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96310745
资源大小:29.1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登高》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把握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分析诗歌情感,掌握“意象分析”的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重难点:找出诗中的典型意象并且理解其抒发的典型情感,从而把握杜甫诗歌的感情基调。教学方法:1. 诵读法2. 讨论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看图说话”的互动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我会出示一些图片,你们根据图片的内容说出相关的诗句:出示“梅花”(坚强不屈:“梅花香自苦寒来”)、“月圆月缺”(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夕阳西下”(岁月流逝、漂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把这些赋予了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称之为“意象”。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分析诗歌情感,掌握“意象分析”的诗歌鉴赏方法二、介绍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能撷取自然界典型的艺术形象,用来含蓄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类艺术形象,即为意象。因诗词作者对某一意象的反复使用,使得该意象的意蕴逐渐累积,最终约定俗成,成为共识。因此,我们看到 “落花残柳”,定然伤感,看到 “鸟语花香”,感到欢乐,意象的典型性使我们能更加明确地理解诗歌思想。三、朗读:学生朗读,点评重音、节奏、感情。四、品读:(一)介绍“意象分析”的方法:注意修饰语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当意象的简单罗列还不足以抒发诗人情感时,诗人往往会冠之以形容词来修饰润色。(二)赏析首联中的意象: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1.讨论:首联共写哪些意象?用了哪些修饰语?明确:意象有风、天、猿啸、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哀”、“清”、“白”、“飞回”这些修饰语来形容。(十四字写六种景)2.讨论: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明确:老师就先来第一个意象,抛砖引玉了:风急,夔州位于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风之凄急、使人感到非常冷,触觉描写。天高:开阔的天地,视觉描写,仰视猿啸哀,巫峽多猿,叫声凄厉,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听觉描写。结合所学课文经典名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不难发现“猿啸”这一典型意象所抒发的典型情感:悲伤凄楚。飞鸟,盘旋的飞鸟,因为风急,在原地徘徊不前,视觉描写,俯视3. 讨论:诗人用意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这里,我们就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去分析(幻灯片展示诗人创作背景)了解完诗人的创作背景我们再去看这些意象所抒发的情感就更加明确:刺骨的寒风: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开阔的天地:人的渺小,很孤单。悲伤的猿鸣:悲伤凄楚盘旋的飞鸟:这只鸟就形同作者杜甫此时此刻孤单在外漂泊的情形,所以表达了诗人的漂泊之痛。4.小结:诗人用一幅苍凉壮阔的秋日图表达了孤苦无依的漂泊之痛。(板书)(三)赏析颔联中的意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运用“意象”分析方法找出意象和描写意象的手法。明确:意象有“落木”、“长江”。手法:听觉、视觉描写 “无边”,表现的是空间的广阔性,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而下。 “不尽”二字,表现的是时间的永恒性,江流滚滚,是生命的奔流,是力量的涌动,状写江水之势。2.颔联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称道,所以这里要重点讲解意象的含义。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可以看到“落木”就是“落叶”的意思,所以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探究:分析诗人为何用“落木”而不是“落叶”?明确:这是杜甫登高看到的秋天景象。杜甫写秋天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用“落木”不用“落叶”,符合诗人此时的特定心境,此时的杜甫,已到垂暮之年,快要走完他生命旅程的最后一段路。看到枯叶不断的飘落,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心非常沉重。3.幻灯片展示描写含有江水意象的“江水”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体会:“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明确:暗示时间概念,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4.表达了什么:大片的落叶离开枝头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慨。在这里用“萧萧”不用“飘飘”,实际上与杜甫的感情有关,“萧萧”让我们想到萧瑟、沉重。 长江的水历经千秋万代,仍然汹涌奔腾,壮人眼目,更激荡着诗人的胸怀。通过视觉描写、远景近景结合,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宇宙的永恒。小结:颔联中的这两句诗其实形成了对比,历史越久远,越反衬出人生的短暂。然而诗人却是豁达坦荡,人的生命如同落叶,总有结束,这是自然规律,宇宙之大,尽管沧海桑田,但总有一些东西像这江流一样,是不可阻挡不可磨灭的,是值得人类永远追寻、永远珍视的,因而有一种雄浑豁达的气势,仍是悲中有壮,且悲抒于前,壮表于后,悲不压壮,不愧是盛唐气象之下的“七律之冠”。五、再读诗歌:修饰词直接表达诗人感情,应该重读;韵脚字应该延长音节,给人以愁肠百结之感。六、作业布置:复习已经掌握的“意象分析”的诗歌鉴赏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分析诗歌的颈联和尾联,为下次上课做好准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