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武汉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pdf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武汉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一.选 择 题(共 8 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 分)1.(3分)(2 0 1 9 曹县二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2.(3分)(2 0 1 1 门头沟区模拟)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H 2 O 2)B.二氧 化 镒(M n O 2)C.二氧 化 碳(C O 2)D.空气3.(3分)(2 0 1 3 秋武汉期末)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4.(3分)(2 0 1 0 清江浦区校级自主招生)1.6 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 二氧化碳和 3.6 g 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其中正确的是()一定含C、H;一定不含O;可能含O;一定含O;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 为 1:2;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A.B.C.D.5.(3分)(2 0 1 8 秋武昌区期末)根据如图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同时打开活塞A 和 K 2,对比C、D 中的白磷燃烧情况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B.这个实验装置可以不需要用到气球,因为生成的白烟可以被水吸收,不会污染环境C.只比较D 中白磷燃烧情况也可以得到燃烧条件之一D.在探究实验中,必须同时打开活塞A 和 Ki,K2才能得出结论6.(3分)(2 0 1 6 陕西校级二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AI2O3 B.SiO2 C.FesO4 D.CO27.(3分)(2 0 1 6 陕西校级二模)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D.漏斗下端的管要紧靠烧杯内壁8.(3分)(2 0 1 8 秋武汉期末)如图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与明研净水原理完全相同B.活性炭净水器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C.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操作方便D.它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部分色素和臭味二.填 空 题(共2小题,满分10分)9.(4 分)(2012营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加絮凝剂KA1(SOS 12H 9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不 会 使 用 的 净 水 方 法 有:(写字母)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储(2)水 中 AP+超标有害健康,可能造成自来水A13+超 标 的 操 作 是;(3)家 庭 最 常 用 的 降 低 水 硬 度 的 方 法 是;(4)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列 举 一 条 生 活 中 具 体 可 行 的 节 水 措 施。10.(6 分)(2004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 中 A 是底面积为50cm2、高 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cm 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它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 的高度,使 A 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 的高度使容器A、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 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 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填字母).A.红磷B.木炭C.铁粉(3)在操作d 结束时,装置A 中液面的刻度约为 cm(填整数).如果 在 操 作 d 结 束 时,装 置 A 中 液 面 刻 度 在 11c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填“偏大”或“偏小”).(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该溶液是,其 原 因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惰性电热板三.解 答 题(共 2 小题,满 分 10分)1 1.(6分)(2 0 1 4 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 0。内容步骤【实 验 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I烧杯中盛有8 0 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 a O H 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1 1推入适量H2O 2 溶液推入适量H2O 2 溶液(1)H 2 O 2 稀溶液与M n 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 验 1 中,推 入 H 2 O 2 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推 入 H 2 O 2 溶 液 后,观 察 到 烧 杯 中 的 现 象是o(3)实 验 2中,推 入 H 2 O 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KH2O:稀溶液M n O:匕 二*二 一 二-j j1 2.(4分)(2 0 1 4本溪一模)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己知:A+BS O 4=A S O 4+B;C+H 2 S O 4-C S O 4+H 2 t ;B+2 D N O 3-B(N O 3)2+2 D请完成以下填空:(1)金属C在 金 属 活 动 性 顺 序 表 中 排 在 氢 (填“前面”或“后面”);(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字母);(3)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为,金属C与H 2 s 0 4反 应 后 生 成 的 化 合 物 可 能 有 (填化学式).四.推 断 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1 3.(6分)(2 0 1 8秋武汉期末)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的固体俗称干冰,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1)乙的化学式为 o(2)丁 一 丙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3)丙 和 戊 反 应 的 现 象 是。(4)关于甲以及甲一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oA.甲可能是金属B.甲可能具有可燃性C.甲一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D.甲一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一乙的化学方程式为。2021-2022学年上学期武汉初中化学九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 择 题(共 8 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 分)1.(3 分)(2019曹县二模)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后变浑浊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耍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还需要注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区别。