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同步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资源ID:96289019
资源大小:47.0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同步作业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作业一、单选题1“西方文官制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进行正常管理活动的需要,也是资产阶级宣传国家超越阶级性的产物”。这反映了西方文官制度A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强调廉洁奉公和群众监督C与中国科举制度有渊源关系D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2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受到极大冲击,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达到一亿零一百万人次。尽管如此美国却没有官员受到追责,其原因在于,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负面结果也无需担责。材料意在说明( )A西方文官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B美国政治制度尚未稳定成熟C政党分肥制导致美国行政效率低下D缺乏对官员的监察问责机制31870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提道: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应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这个枢密院命令被认为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延续了历届政府的选拔政策B确定了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的原则C避免了政府腐败和职能混乱的现象D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施政能力4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责任内阁制度的确立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519世纪后期,英美两国都实现了文官制度的改革。两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第一,对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第二,定期考核,按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第三,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由此可见,英美文官制度( )A提升了国家机构工作效率B彰显了行政官员产生途径的多元化C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体现了君主立宪与共和体制的融合6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担任文官选举事宜”“文官不受选举与政党更替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文官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关规定 ( )A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完善B有利于国家政治有序运行C适应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D表明英国政党间斗争激烈7英美两国在文官任职上实行“职务常任”,这就决定了文官不再是由总统或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根据文官自己的业绩及意愿。这一制度原则( )A促进了行政管理专业化B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C避免了政党分肥制的干扰D有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8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员任免制度实行的是“政党分肥制”,上台的执政党会大批更换政府的工作人员。后来英国采用了新型的文官常任制度,通过严格的考试录用文官,一旦录用,其任职终身化不受党派更替的影响。文官制度的确立A容易导致政府官员腐败B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体现了英国政治的保守性D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9下表所示为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这反映出,二战后一战末期二战后行政级(若干职级)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行政人员行政、执法、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一等书记级与高中毕业程度要当专业人员法律、统计等二等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女书记级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A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B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C文官制度的管理相当严格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10下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在文官总法规下,制定各种补充法规、条例和实施细则瑞士.法国.联邦德国、日本无文官总法规,直接制定一些单行法规、条例和规定英国有文官总法规,但随着情况的变化,内容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各项单行法规实际上已与总法规并行美国A标志着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B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C有利于文官制度的正常运行D影响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1119世纪以来,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这一做法A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标志君主立宪制的成熟C防止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滋生D完善了代议制民主政治1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成( )A保证了政府公共行政的稳定性B缓和了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工作效率D有效加强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131906年,孙中山说“凡是委任官都是跟着大统领进退。美国共和党、民主党向来是迭相兴废,遇着换了大统领,由内阁至邮政局长不下六七万人,同时俱换。所以美国政治腐败散漫,是各国所没有的”。由此可见,孙中山( )A认清了共和制的局限性B意识到美国政府官员任免制度的弊端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否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4英国先后在1855年和1870年颁布了两道枢密院命令,初步建立起近代文官制度;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对文官制度进行了改革。英美两国相继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因是A政党政治竞争的结果B启蒙思想家进行精心设计C城市化发展必然趋势D大工业时代管理效能需要15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这样,英国政府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另一类是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这些做法A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的出现B体现了议会对政党的监督C使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D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6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唐宁街岁月中认为;英国文官制度“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一一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撒切尔指出英国文官制度( )A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B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的先河C促使全体文官与责任内阁共进退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二、材料分析题17英国近代选举权的变化和文官制度的确立发展反映了民主化进程加快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材料二 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选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材料一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试概括英国选举权变化历程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官制的核心就是权力运行的理性化,所有政事都有完备的制度与程序可遵循,从而最大限度地隔离私人因素的影响。