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电行业产业升级研究.doc
中国XX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我国家电行业产业升级研究院系名称: XX学院 专 业: 电子商务 学生姓名: 小XX 学 号: 123456789 指导老师: 小XX 中国XX大学教务处制2015年11月20日摘 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家电行业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回顾家电业所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建立在成本、价格、渠道等低层次竞争要素之上。我国是家电业的出口大国,低附加值的加工,容易因出口数量扩张而造成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条件恶化。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今天,家电行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促进经济发展、加大国际间合作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于竞争日趋激烈的家电业,要想具备长久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升级是突破之路,所以摆在当前中国家电业面前最重要任务就是要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产业的升级。本文对我国家电行业近几年出现的技术能力差、自主知识产权缺乏、利润率较低和市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研究,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对家电行业出现的问题进行经济分析,得出利用产业升级的途径来对我国家电行业的核心技术、市场结构进行改善,从而使家电业的利润率得到有效地提高。使我国的家电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关键词:家电行业;产业升级;市场结构;SCP分析框架Abstract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China's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indisputably become the base of world's manufacturing. Recalling the appliance industry's achievements, more is based on cost, price, channels and other elements of low-level of the competition. China is a major exporter of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Low value-added processing,the trade friction will intensified,and the terms of trade will worsen vulnerable because of the expansion of export volume. Nowaday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ppliance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owever, with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of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in order to have the core of long-term competitiveness,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refore, in the next few years, China'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in the fac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s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In this paper, I researched the problems of China'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that technical capability, lack of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ower profit margins and unreasonable market structure issues in recent years. Use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theory to analysis the problems in home appliances industry to conclude that using the mean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to improve China'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s core technology 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so that profit margins of appliance industry has been effective improved. China's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ve a place.Keywords: home appliances industry; industrial upgrading; market structure; SCP analytical framework目 录引 言11 相关理论21.1 产业组织理论21.1.1 产业组织的定义21.1.2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21.2 市场结构概述31.2.1 市场结构的四种基本类型31.2.2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41.3 产业升级的概述61.3.1 产业升级的概念61.3.2 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62 家电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82.1 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82.2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特点92.3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102.4 国际竞争对我国家电行业产生的影响133 家电行业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163.1 家电行业产业集中度低163.2 产品差异化程度低163.3 家电行业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缺乏173.4 家电行业利润率低184 家电行业的产业升级要素分析204.1 技术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204.2 利润率要素对产业升级的影响204.3 市场结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214.3.1 家电行业的市场结构214.3.2 改善家电行业市场结构的必要性235 促进家电行业产业升级的措施建议255.1 提高家电行业的集中度255.1.1 家电行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255.1.2 促进寡头垄断的形成265.2 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265.2.1 加强产品的创新265.2.2 加强品牌战略的形成275.3 促进家电行业技术的提高285.3.1 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285.3.2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295.4 提高家电行业的利润率295.4.1 实施家电下乡政策305.4.2 政府鼓励出口30结 论32致 谢33参考文献34附录A36附录B3942家电行业产业升级问题研究引 言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日渐成熟,家电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家电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08年中国家电行业总产值大约6000亿元,出口额大约317亿元;冰箱产量超过4000万台,空调器超过7300万台,洗衣机超过3300万台,微波炉6000万台。