2.(3 分)(2011门头沟区模拟)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过氧化氢(H2O2)B.二氧 化 锌(MnO2)C.二氧 化 碳(C02)D.空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由题意,含有氧分子的为氧气或空气,应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这种物质,则知正确答案.【解答】解:A、H2O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 A 不符合题意;B、二氧 化 镒(MnO2)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故 B 不符合题意;C、C 02中含有氧元素,而无氧气分子,故 C 不符合题意;D、空气中含有氧气,则一定会含有氧气分子,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3.(3 分)(2013秋武汉期末)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合物至少两种元素,但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因此不可能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故 A 错误;B、一瓶气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 B 错误;C、一瓶气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 C 错误;D、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故 D 正确。故选:D。【点评】在利用元素分析单质和化合物时,首先要分析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不要简单根据元素作出判断.4.(3分)(2 0 1 0 清江浦区校级自主招生)1.6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 3.6 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其中正确的是()一定含C、H;一定不含O;可能含O;一定含O;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 为 1:2;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A.B.C.D.【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解答】解:根 据 1.6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4.4 g+3.6 g-1.6 g=6.4 g;4.4 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X22x 1 0 0%=1.2 g,氧元素的质量为:4.4 g-1.2 g44=3.2 g;3.6 g 水氢元素的质量为:3.6 gX _ 2 _ X 1 0 0%=0.4 g,氧元素的质量为:3.6 g-0.4 g=3.2 g;18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L2g.。4 g=1:4。12,1由以上计算可知,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故选:B【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5.(3分)(2 0 1 8 秋武昌区期末)根据如图的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A.同时打开活塞A和 K 2,对比C、D中的白磷燃烧情况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B.这个实验装置可以不需要用到气球,因为生成的白烟可以被水吸收,不会污染环境C.只比较D中白磷燃烧情况也可以得到燃烧条件之一D.在探究实验中,必须同时打开活塞A和 K i,K 2 才能得出结论【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三者必需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解答】解:A、同时打开活塞A和 K 2,C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未达到了着火点不能燃烧,D 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对 比 C、D 中的白磷燃烧情况不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 A说法不正确;B、这个实验装置需要用到气球,因为白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气体膨胀,气球能起到缓冲的作用,故 B说法不正确;C、只比较D 中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燃烧情况也可以得到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故 C说法正确;D、在探究实验中,同时打开活塞A和 K i,K 2.只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故 D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6.(3分)(2 0 1 6 陕西校级二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AI2O3 B.SiO2 C.FesO4 D.C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1,非金属元素是0,依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解答.【解答】解: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b 非金属元素是0,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12O3;故选:Ao【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价的掌握,根据物质的名称正确书写化学式的能力.7.(3 分)(2016陕西校级二模)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实验中的一贴二低三靠为: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是正确的;B、液面要始终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错误;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是正确的;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故 选:B,【点评】过滤实验一定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原则,否则就会使过滤实验失败。8.(3 分)(2018秋武汉期末)如图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出水口粒状活性炭层专户 入水口A.活性炭净水与明研净水原理完全相同B.活性炭净水器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C.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操作方便D.它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部分色素和臭味【考点】水的净化.【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可以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明机是加速水中悬浮物的沉降,因此活性炭净水与明研净水原理不完全相同,故错误;B、硬水变成软水是减少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钙镁离子化合物,活性炭它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故错误;C、它要求水从下进,从上出是为了使活性炭和某些物质充分接触,给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色素、部分臭味,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二.填 空 题(共 2 小题,满 分 10分)9.