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docx
-
资源ID:96263253
资源大小:26.4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docx
(河南专版)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第四单元检测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学校开展“颜色中的文化"综合性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任务。(8分) 梅红、鞠衣、麹尘、缃叶、菡萏、伽罗、月白、天缥、青骊、岱赭、凝夜紫、远山黛以舞为语,以曲为韵,一众中国传统颜色优雅演yì了独特的东方意趣。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凭借A _之美,一时之间霸榜热搜,刷屏网络。“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老祖宗的配色,绝了"“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大众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钟爱,从网友们的真情留言中可窥一二。 气韵雅zhì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它们远不止于色彩,更B _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也因而,随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的不仅仅是由悠远、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更有时下的“色彩新潮流”。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菡()萏 演yì() 可窥()一二 雅zhì() (2)从下面四个词语中,为文中A、B处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1分) 美轮美奂耐人寻味承载承担 A. _ B. _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1分) (4)仿照示例,给下面的颜色取一个三字短语形式的雅称。(2分) 示例:从“欲把西湖比西子"中取得“西子色”,像西湖水一样的绿色,这抹天然的清新,用来修饰过酒色,也用以修饰服饰色彩。 诗人站在夕阳落下的山前,因为烟雾笼罩,山透出薄紫色的光,因此这种颜色可叫作“ _"。 据说有一回,宫女的丝帛还没染完,不小心在外边晾着过了一夜。第二天却发现,被露水打湿的丝帛,泛出了一种非常好看的碧绿色。李煜觉得,既然是天上的水染的,就叫“ _”。 2.古诗文中每种色彩都是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虫鱼以及在文化征途中记录下的风雅。色彩的背后是审美,审美的背后是文化。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感受诗文色彩背后的韵味。(8分) 美是那一抹青绿:“岱宗夫如何?(1) _"(望岳),杜甫笔下的青山悠悠荡我心;“(2) _, _”(次北固山下),王湾眼里的青山绿水如画卷;“蓬山此去无多路,(3) _"(无题),李商隐盼青鸟传信以解愁思;“(4) _? _”(过零丁洋),文天祥的一片丹心永垂史册。 美是那一分素色:“(5) _, 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梨花喻冬雪,诗意在其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雪后湖景,逸趣在其中。 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某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以“传统文化浸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被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自己的意义框架;或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地、唯利是图地扭曲传统文化;需要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补计划】下面是“传统文化浸校园"活动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图,请在这个框架图的空缺处补上相应内容。(4分) _ _ _ _ (2)【究观点】请从以上三则材料中,任选一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15个字)(2分) (3)【受采访】请回答记者提问。(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3分) 记者:同学,你好!听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浸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 二、阅读探究(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8题。(17分) 我的老师齐白石 一直以来,我对白石老师作画的方式颇为疑惑。