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01-第一章 机械运动 01-第一章·素养综合检测测试题试卷.docx
第一章·素养综合检测(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21山东枣庄中考)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2.(2021湖北天门中考)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乘坐的小车B.路边的树木C.路边的房屋D.路边的行人3.(2022独家原创) 把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如图所示。每次把脉的时间,古人强调不应少于脉跳五十次,据此可知中医把脉一次约不少于多长时间()A.50 minB.5 minC.1 minD.1 s4.(2021湖南株洲渌口期中)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5.(2022河北唐山丰润期中)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A、E两点间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在A、E两点间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6.(2021山东临沂兰山期中)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5,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59B.103C.25D.9107.(2020辽宁鞍山铁西期中)一乘客坐在一辆以8 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下列关于他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在向东运动;以座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以他后面的一辆以12 m/s的速度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不论以什么为参照物他都在向东运动。A.只有对 B.只有和对 C.只有对D.都对,不对8.(2021广西昭平期中)如图所示,左图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右图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B.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C.甲、乙两车都以10 m/s匀速运动D.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都是10 m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9.对比图中不同时刻的两幅图画A和B,你判断车做了机械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 10.(2021黑龙江五常期末)小雪在一张白纸板上画一片草地,草地上画一个小洞,将一个小球放在图中的草地上,为了使小球进洞,小雪进行了以下操作: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请你写出另一种使小球进入“洞”中的操作:;两种操作小球的运动结果相同,说明。 11.(2020广西柳州一模)老李上午驾车从柳州市到甲地出差,柳州市到甲地的距离为150 km,出发时老李看了手表(如图甲所示),开车过程中,老李看到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km/h。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老李会在上午时到达甲地。 12.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先用时10 s 通过40 m的路程,再以2 m/s的速度运动6 s,则该物体在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在这16 s内的平均速度为。 三、实验探究题(13题8分,14题24分,共32分)13.(2022广东连南期中)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c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 (2)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14.40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14.(2022山西运城期中)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A点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他撰写的实验报告(摘要)如下,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补全表格中和处的内容:;。 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cm平均速度v/(cm·s-1)AC段805.016.0AB段303.0BC段50【实验分析】(1)小车全程是做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3)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 四、综合题(15题10分,16题10分,共20分)15.(2022独家原创)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下表是某次高铁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车站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北京南 始发站 09:45 0德州东 10:59 11:05 314济南西 11:29 11:33 406合肥南 13:45 终点站 1 000(1)该高铁列车从北京南到合肥南行驶的平均速度v为多少km/h?(2)途中该高铁列车以(1)中的速度v用时72 s完全通过一长度为4 800 m的隧道。求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m。 16.(2022广东广州天河期末)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查询信息如图甲,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大致的s-t图象,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 (填序号)。 (2)第一天,他乘坐地铁,测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3)第二天和第三天,他打车出行,第二天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第三天用时3 min。请通过分析,比较这两天车速的大小。(4)第四天,他试着步行,果然需要24 min,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步行速度v=3.5 km/h)。答案全解全析1.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A错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是错误,B错误。认真测量,可以避免错误,误差不能避免,C错误。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D正确。2.A相对于行驶的小车,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的位置发生变化,故A正确。3.C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 s,跳动50次的时间在1 min左右。4.C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所以小丽和小雨的方案都是可行的。5.B拍摄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而sAB>sBC>sCD>sDE,故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在D、E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小,小球在A、E两点间做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正确。6.D由题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v甲v乙=23,路程之比s甲s乙=35,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t甲t乙=s甲v甲s乙v乙=3253=910。7.D乘客坐在一辆以8 m/s的速度匀速向东行驶的汽车里:以路边的电线杆为参照物,他与电线杆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他在向东运动;以座椅为参照物,他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他是静止的;因为他后面的汽车的速度大于他乘坐的汽车的速度,且两车同向运动,所以以他后面以12 m/s的速度向东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他在向西运动;综上分析可知,都对,不对。 8.D由图可知,小车甲的速度v甲=s甲t甲=10m5s=2 m/s,小车乙的速度v乙=2 m/s,所以两车的速度相等,且都是保持2 m/s的运动速度不变,故A、B、C选项错误;甲、乙两车经过5 s通过的路程均为s=vt=2 m/s×5 s=10 m,故D选项正确。9.乙乙车相对于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解析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车相对于树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甲车没有做机械运动;乙车相对于树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乙车做了机械运动。10.保持纸板不动,将小球滚进“洞”中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解析保持小球不动,拉动纸板,使小球进入“洞”中,是以小球为参照物,纸板相对小球运动;保持纸板不动,将小球滚进“洞”中,是以纸板为参照物,小球相对纸板运动;以上两种方法中小球的运动结果是相同的,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1.6011解析由图乙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v=60 km/h;从柳州市到甲地所用的时间:t=sv=150km60km/h=2.5 h;由甲图可知出发的时间为8:30,所以如果汽车以这样的速度匀速行驶,老李会在上午11时到达甲地。12.4 m/s3.25 m/s解析该物体在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v1=s1t1=40m10s=4 m/s,后6 s通过的路程s2=v2t2=2 m/s×6 s=12 m;这16 s内的平均速度v=s总t总=40m+12m16s=3.25 m/s。13.(1)1.201 mm104(2)14.51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上1 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圆形物体的直径d=3.20 cm-2.00 cm=1.20 cm;由图乙可知,小表盘的指针在“1”和“2”之间,偏向“2”,所以大表盘读数为44 s,停表的读数为1 min 44 s=104 s;(2)四个数据中的“14.40 dm”与其他三个偏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应去掉,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为:L=14.51dm+14.50dm+14.53dm314.51 dm。14.【实验原理】v=st【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实验数据】时间t/s25.0【实验分析】(1)变速(2)减小(3)小 解析实验原理是v=st;由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器材还有刻度尺和停表,实验还需要记录时间,即处是“时间t/s”;由实验数据可知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tAC-tAB=5.0 s-3.0 s=2.0 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sBCtBC=50cm2s=25.0 cm/s;由表格中的数据可计算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10.0 cm/s,vAB<vBC,说明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变速运动;斜面的长度一定时,减小斜面的坡度会使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小,运动时间变长,故应减小斜面的坡度;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而AC段的路程一定,由v=st可知测得的AC段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小。15.(1)250 km/h(2)200 m解析(1)高铁列车从北京南到合肥南行驶的时间t1=4 h;v=s1t1=1000km4h=250 km/h。(2)高铁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s2=vt2=250×13.6 m/s×72 s=5 000 m,列车的长度L=s2-L隧道=5 000 m-4 800 m=200 m。16.(1)(2)1.4 km(3)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4)如图所示解析(1)由图甲可知,猎德到潭村的路程一定,乘地铁所用时间最短;由图乙可知,当路程相同时,图线对应时间最短,因此图线与乘坐地铁对应;(2)由图丙可知地铁的速度为v地铁=28 km/h,运行时间t地铁=0.05 h,地铁行驶的路程为s地铁=v地铁t地铁=28 km/h×0.05 h=1.4 km;(3)第二天和第三天打车,由图甲可知,第二天用时5 min,第三天用时3 min,即第三天用时小于第二天,所以第三天的车速大于第二天的车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