空调器和微波炉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80%,冰箱产量和洗衣机占到40%。从贸易量来看,空调器的出口量占到国际贸易量的70%,冰箱和洗衣机在40%以上,小家电的许多品种也已经达到80%。由此可见,家电行业发展的快慢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随着经济危机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加深,导致我国2008年上半年原材料、能源价格将以不低于5%的增幅继续攀高,直到下半年9月份增幅才慢慢减缓,这对以铜材、钢材、塑料、铝材等为主要材料的家电行业继续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与此同时我国家电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开始频频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家电行业利润率较低、产业集中度较低、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相对缺乏,与其他国家相比缺乏竞争力。因此,如何促进家电行业产业升级将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对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家电行业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1 相关理论1.1 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 Organization), 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就是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1。产业组织理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以贝恩为代表,出现在1960年,该理论主要涉及到厂商之间经济行为和关系,强调市场结构在对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被视为“结构主义”。新产业组织理论则出现在1970年后期,该理论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可竞争市场理论、博弈论、新制度理论(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理论,通过整合厂商内部组织和外部关系,进一步考察了厂商行为的多重复杂关系。1.1.1 产业组织的定义所谓产业组织通常是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市场专业化和分工组织等。即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1.1.2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1、SCP分析框架的概念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在继承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把产业分解成特定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即所谓的产业组织研究的“三分法”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分析框架);并通过对市场关系的各方面进行实际测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提出政府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2、SCP分析框架的内容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直接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1.2 市场结构概述所谓结构,一般是指构成某一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及其特征。在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从根本上说,市场结构是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概念。在贝恩对产业市场不同的生产集中度作实证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将不同垄断和竞争程度的市场结构进一步具体分化为实用性更强的不同等级的竞争型和寡占型市场结构。1.2.1 市场结构的四种基本类型1、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也称为“纯粹竞争”,也就是说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这种市场结构的特点是:第一,产业集中度很低。市场拥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卖者提供的产品数量与每个买者购进的产品数量在市场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第二,产品同一性很高。产业市场内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是同质的无差别的产品,产品之间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第三,不存在任何进入与退出的壁垒。产业市场不存在资金、技术或法律的进入与退出壁垒,新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或原有的企业退出这个市场都是完全自由的。第四,完备信息。所有的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交易有关的一切信息。2、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与完全竞争相对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即只有一个买者或卖者的市场。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的特点是:第一,产业的绝对集中度为100%,因为市场上只有一个提供产品的企业。第二,没有替代产品。第三,进入壁垒非常高。如果某个行业市场的进入壁垒高不可越,它就成了垄断市场。3、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大企业控制着产业市场大部分产品的供给,他们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产业集中度高。由于产业市场被少数大企业所控制,他们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在产业总生产量和总销售量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因此产业的集中度很高。第二,产品基本同质或差别较大。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个大企业提供的产品基本同质,没有大的差别,相互之间依存度较高;另一种是产品有较大差别,彼此相关度很低。第三,进入或退出壁垒较高。产业内少数大厂商在资金、技术、生产和销售规模、产品知名度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新企业很难进入行业市场与之抗衡。同时,由于垄断企业的生产规模大、投入资本量也很大,所以企业退出市场的壁垒很高。4、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是一种比较接近现实经济状况的市场结构,它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且偏向于完全竞争。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市场内企业数量较多,因此每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比较低,没有市场力量。第二,产品有差别。这是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主要差别。由于产品差异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其他产品,享有一定自主权。第三,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垄断竞争市场内的企业的规模都不是很大,原始投入资本也比较低,因而新企业进入或原有企业退出的资本壁垒比较低。1.2.2 决定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含义: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结构主义主要建立在两项经验性研究基础上,即对经济绩效的衡量和结构与绩效关系。贝恩用4企业的市场集中度来测量市场结构和用回报率来测量绩效,考察了1936-1940年的42个美国样本制造业,得出的结论是集中度与经济绩效正相关的关系。