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
资源ID:96311646
资源大小:1.21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单选题1古代商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相关说法,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中国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使用先进的帆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达到巅峰ABCD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船员最多的海上航行。下列地区或国家中,其船队曾到达过的有( ) 苏门答腊 伊朗 东非沿岸 日本ABCD3下表所列为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与西域的交往内容(部分),对这些交往解读正确的是( )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产使中国被世界普遍认知推动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ABCD4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北部地区。约公元前1880年,亚述商人在小亚细亚的安纳托利亚建立了若干移居点,其中以“卡鲁姆”最为著名。在两河流域的阿卡德语中,较大的居民点被称为“卡鲁姆”(karum,“港口”),较小的居民点被称为“瓦巴尔图姆”(wabartum,“贸易站”)。这段史料可用于说明( )A波斯帝国与两河流域的商贸交往B古代西亚的跨区域经贸交流C印欧人的迁徙对区域文明的影响D丝路贸易对人口迁徙的影响5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为了探究古代中外交往的历史以下哪些图片,可以成为探究这一主题的素材( )ABCD6如图为清代晋商贸易路线图。18世纪山西商人到达中俄边境恰克图,开辟通往西方的万里茶路。万里茶路是山西商人版“草原丝绸之路”,是亚洲版的“地理大发现”。据此可知,当时( )A晋商获得巨额商业利润B中俄茶叶贸易繁荣C沙俄扩张势力不断东侵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7下图是大秦景教(即基督教)流行中国碑,唐建中二年(781)立于长安大秦寺中。碑文记载了基督教在唐代贞观年间传入中国及其以后100多年流传中土的情况,是闻名海内外的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得益于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B是了解唐朝宗教情况的第一手史料C中外文化的相互包容与吸收D景教传播导致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8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出土文物表明,很多骆驼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由此可见,唐代( )A统治阶层青睐波斯文明B贫富差距逐渐严重C外来文化影响社会观念D民间手工业很发达9中国瓷器享誉古代世界。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清时期出现纹章瓷,它是外销瓷的一个种类,是中国工匠按照西欧商人提供的纹饰图案(如下图)专为当时西欧贵族烧制的特殊瓷器。据此可知( ) A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瓷在欧洲已经普及C中外交流丰富瓷器品类D西欧封建贵族沉迷享乐10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A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B经济文化融合不断加强C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D门阀政治改变日常生活11古代商路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有关唐代商路及其文化交流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B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商品C玻璃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D获得了大宛国出产的良种“汗血马”12唐朝贾耽所著的皇华四达记中详细记载了唐朝对外的七条交通路线。( )第一条从内地进入东北和朝鲜北部,即营州(河北道行政区)入安东道第二条从山东航海到朝鲜、日本和渤海国,即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第三条从陕北地区越过鄂尔多斯草原,到漠北蒙古地区,即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第四条从内蒙古西北行通往贝加尔湖及西伯利亚地区,即受降城入回鹘道第五、六、七条从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通往中亚和地中海或波斯湾,即安西入西域道;从越南北部(当时隶属中国)通往南亚次大陆,即安南入天竺道;从广州港到南洋诸岛,即广州通海夷道由此表可知,唐朝A形成了系统的交通路网B对外交流广泛C中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D版图空前扩大13如表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各线的相关情况。该表反映了( )方位相关情况南方自罗马帝国时期开始,印度洋季风规律被商船的船员们所掌握,从埃及到印度的直航成为可能东方张骞的两次出使和汉武帝的反击匈奴,基本上打通从玉门关到费尔干那的东线西方安息帝国打通从木鹿到阿姆河流域的商道中央贵霜帝国为丝绸之路各支线在中亚和印度西北部的汇聚,为不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证A商路的开辟有利于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B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使一些帝国兴起C东西方贸易中最活跃的元素来自于民间D人口迁徙影响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形成144世纪初,旅行家鄂多立克从意大利出发,乘船经波斯湾、印度、爪哇、占城等地到达广州,再经大运河到达大都,数年后又从大都出发,向西北进入河西走廊、新疆,通过中亚归威。由此可知( )A大运河联通了陆海丝绸之路B鄂多立克开启了新航路的探索C欧亚大陆商旅往来十分频繁D欧洲人控制了东西方主要商路151656年,清廷颁布了申严海禁敕谕,认为郑成功抗清力量之所以未能剿灭,是因为“有奸人暗通线索,贪图厚利,贸易往来,资以粮物。若不立法严禁,海氛何由廓清”。由此可知,当时( )A传统义利观发生改变B反清复明运动风起云涌C闭关锁国具有偶然性D海禁政策具有战时性质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带着包括古钢琴在内的诸多西方文明成果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才日益密切。利玛窦来到中国后转多地,广交仁人志士,了解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明。他的朋友就包括科学家徐光启和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与李之藻结合西方科学和中国实际创作的一幅用中文标注的世界地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先例,在中国地图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利玛窦还与徐光启一同翻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为明末研究数学之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摘编自他就是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对外传播政策、理论与实践历经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78年到1999年),以对外宣传小组成立为起点,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一批对外刊物陆续发行。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开始逐渐恢复起来,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国家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外宣思想路线。第二次浪潮(从2000年到2017年),以中国政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起点,“央媒”在海外“抢滩登陆”后进一步纵向“深入”海外市场。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已经从图书、期刊、报纸、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大众媒介传播,转变成为组织传播和部分地区、部分国家的人际传播”。第三次浪潮以2018年“三台(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一”为起点,媒体融合步入新阶段,全媒体格局加速发展,国际传播正拉开全球性战略传播格局的重组生态下,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重组的宏大序幕。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摘编自姜飞、张楠中国对外传播的三次浪潮(19782019)(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成为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历史条件,简要分析利玛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传播三次浪潮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文化交流传播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C2A3C4B5C6B7B8C9C10B11B12B13A14A15D16(1)条件:新航路开辟,实现了东西方通道的畅通;西欧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科学兴起,奠定了科技文化基础;中国社会文化兼容的传统。影响: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士人打开了了解世界、认识西方的一个窗口;但其思想传播范围有限,整体影响力较小。(2)特点:第一次浪潮,对外传播以官方机构为主体,为改革开放服务;第二次浪潮,对外传播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加速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第三次浪潮,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强国际话语权。(3)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相互了解,减少误解;促进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发展;有利于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任答2点即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