白石老师平时作画,既不看真实的对象,也不看草稿,就是那样“凭空"自由自在地在纸上涂写,但笔墨过处,花鸟虫鱼、山水树木尽在手底成长,而且层出不穷,真是到了“胸罗万象”“造化在手"的地步。 有次我在江南写生,一天午后躺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仰观天际伸出的松枝,忽然感到似在哪里见过。想想才恍然明白,那分枝布叶及松塔的形态,原来就像一幅白石老师的画。这使我感佩老师作画不仅是从造化入手,而且观察是那样细致,认识是那样深刻。过去有人批评国画家的“凭空”作画就是不重视生活,殊不知优秀的传统画家都是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我们不能设想白石老师一边执笔一边观看,能画出今天这样生动的小鱼小虾。 白石老师晚年作画,喜欢题“一挥"两个字,不了解的人就会联想到,大画家作画,信笔草草,一挥而就。实际上,老师在任何时候作画都很认真,很慎重,并且是很慢的,从来就没有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信手一挥过。他写字也是一样,有人请他随便写几个字,他总是把纸叠了又叠,前后打量斟酌。有时字写了一半,他还要抽出笔筒里的竹尺在纸上横量竖量,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可是等这些字画悬挂起来,马上又会使你惊叹,你会在那厚实拙重之中,感到最大的智慧和神奇。 老师有句诗道:“采花蜂苦蜜方甜。”好心的艺术家往往只愿把甜美的成果分享给别人,却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所受的辛苦。假若有人问白石老师在他的艺术修养上下过多大的苦功,我想以“铁杵磨成针"来作比也并不怎么过分。就以老师画案上那块砚台来说,那是一块又粗又厚的石砚,但以老师作画之勤,经过千万次的研磨,砚底有的地方已经很薄。近年别人给他磨墨时,他总是嘱咐往厚处磨,不要把砚底磨穿了。勤学苦练,功夫不可间断,是历代艺术大师的名言,白石老师就是身体力行的典范。 老舍先生收藏了一幅老师的画小鱼都来。图中很大的篇幅只有一根被微风吹动的钓丝,下边是几条被钓饵所吸引的小鱼,墨色淡淡的。画面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但是,我们眼前却似乎浮现出这样的生活场景晚风习习,天边一抹晚霞,人在清澈的池塘边观看游鱼,闲适惬意。画面上那一根钓丝给人无限的想象和美妙的感觉。这张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白石老师感觉的敏锐和感情的真挚。更可贵的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思想感情息息相通,不感觉有什么疏远和隔膜。 一次,我陪一位著名的印度诗人去访问老师,老师画了一幅牵牛花送他。画面中的牵牛花迎风向露,欣欣向荣。诗人站在画前激动地说:“这花的艳丽生动使我感到在枝叶间就要穿出一只蝴蝶。”停了一下,他又说:“这不仅是一枝花,这是东方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歌颂。"在国际和平奖授奖仪式上,艺术家郁风代白石老师致答词:“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的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我很喜欢白石老师九十多岁时画的一棵棕树。棕干笔直冲天,棕叶下垂,笔力之雄健真可说是“如能扛鼎"。我不想说画里的棕皮、棕叶的质感如何神似,只想说我感到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气魄,如画中传达出中华民族雄迈、昂扬、不屈的精神。我想不管是谁,站在白石老师的作品之前,都会感到清新蓬勃的气息、雄强健壮的力量扑面而来,心胸为之一快,精神为之振奋。 白石老师逝世前,还是经常不断地创作,这些作品精神饱满,一点未见衰颓之气。他九十六岁画的一幅秋海棠,红光满纸,神采焕发,浓艳至极。另外一幅万年青,真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取材于李可染的文章) 4.同学们准备根据上文设计一个“齐白石主题馆"。下表是小星制作的“齐白石主题馆”陈列表,请你帮他补充陈列表的相关内容。(4分) “齐白石主题馆"陈列表 典型情节 对应陈列物 人物特点 写字时,反复折叠并量纸的尺寸。 _ 认真、慎重 _ 砚台 _ 画作简洁,却让人眼前浮现闲适惬意的生活场景。 小鱼都来 _ 5.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1)使我这在旁边帮忙按纸的人都有点着急,甚至感到老师做事有点笨拙。(“笨拙”一词,在文中有什么含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赏画思人,对白石老师“一挥"的题字,我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文章结尾句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小晴建议将此文放在主题馆宣传栏的“白石印象”专题中,但有部分同学认为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与齐白石先生无关,建议将画线句删掉,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7.用一个词语形容文中提到的小鱼都来和“牵牛花"“棕树图”三幅画的共同特点。你会选用下面哪个词语?结合文中描述的内容,简述理由。(3分) A.富有意境B.无言之美 8.参考选文写法和李可染的观点,为下面这幅齐白石的四鱼图写一段鉴赏词,80字左右。