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练习(共5套).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1一、看拼音,写词语。二、把每组中不是同类的词语用“”画掉。1.滔滔不绝 依依不舍 欣欣向荣 顺顺溜溜2.无忧无虑 人山人海 学习学习 自言自语3.杞人忧天 精卫填海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三、课内阅读。“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1)语段写了铁罐对待陶罐的态度十分_,它认为陶罐会_,自己却会_,什么也不怕。(2)陶罐对铁罐却很友好,这从语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_”在文中画出来。(3)语段写了陶罐和铁罐的结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有什么不同,再写一写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陶罐: 铁罐: 明白的道理: 三年级答案:一、等待耕地骄傲懦弱鹿角池塘尘土欣赏二、1.顺顺溜溜 2.学习学习 3.精卫填海三、(1)傲慢破成碎片永远在这里(2)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不行了。(3)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铁罐:连影子也没见到。明白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不能骄傲。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2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称”和“禁”都是多音字。( )2.“传”共7画,第五笔是“丿”。( )3.“撒”在“撒手”中读s,在“撒种”中读s。(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津津()() ()边()际邯郸()() ()()蛇影1.和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和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2.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3.和词语一样,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还有_。三、课外阅读。木偶探海记木偶想量一量大海的深浅,它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它探海的结论:“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它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话没说完,全场乱了起来: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头也又蹦又跳。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胡编乱造的?”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不知道: 1.木偶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得出的结论是 2.听了木偶的话,为什么老蚌会笑,螃蟹会敲大锤,连石头也又蹦又跳? 3.结尾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联系上下文选一选。()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C.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三年级答案:一、1.2.×3.4.×二、有味无无学步杯弓1. 源源不断自由自在2. hándn3.守株待兔三、(1)海很浅(2)因为木偶对大海的认识是错误的。它没有真正深入到海里,所以认为海很浅。(3)C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3一、巧选关联词,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既又 因为所以1.( )明天有雨,( )我们不能去郊游了。2.这座桥( )坚固,( )美观。3.这种纸( )轻便( )好用。4.帛( )轻便,( )价钱太贵。二、我会翻译诗句。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译文: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译文: 三、阅读快车。粽 子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也彻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被汗浸湿,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了烧陶的艺人。天空泛了鱼肚白,粽子还在锅里滚。她把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她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分成几份,搁(g)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孩子们吃。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糯米里,吃完后,余香犹存。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密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因为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种“材料”耐心与爱心。1.填一填。_的大锅 _的面巾 _地渗进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试着仿写一个比喻句。 3.文中提到了很多时间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你家乡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三年级答案:一、1.2.3.4.二、1.请问附近哪里有卖酒的店家呢?放牧的小孩伸手指着远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2.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3.遥想兄弟们都插着茱萸登上高处,可惜单单缺少我一个人。三、1.巨型 湿湿 深深2.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不船,高高地挂在空中。3.体会到了家婆煮粽子的耐心与不易。4.吃粽子、赛龙舟等。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4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称”和“禁”都是多音字。( )2.“传”共7画,第五笔是“丿”。( )3.“撒”在“撒手”中读s,在“撒种”中读s。( )4.“兔走触株”中的“走”和现在“走”的意思是一样的。( )二、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的铁罐()的身段()的河流()地回答()地离开()地大叫三、阅读理解。木偶探海记木偶想量一量大海的深浅,它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它探海的结论:“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它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话没说完,全场乱了起来:老蚌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头也又蹦又跳。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胡编乱造的?”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不知道: 1. 木偶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得出的结论是: 2.听了木偶的话,为什么老蚌会笑,螃蟹会敲大锤,连石头也又蹦又跳? 3.结尾说“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联系上下文选一选。()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C.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三年级答案:一、1.2.×3.4.×二、骄傲匀称伟大谦虚飞快生气三、(1)海很浅(2)因为木偶对大海的认识是错误的。它没有真正深入到海里,所以认为海很浅。(3)C三年级上册语文练习5一、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津津()() ()边()际邯郸()() ()()蛇影1.和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和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2.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是_、_。3.和词语一样,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还有_。二、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换一种说法,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2.鹿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缩句) 3.照样子补充句子,具体写出人物说话时的样子。例:“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是谁帮我们打扫了教室呢?”同学们都 地问起来。三、阅读绝句片段,回答问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1.绝句是唐代诗人 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 、 、 、 、船。提到的四种颜色,分别是 、 、 、 。2.补充诗句。3. 写出后两句话的诗意。 三年级答案:一、有味无无学步杯弓1.源源不断自由自在2.hándn3.守株待兔二、1.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没什么可吵的。2.鹿把狮子甩在了后面。 3.奇怪三、1.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雪 黄 翠 白 青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