几乎每一个王朝都有“内朝”预政,权力的运行出现严重的非理性化,唯独宋朝三百余年,没有形成破坏文官制的“内朝”,文官制的运行非常稳定。北宋吕公著对神宗说:“自古亡国乱家,不过亲小人、任宦官、通女谒、宠外戚等数事而已。”南宋洪咨夔对理宗说:“臣历考往古治乱之原,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换言之宋朝文官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宦官、女谒、外戚这些非理性势力的破坏性,要求公权力在文官制框架下行使(政出中书)。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 根据宪法,大臣是负责制订政策,文官负责执行,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既复杂又微妙,是随不同的人和情况而变化的。”文官职位的长久性与大臣职位的暂时性形成了对照,当两者发生意见不一致时,那不是暂时任职的两方势均力敌的斗争,而是一个暂时大臣和部门长期积累的经验与政策之间的不对等的较量。大臣频繁调动导致其专业知识的匮乏,如安东尼克·罗斯兰九年中先后担任过六个不同部门的大臣,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步。“因此对自己承担的责任有准备的大臣是非常罕见的”。部门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使行政人员有权决定哪些问题要请示大臣,哪些问题不用大臣过问就能解决。摘编自李治国传承与变革之间:当代英国文官制度发展路径前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文官制的核心内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运行的特点及其目的。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官制度源于古代的中国,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历代君王不断吸取前代统治的经验,在文官的选拔、使用、监察、奖惩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汉唐都在长安设太学培养人才,从太学的生员中选拔才俊做官。地方上设有州县学,学成后参加考试。隋代任用州县属吏时,首次规定必须任用外地官,不得使用本地人,并且要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唐代除了继续执行隋的这一规定之外,又规定要回避亲族任官。唐制规定,官员考评分为九等。“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总之,严密的文官制度,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了较大作用,至今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依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文官制度。近现代中国又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摘编自姜玉春刘修明中国古代文官体制的现代启示材料二 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的行政官吏都是根据国王的“恩赐”任命的,卖官鬻爵的情况极为普遍。政党的交替执政,使新上台的执政党把官职作为战利品进行公开的分赃,这种“政党分肥制”造成行政效能低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担负起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1854年,在英国与俄罗斯的战争中,政府官员的昏庸使英军伤亡惨重引发人们强烈不满。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事务委员会,对文官实行统一管理。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没有任期限制。文官中的事务官不与执政党或内阁的更替共进退,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准参加罢工。英国除了像牛津、剑桥这样的大学致力于培养文官以外,还专门设有文官学院,对未来的高级文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机关中还大大增加了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数目。文官除工资以外还有奖金和各种津贴,工资收入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制定有专门的法规,对其地位、权利和义务作了详尽的规定。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谈谈你对中外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认识。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孙中山在考察英国等欧美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后曾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最古最好的制度”。孙中山:五权宪法(发表于1921年)提取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方文官制度是超越阶级属性的国家管理手段,这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A项正确;文官制度与群众监督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指出文官制度和科举制的关系,排除C项;文官制度超越阶级属性,因此更主要的是管理而非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材料“新冠疫情爆发后美国受到极大冲击”“尽管如此美国却没有官员受到追责”,因为“在选举民主制下,对高级官员的问责形式主要通过选举,但选举周期过长;对事务类官员来说,官员所作所为只要符合程序规定,即使导致负面结果也无需担责”可以得出,材料意在说明西方文官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A项正确;自1787年宪法制定后,美国政治制度逐渐稳定,排除B项;政党分肥制是在文官制度建立前,排除C项;根据材料美国有对官员的问责机制,只是对高级官员的问责周期过长,排除D项。故选A项。3B【详解】由材料中的“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以及文官的等级和分配等信息可知,枢密院命令所确定的公开考试与择优录取的原则有利于文官的选拔,B项正确;这一改革不是延续历届政府的选拔政策,排除A项;C项中的“避免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这一改革措施并非必然提高政府官员施政能力,排除D项。故选B项。4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政府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等传统事务以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亟需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英国的文官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材料中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D项正确;垄断资产阶级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据材料“文官的录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办法,择优录取定期考核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及所学,可知19世纪后期,工业化蓬勃发展,英美两国完善文官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项正确;材料无从体现提升了国家机构工作效率,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行政官员产生途径的多元化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君主立宪与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根据题干英国在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的法令中“文官不受选举与政党更替的影响”和“文官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完善了英国的文官制度,有利于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有利于政治的稳定,进而有利于国家政治有序运行,B项正确;文官是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并非对责任内阁制的完善,排除A项;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是19世纪中期,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文官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有利于在政党更迭时保持政治稳定,但不能表明政党之间的斗争激烈,排除D项。