(3分) 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10分) 【文本一】 说“真淳” 郑培凯 陶渊明的诗,澹远蕴藉,意味深长,乍看平平无奇,细品才知道其中蕴含了多少人生体会,从五色缤纷的世局脱身而出,在平淡日常之中,体悟生命的意义。读归去来兮辞·并序与五柳先生传,你可以想见,其人清高爽朗、不染世尘,甘于简单朴素的生活,还能保持恬静自得的心境。他写了二十首“饮酒诗",其中第五首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所说的“真意",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美学,是简约淡雅的生命体会,只要心中能够“放下”,精神就能得到解脱,可以和光同尘,与自然大化共流转。 这种“真意",葆有童稚的天真,在不忮不求的状态里体会生命的质朴乐趣。但是,这不是童蒙未开的幼稚无知心态,而是经历了现实的侵逼压迫与人生的际遇蹉跎,以慧剑斩断名利尘缘之后,体悟到的光风霁月之境。这种境界说也说不清楚,也不必说,故“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其四)评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豪华落尽”说得好,也就是经历过世间的繁华纷扰,见识过荣华富贵中的蝇营狗苟,做出了人生的抉择,回归到“真淳"的心灵状态。这是曾经沧海,还能在一粒水珠中见到生命光辉的心灵升华,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是一个道理,只是说得不那么玄妙,以具体的人生经历来解说,比较容易领悟。 古人从体悟生命意义中,发现质朴的审美境界,经常以“洗净铅华"为比喻,指出不假修饰的真淳才能历久常新,展现纯粹而隽永的美丽。易经·贲卦的六爻,就涉及“豪华落尽”与“洗净铅华"的审美认识,清楚显示先秦时期的古人对文饰采取非常有趣的辩证看法,是先有文饰,再超越文饰,才能达到崇尚质朴的至美境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不染之境 程应峰 当“不染”二字再次闪现在大脑中的时候,同时出现的还有“一尘不染",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不染"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即不浸润、不相融,它与浸润、融合是截然不同的。一如荷叶之于池水,荷花之于淤泥。 从人生的视角来看,“不染”是一种境界、一种姿态。每个人的头顶都有一片蓝天,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一片花海。“不染"的人生也许是脆弱的、落寞的、孤寂的,甚至是怅惘的,但永远是值得怀恋的。“不染”,最宜修缮性情,颐养身心;“不染",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一个人只要始终坚守心底的防线,恪守心中的原则,懂得拒绝,他的生活固然会缺少五光十色,但一定会过得坦然、安详。在繁华和凉薄里,在沧桑与希望中,该有多少人在利、名、物中挣扎沉浮啊!这些挣扎沉浮的人,最终都会磕碰得遍体鳞伤。而以“不染”的态度、自由的心态去诠释生命真谛的人,又怎会不泰然处之,拥有明艳、晴朗的人生? 于人而言,“不染"是一种秉性,追本穷源,它与“不悔、不争”有着相同的渊源,有着相同的心境或情态。有道是“时光不染,回忆不淡",说的就是生命中有些记忆,任凭时光流转,都是不能被浸染的、冲淡的。一如“像是高傲的苍鹰,却永远飞不到尽头”所表达的心境一样。 是的,在我们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只有坚持,坚持自己的美好和善良,坚持自己的纯净和明朗,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梦想,让心灵之花在努力绽放时,以坚忍的心性,不沾染一点一滴世俗的尘埃,才是正确打开生活新篇章的方式。 无论如何,当我们沉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都应以“不染"的姿态铺展美好人生的画卷,感动自己,也感染他人。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淳”是一种历经世间繁华之后彻底回归生命本真、体悟生命意义的心灵状态。 B.“不染"是一种人生境界和姿态,它要求人们坚持自己的美好和善良、纯净和明朗。 C.【文本一】第段引用元好问的诗句,突出陶渊明的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魅力。 D.【文本二】第段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指出了“不染”的本质特征。 10.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怎样做才能达到“真淳"与“不染”的人生境界。(3分) 11.两个文本都围绕“人生境界"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14分)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小题。(10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色何?”文子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野马四,白璧一,此小国之礼也,而大国致之,君其图之。"卫君以其言告边境。智伯果起兵而袭卫,至境而反曰:“卫有贤人,先知吾谋也。”(选自战国策·宋卫,有改动) 【注释】致:给予。图:考虑。 12.