衣晾干D.稀有气体D.025.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开始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太空舱里常用NiFe2()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2。已知NiFezCU中Fe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A.+1 B.+2 C.+3 D.+46.厕所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A.氢气 B.氯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7.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现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8.生活中某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A.酱油4 5 B.蛋清7 8 C.牙膏8 9 D.肥皂水10 119.铢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铢元素的信息 75 Re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铢186.2A.质子数为75-B.元素符号为ReC.核外电子数为186.2D.元素名称为铢10.某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生成NH3、H2O和CO?.根据这一事实,下列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A.R中一定含有氮元素 B.R中一定含有水C.R一定为化合物 D.R的化学性质不稳定11.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钠俗称的是()A.纯碱 B.火碱 C.苛性钠 D.小苏打1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雨的pH 7,所以pH Na2sO4和泥沙,某同学将该粗盐样品进行提纯。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aCk溶液、NaOH溶液和溶液(填化学式)。充分反应后经过 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1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 O(2)氢 氧 化 镁 和 盐 酸 反 应。(3)实 验 室 用 过 氧 化 氢 溶 液 和 二 氧 化 锦 制 氧 气。20.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充分振荡,能 形 成 溶 液 的 是(填 序 号)。A.植物油B.碳酸钙C.蔗糖D.面粉(2)用洗洁精洗刷碗筷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3)如图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第4页,共24页60久时,NaCl的溶解度是 g.向烧杯中加入100g水和49.0gKN()3固体配成40的溶液,再冷却到10汽,烧杯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为_ _ _ _ _ _ g在60冤时,分别取XgNaCl和XgKNC)3固体进行如下实验。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4)在实验室中,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150g,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 _ _ _ _ g,将上述150g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需要加入蒸储水的质量为_ _ _ _ _go2 1.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1)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 石 燃 料 包 括、石油和天然气。下列燃料在。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的 是(填 序 号)。A.天然气B.氢气C.胧(N2H。保护环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从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开始。下列做法不符 合“低碳”要求的是(填序号)。A.随手关闭电源B.分类投放垃圾C.随意露天烧烤D.践 行“光盘行动”(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制作粽子的原料有:糯米大枣瘦肉加碘食盐等,原 料 中 富 含 蛋 白 质 的 是(填 序 号)。(3)工业燃煤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为减少空气污染,工业上将产生的二氧化硫与氧化钙、氧气共同反应生成硫酸钙,写 出 其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4)我国科学家将C()2合成淀粉。合成过程中碳原子变化:CO2-C1(有机物X)TC3 T C6 T Cn(即淀粉)其中CO2与出反应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 错 误 的 是(填 序 号)多碳原子氧原子o氢原子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H2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C.两种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D.图中A物质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22.实验室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2)实验室用高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在AE中选取),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若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燃着木条应放在(填“a”或 b”)端。23.金属在生产、生活和航天发展中应用非常广泛。(1)铜块能制成铜丝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导电”或“延展”)。(2)近一百多年里,铝被广泛应用,原因之一是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请 解 释 原 因(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3)铝合金中包含铝、镁、铜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下药品 选 择 方 法 可 行 的 是(填 序 号)。A.铝、镁、铜、盐酸B.铝、铜、氯化镁溶液第 6 页,共 24页C.硫酸铝溶液、镁、铜D.硫酸铝溶液、硫酸镁溶液、铜(4)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铁粉混合物加入到Cu(NC3)2和AgNC)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为无色,则 滤 渣 中 一 定 含 有 的 金 属 为: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液中至少含有 种阳离子。(5)已知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都在高温的条件下能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金属和二氧化碳。现有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的固体混合物粉末a g,在高温的条件下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得到金属混合物4.8 2 g,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10g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go24.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如图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固体混合物白色沉淀A白色沉淀B白色沉淀C(1)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o(2)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根据图中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有的物质是。中加入适量稀盐 酸 后 所 得 溶 液 中 一 定 有 的 离 子 是。(4)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41.8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13.8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23.3g白色沉淀A和4.4g气体W。通过计算,确 定 该 混 合 物 中 还 含 有 的 物 质 是(填 化 学 式)。25.2021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己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丙氨酸(C3H7NO2)是多种氨基酸中的一种。(1)丙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的(填数字)。(2)丙氨酸中C、H、N、0的 原 子 个 数 比 为。(3)丙 氨 酸 中 氮 元 素 的 质 量 分 数 为(计 算 结 果 保 留 0.1%)。现有氯化钠和氯化镁混合物12.8g,向其中加入83g水,完全溶解后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5.8g沉淀,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计算:(1)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第8页,共24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A【解析】解: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毒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湿衣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 o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答案】B【解析】解:A、氧气占2 1%,故选项错误;B、氮气占7 8%,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占0.0 3%,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占0.9 4%,故选项错误;故 选:B o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 8%、氧气2 1%、稀有气体0.9 4%、二氧化碳0.0 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0.0 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 .