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获奖科研报告.docx
-
资源ID:96286817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获奖科研报告.docx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获奖科研报告 规则,即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生活中随处可见。将规则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规则,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遵循的各种行为规范,或者是某些大家共同遵守的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规则是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保障1。数学的各种公式、定理、法则和公理等其实都可以算作规则,这些规则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这些公式和定理通常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如果条件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些规则自然也会改变,所以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揭示数学定理的概念, 使学生产生规则意识 小学数学涉及很多定义和定理,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揭示各数学定义或定理的内涵,使学生能够对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只有深入了解这些知识,学生才有可能灵活运用它们,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每人发一张相同大小的白纸,然后让学生思考怎么用这张纸来围成圆柱体,才能使圆柱体的体积最大。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时都会认为纸张是一样大的,不论怎么围,体积都是一定的。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尝试用不同边长作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然后让学生利用同一公式计算不同方法下的圆柱体体积。学生通过计算发现把纸张的长和宽分别作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所得出的体积是不一样的。然后教师让学生分析总结这两种方法得出的体积比例与纸张长和宽的比例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再由教师进行验证和评价,揭示这些定理的概念和特性。这样不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会知识,还能使他们灵活利用规则。这说明,通过深入分析数学定义和数学规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数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使学生意识到规则的存在并灵活运用规则。 二、探讨数学定理的来源, 培养学生创新规则的意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规则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数学公式和定理的形成,让学生自己摸索定理为什么是这样子的,而不是其他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规则的意识。如三年级下册“对称”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如蝴蝶、树叶等,然后让学生自己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具有相似特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只有一半的图片,向学生提问:“如果这些图片的另一半与已经画出来的这一半相同,你觉得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然后问学生是怎样判断得出完整形状的,有什么规律,并逐步引入对称轴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等,请学生自主判断这些图形是否满足轴对称的条件,并让学生自己画出对称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小组讨论和总结规律,教师再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探索数学公式或定理的形成原因,不断发现数学规律,利用规律来创新规则。 三、规范数学教学要求, 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 小学生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辨别能力,缺乏有效的规则意识。将规则意识融入数学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定义或定理来做题,做到每一步都要有定理或法则作为依据,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并告诉学生不遵守规则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使其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2。例如三年级上册“美化校园圆形的周长”一课,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一些不同半径的圆形,并在每个圆形下面写出一些错误的圆周长计算过程和结果(如没有按照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2r”计算导致结果错误),然后让学生回答这些计算过程是否正确,并说出错误的原因。通过这种有意识设计的例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遵守规则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向学生适当渗透应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思想教育。 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规范性,规范数学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模仿教师规范的解题方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充分考虑课堂教学的特点,合理制定规则,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教师所制定的规则来完成任务,教师也不能过度批评,应适当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原因,并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提高数学学习能力3。例如三年级上册“奇妙的变化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应按照所制定教学规则的要求讲解,不仅仅需要口头讲解,还要适当采用其他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绘图、分数接龙比赛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概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四、数学课堂“手势化”, 培养学生应用规则的意识 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所以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课堂用语,制定一些数学手势指令。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些手势指令,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使课堂节奏变得更为紧凑,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习惯。教师频繁使用手势指令,久而久之,学生可以不需要各种规则的提示就能完成指示或任务,也培养了学生应用规则的意识。 总之,习惯成自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数学公式和定理的探讨、揭示以及应用等方式,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应用规则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