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题(含答案).docx
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训练题(含答案)第9课、桃花源记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 郡下( ) 诣太守( ) 刘子骥( )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_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 D后遂无问/津者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_) (2)仿佛若有光( _) (3)阡陌交通( _) (4)咸来问讯( _) (5)便扶向路( _) (6)诣太守( _) (7)欣然规往( _) 4.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嘱咐他道:“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8.按原文填空。 (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_, _,_。" (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_, _。”“ _, _。"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_, _。” 9、清朝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句写出对句。 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 所选句: 对句: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_。 1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 兵甲已足 足智多谋 微不足道 B便扶向路 欣欣向荣 所向披靡 眈眈相向 C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去冬今春 去日苦多 D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听尊便 悉数奉还 1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C.【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适合长久居住,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理解:作者在这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17桃花源记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的理想社会,【链接材料】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它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填写表格。 【链接材料】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相似点 桃花源记 【链接材料】 周围环境优美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_ 生活井然有序 _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 _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樵童牧竖相征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 【注】中牟:地名,在今河南。刍:柴草。越石:地名。骖:指驾在车两旁的马。暴:猛、急。诎:通“屈”,屈服。信:通“伸”,伸展。鬻(yù):卖。行:德行。辞:谢罪、道歉。 1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 B今免子于患(祸害) 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 1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人应之曰_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B息于途侧者 _ 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以子为忘 _ 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 _ 而吾以捕蛇独存 20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越石父)以为君子也 B至舍,(晏子)不辞而入 C载而与(越石父)归 D晏子遂以(越石父)为上客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_ (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_ 22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答案 huò yn qin mò yí tiáo jún yì jì 2.D 3.(1)繁多的样子(2)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3)田间小路(4)全,都(5)先前的(6)拜访(7)打算,计划 4.C 5.A 6.B 7.B 8.(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示例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幽篁秀于林/秋叶红于霞 10(1)类(2)全,都 (3)邀请 11A 剖析: 交错 相 通;C与世隔绝的地方;D 更不用说 12(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 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13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14表达了作者对和平 ( 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15、D 16.B 17、四山回环,涧水蜿蜒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们悠闲适意 18B、C 19B 20A 21今天你买了我,我认为你是了解我的。 你以礼仪相待我,我怎么敢不尊敬和听从你呢? 22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