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 1.嬴政认为,给死去的王上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是很不合适的事情。称帝时,他尊其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并下令今后不再给死去的皇帝上“文、昭、武、惠、襄”之类的封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一做法A. 正式终结了古代谥号制度B. 旨在确立皇帝的无上权威C. 是分封制发展的必然趋势D. 实现了对全国的直接管辖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A. 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 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C. 从官僚政治到世袭政治D. 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3.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两人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的法律规定,陈胜、吴广的戍边任务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导致二人被斩首。由此可见()A. 史记的记载都须经过考古证实B. 哪个表述更接近史实需补充史证C. 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D. 史记和秦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4.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但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各国文字也出现了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 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 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C. 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封闭性D. 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5.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A. 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B. 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C. 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D. 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6.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人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A. 制度差异B. 国力差异C. 观念差异D. 时代差异7.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A.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B. “四维(指礼义廉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C. “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D. “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8.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9.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封文件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 政治上封邦建国B. 统一度量衡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实行严刑峻法10.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权力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 皇权至上 设三公九卿 焚书坑儒 皇位继承制A. B. C. D. 11.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御史制度D. 郡县制度1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 严格的等级制度B. 浓厚的宗族色彩C. 皇帝非常勤政D. 权力高度集中13.在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既有对中国文化教育影响深远的措施,又有严重摧残文化的措施,这两方面的突出表现分别是()统一文字 统一度量衡 焚书坑儒 严刑峻法A. B. C. D. 14.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材料, 探究有关秦统一的问题。 材料1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 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 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 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柳诒徵中国文化史(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1中“结局”“起点”的含义。 材料2 三代(夏、商、周) 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分封制相适应, 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从诸侯到士, 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 世代为官。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3 春秋时期, 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 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设立县和郡, 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 不再是世袭领主, 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 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取代贵族领主的最早职业官僚实现统一后的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成为皇帝制度的创始人秦汉时期的正规中央政府为三公九卿制。一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4(2)根据材料24,并结合所学,说明秦是如何成为此后“起点”的。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史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研读 (1)史料一认为秦朝残暴统治,失去民心最终导致灭亡。(2)史料二主要说明了秦朝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地方管理制度,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暴政,而不是郡县制。思考 (1)根据所学知识,论证说明史料一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2)依据史料二,分析指出柳宗元是如何看待秦朝郡县制与秦朝灭亡关系的。试答: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略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西周实行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与题干中“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相符,故B正确。AC.秦朝实行的是官僚政治,故AC错误。D.秦朝实行的是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B。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代法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可知,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秦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关于二者的记述哪个更接近史实需要进一步补充史证,故B正确。A.此项表述太过绝对,故A错误。C.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其所记述的内容不一定为史实,不能表明陈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错误。D.此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D错误。故选B。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特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题干中的“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了大同小异的现象”,体现的是手工工艺和各国文字的趋同性,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故D正确。AC.两项在中并题干未体现,故AC错误。B.题干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信息,故B错误。故选D。5.【答案】D【解析】略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与西周的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长官由中央任免,所以可以组织大规模的人力去服役;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下的贵族世代相袭,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因此,主要原因在于秦与西周的制度差异,故A项正确。B.该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CD两项错误。故选A。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灭亡的原因,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本项指的是赋税沉重,徭役繁多,其体现的暴政是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A.焚书坑儒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A。B.君臣矛盾斗争等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C.六国后人及抗不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故选D。8.【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战国后期秦国概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并且在地方实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题干中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D正确。A.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而不是公田制度完善,故A错误。B.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普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错误。C.秦朝建立后,在全国修建驰道等,战国时期秦国并未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故C错误。故选D。9.【答案】C【解析】略10.【答案】C【解析】略1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公九卿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B.根据题干“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中央官制之先河”可知,“这一制度”为中央官制,秦朝开创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正确。ACD.皇帝制度服务于皇权专制;御史制度属于监察体系;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这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故选B。1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皇帝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由题干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等信息可以看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体现了权力高度集中的特点,故D正确。ABC.三项所述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错误。故选D。13.【答案】C【解析】略1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郡县制的作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强调了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即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A正确。B.题干说明郡县制巩固了统一而非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错误。C.题干强调郡县制实施的意义而非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C错误。D.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郡和县,故D错误。故选A。15.【答案】(1)“结局”: 结束三代(夏、商、周) 的贵族统治; “起点”: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2)秦通过确立皇帝制度, 设立三公九卿, 实行郡县制, 推行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措施, 巩固了统一,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盖嬴政称皇帝之年, 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 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建立,结束三代(夏、商、周) 的贵族统治,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本题考查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3“实现统一后的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成为皇帝制度的创始人”“秦汉时期的正规中央政府为三公九卿制”,可知秦通过确立皇帝制度, 设立三公九卿;根据材料3“郡县的长官, 不再是世袭领主, 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 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取代贵族领主的最早职业官僚”,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根据材料4中的图片信息可知,秦朝推行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等措施, 巩固了统一,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6.【答案】 (1)秦朝始皇帝嬴政统治残暴,赋税徭役繁重,刑法严酷,焚书坑儒,牵制思想;秦二世密织刑网,统治更加残暴,失去民心。(2)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秦朝灭亡不是郡县制导致的,是秦朝残暴统治失去民心,引发人民起义;秦朝推行郡县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解析】(1)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史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并结合所可得出,秦朝始皇帝嬴政统治残暴,赋税徭役繁重,刑法严酷,焚书坑儒,牵制思想;秦二世密织刑网,统治更加残暴,失去民心。(2)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与秦朝灭亡的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史料二“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有叛人而无叛吏”可得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秦朝推行郡县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根据史料二“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可得出,秦朝灭亡不是郡县制导致的,是秦朝残暴统治失去民心,引发人民起义;第9页,共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