【答案】D【解析】解:A、小 0 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B、F e 2()3 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N a 2 c。3 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答案】B【解析】解:A、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 A 操作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 B 操作错误;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C 操作正确;D、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故 D 操作正确。故 选:BoA、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考虑;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在纸上称量;C、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D、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5.【答案】B【解析】解:NiFe2()4中Fe为+3价,氧元素显-2 价,设银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x2 +(2)x4 =0,则x=+2价。故 选:Bo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6.【答案】D【解析】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发出嘶嘶声。故 选:Do反应前的物质是盐酸和大理石,接触后发出“嘶嘶”声,并冒气泡说明有气体生成,由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所以此气体应该是二氧化碳.此题是对物质反应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第 10页,共 24页应会生成二氧化碳.7.【答案】C【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会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 选:Co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8.【答案】D【解析】解:A、酱油的pH为4 5,小于7,显酸性。B、蛋清的pH为7 8,大于7,显碱性。C、牙膏的pH为8 9,大于7,显碱性。D、肥皂水的pH为10 1 1,大于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的pH最大,碱性最强。故选:D。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答案】C【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5,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质子数为7 5,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R e,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5;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 5,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元素名称为锌,故选项说法正确。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0.【答案】B【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所以某物质R常温下可分解为N H 3、电0和C O?,说明R是由C、N、H、。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原物质是纯净物且生成物中有水,故反应物中一定不含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R是由C、N、H、0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R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题意“纯净物R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根据题意“常温下即可分解”,说明R不稳定:“纯净物R稍加热就分解生成N H 3、H2O和C 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确定M的组成元素、M中是否含有水、是否是化合物等信息.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1.【答案】A D【解析】解: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 选:A D o根据氢氧化钠的俗称来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名称与俗称,难度不大。第12页,共24页12.【答案】C【解析】解:A、酸雨的pH 7,但pH -、-O故选:CD。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硫酸钠和氢氧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领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饮沉淀和氯化钠,盐酸和氢氧化钢反应生成氯化钢和水;C、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钙,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D、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5.【答案】BD【解析】解:A.分析2NaOH+H2sC4=Na2so4+2也0可知,每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与98份质量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第 14页,共 24页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为N a O H和N a 2 s。4,则溶液呈碱性,故A错误;B、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定值,与质量无关,K 2 H P O 4和K 2 s O 4中所含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9X239x2+1+31+16x4X 1 0 0%4 4.8%、39X239X2+32+16X4x 1 0 0%4 4.8%;故 B正确;C、假设样品为纯净的硝酸镁。设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为xM g(N O3)2+2 N a O H =2 N a N O3+M g(O H)2 I1 4 8 5 81 4.8 g x148 _ 14.8g58-XX =5.8 g 5.5 g,说明杂质的含镁量小于硝酸镁。M g(N C 3)2和M gS()4的每个分子都含有一个镁离子,而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 4 8和1 2 0,所以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更大,所以不可能含有硫酸镁,故C错误;D、1 0 0 g质量分数为9.8%稀硫酸中氢元素质量:1 0 0 gx 9.8%x*=0.2 g,反应生成水的质量:0.2 g+2=1.8 g,l o反应生成的水中的氧元素完全来自于氧化物,因此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1.8 g-0.2 g=1.6 g,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D。A.依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方程式,结合题中条件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空,个 数x 1 0 0%,进行分析判断;相 对 分 子 质 量C.假设全部是硝酸镁,生成的沉淀是5.8 g,故所含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大于硝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D.根据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1 6.【答案】【解析】解:(1)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电极。(2)氯气是一种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3)不锈钢耐腐蚀,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炊具。(4)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5)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6)硝酸钾中富含农作物需求量大的氮元素和钾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答案为:(1);(2);(4);(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加强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 7.【答案】原 子 电 子B C C B D【解析】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因此a表示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因此b表示电子;故答案为:原子;电子;(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属于同种元素是B和C;C中的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因此C是一种阴离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粒子B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B C;C;B D o(1)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2)根据元素的概念、阴离子带负电、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本题的难度不大,正确地认识物质的组成、构成的知识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通电1 8.