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高考语文【高一试卷】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6339384
资源大小:70.11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备战2024高考语文【高一试卷】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四川省南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變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想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泱而俱化”的境地(葸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B. 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 有人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D.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2.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观点明确,且都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B. 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 .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都有所论及。D. 两则材料都是学术类文章,以议论和说明为主,有科学严密的逻辑推导,所以很难读懂。3. 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 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本是思远之作,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B. 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C. 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D.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 下面这段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材料,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对此简要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硝烟下的流泉符浩勇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选自2020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苏“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和“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等内容凸显战场缺水形势严峻。B. 老苏和白连长精彩的对话描写,表现了老苏对敌我双方形势的精细分析,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进一步向前发展。C. “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说明老苏通过赠送物资才达成不经谈判而停火汲水的默契。D. “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把两包马蹄牌S国烟送到团部去化验的举动表现了我军不信任对方,行事谨慎考虑周全的风格。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双线并进,情节围绕“老苏取水”和“S国取水”事件展开,结构严谨,文脉清晰,中心突出。B. 小说开头对前沿阵地供应中断和汲水困难的叙述,为下文人物出场和情节展开做铺垫,后面白连长拾废罐头盒试探敌人的情节与之呼应,表现汲水难度的确很大。C. 小说将主人公老苏置于与白连长的不可调和的激烈矛盾冲突中,通过描摹他在矛盾冲突中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的性格。D. 小说结尾互送香烟的情节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带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却在情理之外,有狗尾续貂之嫌。8. 小说是如何塑造老苏这一人物形象的?请联系文本进行简要分析。9. 小说标题“硝烟下的流泉”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三、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常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逐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値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注】舁,yú,抬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上的字线标号填写到横线上。渊明尝往庐山A弘命渊明故人B庞通之赍酒具C于半道栗里之间要之D渊明有脚E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F舆既至欣然G便共饮酌_ _ _11. 下列对中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文中指州里掌管文书的小官。B. 解绶:绶,本义是指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的布带。其颜色不分贵贱。解绶,是解下印绶、辞去官职的意思。C.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文中说陶渊明用葛巾漉酒是为了批评他嗜酒如命,爱酒成癖。D. 谥号:古指人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并给予褒奖的文字。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如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B. 陶渊明仕途短暂。因家里贫穷,亲人年老,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卸职回家。此后,相继担任过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 陶渊明不慕权贵。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 陶渊明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部送到酒家,留作取酒之用。如果喝醉了,他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你可以走了。”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14. 结合文章,分析陶渊明不与檀道济交往的原因。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鹧鸪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5.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词开篇两句,由近及远地描绘了一幅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表现了词人谪居黄州的烦闷。B. 三四两句,词句对仗,工整严密。意境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隐约带着百无聊赖、自寻安慰的心境。C. 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词人乘兴游赏的快意,也暗表心中不平与无奈之情。D.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了人物雨后游赏欢快、闲适的心境,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16. 请从景物描写技巧的角度对“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两句进行赏析。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_,_”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2)曹操短歌行中用比喻修辞来说明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两句是“_,_”。(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以叠词描写村落和人们生活的安然自得。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音律和谐、_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诵,其中蕴藏的中国智慧也在_地滋润着一代代中国人,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节气的文化内涵。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与农业生产_,什么时候耕地、播种、除草收获,都要遵循节气之规。二十四节气的思想理念是人们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追求。历代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不断提高着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今天的我们能有与天地感应的一种诗意浪漫。当下,虽然很多节气已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多数人或许已经离农耕很远,但“二十四节气”却如润物无声的春雨,仍然浸润着百姓的生活,也滋养着我们的精神。走进“二十四节气”,向祖先学习,跟随节气生活,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中,体验中华民族独有的乐趣与美好,或可让寻常生活更加有趣,让有限的生命历程体验更加丰盈。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朗朗上口 耳濡目染 息息相关B. 字正腔圆 潜移默化 休戚相关C. 字正腔圆 耳濡目染 休戚相关D. 朗朗上口 潜移默化 息息相关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组是( )A. 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B. 不断提高着节气的内涵,今天的我们能有一种与天地感应的诗意浪漫。C. 不断提高着节气的内涵,使今天的我们能有与天地感应的一种诗意浪漫。D. 不断丰富着节气的内涵,今天的我们能有与天地感应的一种诗意浪漫。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比0战胜马来西亚队!在26日进行的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王者荣耀亚运版本决赛,中国队的6名青年将亚运史上的首枚电竞金牌挂在了胸前。从雅加达亚运会的表演项目到如今 , 电子竞技在国际体育赛场拥有了自己的赛道这都说明电子竞技的热潮已经到来。 ?