贝恩第二项研究是用进入壁垒来测量市场结构,检验了20个美国制造业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的关系。结果进一步发现了集中度和利润之间的正相关性,并发现平均回报率在高壁垒条件下明显地高于低壁垒的现象。贝恩依据产业内前四位和前八位的行业集中度指标,对不同垄断、竞争结合程度的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分类2,如表1.1所示。表1.1 贝恩的市场结构分析集中度市场结构C4值(%)C8值(%)寡占型85C4寡占型75C485或85C8寡占型50C47575C885寡占型35C45045C875寡占型30C435或40C845竞争型C430或C840资料来源:美J.S.贝恩.产业组织.丸善1981年版.1411482、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别化是指在同类产品的生产中,不同厂商所提供的产品所具有的不同特点和差异。厂商制造差别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引起购买者对该厂商产品的特殊偏好,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对厂商来说,产品差别化是一种经营手段,一种非价格竞争手段。例如,生产电视的厂商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其生产的电视机和同类产品相比具有特色(环保、防辐射、画面色彩清晰等),以致对一部分消费者产生强烈吸引力。产品差别化的重要性在于对买者需求造成影响,使消费者对某些厂商或某些牌号的产品产生偏好并宁愿多支付钱。这样一来,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就减少了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和寡占或垄断。3、进入和退出壁垒进入壁垒又称进入障碍或进入门槛,它是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由于市场容量和生产资源是有限的,新厂商一旦进入某一产业,必须与该产业内的原有厂商展开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进入障碍的大小反映了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如果某产业的进入障碍大,就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遇到的困难大,一般厂商就难以顺利进入,相对而言,该产业的竞争程度就要弱一些,垄断程度就要强一些。因而进入障碍是影响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市场结构的一个基本因素。所谓退出是指某个厂商停止作为卖方的行为,从那个产业撤退。退出包括破产和转产两种情况。从理论上讲,某个厂商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不能正常进行生产经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转产或破产,但实际上这样的厂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很难从该产业中退出,那些对退出的限制就是该厂商在退出该产业时所遇到的障碍,即退出壁垒。1.3 产业升级的概述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演变的趋势,它包括两种形态的资源配置趋势:一是在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导向下,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移动;二是在竞争导向下,资源在同一产业内部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移动。产业升级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要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中来考察3。1.3.1 产业升级的概念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1.3.2 影响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国产业升级应该从以下三个要素进行升级。1、市场结构在进入市场阶段,企业搞好技术、利润率的前提下要加强市场结构的完善。通过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提高市场占有率,改善产品市场集中度。 2、技术要素在要素驱动阶段,产业发展主要依赖某些低级生产要素如天然资源、自然环境、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产业技术层次不高,创新能力缺乏;技术要素是产业升级的最主要的因素。3、利润率要素利润率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阶段,虽然低级生产要素仍然是企业获利的基础,但企业已经向更高级的生产要素(现代的通信设施、高级人力资本、优质的大学和研究等)创造方面迈进,从政府到企业都有积极的投资意愿,企业有能力对引进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消化、吸收和改进,通过对技术的提高来提高利润率。2 家电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家电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家电生产大国。从2008年的走势来讲,呈现一个前高后低的态势4。2.1 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历程家电行业是我国近2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最为惨烈、与国际接轨也最为彻底的传统产业。从80年代到现在,家电企业的竞争,走过了从质量到成本、到规模再到市场的历程。(如图2.1) 现在的竞争焦点是市场和客户(第三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竞争焦点是质量(第一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竞争焦点是成本和规模(第二阶段)图2.1 我国家电行业20年来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在早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家电行业以核心定点生产的方式设定进入门坎,限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只要能够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就可以生存。第二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家电业开始了一轮比较激烈的洗牌,在家电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下,一些企业采取了以大规模、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利用水平为目标的生产策略,这种策略抓住了商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迅速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距离。第三阶段,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行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90年代末到现在,许多企业陷入产品库存急剧上升、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之中。大企业集团在质量、成本、生产规模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家电行业面临着以市场和客户为核心的新的一轮竞争5。2.2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特点家电业是我国发展最快、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从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家电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也只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其特点主要表现如下:1、中国作为世界家电制造基地的特征更加明显。中国家电工业经过近20年发展,建立了健全的生产制造体系,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是进行国际性制造和采购的最佳场所之一。国际跨国企业为了保持其在国际市场和本土市场上产品的竞争能力,也纷纷向中国转移制造基地,中国已成为世界家电主要制造基地。例如,去年微波炉全年共出口1252万台,占当年生产量的69%;电饭锅全年共出口822万台,占到当年生产量的57%。