下列对两篇文章中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写出了鲁庄公作为国君的宽容大度。 B.“必以情”中的“情"是“诚心”的意思,表现了鲁庄公在诉讼事件的处理上能取信于民。 C.“望其旗靡"中的“靡”是“倒下"的意思,写出齐军战败逃跑时军队溃散的惨状。 D.“卫君大悦”中的“悦"是“高兴”的意思,表现卫君的兴奋,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浅薄无知。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甲】文中的曹刿是个什么样的人?文章是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分) 15.在政治上,【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南文子形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完成填空。(4分) 【甲】文中曹刿在战前能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1) _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够(2) _,说明他是一个头脑冷静、深谋远虑的人。【乙】文中智伯的“谋”具体指的是(3) _(用自己的话填空),而南文子在(4)“ _"(填文中原话)的氛围中“有忧色”,他冷静地认识到“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从而避免了灾祸,这说明南文子是一个头脑冷静、深谋远虑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7小题。(4分)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6.全诗无一字写“悲”,却处处有“悲",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老兵之悲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2分) 17.概括老兵回乡后复杂的情感变化。(2分) 四、名著阅读(4分) 18.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2024年是吴敬梓诞辰323周年。为纪念儒林外史这部巨著的诞生,请你从下列四个人物中任选一个,设计一张人物纪念邮票,并说一说你的设计构思。 严监生王冕周进匡超人 人物: _ 设计构思:_ _ (2)京剧脸谱通过脸谱的色彩直接反映人物的性格。戏剧教育家翁偶虹曾这样总结京剧脸谱颜色的内涵:“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请你仿照示例,给简·爱设计一个脸谱。 示例:我想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设计金银脸谱。因为他保护师父、带领师弟们一路披荆斩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求得真经并获封“斗战胜佛"。孙悟空是一个火眼金睛、疾恶如仇的正义形象,他身上的勇敢无畏值得我们学习。 五、作文(50分) 19.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什么样子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为此,学校团委决定以“青春的底色”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其中一个。 底色:底子的颜色,也用于比喻。(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活动A:校园人物志(校级刊物)开设了“我的青春底色"“TA的青春底色”专栏,向全校学生征集叙事类的文章。 活动B:五四青年节,你作为年级代表以“青春的底色"为主题发言。请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从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自拟题目,所写的内容须在话题范围内;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1.(1)hàn绎ku致(2)耐人寻味承载 (3)点燃的不仅仅是时下的“色彩新潮流”,更有由悠远、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 (4)暮山紫天水碧 2.(1)齐鲁青未了(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青鸟殷勤为探看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1)示例:经典启智学生代表讲家训川剧变脸 书法作品展 (2)【材料一】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能把自己“钉牢”的书。【材料三】去粗取精,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相结合。(任选一则即可) (3)示例:你好!我最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阅读它,我能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能够开阔胸襟,能够涵养乐观的心态。 二、(一)4.竹尺别人给他磨墨时,他叮嘱往砚台厚处磨。勤奋感觉敏锐(感情真挚) 5.