(4 分)(2012营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加袈凝剂KA1(SO4)2 12氐0投药消毒Ca(C10)2取水口反应沉过速边淀 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也酉e水 泵 用 户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不会使用的净水方法有D。;(写字母)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储(2)水中AP+超标有害健康,可能造成自来水A P+超标的操作是 加絮凝剂。;(3)家庭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4)每一滴水都来之不易,列举一条生活中具体可行的节水措施用养鱼的水浇花;农业上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压轴实验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等而没有蒸储进行解答;(2)根据加入絮凝剂会使自来水A 1 3+超标进行解答;(3)根据家庭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进行解答;(4)根据常见的节水方法进行解答。【解答】解:(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等而没有蒸储,故选D;(2)加入絮凝剂会使自来水A J 3+超标;(3)家庭最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4)常见的节水方法有:用养鱼的水浇花;农业上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故答案为:(1)D;(2)加絮凝剂;(3)煮沸;(4)用养鱼的水浇花;农业上将大水漫灌改为滴灌。【点评】本题考查了净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 0.(6分)(2 0 0 4 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 中 A是底面积为5 0 c m 2、高 20 c m 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上面标有以 cm为单位的刻度,B 是带刻度的敞口玻璃管(其它辅助装置略).他们的操作过程如下: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水并调整B 的高度,使 A中的液面至刻度1 5 c m 处;c.将过量的铜粉平铺在惰性电热板上,盖紧密封盖;d.通电加热铜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B 的高度使容器A、B 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注:A容器内固态物质所占的体积忽略不计)(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由 B 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 的高度,使 A中的液面至刻度1 5 c m 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 5 c 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在上述实验中,下列物质不能代替铜粉的是B(填字母).A.红磷B.木炭C.铁粉(3)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的刻度约为1 2 c m (填整数).如果在操作d结束时,装置A中液面刻度在1 1 c m 处,则实验结果比理论值 偏 大(填“偏大”或“偏小”).(4)该小组中有同学提出,用木炭代替铜粉也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要将水换成一种溶液,则 该 溶 液 是 氢 氧 化 钠 溶 液,其 原 因 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 O 2+2N a O H=N a 2C O 3+H 2O .电源惰性电热板ELrLt【考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结论探究.【分析】只有熟悉用铜粉、铁粉和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 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 的高度,使 A中的液面至刻度1 5 c m 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 在 1 5 c m 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选项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能产生气体,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故选B.(3)液面至A装置的1 5 c m 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 5 c m,其中氧气约占1 5 c mX _ L=3 c m.因此反应完成后,A中液面应上升至1 5 c m -3 c m=1 2 c m处.5若液面升至1 1 c m处,则1 5 c m -l l c m=4 c m 3 c m.说明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4)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 N a O H=N a2CO 3+H 2 O.故答案为:(1)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 5 c 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 5 c 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B.(3)1 2;偏大.(4)氢氧化钠溶液;CO 2+2 N a O H=N a2CO3+H 2 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铜粉、铁粉和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三.解 答 题(共 2 小题,满 分 10分)I I.(6分)(2 0 1 4北京)用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己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 0。内容步骤【实 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I烧杯中盛有8 0 C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 a O 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II推入适量H 2 O 2溶液推入适量H 2 O 2溶液MnOo(1)H 2 O 2稀溶液与M n 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H 2。2 2 H 2 0+0 2(2)实 验1中,推 入H 2 O 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0 2接触;推 入H 2 O 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导管U有气泡冒出,白 磷 燃 烧。(3 )实验2中,推入H 2 O 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 强 的 变 化 过 程 是 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恢复至:常压。【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科学探究.【分析】(1)H 2 O 2稀溶液与M n O 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3)根据信息:推 入H 2 O 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分析解答。【解答】解:(1)H 2 O 2稀 溶 液 与M n O 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M n O n2 H 2 O 2 2 H 2 O+O 2 t ;(2)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0 2接触;推入H 2 O 2溶液后,生成氧气,氧气通过导管进入烧杯,所以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导管口有气泡冒出;(3)实验2中,推入H 2 O 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助燃;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先增大后减小,因为生产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当最后内外压强一致后,达到平衡,因此恢复至常压.M n 02故答案为:(1)2 H 2 0 2 2 H 2 O+O 2 t ;(2)燃烧匙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烧杯中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0 2接触;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3)助燃性;先增大后减小,最后恢复至常压。