2、变化的市场形势促使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家电行业已经基本结束了高速成长期,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过度竞争造成了制造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家电企业之间资源的重新整合成为必然,产业结构在不断发生变化。一些企业通过战略联盟,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竞争关系,企业通过联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3、行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近几年行业资本结构变化的趋势是国有资本在逐步减少,民间资本的比例增加,这在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和广东几个省市更为明显,民营企业在行业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4、中国家电业正由制造商为主导的行业向制造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共同调整行业结构的方向转变。近几年,家电流通渠道发生着重大变化,过去以百货商店为主体的格局已经转变为百货商店、超市、家电专卖店、连锁店等多渠道并举的局面。特别是家电连锁店的兴起,预示着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并且出现了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进一步结合的态势。5、重视技术开发,打造核心竞争力。目前家电行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在个别领域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去年技术开发的重点是在节能、控制、环保和信息等几个方面,研究越来越深入。但是与国际领先的技术相比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还不够完善。6、价格竞争尚未得到有效的规范。家电行业供大于求,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由于中国消费者的人均购买力相对较低,价格的敏感度非常高,消费观念还不健全,容易受低价格的诱惑,再者许多家电企业的营销手段贫乏,缺乏精密的策划和高超的技巧,为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力,价格竞争成为了最主要的竞争手段。去年最令人关注是空调器市场,价格战几乎贯穿了全年的竞争。目前中国家电产品的价格水平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最低的,长期的价格战对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6。2.3 我国家电行业发展现状信息产业部发布统计称,2007年上半年,我国家电类企业收入稳定增长,效益转好,共实现营业收入2496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出口交货值73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行业利润增幅逾5倍。2007年,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年景,利润的大幅回升让正处在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当中的中国家电业更加坚定步伐7。以下是根据2004年-2008年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近5年来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变化,如表2.1。表2.1 2004年-2008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变化表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产量(万台)7328.882838375.4843390033.1比上年增长%1211.51.10.76.5资料来源:2004年-2008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以上数据整理,得出近5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图2.1 2004年-2008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变化图根据表2.1整理得出我国彩色电视机增长率变化折线图:图2.2 2004年-2008年我国彩色电视机增长率变化图从表2.1、图2.1和图2.2可以看出,我国彩色电视机的产量逐年增加,增长速度在2004年和2005年间较快,2006年与2007年增长速度较前几年相比缓慢,而在去年增长量继续提高。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以下是根据2004年-2008年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近5年来我国电冰箱产量变化,如表2.2。表2.2 2004年-2008年我国电冰箱产量变化表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产量(万台)3033.3829863530.94397.14756.9比上年增长%35.3-0.718.224.58.2资料来源:2004年-2008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以上数据整理,得出近5年我国电冰箱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图2.3 2004年-2008年我国电冰箱产量变化图根据表2.1整理得出我国电冰箱增长率变化折线图:图2.4 2004年-2008年我国电冰箱增长率变化图从以上图表看出,我国电冰箱的产量在2004年-2005年是处于下降状态。自2005年起到现在电冰箱的产量逐年增加,在2006年-2007年增长显著。以下是根据2004年-2008年国家统计局网站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近5年来我国空气调节器的产量变化,如表2.2。表2.3 2004年-2008年我国空气调节器产量变化表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产量(万台)6646.2267656849.48014.38230.9比上年增长%37.95.91.3172.7资料来源:2004年-2008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以上数据整理,得出近5年我国空调器产量变化的柱状图:图2.5 2004年-2008年我国空气调节器产量变化图根据表2.1整理得出我国空调器增长率变化折线图:图2.6 2004年-2008年我国空气调节器增长率变化图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空气调节器与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最大的不同点是产量的变化。空气调节器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从2004年到目前为止,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在2006年-2007年表现尤为突出。综上所述,我国家电行业整体发展规模已经较大,产量逐步增长,发展势头良好。然而由于目前国际形势的严峻,我国家电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导致出口总额下降。据海关统计,2008年1-2月,全国家电出口同比下降2.6%。2008年第一季度对于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15和10.3个百分点。因此,要使我国家电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就要认清国际形势和自身的不足,提高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家电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2.4 国际竞争对我国家电行业产生的影响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竞争的加剧,导致我国家电行业面临需求趋缓、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从而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而国外的发展环境对我国家电业造成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外资在我国家电业的投资状况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廉价的劳动力诱使外资纷纷加大对中国的投入,在经历了最初的水土不服后,一些大型跨国集团如索尼、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已扎根中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更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将其在中国境内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作为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目前,大型跨国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已逐步由制造中心向制造和研发中心转变,为国内家电企业学习和提高竞争力提供了机会。