这是很多人对电竞的误解。事实上,电竞选手恰恰与游戏玩家有着截然相反的状态。与传统体育项目选手一样,电竞职业选手也需要赛前备战,同时制定严格的作息和训练日程,还会进行反兴奋剂等相关规范的学习。电竞项目对身体素质有极高要求,讲究反应力和手速,可见想要成为职业选手,天赋和刻苦训练缺一不可。所以,人们应当更新观念, ,对电竞有正确的认识,是电竞发展的重要一步。登上亚运舞台,电竞成功“被看见”“被接受”,未来需要从业者踏浪而行、勇立潮头,更系统谋划、更细致工作。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 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波浪线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B. “呜”汽笛一声长鸣。开往春天的火车开动了。C.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D. 他等了十分钟他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八、材料作文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小说哦,香雪一文中,火车开进了台儿沟,给“香雪们”带来了很多新鲜事儿,让她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但火车同时也带来了喧嚣,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變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想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泱而俱化”的境地(葸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诗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学识。B. 唐宋诗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 有人认为,陆机提出“诗缘情”否定了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古老纲领。D. 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2.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观点明确,且都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清晰,条理清楚。B. 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 .当代人阅读优秀古典诗歌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两则材料对此都有所论及。D. 两则材料都是学术类文章,以议论和说明为主,有科学严密的逻辑推导,所以很难读懂。3. 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 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本是思远之作,王国维却将其作为“古今之成大事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之一。B. 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后人却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C. 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南宋爱国将领宗泽临终“诵此二语”,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D.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表明苏轼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 下面这段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材料,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结合材料二第一段的内容对此简要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答案】1. B 2. C 3. D 4. 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5. 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主观投入到词作中与诗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多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说法错误,“多是”不当,原文第二段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是举例证明“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价值观”,不存在范围、数量的判断。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且都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分析错误。材料一是总分总结构,材料二是总分结构。B.“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分析错误。材料二没有采用例证法。D.“以议论和说明为主”“所以很难读懂”分析错误。这两则材料主要以议论为主,没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也并不难懂。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补充论据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是“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ABC三项读者都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所以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D.“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仅仅是对原作的主旨理解,并没有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所以也就没有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第一段“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第二段“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第三段“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等内容分析,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二第二段“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第三段“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等内容分析,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第5题评析材料“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分析,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取了李璟词意境绝佳的两句词来鉴赏。结合第5题评析材料“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材料二第一段“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分析,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李璟词萧瑟秋景的描写中体会到女主角哀怨的心境。结合材料二最后一段“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第5题评析材料“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分析,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硝烟下的流泉符浩勇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水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在前沿断水三天之后,他带了一筐萝卜在敌人炮火封锁区前等待了一天一夜。第五天清晨,无名高地漫了一层浓雾,他安全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区,来到前沿阵地,只是萝卜太少,每人分了两个,轻伤员三个,战士们拿到萝卜后,连泥也顾不上擦,就吃了起来。老苏找到白连长,白连长正闭着眼贴在石壁上吸凉气,这个壮汉子听见响动睁开眼对他笑笑,算是对老苏送萝卜的表扬。“白连长,我想到下边山沟里汲桶泉水来。”老苏在白连长面前蹲下说。“什么?”白连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到下边提桶泉水来。”老苏要求着。“不行!”白连长忽地坐起来,“不行,对面敌人的几挺重机枪不是吃素的,你看”他拉老苏来到一个狭小的道口,在地上拾了一个废罐头盒,装上土,用力向山坡上甩去,霎时,招来了敌人轻重机枪的密集射击,连长说:“听见了吧!你就是铁人也休想取回水来。”“让我试试吧!”老苏还是要求去。“不行,我要对你的生命负责!”白连长恼火了。“你对我负责,我也要对全连负责,五天了没有喝上水,谁能受得了,你知道不少人渴得喝尿吗?”老苏和白连长争论起来。“我们没有水,敌人也没有水,他能忍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我们不是和敌人比赛谁耐渴,帝国主义要喝水,无产阶级也要喝水,两家都到了快要渴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去汲水?”老苏继续争辩。“小心敌人打你的冷枪。”白连长说。“他不让我们喝,他自己也喝不上,他让我们喝,我们也让他们喝,现在就看谁能主动采取行动,敌人既不愿意死,又不会主动去提水,现在正是我们采取主动的好机会。”老苏发表了见解。白连长觉得老苏讲得有些道理,向他点头,意思是你去试试。经过周密的布置,老苏开始行动了,在坑道里找了一只S国加仑桶(一种手提汽油桶),站在交通沟里,中午十二点钟,双方阵地都停止了射击,沉寂得连对面敌人的咳嗽声都能听见。他把水桶举过头顶,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用石块“当当”敲了五下,然后又把水桶放下,过了四五分钟,他又把水桶举到交通沟上部,暴露给敌人,又敲了十来响,S国兵没有丝毫动静,他们既没有射击,也没有投弹,好像装着没有看见一样。老苏心里有底了,他对白连长笑笑,白连长对机枪班长命令:“如果敌人开枪,你们轻重机枪一起掩护。”老苏冒着生命危险爬上交通壕,他高举着水桶,弯着腰观察地下可能埋下的地雷,顺着山坡向泉水走去,他步子稳健,没有丝毫惊慌,好像经常去汲水一样。对面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反常行动惊呆了,他们“咿里哇啦”地喊叫起来,一会,也从交通壕里爬出来一个黑人士兵,提着水桶向山泉走去。从此以后,想不到在敌我接壤地带竟出现了没有经过谈判就达成的停火地段。每天中午十二时,双方各派一人去泉边汲水。据说老苏曾送给那个黑人士兵两包大前门香烟,对方也回赠了两包马蹄牌S国烟,连里怕敌人在烟里施放细菌,送到团部化验去了,老苏觉得没有抽到S国烟开开洋荤,实在是一辈子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