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docx
-
资源ID:96310727
资源大小:42.34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docx
9.1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材料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奴娇·赤壁怀古)1下列各项词理解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劝)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应)B白露横江(横:充满) 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酬月)C今者薄暮(薄:稀薄) 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D顾安所得酒乎(顾:可是,只是) 顾而乐之(顾:环顾)2下列对以上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侧重写赤壁夜游,良辰、美景、好友,充满了“乐”;材料二侧重叙事,无酒、无肴、江山面目改易,充满了遗憾。材料三由赤壁场景写到周瑜,再联系到自身,抒发了豪放旷达的胸襟。B材料一二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一样,都是在舟中;但材料一描绘的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初秋景色,材料二则是“霜露既降,木叶尽脱”的初冬景象。C材料三触景生情,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大气磅礴,境界宏阔,被誉为宋词“豪放派”的典型。D材料一言清风明月,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直接化用佛家语。材料二状捕获的鱼“状如松江之鲈”,用西晋张翰的典故,透露出道家隐逸的志趣。材料三的最后两句,暗含年华老去而功业无成的失落,又露出儒家的底色。3“江水”和“明月”是三则材料中共同的意象。下面对于这两个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述一组诗文都写苏轼在明月之夜泛舟赤壁,纯粹因为是游的时间和地点,使“江水”和“明月”成为上述诗文中的核心意象。B由赤壁想起英雄,由江水想起时间,由月亮想起造物,三则材料中的“江水”和“明月”很自然地把月夜的行踪、赤壁的场景、历史的人事、旷达的情感熔铸在一起。C“江水”的消和长、“明月”的盈和虚等特征,容易引发人们从变化与恒定、刹那与永恒、有限与无限等角对历史人事、自然宇宙进行观。D人生短暂,逝者如“江水”,盈虚消长,“明月”无尽藏,这些现象背后的道理,普通人都能感同身受,激发起共鸣和遐想,因此诗文中的“江水”和“明月”,有着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启迪。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本首词的题目。本首词共分上下两阕。B在首句中,作者由眼前浩荡的长江联想到历史长河,淘洗着千古的英雄豪杰。C“人道是”说明作者知晓此地并非三国古战场,但要借赤壁地名抒发内心情感。D“羽扇纶巾”句写出了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指挥大破曹军。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有的版本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请从艺术效果角度分析,你更喜欢哪一版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南宋词人。著此词时正漫游鄂州、黄州。曹瞒:曹操。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开篇点题,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标题中“怀”字相照应。B“今如许”三字用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写出词人对功名事业的淡漠。C“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抒写了物是人非、忧国伤时的感慨。D“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含蓄蕴藉,意味深长。8本词与苏轼韵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请分析其不同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华颠:华发。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黔中秋雨连绵,遍地是水,终日使人困居于室内的景象。B上阕后三句写重阳登高痛饮,“及至”“也”表现了词人久雨得晴,又逢佳节的喜出望外之情。C下阕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一气呵成,将词人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D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赏菊”“骑射”“作诗”的畅快,语意疏淡,笔法细腻。10本词中的“华颠”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华发”意思相同,但用意不同,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进行分析。阅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题,与内容有关。B“故垒”的意思是旧城墙。“人道”意思是“人们(都)说”。C“遥想”是一个总领词,所领的范围直至“早生华发”一句。D“酹江月”意思是以酒祭奠江水中那一轮永恒不变的月亮。12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奔腾的江水联想时光的流逝,慨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都已随时光流逝而消失。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是“江山如画”的写照,与豪杰的丰功伟业匹配。C作者在赤壁所“怀”之“古”,内容丰富,涉及周瑜、小乔以及诸葛亮等众多英雄人物。D本词名为“怀古”,实则“伤今”,对自己“早生华发”的悲催命运流露出无奈与慨叹。13“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借代的手法,以“樯橹”代指战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借代”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是作者说应笑自己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C“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借代和比喻修辞格。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15词中“惊涛拍岸”,有版本作“惊涛裂岸”。你认为哪一版本好?写出理由。三、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2)在虞美人,李煜用“ , ”两句来抒发物是人非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酒器代酒,通过祭酒行为表达某种人生感受的两句是:“ , 。”四、选择题17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五、小阅读-课内18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奔腾的江水联想时光的流逝,慨叹历史上的英雄豪杰都已随时光流逝而消失。