通过外资企业示范作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家电企业的技术水平、质量和服务。另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转移再一次扩大了出口量。据统计,我国家电业中三资企业不仅出口金额越来越大,而且占全国家电出口总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2005年l月到3月,三资企业出口额占家电商品出口额的60%以上。在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80多个企业中,外资、独资、合资的企业几乎占了二分之一,有60家之多。外资企业不仅企业数量多,出口金额也较大。在外资企业中有日本的富士公司、夏普公司、松下公司、富士通、三洋的合资厂,也有韩国的乐金、大宇、三星公司的合资企业,美国的惠而浦公司以及台商、港商在中国的合资、合作工厂,这些公司出口的商品有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电风扇以及众多的小家电商品8。2、外资对我国家电业结构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使其在原有的技术、资金、品牌优势上,又享有了中国企业具有的低廉劳动力资源和庞大市场优势,给中国家电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跨国公司涌入我国将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使本来已饱和的家电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次,跨国公司涌入我国将造成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并可能形成市场垄断;最后,跨国公司涌入我国将提高国内家电业的进入壁垒。大型跨国公司具有规模经济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且其单位利润远高于国内家电企业,他们在扩大市场份额后通过扩大规模、控制技术提高进入壁垒,遏制国内资金进入家电业,在很大程度上把握着国内市场。与此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环境更为开放,有利于家电业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整体素质,但同时也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家电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9。3、外资对我国家电业的冲击 WTO规则中有关投资措施的决议要求国内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开,我国将按照有关协议履行“放宽和完善外资政策”、“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义务。按照入世谈判的相关规定,我国在货物进口税、国内税、生产要素的采购、产品销售条件、基础设施使用等方面,给予外国企业不低于本国同类企业和产品的待遇,如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可直接销售到中国内地。国民待遇的实施给跨国公司提供了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的机遇,有助于外国资本通过直接投资跨过贸易障碍进入我国市场,从生产领域瓜分和控制国内市场。从各国拥有的发明专利来看,我国的家电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专利和商标注册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公司。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之后,我国家电企业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侵权而给出口带来巨大限制,这些都将大大降低我国家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0。总体来讲,中国家电业市场结构面对外资进入最大的问题是国内竞争过度、外国资本涌入和WTO规则增加了市场垄断和企业兼并的风险。面对我国家电行业自身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采取的政策应该帮助家电行业加快产业升级。3 家电行业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电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迅速变化,市场不断成熟并趋于全球化。由于国外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导致我国家电企业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进行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发展的必经之路。3.1 家电行业产业集中度低中国家电行业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的,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1989年以前,是中国家电业大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是过度竞争的形成阶段,主要表现为,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现象比较严重,生产能力明显过剩,产业组织出现分散化,企业获利能力普遍下降;1989年以后,是中国家电行业从过度竞争向有效竞争演进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经济性进入壁垒逐渐形成,市场集中度稳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国家电行业出现过度竞争,既有其深刻的体制性原因,也有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既有地方政府盲目上项目、上规模的不合理的因素,也有企业追求利润的合理性的一面11。例如,在空调行业,目前只有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行业集中度还在继续提高,而今年个别企业已出现经营困难,新科空调开始退出主流市场。从产品的行业集中度来说,空调的品牌集中度最高,洗衣机次之,冰箱最低。从趋势上讲,空调还在集中,洗衣机也表现出这种态势,而冰箱还不明显。在空调行业,正在从充分竞争阶段走向以格力为首的寡头垄断阶段。其中,格力领头,并逐渐甩开对手,美的紧紧跟上,近似双寡头竞争。第三名的海尔,在产品品质、渠道建设差距较大,开始掉队。而冰箱、洗衣机会有一个洗牌到位的过程。海尔一直占据着冰箱市场的头名,但并没有甩开对手,在洗衣机市场也是如此12。 总体来讲,在我国家电行业中除了几个大品牌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以外,其余的中小企业逐渐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市场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加大科研力度,加强产业升级势在必行。3.2 产品差异化程度低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是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产品差异化是一种有效地非价格竞争手段。导致产品差异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质量或设计方面的原因。第二,信息闭塞或不完整的原因。即消费者对所要购买的产品的基本性能和质量不了解(例如,不是经常被购买的或设计复杂的耐用品)引起的差异。 第三,由销售者推销行为,特别是广告、促销和服务引起的牌号、商标或企业名称的差异。第四,同类企业地理位置的差异。虽然产品差异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在不同行业中造成差异化的原因却有所同。在当今市场服务中,家电产品的个性化设计已经成为潮流,今后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将是多品种、小批量、高性能、个性化、人性化和功能多样化。这种市场需求就要求企业逐渐淘汰旧的生产方式,使一条生产线能生产出几十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国外的一些家电产品无论从外部造型还是内部的适用功能处处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而我国家电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