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
-
资源ID:96288578
资源大小:43.31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docx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解析)古代诗歌阅读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杏花(节选) 韩 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注】此诗约于元和元年(806),韩愈在江陵贬居之时所作。曲江:长安胜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出了杏花所处之地,次句“能白红"写出了杏花红白相间、鲜艳明媚的色彩。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 C.本诗以“浮花浪蕊”衬杏花,琵琶行中以“山歌村笛"衬琵琶曲,二者都是以宾衬主的手法。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遥想来年杏花应该盛开,叮嘱寺中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相告。 16.古寺中的两株杏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6分)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橫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词人贬谪黔州之后。“断送”两句: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又赠郑兵曹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杯行"句: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诗句,“留残”则语出庾信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词人闲居瓢泉时。此前,词人曾遭弹劾罢官。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词开头两句以议论破题,运用对仗句式道出了词人经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悟。 B.黄词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是酒已人杯,不可浪费,“不道月斜人散”劝人及时行乐。 C.辛词题目颇具新颖性,以戒酒为题,将酒杯人格化,表明是酒杯紧紧跟随自己,而非词人自己贪杯。 D.辛词下片以“更"字领起,写最易过饮伤身的歌舞宴饮场合,表明词人戒酒的决心,语气更加坚定。 16.这两首词虽然都与“戒酒”相关,但语言特点和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注】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死板。 B. 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厌倦。 C. “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 D. 本诗对仗极为工整。诗歌前三联都对仗,首联和颈联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词也相互对应。 16.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齐 天 乐 姜 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张功父:词人的好友。庾郎:指庾信,南北朝文学家,著有愁赋。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词人自注:“官政间,有七大夫制蟋蟀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序内容较为丰富,除了介绍本词的写作缘由,还介绍了蟋蟀的“善斗”的特点及当时养蟋蟀的风气。 B词人以庾信“吟愁赋"引出蟋蟀的鸣叫;“凄凄”句中,词人以“私语"写出蟋蟀鸣叫声细碎而凄切。 C“露湿”三句,词人以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蟋蟀鸣叫声传播范围之广,很多地方都可以听到。 D词人由蟋蟀的鸣叫声写出不同人的愁思,如失眠的思妇等,整首词呈现出一种哀怨凄凉的艺术境界。 16南宋词人张炎认为“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此词的过片“西窗又吹暗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简要分析。(6分) _ _ _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 于此泣无穷。 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 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 B. 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 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 D. 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 更是断人肠。 16. 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古代诗歌阅读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杏花(节选) 韩 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注】此诗约于元和元年(806),韩愈在江陵贬居之时所作。曲江:长安胜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出了杏花所处之地,次句“能白红”写出了杏花红白相间、鲜艳明媚的色彩。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 C.本诗以“浮花浪蕊"衬杏花,琵琶行中以“山歌村笛”衬琵琶曲,二者都是以宾衬主的手法。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遥想来年杏花应该盛开,叮嘱寺中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相告。 16.