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是“江山如画”的写照,与豪杰的丰功伟业匹配。C作者在赤壁所“怀”之“古”,内容丰富,涉及周瑜、小乔以及诸葛亮等众多英雄人物。D本词名为“怀古”,实则“伤今”,对自己“早生华发”的悲催命运流露出无奈与慨叹。19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不恰当的一项( )A两位作者都是宋代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B两首都是怀古之作,前者是怀古伤己,后者则是怀古伤今。C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雄伟气势,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写尽了英雄豪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之情;永遇乐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隐约地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愿。D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20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咏赤壁,着重写景,为叙写人物做烘托;下片怀周瑜,借此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B首句是全词起兴之笔。“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C“乱石穿空”以下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从形、声、色几方面生动地勾画出古战场的壮丽雄奇的图景。D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表现出作者的随遇而安。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文本二: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摘编自澎湃新闻)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描述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的生活这一主题。B小说中周瑜开始时身穿铠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人物前后穿着的对比暗示了他心理的变化。C周瑜“笑了起来”“又一次笑了起来”“不再发笑了”,体现了周瑜心理的转变,对“我”的言论由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内心产生了触动。D“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应不惧怕失败,哪怕在战场倒下去了,仍是响当当的英雄。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祥和宁静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了铺垫。B小说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生动,抒情味浓,善于运用特定意象表达感受,“艾草”和“鼓角声”两个意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的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周瑜英气的战将形象跃然纸上,还运用典型化的场景正面衬托人物状态。D小说通过“我”见到周瑜、与周瑜交谈、离开周瑜串联起小说的所有情节。以“我”对英雄和战争的理解,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23英雄梦,是内心深处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是对理想人事的渴望。联系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文本一中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24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是怎样体现这点的。参考答案:1C 2A 3A 4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越过那茫茫的江面。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5C 6示例:我更喜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强调乱石之高,具有高耸入云穿透天空的效果,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穿”字具有持续性,形象生动,侧重视觉观感;“拍”,拍打击打之意,给人正在进行时的现场画面感,侧重听觉;“拍岸”使用比拟修辞,增强亲切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视听结合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崩云”“裂岸”指突出结果、视觉感受,缺少诗情画意和震撼性。7B 8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著、年少建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伤己。戴词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积贫积弱、国事衰颓,怀古讽今。9D 10苏词中写“早生华发”,把自己和年轻有为的周瑜形成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周瑜卓有建树,自己却功业无成。作者这样写意在感慨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也有自嘲自伤无奈之情。黄庭坚写“几人黄菊上华颠”是说老年男子的白发上斜插一朵艳丽菊花,自古以来又有几个人呢?诗人以“华颠”簪菊花,并与谢瞻和谢灵运当年风流相提并论来表现自己老当益壮、豁达乐观、奋发昂扬的精神。11C 12C 13D 14D 15“拍”字更好。“拍”:拍打、击打之意,给人正在进行时的现场画面感,侧重听觉。“拍岸”使用比拟修辞,增强亲切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富有感染力。而“裂岸”只突出结果、视觉感受,缺少诗情画意和感染力。16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17C18C19D20D21D 22C 23苏轼心中的周瑜是一个外表儒雅、婚姻美满、驰骋疆场、威名赫赫、功业早就的大英雄。本文塑造的周瑜原先是一位沉迷于战争、颇为自负(英气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后来成为一位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雄。 24小说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通过梦境这样一个小角度,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从人物身份看,文中主要人物“我”是一个过着平凡生活的普通村妇形象;小说借助梦境展现“我”对战争和英雄的理解,表达对和平的期待,对平凡、朴素、美好的世俗生活的喜欢和向往,揭示了珍爱和平的主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