【点评】此题考查燃烧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压强的变化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1 2.(4分)(2 0 1 4本溪一模)字母A、B、C、D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A+B SO 4-A SO 4+B;C+H 2 s 0 4=C SO 4+H 2 t ;B+2 D N O 3-B (N O 3)2+2 D请完成以下填空:(1)金属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 前面(填“前面”或“后面”);(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 D (填字母);(3)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则金属B为C u ,金属C与H 2 s o 4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可能有M g SC U、FCSO4(填化学式).【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判断出A、B、C、D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由C+H 2 s O 4=C SO 4+H 2 f ,说明C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金属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即OH.(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A+B SO 4 A SO 4+B,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B强,即A B;B+2 D N O 3-B (N O 3)2+2 D,说明B的金属活动性比D强,即B D: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 B D.(3)若A、B、C、D分别为铁、镁、铜、银中的一种,由CH,四种金属中镁、铁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C为镁或铁;银的金属活动性最弱,D为银;A B D,则B为C u.C为镁或铁,金属C与H 2 s 0 4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可能有M g SC U、F e S04.故答案为:(1)前面;(2)A B D:(3)C u;M g SC U、F e S0 4.【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四.推 断 题(共 1 小题,满分6 分,每小题6 分)1 3.(6分)(2 0 1 8秋武汉期末)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乙的固体俗称干冰,它们之间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某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1)乙 的 化 学 式 为 C02。(2)丁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12+H2O+CO2 t。(3)丙和戊反应的现象是液体沸腾,产 生 大 量 蒸 气。(4)关于甲以及甲一丙的反应,有如下说法,其 中 正 确 的 是 BCD.A.甲可能是金属B.甲可能具有可燃性C.甲一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D.甲一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f乙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丁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丁是碳酸钙;根据乙的固体俗称干冰,乙是二氧化碳,结合图框,则丙和戊可能分别为水和氧化钙,而甲可能为碳酸、甲烷、氧气、氧化铜等,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丁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丁是碳酸钙;根据乙的固体俗称干冰,乙是二氧化碳,结合图框,则丙和戊可能分别为水和氧化钙,而甲可能为碳酸、甲烷、氧气、氧化铜等,代入检验。(1)根据分析,乙是二氧化碳,故乙的化学式为C02。(2)丁一丙反应,即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h+H2 O+CO2 t o(3)丙和戊反应,即氧化钙与水反应,故反应的现象是液体沸腾,产生大量蒸气。(4)关于甲以及甲一丙的反应,其中正确的是:甲可能具有可燃性,如甲烷;甲一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如碳酸分解;甲一丙的反应可能属于化合反应,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碳与氧气反应。故 选BCDo(5)若甲常温下是黑色固体,则甲一乙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11+CO2。故答案为:(1)CO2.(2)CaCO3+2HCl=CaC12+H2O+CO2 t。(3)液体沸腾,产生大量蒸气。(4)BCD.(5)CO+CuO 匕 Cu+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考点卡片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并且是测定其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最早是二百多年前,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1/5的结论.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里氧气大约占其体积的2 1%.【命题方向】近几年来,对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是围绕教材中的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方法,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而进行的.考查的内容常常有以下七点: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3 .实验现象及其分析.4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5 .反推剩余气体(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6 .空气的污染.7 .实验后瓶内液体的酸碱性等等.中考的考试重点是其中的第2、3、4、5四个考点;题型主要是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当然有时还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解题方法点拨】在解答这类题时,一般是不考虑空气中氧气和氮气之外的其它成分.要理解该实验探究的原理如图所示,即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里的氧气后,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当打开弹簧夹时,在瓶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水就会被压入瓶中,使液面大约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样通过有形的水柱体的体积来暗示无形的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从而推算出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含量.解答每个考点的方法点拨如下:1.仪器和药品的选用要注意两点:(1)仪器选用要恰当,填写其名称时不可有错别字;特别是燃烧匙中的匙经常被写错.