(1)“笨拙"在句中是指齐白石先生写字时显得“笨拙”,是说他写字时认真、慎重,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敬佩和怀念。 (2)“一挥"写出白石老师作画方式的自由洒脱:白石老师平时作画,从来不会一边执笔,一边观看真实的对象或者草稿,而是胸罗万象,“一挥”而就,这体现白石老师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细致、深刻。“一挥"是白石老师作品中的精神力量的挥洒:白石老师的作品,精神饱满,有一种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总是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一挥”代表着白石老师高超的艺术境界背后,是对家乡、祖国、和平以及一切生命的热爱的情感的挥洒。 6.不能。画线句写的是“我"去江南写生时发现眼前的松树的形态像白石老师的一幅画。这让“我”明白齐白石先生“凭空"作画的原因:他把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作为艺术修养极其重要的部分,当他正式进行创作时,认识生活的阶段已成为过去。画线句体现齐白石老师重视生活、观察细致的形象。 7.示例:富有意境。因为三幅作品都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让人体会到画中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力量,这就是意境。 8.示例:齐白石先生画水中的鱼儿,没有用一点儿色、一条线去画水,却使人感受到了水的清澈,令人想象到自己站在自然之中,在一处清澈的溪水旁,观看快乐而自由的游鱼,这是亲切而又惬意的。 (二)9.D点拨:结合【文本二】第段“一如荷叶之于池水,荷花之于淤泥”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不染",而不是运用比喻论证。 10.示例:看淡名利、不随波逐流,跳出世俗之网,做有意义的事;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善良,坚持自己的梦想,传递正能量;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远大理想,积极进取,让心灵之花努力绽放。 11.【文本一】侧重于论述心灵的状态与生命的意义,通过多处引用,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探讨,突出回归生命本真、寻求“真淳”心灵境界的意义;【文本二】侧重论述人生需要达到的境界,强调要坚持自己的美好和善良,坚守内心的纯净与明朗,保持“不染"的人生境界。 三、(一)12.A点拨:“牺牲玉帛”中的“牺牲"是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而非“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根据“弗敢加也,必以信"可知,此处表现鲁庄公对神灵的虔诚,而不是“写出了鲁庄公作为国君的宽容大度”。故选A。 13.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 14.示例:曹刿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超的军事才能。文章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曹刿语言、行为的描述正面展示其性格,通过与乡人和鲁庄公的对比,侧面展示其精神与才能。 15.(1)取信于民(2)把握战机(或把握时机) (3)送礼给卫国,使卫国麻痹大意,趁机攻打卫国 (4)卫君大悦,群臣皆贺 【乙参考译文】智伯想攻打卫国,就送给卫国国君野马四匹和白璧一块。卫国国君十分高兴,群臣都来道贺,南文子却面带愁容。卫国国君说:“大国(对我们)很友好,而你为什么愁眉苦脸?"文子说:“没有功劳就受到赏赐,没费力气就得到礼物,不可不详察(原因)。野马四匹和白璧一块,这是小国送给大国的礼物,而(如今)大国却将这种礼物送给我们,您可要(慎重)考虑。”卫国国君把南文子的这番话转告给边境守军。智伯果然出兵偷袭卫国,到了边境(见卫国守军有所准备)就返回(自己的国家)说:“卫国有贤人,预先知道了我的计谋。" (二)16.示例:“松柏”和“冢"暗指老兵家破人亡,侧面表现老兵盼与家人团聚的愿望落空后的失望、哀伤的心情。“兔”“雉"“旅谷”“旅葵"四个意象则表现家中荒凉破败之景,侧面表现老兵内心的悲哀。 17.老兵的情感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始得归”时急切;途中见到乡人询问“家中有阿谁"时充满希望;听到“松柏冢累累”的回答时失望;返回家中看到庭院破败荒凉时感到茫然悲凉;“出门东向看”时伤心落泪,悲痛欲绝。 四、18.(1)示例:严监生邮票画面描绘严监生在弥留之际,他看到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草,伸着两根手指不肯瞑目的情景,刻画他吝啬的形象。 (2)示例:我想为简·爱设计蓝色脸谱,因为她勇敢独立。简·爱在年少时敢于反抗欺压她的舅妈;做家庭教师时爱上了罗切斯特,但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她认为人与人是平等的,勇敢追爱,当得知罗切斯特有妻子时毅然离开。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独立的女性,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五、19.略。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