故选B项。7B【详解】根据材料“文官不再是由总统或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根据文官自己的业绩及意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建立后,文官与政党关系不大,较少的受到政治家选举的影响,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管理,排除A项;避免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文官制度与廉洁政府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文官制度的确立对政党统治来说是一个革新,并不是完全依据“拉帮结派”,而是考查官员的能力,这对政府工作效率而言是积极的,故选B;A与材料意思相悖,排除;材料反映英国政治的一大进步,排除C;材料对民主化起积极作用,排除D。9B【详解】一战期间文官分类按级别,而二战后文官按“行政人员”“专业人员”进行分类,这体现了专业化管理,B项正确;A项所述是一战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所述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的相同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10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表中的法律、法规都是关于文官的,因此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有利于文官制度的正运行,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标志着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排除B项;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排除D项。故选C。11D【详解】英国的文官制度下,事务官不参与政党政治,不受党派的影响,这能够保证政府机构运转的连续性,是对代议制民主的完善,D项正确;这一做法主要是完善了代议制民主政治,而不是保障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成熟,排除B项;这一做法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且后者比例逐渐上升,逐渐占据绝大部分,这种做法有利于使政府行政避免受到政党政治的影响,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A项正确;“两官分途”并不能消除党派之间的利益矛盾,排除B项;“两官分途”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共行政的稳定性,并未直接影响行政效率,排除C项;“两官分途”与加强联邦政府行政权力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06年。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根据“凡是委任官都是跟着大统领进退由内阁至邮政局长不下六七万人,同时俱换”可得出孙中山意识到美国政府官员任免制度的弊端,B项正确。认清了共和制的局限性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体现民权,排除C项;孙中山肯定了三权分立学说,排除D项。故选B项。14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对于政治的正常运转及民主政治的完善提出了更主的要求,因此推动了文官政治的确立与以展完善,故D正确;ABC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5C【详解】由材料可知,文官具有中立性,不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是常任官员,流动性不强,不受政党更替影响,有利于政治的平稳有序,C项正确;政党分肥制是文官制度出现之前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并未提及议会,排除B项;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排除D项。故选C项。16A【详解】根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英国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文官一旦获得聘用,若无严重过错或其他意外,便可终身任职。它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的先河,排除B项;文官保持政治中立,不与责任内阁共进退,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1)阶段: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但主要是富人享有选举权;至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长期性;艰巨性;渐进性;斗争推动变革。(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详解】(1)第一小问“阶段”,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回答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的阶段时一定要注意材料中的1832年、188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然后再突出每个时间点的选举权变化的显著特征即可,例如,1832年选民只是人数增加,1885年则已经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仅仅是成年男子,“二战”前夕才真正实现了全民普选。第二小问“特点”,主要是回答实现全民普选权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事情,而是要经过长期的不断的斗争等等方面的内容即可。(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中“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得出:通过立法确立;依据材料中“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得出:建立独立党派的考试机关;依据材料中“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得出:文官政治中立。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中“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结合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依据材料中“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防止文官参与政党活动,即受到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依据材料中“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得出: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依据材料中“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得出: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依据材料中“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点睛】材料解析题五步解答法a.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一般采取读两遍的方法。第一遍通读材料,粗知要略,理解立意主题。第二遍根据问题再回头读材料。b.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c.想:根据题目要求,不仅要回想教材内容,更要领会命题立意,即试题立意思想观点。d.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e.查:认真检查,看观点是否正确,论点与材料是否一致,论证是否充分,要点是否齐全,力争将过性失分降到最低程度。18(1)核心:强调中枢机构的权威和运行机制。影响: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助于理性的制定决策。