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测试卷第六单元学情评估.doc
-
资源ID:96339659
资源大小:833.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测试卷第六单元学情评估.doc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鲲鹏(kn)濠梁(háo)兑命(yuè) 食马者(sì)B布衾(qn) 两鬓(bìn)大庇(pì) 沉塘坳(ào)C修睦(mù) 尽粟(lì)突兀(wù) 学学半(xiào)D骈死(pián) 槽枥(lì)相马(xing) 辗冰辙(ni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都)C亦若是则已矣(这样)D虽有至道(道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名为鹏其此之谓乎B其翼若垂天之云子之不知鱼之乐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不必藏于己D故曰:教学相长也故外户而不闭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A渔人甚异之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故人不独亲其亲 D策之不以其道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B盗窃乱贼而不作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亦若是则已矣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C马说的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为“唐宋八大家”之一。D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7在“传承百年薪火,书写奋斗青春”主题演讲比赛准备过程中,小文想辑录相关古诗文用作演讲素材,请你帮忙完成。(8分)类别出处名句坚守理想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_,(2)_。初心不改陆游卜算子·咏梅(3)_,(4)_。心系民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_,(6)_!“溯洄从之,(7)_”(蒹葭),追求理想的道路漫长遥远,充满了艰难险阻,但新时代的少年,当有“水击三千里,(8)_”(北冥有鱼)的气势,坚守理想,初心不改,心怀家国,在奋斗中绽放自己的青春光彩。8.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4分)当医生提议再做一次手术时,他冷淡而坚决地回答说:“不要了。已经够了。我已经把我自己的一部分血献给了科学,剩下的留给我自己做点别的事吧。”当天保尔就写信给中央委员会,请求帮助他在莫斯科找个住处,因为他的妻子正在当地工作,而且他本人再继续流浪也没有好处。他向党请求帮助,这是第一次。莫斯科苏维埃拨给他一间房子。他怀着一个永远不再回来的希望离开了医院。(1)以上文段选自_,小说的作者是_。(2分)(2)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保尔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简述他的一个事例加以佐证。(50字左右)(2分)9综合性学习。(6分)到2023年5月22日,袁隆平先生已经逝世二周年了。八年级(1)班设计了一个缅怀袁隆平先生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1)活动中,同学们看到画作一梦70年(如下图),激动不已。请你从构图要素的角度介绍这幅作品。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明,不超过120字。(3分)(2)袁隆平先生的言行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和”的思想。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探究“和”的具体内涵。(3分)材料一:袁隆平说:“国际上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都被我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根也在中国。有的人不理解,我就告诉他:人,除了吃饱肚子,还需要一股子精神,只有精神丰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体才能健康,事业才能做得长远。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材料二:“30多年前,我有幸在北方杂粳中心杨振玉先生带领下,在海南岛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中认识了袁先生。初次见面,先生对我们这些晚辈一点架子也没有,感觉非常亲切,对我们请教的问题,有问必答。”徐大勇回忆说。材料三: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 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二、阅读探究(4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题目。(4分)【甲】 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乙】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0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是五言古体诗,也是叙事诗;乙诗是五言律诗,也是送别诗。B 甲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C乙诗借孤蓬比喻友人漂泊生涯,“浮云”比喻难舍之情,“落日”比喻游子行踪不定。D甲诗藏问于答,将差吏形象融入老妇“致词”中;乙诗将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起。11“独与老翁别”和“挥手自兹去”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13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初设之年,断无千万明师。近年西学诸书,沪上刊行甚多,分门别类,大段已详。高明之士,研求三月,可以教小学堂矣。两年之后,省会学堂之秀出者,可以教中学堂矣。大学堂初设之年,所造亦浅,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三年之后,新书大出,师范愈多,大学堂亦岂患无师哉?(节选自张之洞劝学篇,有删改)【注释】沪上:上海的别名。造:造诣,成就。12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不知其旨也_ (2)教然后知困_(3)学学半_(4)大学堂亦岂患无师哉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教学相长也。(2)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14【甲】文以“嘉肴”与“至道”做A._,指出了B._的重要性;【乙】文张之洞认为创立大学堂所必需的“C._”是可以培养的。(3分)15请你结合【甲】文的观点,给【乙】文教小学堂的“高明之士”提建议,让他快速成长为可教中学堂的“秀出者”。(2分)(三)2022·吉林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3分)像雪山一样高峻马力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玉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此时的我,在雕塑前凝眸: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闪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染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雪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壮的史诗。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具有比神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訇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注释】峁(m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訇(hng):拟声词,形容大声。16阅读选文,填写下面表格。(4分)画面感受(1)感受到它明亮,生长着希望(2)感受到军民情深,彼此信任,相互鼓励萧克将军望着江水、篝火吟诗的画面(3)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攀越雅哈雪山的画面(4)17.统观全文,第自然段有什么作用?(3分)18选文第自然段描写现在石鼓镇人们幸福美好生活的用意是什么?(3分)19将文题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好不好?