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资源ID:96311404
资源大小:30.15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说课稿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开展说课一、 教材分析过渡语:教材是联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分 析:本课是部编本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主要介绍了隋唐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对统治者开明政策的了解,展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盛世景象;而唐朝中央政权的强大以及汉族与各民族友好交往,则成为唐代民族关系的特色;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朝代的更迭。因此本课在历史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 教学目标过渡语: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分 析:1.利用文字和地图来概述少数民族的疆域的变迁以及五代十国的概念,了解自古以来少数民族的发展与中央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的相关史实。2.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或图片视频资料,了解唐朝从盛世到灭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归纳总结能力。3.通过本课学习,能够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认识开明的统治政策和民族政策对国家巩固与发展的意义。三、 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优点: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隋唐及五代十国历史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缺点:对封建盛世的原因、隋唐的民族政策、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等缺乏深入的理性分析。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唐朝前期的繁荣 2.民族关系难点: 1.隋炀帝的评价 2.藩镇割据五、 教学教法过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将采用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小组合作法、史料分析法等。教学过程六、 教学过程过渡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采取了问题导入法。(一) 导入新课(3分钟)我在多媒体展示北大历史系教授在其著作波峰与波谷中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曲线进程,有波峰和波谷之分,魏晋时期是中华文明的波谷时期,但是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南北朝历史发展为隋唐盛世出现奠定基础,但是这种基础的表现是什么?学生思考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过渡到新课,同时明确历史发展的继承性。(二) 新课讲授(37分钟)整个新课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隋唐一统,盛世辉煌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讲解内容:通过时间轴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隋唐的时间坐标,此外加上书中的内容和学生的课外知识,了解隋唐的历史进程。在通过教师讲解知道明白两个知识点:1、隋朝虽然历史短暂,但影响深远。2、唐朝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问题:从不同角度概括封建盛世局面出现原因。设计意图: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第二部分:民族交融,多元一体唐朝的民族关系 通过唐朝的地图变化,和周边民族的史料展示,同学们通过讨论与教师的补充梳理出唐朝的各民族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华夏各民族都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都是我们现代人的祖先,增强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认同感。第三部分:乱世之殇,走向衰败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 通过杜甫的忆昔引出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及之后藩镇割据的出现,逐渐走向灭亡。此外,通过史料的对藩镇状况的展示,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唐后期藩镇的特点及其影响。设计意图:掌握必备基础知识;通过史料探究、分析。第四部分:盛衰转变,掩卷深思唐朝盛衰转变之启示 通过材料展示后人对唐朝灭亡的看法,及同学们的所学知识,思考一下,唐朝的衰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设计意图:培养家国情怀素养。七、 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简洁明了的原则,设计如下:八、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时间跨度近400年,涉及从隋唐到五代十国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多这方面的内容,知识纷杂,教师在整体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梳理知识,理清线索,突出重点封建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唐朝的民族政策,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如果能更精选材料,教学效果将更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