古寺中的两株杏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6分)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橫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词人贬谪黔州之后。“断送"两句: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又赠郑兵曹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杯行”句: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诗句,“留残"则语出庾信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词人闲居瓢泉时。此前,词人曾遭弹劾罢官。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词开头两句以议论破题,运用对仗句式道出了词人经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悟。 B.黄词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是酒已人杯,不可浪费,“不道月斜人散"劝人及时行乐。 C.辛词题目颇具新颖性,以戒酒为题,将酒杯人格化,表明是酒杯紧紧跟随自己,而非词人自己贪杯。 D.辛词下片以“更”字领起,写最易过饮伤身的歌舞宴饮场合,表明词人戒酒的决心,语气更加坚定。 16.这两首词虽然都与“戒酒"相关,但语言特点和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注】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死板。 B. 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厌倦。 C. “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 D. 本诗对仗极为工整。诗歌前三联都对仗,首联和颈联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词也相互对应。 16.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齐 天 乐 姜 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张功父:词人的好友。庾郎:指庾信,南北朝文学家,著有愁赋。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词人自注:“官政间,有七大夫制蟋蟀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序内容较为丰富,除了介绍本词的写作缘由,还介绍了蟋蟀的“善斗"的特点及当时养蟋蟀的风气。 B词人以庾信“吟愁赋”引出蟋蟀的鸣叫;“凄凄"句中,词人以“私语”写出蟋蟀鸣叫声细碎而凄切。 C“露湿"三句,词人以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蟋蟀鸣叫声传播范围之广,很多地方都可以听到。 D词人由蟋蟀的鸣叫声写出不同人的愁思,如失眠的思妇等,整首词呈现出一种哀怨凄凉的艺术境界。 16南宋词人张炎认为“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此词的过片“西窗又吹暗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简要分析。(6分) _ _ _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 于此泣无穷。 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 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 B. 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 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 D. 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 更是断人肠。 16. 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古代诗歌阅读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杏花(节选) 韩 愈 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浮花浪蕊镇长有,才开还落瘴雾中。岂如此树一来玩,若在京国情何穷 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 【注】此诗约于元和元年(806),韩愈在江陵贬居之时所作。曲江:长安胜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点出了杏花所处之地,次句“能白红"写出了杏花红白相间、鲜艳明媚的色彩。 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 C.本诗以“浮花浪蕊”衬杏花,琵琶行中以“山歌村笛"衬琵琶曲,二者都是以宾衬主的手法。 D.诗歌最后两句,诗人遥想来年杏花应该盛开,叮嘱寺中的人一定不要忘记相告。 16.古寺中的两株杏花是本诗的核心意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6分)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品读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作用的能力。理解诗歌内容,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来理解,还要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要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在多角度分析意象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情感来解答,特别要抓住“情语”“景语"来体验作者的感情。 【解答】(1)B.“诗人明知满园杏花的曲江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到达,但仍表示要不避风雨前去观赏”错误。“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意思是长安城中曲江池边的满园花树,如今已不能再去了,在这儿欣赏这两株杏花,怎能避开风雨呢?诗人由眼前古寺中的杏花自然联想到长安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对眼前这两株鲜妍繁茂的杏花便特别倾注感情,不避风雨,时常前往观赏了。 故选:B。 (2)分析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要先分析意象的内涵与作用。