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四)2022·达州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中秋团圆,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向学笙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伴随着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中秋节如约而至。在贵州长顺,布依族农民携手收稻谷、打糍粑;在安徽宣城,家家户户忙着制蜜枣、迎中秋;在四川泸州,邻里聚在一起点桔灯、吃月饼同一片星空,赏同一轮明月,无数人通过各种方式迎中秋、庆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人忙前忙后,张罗着一顿久违的团圆饭;有人思乡心切,早早做好了回家的计划;有人遥寄相思,憋了一肚子的话在电话接通时不知从何说起_A_这个以团圆为意、以美满相宜的温馨时刻,始终月明九州,情暖人间。在中国人的精神原野上,总是高悬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的咏叹,也有怀远望乡、家国一体的共鸣。什么是团圆?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理解。或许是一桌子丰盛的宴席,或许是一块酥而不腻的月饼,或许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或许是一种山迢水远的牵挂然而无论如何,每一种团圆的方式里,都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对游子而言,这是一种心随远方的精神寄托,也是一种心有所属的文化约定。一次次别离时的叮嘱,让我们勇于追求远方;一声声团聚时的欢笑,让我们无比珍惜眼前。来去之间,是聚与散,也是舍与得。时移世易,在新时代的一撇一捺里,“团圆”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有的团圆是一种执念,无论多远,无论多久,都要找到你公安部“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已找回历年失踪被拐儿童4302名,其中超过60年的就有22名;有的团圆是一种致敬,骨肉分离,国人思盈,没有人会忘记你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累计700多名英烈魂兮归来;有的团圆是一种希望,疫情不回家,中秋我在岗,每个人都是家国一分子福建莆田学院300多名师生星夜集结,无数人假期里全员到岗。一些人的分离,换来另一些人的重逢;一群人的舍弃,换来更多人的获得。_B_这些与团圆有关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佳节是快意人生的“小确幸”,也是思接千载的大叙事。中秋时节,让我们更加确认了“家”的意义,更加懂得“团圆”的价值。人在,心在,家就在,幸福就在。当团聚超越一人一事的悲欢,当古老的文化记忆化作现实的身份认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这些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一定能赓续绵延。无论是阖家欢乐的团圆之夜,还是对影三人的相思时分,那些牵挂弥足珍贵,那些陪伴更显长情,那些奉献最是动人。中秋时节话团圆,重温个人的情感之余,也不妨审视一下家的担当、国的责任。这是“月圆情更圆”的含义,也是“千里共婵娟”的真谛。(选自“人民网”2021年9月21日)20文章第段写各地迎中秋的情景有何作用?(2分)21请梳理第段的论证思路。(3分)22第段和第段的顺序能否交换?请阐明理由。(3分)23下面与中秋有关的诗句放在文中A、B哪一处合适?请阐明理由。(2分)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我认为放在_处合适。因为_三、写作(50分)242022·东营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汪国真跨越自己要求:(1)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2)用第一人称,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3)立意要明确,表达有深度,不少于600字。(4)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答案一、1. A点拨:B项“庇”应读bì;C项“粟”应读sù;D项“相”应读xiàng。2. B点拨:B项“全”的意思是“完全,完备”。3. D点拨:A项“其”的意思分别是“代词,它的”和“副词,表推测,大概,或许”;B项“之”的意思分别是“结构助词,的”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于”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到”和“介词,在”;D项“故”的意思都是“连词,所以”。4. B点拨: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B项,古今异义词,不是词类活用;C项,名词作动词,以为亲;D项,名词作动词,用马鞭驱赶。5. C点拨:A项“怒”,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B项“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D项“是”,古义:这样;今义:对,正确。C项“辱”,古今义相同。6. A点拨: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7. (1)拣尽寒枝不肯栖(2)寂寞沙洲冷(3)零落成泥碾作尘(4)只有香如故(5)安得广厦千万间(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7)道阻且长(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8.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示例: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保尔腿部受伤并得了伤寒,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战胜了困难。9. (1)示例:画的左边,老年袁隆平站在比人还要高的稻子下面,肩搭白毛巾,手抓稻穗,眼看右边。右边是青年袁隆平,一手夹着书本,一手举着稻穗。画面的远处太阳照亮稻田,画的下方,书写着“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2)在对自己方面,“和”指不追名逐利,淡然知足;在对他人方面,“和”指和蔼亲切,不藏私;在对世界方面,“和”指和平、和谐,推动世界和平,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二、(一)10. C11. 示例:“独与老翁别”既有老翁的孤苦(或:无奈),也有诗人的同情;“挥手自兹去”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不舍。(二)12. (1)味美(2)困惑(3)同“敩”,教导(4)表示反问,怎么,难道13. (1)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每个省拜访寻求几个人(来做老师),也还是可以得到的。14. A类比B学习C明师/千万名师/师15. 示例:正如【甲】文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明之士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困惑和不足,继续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自我反思,自我勉励,从而更快地成长为“秀出者”。(三)16. (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碑身的画面(2)红军雕塑与船工雕塑相望的画面(3)感受到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4)感受到红军像苍鹰一般勇敢无畏的精神17. 交代背景;引出下文;为后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挡的革命气势做铺垫。18. 与第自然段内容相照应;通过今昔对比,突显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情。19. 不好,文题像雪山一样高峻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雪山烘托红军将士高大的形象,高度赞美了红军将士坚韧顽强的品质,以及不怕牺牲、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突显了主题,耐人寻味。如果改为参观石鼓镇纪念馆,只交代地点和事件,不能突显主题,没有了原文题的表达效果。(四)20. 引出本文的论题“中秋团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1. 首先提出观点:在新时代,“团圆”有了更具体更现实的表达。然后依次论述了“有的团圆是一种执念”“有的团圆是一种致敬”“有的团圆是一种希望”。最后总结全段,得出结论:这些与团圆有关的故事,是敬业奉献的价值追求,更是一种高尚境界。22. 不能交换,这两段是按由“小家”到“大家”的逻辑顺序排列的。第段论述了家庭之间的中秋团圆情感。第段论述了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团圆境界。23. 示例:A“阴晴圆缺都休说”紧承前面的“不知从何说起”,“人间好时节”引出后面的“温馨时刻”。三、24. 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