(2)特点:文官与大臣相互配合、相互制衡;稳定与流动相结合;文官体系独立性很强。目的:保证英国政府运行的稳定和政策的延续性,不受内阁变动影响。【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宋代(中国)。第一小问核心内容,根据材料中“是权力运行的理性化,所有政事都有完备的制度与程序可遵循”和“要求公权力在文官制框架下行使(政出中书)”,可知其核心是强调中枢机构的权威和运行机制。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中“没有形成破坏文官制的内朝,文官制的运行非常稳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对社会稳定、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理性决策的积极影响。(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英国近现代。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中“文官职位的长久性与大臣职位的暂时性形成了对照”、“使行政人员有权决定哪些问题要请示大臣,哪些问题不用大臣过问就能解决。”可以归纳出其运行特点:制衡、配合、稳定、流动、独立。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有利于政局稳定。19(1)共同点:通过考试,择优录取;发展学校教育,使培养和使用相结合;设有专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设监察机构严密督查;以回避制度防止结党营私(健全官吏回避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规范。英国:职务常任制;政治“中立”;注重知识化和专业化;待遇优厚;法律保障。(2)背景:原有体制的弊端(国王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提高政府效能的现实需要;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启蒙思想的影响;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克里米亚战争引发不满。认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社会形态不同,政治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也不一样;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英国探索建立的文官制度以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详解】(1)共同点:根据“参加考试”“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得出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根据“汉唐都在长安设太学培养人才,从太学的生员中选拔才俊做官。地方上设有州县学”“专门设有文官学院,对未来的高级文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得出发展学校教育,使培养和使用相结合;根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事务委员会,对文官实行统一管理”,结合所学得出设有专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根据材料,还可从不断发展完善等分析总结诶。中国古代:根据“文官制度源于古代的中国”得出历史悠久;根据“首次规定必须任用外地官,不得使用本地人”“要回避亲族任官”得出以回避制度防止结党营私;根据“在文官的选拔、使用、监察、奖惩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得出考核、奖惩制度规范;设监察机构严密督查。英国:根据“没有任期限制”得出职务常任制;根据“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准参加罢工”得出政治“中立”;根据“专门设有文官学院,对未来的高级文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得出注重知识化和专业化;根据“文官除工资以外还有奖金和各种津贴”得出待遇优厚;根据“并制定有专门的法规,对其地位、权利和义务作了详尽的规定”得出法律保障。(2)背景:根据“英国政府的行政官吏都是根据国王的恩赐任命的,卖官鬻爵的情况极为普遍”得出原有体制的弊端;根据“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结合所学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行政效能低下”得出提高政府效能的现实需要;根据“近代西方学习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依据本国国情制定了文官制度”得出借鉴中国科举制度;根据“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得出启蒙思想的影响;根据“在英国与俄罗斯的战争中,政府官员的昏庸使英军伤亡惨重引发人们强烈不满”得出克里米亚战争引发不满;根据所学,还可从政治民主化进程加速等分析总结。认识: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政治体制、国情的差异,形成不同的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呈现出相互学习借鉴的特点;英国、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等分析总结。【点睛】20示例一:论题:西方的考试制度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阐述:中国的科举制诞生于隋唐时期,以考试选拔人才,并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实行赐官制,任用官员不用考试;科举制度随着中西文化交流传到西方,对西方近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有一定影响。19世纪中后期,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逐渐确立了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纷纷效仿。由此可见,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之间存在渊源关系,人类文明在相互交流中发展进步。示例二:论题:英国的考试制度与我国的科举制具有本质的区别。阐述:中国的科举制诞生于隋唐时期,以考试选拔人才,并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19世纪中后期,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逐渐确立了文官制度。但是,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科举制是封建制度下的选官制度,文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科举制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一部分,而西方的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总之,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近代的文官考试制度与封建社会的科举制有着本质的区别。示例三:论题:制度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取长补短。阐述:中国的科举制诞生于隋唐时期,以考试选拔人才,并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中世纪西欧各国主要实行赐官制,任用官员不用考试;17-18世纪,欧美国家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但官员的选拔存在许多问题。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基础上,逐渐确立了文官制度,并不断完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学习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建立文官制度。近代以来,中国也进行了选官制度改革,废除了科举制度,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总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应当在坚持自身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坚持创新,不断完善。【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信息然后结合西方考试制度与中国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考试制度与中国科举制的关系”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论题”,依据材料说明与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方的考试制度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阐述可结合中国古代科举制诞生发展、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相关史实等内容加以分析论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