根据前四句可知,诗人在城北住所的隔壁,有一座荒凉的古寺,古寺中有两棵红白相间的杏树。诗人由北郭古寺的杏花想到了长安胜地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而对曲江满园杏花的怀想便蕴含了对自己当年登龙虎榜、杏园游宴、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的怀念追恋,不由地心生感慨与无奈。所以,杏花是作者生发情感的媒介,杏花是唤起对京城生活和岁月的美好回忆的事物。 结合“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可知,诗人观赏古寺杏花,从“能白红"之盛开至感慨“万片飘泊”之凋零。往日观杏花之盛,怀念京城而情何穷;今日观杏花之凋,则忽生惆怅之情,因为看到“万片飘泊随西东"的杏花,就自然联想起自己窜逐岭外、流落荆蛮的命运。那么在这里,杏花已成了自己飘零凋伤身世命运的象征。杏花“万片飘泊”,诗人漂泊异乡,欲归不得,命运相似。 答案: (1)B (2)是作者生发情感的媒介。诗人由眼前的杏花想到了长安的杏花,联想到往日京城的生活,心生感慨与无奈。 象征作者的身世命运。杏花“万片飘泊",诗人漂泊异乡,欲归不得,命运相似。 白话译文: 在城北住所的隔壁,有一座荒凉的古寺,古寺中有两棵红白相间的杏树。 长安城中曲江池边的满园花树,如今已不能再去了,在这儿欣赏这两株杏花,怎能避开风雨呢? 那种随时随地乱开的花,常年都有,但都是刚刚开了,又马上凋谢在瘴雾当中。 这些都不如这两棵杏花,当我来游赏时,就让我感觉到如在京城里一样引起无穷的情思。 今天晨起,我为什么会忽然惆怅起来了呢?都因为千万片杏花到处飘飞,零落在各处。 等到明年花开的季节,花一定会开得更美好吧?寺中的道人啊,你一定不要忘了来叫我这邻居的老翁。 诗歌赏析: 这首诗一开始点出北郭古寺“杏花两株能白红”之外,全篇再无一字正面对杏花作具体的刻画描绘、形容渲染。单看题目,好像是一首咏物诗,实际上在诗中杏花只是触绪增慨的外物和媒介,诗中所要抒发的是由杏花触发的贬窜南荒、漂泊异乡之慨和怀念京国、欲归不得之感。可以说,是一首因物抒感的抒情词,而非通常意义上的咏物诗。“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首句凌空起势,点出客居江陵北郭,傍近荒凉冷落的古寺,次句直入本题,“能白红”以俗语入诗,句法新奇,意即竟如许之白红。绚丽夺目之色与赞叹欣赏之情均溢于言表。“古寺"之“空”,益衬托出杏花之鲜妍明媚。“曲江满园不可到,看此宁避雨与风?"第三句由眼前古寺中的杏花自然联想到京城曲江满园的杏花,慨叹自己置身荆蛮之乡,只能空自怀想而不能回到长安重睹满园杏花之盛。曲江不但是京城胜游之地,杏园更是登第士子举行探花宴的场所,因此对曲江满园杏花的怀想便蕴含了对自己当年登龙虎榜、杏园游宴、意气风发的青年时代的怀念追恋。正因为这样,对眼前这两株鲜妍繁茂的杏花便特别倾注感情,以致不避风雨,时常前往观赏了。 以下句子,即承“不可到”之意,集中笔力描写贬居岭外不见杏花,唯见蛮荒之乡的花木禽兽,触景增悲的生活情景。一年四季随时随地开放的花虽然连续不断,却旋开即陨,坠落在蛮烟瘴雾之中。末了又以两句作一总束,遥接“曲江满园不可到"句,说今日到此古寺观赏杏花,就像置身于京国,引起无穷的情思。可见,前面的句子写岭南风物之异,虽一字未及杏花,但诗人心中却始终有“曲江满园”杏花与古寺杏花作为参照物。写岭南风物之“异",正是为了反衬自已对曲江满园杏花、对京国往昔生活的强烈怀念与向往,从这个角度说,这一段描写不但不是喧宾夺主,而且恰恰是以宾托主。“今旦胡为忽惆怅,万片飘泊随西东。”诗人观赏古寺杏花,从“看此宁避雨与风"句看,当是时往观赏,不避风雨,从“能白红”之盛开至“万片飘泊"之凋零。这两句所写,正是杏花凋谢引起的感慨。往日观杏花之盛,怀念京城而情何穷;今日观杏花之凋,则忽生惆怅之情,因为看到“万片飘泊随西东”的杏花,就自然联想起自己窜逐岭外、流落荆蛮的命运。如果说在前面的描写中,杏花是唤起对京城生活和岁月的美好回忆的事物,那么在这里,杏花已成了自己飘零凋伤身世命运的象征。“明年更发应更好,道人莫忘邻家翁。"结尾二句,从“今旦”杏花之凋零遥想“明年"杏花之“更发应更好”,并叮嘱寺僧到时候别忘了自己这位“邻家翁",语气口吻中似透出一些乐观的气息和亲切的情调,但细加体味,却又分明包含着明年仍然滞留荆蛮异乡的沉悲,一种无可奈何的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感情正悄然流注句中。 此诗笔锋恣肆,情思驰骋,突出诗旨,真是奇作。诗之写法起句得势,中间转折自然,收笔落到明年,意味无穷。诗人满肚子的怨气在诗里和盘托出。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二)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橫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已,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词人贬谪黔州之后。“断送”两句: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又赠郑兵曹云:“杯行到君莫停手,破除万事无过酒。”“杯行"句:化用韩愈赠郑兵曹中诗句,“留残”则语出庾信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词人闲居瓢泉时。此前,词人曾遭弹劾罢官。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词开头两句以议论破题,运用对仗句式道出了词人经历过人世沧桑以后产生的深沉感悟。 B.黄词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起因是酒已人杯,不可浪费,“不道月斜人散”劝人及时行乐。 C.辛词题目颇具新颖性,以戒酒为题,将酒杯人格化,表明是酒杯紧紧跟随自己,而非词人自己贪杯。 D.辛词下片以“更"字领起,写最易过饮伤身的歌舞宴饮场合,表明词人戒酒的决心,语气更加坚定。 16.这两首词虽然都与“戒酒”相关,但语言特点和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B(“起因是酒已入杯,不可浪费"理解错误。由“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没处遮拦”可知,词人选择饮酒的原因是春愁撩人,无处排遣。) 16.黄词明白如话,化用前人诗句,语言颇多转折。于诙谐之中,表达了词人被贬谪后意欲借酒浇愁的无奈和及时行乐的旷达。辛词采用主客对话体形式,多有散文句式,兼用拟人手法,风趣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南宋政权的失望,抒发了其内心的苦闷。(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黄词整首词读来明白晓畅,由注释可知多化用前人诗句。由小序可知,词人写自己本来已经戒酒,但是兴之所至,决定畅饮一番,本词言语之间多有转折之意,更言如若不饮会被旁人嘲笑,春愁难遣之时,内心觉得“杯行到手莫留残",所以决定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由此可见词人被贬谪后企图借酒浇愁的无奈和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辛词采用和酒杯对话的形式,同时将酒杯拟人化.