(2)药品选用时,要所选的药品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并且还不能有气体生成.2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其原因,要注意以下四点:(1)操作要规范、准确;例如,引燃红磷后一定要迅速地把塞子塞紧;否则,燃烧匙进入装置过程中装置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还有可能会使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等等.(2)顺序要正确;例如,实验前在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然后将余下部分再划分为五等分,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大,引起实验误差;再如,实验时一定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引起实验误差或者造成实验失败;又如,实验时还要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否则,红磷燃烧时有部分空气从导管口逸出,引起实验误差偏大或者造成实验失败;还有,要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否则,可能使氮气仍然处于膨胀状态,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等等.(3)实验时引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瓶中,以防生成的白烟过多地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4)红磷和烧杯中的水一定要足量,否则会使实验结果偏小,引起实验误差.3 .实验现象及其分析,需要抓住两点:(1)红磷燃烧的现象-发出黄白色火焰,并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放出热量;这说明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实生成的白烟就是五氧化二磷的小颗粒.(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就会倒吸进入集气瓶中;且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这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4 .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要弄清两点:(1)瓶内液面上升至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也就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2)误差偏小的原因有: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没待装置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判定了(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烧杯中的水可能不足以注满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当然,装置漏气还有可能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溢出,从而引起误差偏大;还有,集气瓶装水前,就将其划分为了五等分;这样实验前装的水会增加用来暗示氧气体积的水柱体的体积,从而引起误差偏大.5 .反推剩余气体(即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由空气的成分可知,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通过该实验可以推断归纳出氮气的性质有:氮气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常温下氮气是无色气体等等.进而推断出氮气的用途有:氮气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时充氮可以防腐等等.6 .空气的污染,由于红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扩散到空气中,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 P O 3);从而造成空气污染.7 .实验后瓶内液体的酸碱性,由于红磷熄灭后不长时间,白烟也就逐渐消失,溶解于瓶内水中,生成了磷酸,导致瓶内液体显酸性;如果滴入石蕊试液会变成红色.百制 定TVFMr KM2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窕【知识点的认识】所谓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就是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有时还要对其中的误差说明原因.【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对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有时还要对其中的误差说明原因.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结合问题情景,对实验的全过程,或者是某一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或者根据实验数据反推之,找到误差产生的原因.例如,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刻度,读数为8 m l.我们在对该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探究时,就必须联系量筒的使用中的读数注意事项(即俯大,仰小,平正好),进行分析推断之;正常情况下,读数应该是平视刻度;而现在俯视了刻度,所以该实验数据8 m l是错误的,误差是偏大的,液体的实际体积要比它小.3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如图所示,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开来的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根据滤纸能够透过液体和溶于液体的物质的特殊功能,将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常用来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等等.所需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要想过滤,首先要制过滤器,具体如图所示: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后,展成圆锥形,用水润湿倒贴在漏斗内壁水即可.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过滤的原理、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题型有操作题、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和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等等.【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过滤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操作及注意事项等等;然后,结合问题情景,细致地分析题意或者图示信息,并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好实验方案,或者是按照给出实验方案,进行细心探究即可.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知识点的认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检查一套装置经过装配或连接完毕后,是不是一个密闭的、不漏气的好装置.其检查原理是通过气体的发生装置与辅助容器中的液体(一般是水)构成一个密闭装置,依据改变密闭装置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冒气泡、形成水柱、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其气密性的好坏.由于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个数不同,因此检查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般考查以下两种情况:1.气体的发生装置的出口一个时,可利用装置内空气的热涨冷缩原理,如图所示:先把导管插入辅助容器中的水,用手握气体的发生装置,使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空气就会从导管口逸出,辅助容器中的水中就会冒出小气泡;当手移开后,其中的空气温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