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应该怎么教——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x
-
资源ID:96291391
资源大小:4.81M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应该怎么教——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x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背景下,科学课应该怎么教新科学课程标准新增内容 课程核心素养的描述及学段目标 学科核心概念与跨学科概念 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学业质量标准 考试评价建议 教学研究与培训建议1.科学课程核心素养要求 1.确定了科学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 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提出课程要求。既能反映科学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又能反映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共通素养;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科学课程核心素养 教学要关注素养的问题。如果没有把握好素养目标,学科教学就难以实施,知识的构建也将遇到问题。不是单纯地为了课程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现素养的培养。科学课程核心素养 什么是课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程学习后内化的具有科学特性的品质;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探究实践 主要包括科学探究、技术与工程实践及其学习能力三个方面。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或必要的技术手段探索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与行为。小学阶段基本探究实践活动 1-2年级1.观察描述常见物体的特征2.观察空气的特点3.观察水的特点4.观察常见材料的外部特征5.观察某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6.探究磁铁对物体的吸引作用7.观察常见的植物8.观察常见的动物9.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10.观察不同形状的月亮11.观察常见的天气现象12.借助放大镜观察物体13.利用简单工具进行简单的制作 3-4年级 1.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2.观察热空气上升现象 3.观察水沸腾和结冰的现象 4.用尺子、温度计、量筒等工具测量物体特征 5.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6.探究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7.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并制作简易指南针 8.根据物质特点分离混合在一起的物体 9.连接简单电路 10.利用简单电路判断物体的导电体 11.观察影子形成的原因 12.观察物体发声时振动现象 13.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向 14.探究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 15.制作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16.观察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7.观察人体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的模型18.测量肺活量、脉搏19.简单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脂肪等20.探究阳光、空气、水、温度对植物生存的影响2 l.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2.种植一株植物(如凤仙花),并观察其一生的变化23.观察根的吸水性24.观察茎的运输作用25.观察记录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26.使用仪器和记录气温、风力风向、降雨量等气象数据27.探究土壤的主要成分28.观察、描述和测量物体的运动29.养殖一种小动物(如家蚕、家兔等),并观察其生长和繁殖30.模拟制作月球环形山31.利用科学原理设计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 5-6年级1.探究常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2.探究常见材料的导热性3.观察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4.观察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如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5.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6.研究拉力大小与改变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7.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8.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弹力现象9.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10.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11.观察光的反射现象12.观察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13.观察生活中能的各种形式及相互转化14.观察热传导现象,如比较不同材质勺子的导热能力15.观察热对流现象,如水在回形管中的流动16.观察热辐射现象,如太阳和电取暖器的热辐射17.观察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撬棍、跷跷板等18.观察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方向盘、扳手等19.观察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螺丝、引桥等20.观察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起重机、窗帘盒等21.制作简易电磁铁22.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23.制作模拟生态系统,如池塘群落、生态瓶24.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水中微生物25.观察绿叶会制造养分26.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7.观察记录月相的变化28.制作简易的太阳系模型29.观察天空中的主要亮星和星座,如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猎户座等30.模拟降雨的形成过程31.观察不同种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等特征32.模拟地震和火山喷发33.利用科学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如日晷34.模拟地球转动方向和地轴倾斜程度2.课程结构调整 注重综合,淡化四大领域,凸显13个学科核心概念;提炼了跟科学密切相关的4个跨学科概念;核心概念的学习,有助于跨学科概念形成。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核心概念各有侧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科学课程的横向内容结构。3.体现进阶设计 1-9年级一体化设计,有利于科学课程的整体实施;注重幼小衔接、初小衔接,体现课程的进阶性;2017年版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低年级磁铁及其性质调整到中年级高年级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调整到7-9年级低年级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描述观察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中年级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调整到高年级知道朔、望、上弦、下弦等月相,了解阴历与月相的关系中年级观察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高年级颗粒、磁性等特征 调整了部分内容的学习年段。例如:比较不同岩石的色泽、硬度、3.突出育人导向 (1)强化社会责任感的要求。要求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尊重科学,反对迷信 强调结合科学探究与实践活动,理解科学本质,体会科学思想,学会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2)重视技术与工程实践的素养导向。既要基于相应学段学生所学习的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又要基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认识到科学、技术和工程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考虑伦理道德等因素,需要受到一定的约束。4.强化实施指导 强调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 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要注重在解释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学以致用(即迁移应用、解决问题),体现素养导向的教学。培养在新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5.重视学业质量 提出了学业要求。每一个核心概念的学习之后,都有相应的学业要求 描述学生学得怎么样,达到什么水平;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进行总体刻画,用以反映目标的达成度。帮助教师把握核心概念学到什么程度 对照学业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保证学业质量打下了基础。关于科学课的思考 我们希望学生经历怎样的探究实践过程?学生有没有经历真实的探究实践过程?怎么设计探究实践活动?实验结果:说明“热空气上升”。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造成空气流动”。解释现象:风的形成。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做这几个活动?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学生虽然学习了一个知识,但没有经历真实的探究过程,缺乏科学思考训练。一、问题主线教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主线教学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方式。以“问题”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教学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活动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建构科学概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一)小学科学问题主线教学的基本特征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体现过程目标的指向性 体现核心问题的引领性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高度参与包括探究认知过程、知识建构过程、技能训练过程、合作交流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等在内的探究活动全过程,能动地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依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认知冲突,并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尝试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体现过程目标的指向性 问题主线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并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和技能,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是目标指向性明确的成系列的思维操作过程。2.体现过程目标的指向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目标”一节中指出:学生应了解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运用逻辑推理和积极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通过搜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来获取证据,再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认识到要能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体现核心问题的引领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设计思考性强、有层次、有探究价值的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作为思维主线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产生具有层次性、连贯性和深刻性的高品质思维活动。(二)小学科学问题主线教学的课堂结构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结果产生并提出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问题主线的教学设计时,科学教师应在探究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围绕核心内容的呈现确定教学的程序,对构成问题主线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最终实现教学目标。1.发现并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创设源于自然或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情境中的科学或自然现象,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其尝试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动机。1.发现并提出问题(1-2年级)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4年级)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5-6年级)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杯壁的水珠从哪里来?例例黄兔妈妈和花兔爸爸生了这么多兔宝宝!这只小黑兔也是它们的宝宝吗?2.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提出或聚焦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探究的方法和程序,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解释,或对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的理解,或对科学方法的掌握情况。2.分析并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尤其重要“为何做?”“做什么?”“怎样做?”“获得了什么证据?”“说明了什么?”等思维活动,包含了问题分析、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证据收集、结果分析、结论形成等理性思维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如何获取证据、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释证据,从而获得新知,解决科学问题。例3.评价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结果 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是问题主线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是科学思维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探究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参与认知过程,与他人批判性地交流探究过程、证据和解释?这需要根据具体的探究问题针对性地设计评价的环节,帮助学生回溯自己的探究活动,反思其认知思路是否符合逻辑,过程是否严谨,证据是否充分,结果是否科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等,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提升思维品质。4.产生并提出新的问题 通过问题主线教学的前三个环节,学生已经解决了他们提出和聚焦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建构了新的概念,或掌握了新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建构的科学概念或习得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去实践和应用,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新情境中产生新的可探究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和迁移。通过新一轮的问题解决过程,检验学生对已形成的科学概念的认知程度,加深其对科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结 语 科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基于探究学习理念的问题主线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探究问题,聚焦逻辑清晰的问题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脚手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重科学思维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体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构建科学概念,促进科学教学提质增效。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