使得“杯”可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词人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种复杂的心情。同时全词的句式具有散文的特征,以文写词,别具一格。) 河南省南阳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注】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铺写“丹陛”“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死板。 B. 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厌倦。 C. “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 D. 本诗对仗极为工整。诗歌前三联都对仗,首联和颈联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词也相互对应。 16.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 【答案】15. C 16. 表面是说皇上圣明,国无弊端,谏官已无事可干,赞扬盛世清平。 实际是讽刺皇上自诩英明,拒绝纳谏,以致群臣缄口。 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和自身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错误。诗人抬头望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是因为朝中为官的生活十分死板无聊,而且当时正百废待兴,诗人对这样的日子感到厌倦。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的诗意: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皇上圣明,国无弊端,谏官已无事可干,似乎是赞扬盛世清平。 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是诗人故作反语,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这句话既是讽刺,也是揭露,讽刺皇上自诩英明,拒绝纳谏,以致群臣缄口。 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也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尾联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齐 天 乐 姜 夔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予徘徊茉莉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 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张功父:词人的好友。庾郎:指庾信,南北朝文学家,著有愁赋。离宫:皇帝出巡在外住的行宫。词人自注:“官政间,有七大夫制蟋蟀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序内容较为丰富,除了介绍本词的写作缘由,还介绍了蟋蟀的“善斗”的特点及当时养蟋蟀的风气。 B词人以庾信“吟愁赋"引出蟋蟀的鸣叫;“凄凄”句中,词人以“私语"写出蟋蟀鸣叫声细碎而凄切。 C“露湿”三句,词人以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蟋蟀鸣叫声传播范围之广,很多地方都可以听到。 D词人由蟋蟀的鸣叫声写出不同人的愁思,如失眠的思妇等,整首词呈现出一种哀怨凄凉的艺术境界。 16南宋词人张炎认为“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此词的过片“西窗又吹暗雨”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请简要分析。(6分) _ _ _ 15.【答案】C(3分) 【解析】"露湿"三句没有使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16.【答案】“暗雨"承接上阕的“夜凉”,将思妇的视角由室内转入窗外;引出下文的发问:蟋蟀的鸣声为何与窗外传来的捣衣声相应和 (3分)“夜凉独自甚情绪"暗示思妇之愁苦,“又吹暗雨”则加重这种愁苦之情,"为谁"二句无理而愁苦更深。情感不断,层层加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作用的能力。作答本题,先理解张炎的观点的意思以及诗歌的意思,再结合本首词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即可。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江夏别宋之悌 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 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 于此泣无穷。 注:虏障:指防御工事。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宋之悌:为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问之弟,李白友人.以事流贬交趾(今越南河内)。李白在江夏(今武汉武昌)与他分别而作这首诗。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高诗首联紧扣标题,写李侍御即将远征。“飞蓬"指“行子”,借代手法写出友人飘泊无依,自伤身世的悲情;“金鞭"一句, 则意气振发,有跌宕之势。 B. 高诗颈联意在点明李侍御前往的安西,与秦城长安天涯相隔, 不直接书事言情而情、事俱含其中。 C.李诗首联写到眼前清澄的江水,遥遥地与碧海相通。友人宋之悌的贬所靠近海域,故“遥将”一句暗示其将往之处的偏僻。 D. 李诗颈联上句点出送别时天气晴朗,谷鸟吟唱,反衬作者内心的悲凉:下句写晚风中传来江猿的啸声, 更是断人肠。 16. 两首送别诗,都有“一杯中",作者寄寓其中的感情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15A 16相同之处:都含有与友人惜别的深挚之情。(不同之处:高诗,万里征途的担忧之情。功名早立的期望之情(或勉励之情)。李诗,对友人被贬的同情。 【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借代”“自伤身世"错。送别友人时,心中本来就为惜别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