【答案】02 2 H 2。二2 H 2 T+0 2 T 肥皂水 A N a C 1 N a 2 c O 3 过滤【解析】解:(1)如图所示,试管b中产生的气体是。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之 日2 H 2。二 2 H 2?+O 2 T。通电故答案为:0 2;2 H2O 2 H2 T+02 T(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故答案为:A o(4)反应前氯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钠原子第16页,共24页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4个,其中X的化学式为N a C l。故答案为:N a C L(5)将样品加适量水溶解,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B a d2溶液、N a O H溶液和N a 2 c。3 溶液。故答案为:N a 2 c o 3。充分反应后经过过滤除去生成的沉淀后,再滴加稍过量的稀盐酸,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溶液。故答案为:过滤。(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4)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5)加入过量的氯化钢溶液时,氯化钢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过量的氯化领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和氯化钠,加入适量稀盐酸时,稀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 9.【答案】s+02 3 S O?M g(0H)2 +2 H C 1 =M g C k+2&0 2H2O2 2 H2O +02 T点 燃【解析】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 +02 S 02。(2)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g(0H)2 +2 H C 1 =M g C l2+2 H 2。(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镭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022 H2O22H2O 4-O2 3故答案为:(1)S +O2-S02?(2)M g(O H)2+2 H C 1 =M g C l2 4-2 H2O;M n O 2 2 H 2。22出0+02 T-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 0.【答案】C 乳化 3 7.3 2 8.1 N a C l 3 7.3 g X 3固体进行如图2 的实验,乙烧杯中加入X 后都没有晶体剩余,所以加入甲烧杯中的固体是N a C l;在6 0 久时,分别取Xg N a C l 和Xg K N()3固体,甲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X的质量大于37.3,但是乙烧杯中加入两次的Xg 后,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2 X W 1 0 0,则X 5 5,所以X 的取值范围是37.3 X 3 55;(4)氯化钠固体的质量=1 50 g X 1 6%=2 4g;稀释浓溶液时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质量为X.1 6%x 1 50 g =(1 50 g +x)x 1 2%x =50 g故答案为:(l)c;(2)乳化;37.3;2 8.1;N a C l;37.3g X CuO+CO Cu+C02 可知:0 CaCC)316 100X 10g16 _ xioo-10g解得:x=1.6g固体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1.6 g +4.8 2g =6.4 2g。则a的值为4.6 2。故答案为:(1)延展;(2)4 A 1 +3 02=2A l 2O 3;(3)A C;(4)铁、铜、银或 F e、C u、A g;2;6.4 2。(1)根据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进行分析;(2)根据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3)根据铝、镁都能够与盐酸反应,且镁与盐酸反应比铝反应快,将铝、铜放到氯化镁溶液中,都不发生反应,将镁、铜分别放入硫酸铝溶液中,镁能够与硫酸铝反应,将铜分别加到硫酸铝溶液、硫酸镁溶液中,均不发生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分析;(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分析;(5)根据元素守恒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出氧化物中氧元素与碳酸钙的质量关系,由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氧元素的质量,贝U a的值就是氧元素与金属的质量之和。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防护,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及沉淀符号的标注。24.【答案】烧杯、漏斗、玻璃棒 N a C l +A g N O3=N a N O3+A g C l I N a 2s O 4、N a 2c O 3 钠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N a N O3【解析】解:硫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钢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W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W是二氧化碳,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和氯化钢,生成的白色沉淀,所以样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的氯化银和盐酸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所以(1)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2)反应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 a C l+A g N O3=N a N O3+A g C l i;(3)根据加入盐酸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可知含有碳酸钠,加入氯化钢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A硫酸钢,可知含有硫酸钠,所以该混合物中一定有的物质是N a 2 s 0 N a 2 c。3;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一定有的离子是:钠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第22页,共24页(4)白色沉淀A为硫酸钢,含有硫酸根质量与硫酸钠中硫酸根质量相等,硫酸根质量=23.3g x 券 x 100%=9.6g,产生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钠中碳元素质量相等,设硫酸钠质量为m,碳酸钠质量为n。23.3g x 券 x 100%=m x x 100%m=14.2g12 I?4.4g x x 100%=n x x 100%&44 106n=10.6g,硫酸钠中钠元素质量=14.2g-9.6g=4.6 g,碳酸钠中钠元素质量=10.6g x 黑 xlUo100%=4.6 g,剩余钠元素=13.8g-4.6g-4.6g=4.6 g,剩余固体样品质量=41.8g-14.2g-10.6g=17g,若全部为硝酸钠,则硝酸钠含有钠元素质量=17gx号 x 100%=4.6 g,满足此要求;若为氯化钠,则此时含有钠元素质量=17g X 言x 100%=6.6 8 g,不符合题意,若全部为氢氧化钠,此时含有钠元素质量=17g xx 100%=9.78g,不满足题意,所以固体还含有NaNC3,此时质量为17g。故答案为:(1)烧杯、漏斗、玻璃棒;(2)NaCl+AgNO3=NaNO3+AgCl I;(3)Na2so4、Na2co3;钠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4)NaN03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钢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钢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领沉淀,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25.【答案】4 3:7:1:2 15.7%【解析】解:(1)丙氨酸由4种元素组成,即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氮元素;(2)丙氨酸中C、H、N、0的原子个数比为3:7:1:2;(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3+1 x7 +1 6 x 2 +14=89;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 X 100%15.7%。故答案为:(1)4;(2)3:7:1:2;(3)15.7%。(1)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6.【答案】解:(1)设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2NaOH+MgCl2=Mg(OH)2 I+2NaCl80 95 58 117y x 5.8g z95 x 八 一藐=丽 x=9.5g80 y-藁=旃 y=8g里=出 z=11.7g117 z 3(2)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1.7g+12.8g-9.5g)+10%=150go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8g_5.8g+150g-83g-12.8gX 100%X 13.3%。答:(1)混合物中氯化镁的质量为9.5g;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3%。【解析】根据题意,得到5.8g沉淀,即生成了5.8g氢氧化镁沉淀,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镁的质量、氢氧化钠的质量、生成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第24页,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