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_教案1.doc
-
资源ID:96262974
资源大小:305.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人类的聚居地——聚落_教案1.doc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教学重点】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根据资料,分析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1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2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播放、演示世界各地的聚落。教师讲述:老师国庆节到浙江武义旅游,就被那里的美景深深吸引,沿途拍摄了很多照片。播放照片的同时,教师介绍那里的美景。问:什么是聚落呢?引出课题: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入2: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活动探究,小组合作一、聚落与环境1分析城市和乡村的差别分别展示几幅图,让学生们观察这些图片中哪些是城市,哪些是乡村。观察图片后,填写下列表格:乡村城市交通特点人口分布建筑特点生产活动教师: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乡村是怎样演变成城市的?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发展过程,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村庄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点不断扩大而变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较多的楼房,最终发展为城市。2探究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过渡语:假设你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带领人们寻找一个理想的居住地,你会选择哪里?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早期人类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比较低,因此,他们多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今天,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仍然是世界上聚落密集的地区,形成了较多的大城市,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省会武汉,武汉这个聚落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呢?展示:武汉发展因素图。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师生共同总结:由此可见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的地区容易形成较大的城市。老师:聚落在长期发展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聚落景观和建筑风格。我们通过下面不同环境下各区域的图片,探究聚落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老师针对图提问:(1)针对图片,为什么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房顶高耸?(2)针对图片,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3)针对图片,为什么西亚地区建造厚墙加小窗的土楼?(4)针对图片,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房屋为斜顶屋?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老师总结:聚落的建筑与环境有直接相关,图片,寒冷地区的风大、雪大,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不易积雪。图片,东南亚为热带雨林气候,高架屋有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图片,西亚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厚墙加小窗是预防白天气温高和昼夜温差大。图片,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斜顶屋有利于排水。老师: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他们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学生: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草场广布,蒙古包便于拆装,适合游牧生活。学生:我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掘成窑洞。教师总结:总的说来,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建筑、聚落的形态都与环境有密切关系。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观赏图片,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展示一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要求学生说出一些世界文化遗产。2阅读资料,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资料一:丽江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城市,1997年丽江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丽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小组讨论,各抒己见。3阅读资料,谈谈你对破坏世界文化遗产的看法资料二: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在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回答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当堂检测 巩固基础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1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 )A北京中关村 B318林场 C奥奇牧村 D盛渔村2下列关于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同时出现B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大,商业、服务业发达C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D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再有乡村聚落3一般情况下,聚落主要分布在( )A干旱的荒漠地区B地势高峻的高山地区C气候严寒的两极地区D温带和亚热带地区4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 )A竹楼 B冰屋 C窑洞 D高架屋5下列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的是( )A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 B青藏高原 C四川盆地 D武夷山区6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其主要原因是( )水源条件好 土壤肥沃 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医疗卫生条件优越A B C D7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十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能够反映当时的( )社会制度 民风民情 宗教习俗 人口增长的速度A B C D【教学板书】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聚落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城市和乡村 B工人和农民 C平原和高原 D气温和降水2“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 )A农村 B牧村 C林场 D渔村晋朝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世外桃源”是这样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据此回答35题。3陶渊明先生描写的桃花源是( )A乡村 B城市 C大城市 D渔村4从前,桃花源成为“世外桃源”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 B交通发达 C与世隔绝 D土壤肥沃5现在,桃花源成为“人间仙境”。到桃花源可以感受到那里( )A四季如春B高楼林立 C与世隔绝 D空气清新6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A热带雨林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地区 D温带大陆性气候区7下列地区,不利于形成城市的是( )A沙漠广布的地区 B地形平坦的地区C有大河的地区 D濒临大海的地区8在下列地区,一般来说,聚落比较密集的是( )A高山地区 B丘陵地区 C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地区9下列建筑物,受当地的自然环境影响不明显的是( )A新疆吐鲁番的晾房 B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C北京的奥运会场馆鸟巢 D山区的吊脚楼下图为窑洞图,读图并回答1011题。10这种房屋是我国哪个地区特有的民居(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11该地区的居民住这种房屋的原因是( )贫困 富裕 窑洞内冬暖夏凉 防地震 美观、耐用A B C D 12下图为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凤凰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是( )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 河流沿岸矿产资源丰富 河流沿岸森林资源丰富 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A B C D13中国的很多房屋坐北朝南。下列关于坐北朝南建房的好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防寒冷的北风 B可以防台风C阳台上可晒太阳 D让南风吹进屋内,夏天凉爽14下图所示地区是一大片未开发地区,有人想在那里开垦一片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建一栋房子,供自己长期居住。四地,最适宜建房的地方是( )A B C D1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下列关于这样“人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B空气质量很差C非常富裕 D聚落的规模可能不大16下列聚落,还没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B中国湖南的岳阳楼C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 D中国北京的故宫17婷婷今年暑假参观了中国的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中国的( )A山西省 B山东省 C云南省 D河北省18下列有关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乡村可以变为城市,城市也可能变为乡村B城市一般出现在地形、气候、交通、水源等环境优越的地区C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传统聚落不适于人类生活,不必保护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19导致图中公路线向西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多连接居民点 D避开居民点20.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沿河分布 沿公路分布 沿山脊分布 沿铁路分布A B C D(二)综合题21材料:我市昭山山顶上有一座昭山寺,始建于唐代,那时没有自来水,挑水要到山下去,又没有电灯,于是在寺庙中开了一个天井,天井下建一个水池(附图)。根据材料回答下列两个问题。昭山寺内的天井(1)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2)从前,昭山山顶上的居民和房屋会不会很多?为什么?22材料:南美洲的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交界处的的喀喀湖上有很多漂浮岛,岛上居民把湖内盛产的芦苇草晒干,扎捆成堆,搭盖一座座浮于水上的人工岛,每一个小岛住一个家族,大的漂浮岛还设有学校、邮局和商店。居民用芦苇盖房子、造船、设陷阱捕鱼,用芦苇草制成各种手工艺品,手艺代代相传。分析:那里的居民为什么要在漂浮岛上生活?23江苏省的华西村,号称“天下第一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距上海约100公里,距无锡、苏州只有3050公里。人均资产数百万,家家住别墅。几十年中,华西村上演着农民致富的神话。原村长吴仁宝说:华西村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分析:为什么华西村发展得这么快?24有一名中国旅客在埃及旅游时,在埃及的卢克索神庙上刻下了“到此一游”,经媒体曝光后,这名游客事后辩解说:“不就是写了几个字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对此你有何评论?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B 3A 4C 5D 6B 7A 8C 9C 10B 11D 12D 13B 14D 15D 16B 17A 18D 19C 20.A二、综合题21(1)下雨时屋顶上的一些雨水从天井流入水池中,减少了挑水量,天井还能通风、采光。(2)从前,山顶上的居民和房屋不会很多。因为地形不平坦,水源远,风大,冬季寒冷,交通、运输、购物都不方便。22那里芦苇、鱼等自然资源丰富;居民会利用芦苇造房、造船,会捕鱼,习惯于在漂浮岛上生活;来漂浮岛的游客多,可以发展旅游业。 23位置好;土地多;发展工业、旅游业、服务业;政策好、制度好、管理得好。24答案略。只要论述合理即可酌情计分。要求观点鲜明,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进行批评。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