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
-
资源ID:96346402
资源大小:36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x
丰南区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题号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一二三四得分第一部分(16题 22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通过写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 , 。(4)木兰诗中,“ , ”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纪昀河中石兽)2.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忏悔 伶仃 毋宁(wù) 千钧重负(jn)B.案牍 遗撼 吞噬(shì) 海市蜃楼 (shèn)C.厄运 羸弱 炽热 (chì) 忧心忡忡(chng)D.烧灼 迟钝 舷窗(xián) 屏息凝神 (píng)3. 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想起战争年间颠沛流离的生活,心中不免一阵酸楚。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诲人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C.自疫情发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为自己抗疫不力推卸责任,企图将这个“锅”扣在中国身上,并且非常无理地要求中国赔偿,美国这是要欲盖弥彰吗?D.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暗寓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4.下列加点的短语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A.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B.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C.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D.“落日”飞船不是飞向天空,而是潜入地球深处。5.七(1)班将组织“孝亲敬老”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任务(4分)(1)知孝道: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2分)(2明孝义:请仿照所给例句写一句话,把你对“孝”的理解表达出来。(2分)例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仿句:6.名著阅读(5分)(1)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红海、 、 等海域后到达南极。(2分)(2) 海底两万里结尾中写道:“有一天学术进步,这海底是要变成可以自由通行的。”如果有可能实现海底旅行,你最想亲历书中哪一个章节里的情景?请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阅读感受简要说明。(3分)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 B.价值千万的珍珠 C.沉默的大陆 D.章鱼答:第二部分(721题38分)一、阅读诗词,完成78题(4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前两句通过“前”“后”“古”“今”的对比,表明时间一去不复返。B后两句通过“天地之悠悠”和“独”的对比,写出了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C整首诗情景交融,不仅有对幽州台的具体描写,也有直接的情感的抒发。D这首诗语言苍劲奔放,句式长短参差,增强了艺术感染力。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1题(11分)犬救幼女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滇南杂志)【注释】驯:温顺。 不及:赶不上。 薄暮:接近傍晚。 济:帮助。 乃:竟然。 邑人:县里的人。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俄大雪。俄: (2)竟不见女。 竟:(3)亦无济于事。于: (4)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 是:10.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幼女随之不及”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孔子云:何陋之有?C.莲,花之君子者也。D.康肃笑而遣之。1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标三处(1分)。复 邀 邻 人 寻 之 见 女 卧 大 树 下 犬 倚 偎 在 旁 乃 不 死。1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女与犬俱不见。译文:(2)以为女或溺水。译文:13.短文结尾写到“邑人无不称奇”,你觉得“奇”在哪里?(2分)答: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1分)牡丹的拒绝张抗抗(1)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2)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3)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4)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5)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6)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7)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8)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9)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10)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11)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12)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13)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14)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15)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16)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牡丹之美,惊世骇俗。 (17)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有删改)14.你从“牡丹拒绝寒冷”中读出牡丹具有哪些品质,用原文回答。(2分)答:15.选文多采用第二人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16.选文对想象中的牡丹花开的景象进行了描写,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答:17. 请说一说文章标题的妙处。(3分)答: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0分)闻一多先生汪曾祺(1)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记得是个姓夏的木刻家所刻),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2)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从拓东路(工学院在昆明东南角的拓东路)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闻先生讲课,真是“神采奕奕”。他很会讲课(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但不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而又文词生动。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第一流的演员。他教过我们楚辞、唐诗、古代神话。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的东西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用毛边纸墨笔手摩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昆中北院的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3)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4)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5)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闻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6)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现在有一块碑),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选自修髯飘飘,有删改)【注】闻一多于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18. 文中第(2)段,作者说“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闻一多先生课的特色体现在哪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答:19.文章第(3)段画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答:20.请说说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3分)答:21.作者在结尾提出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你赞成这个建议吗?说说理由。(2分)答:第三部分22.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6 22分)1.(7分)箫鼓追随春社近;会当凌绝顶;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可据理臆断欤? 2.(2分)C 3.(2分)B4.(2分)A5.(1)(2分)示例一:百善孝为先 示例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示例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示例四: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恶的人。示例五: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2)(2分)示例一:孝是设身处地的理解,孝是心动行动的付出。示例二:孝是知恩顺意的回报,孝是春去秋来的坚持。(字数相同,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6.(1)(2分)地中海、大西洋(2分)。 (2)(3分)能较准确概括事件的经过。(2分)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1分)示例一:选A,在海底平原上散步这一节里,阿龙纳斯一行三人第一次穿上潜水服,走出“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跟尼摩船长欣赏海底美景。海水非常清澈,阳光照射下来,可以看见各种美丽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脚踩海底草坪非常柔软。我在阅读时就对这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向往。示例二:选B,价值千万的珍珠这一节里,尼摩船长带阿龙纳斯三人来到印度洋的珠母沙,数以百万计的珠母在这里繁殖,场面壮观,他们还见识了洞穴里一直孕育着价值千万的珍珠的珠母,最后尼摩船长在黑鲨嘴下救起采珠人并送他珍珠。尼摩船长无语伦的胆略和对一个落难者无私的帮助让我钦佩和感动,我希望在这里游览时能再一次感受到阅读时的那种激动。示例三:选C沉没的大陆这一节,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黑夜中来到了一个传说中沉没的古老城市的废墟,废墟上还有熔岩在喷发。一个古老的地名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的回忆,在此陷入沉思。我希望也能向他们一样,在广袤的废墟上思考悠久的历史和短暂的人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示例四:选D,章鱼这一节快要接近海底旅行的尾声里,在经历了缺氧的生死考验后,他们又一次遇到了危险,七只巨大的章鱼围困了诺第留斯号,尼摩船长带领大家与章鱼搏斗,一名船员不行被章鱼卷走,船长留下了眼泪。读到这里,我觉得海底旅行是勇敢者的行动,我喜欢冒险,希望能感受那一份惊心动魄。第二部分7.(2分)C8. (2分)表达了诗人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怀才不遇、时不我待的孤独(1分)和悲凉。(1分)9.(4分) 不久,一会儿 最终 对 这,这个 10.(2分)D11.(1分)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12.(4分) 女儿和狗都不见了 (与,俱,各1分) 认为女儿或许被水淹死了 (以为,或,各1分)13.在山里,赶上下大雪,女孩夜里睡在大树下却没有死;犬忠诚、通人性。(意思对即可,2分)14.(2分)进一步突出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品质。15.(3分)采用第二人称,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表达更亲切,更能产生情感的共鸣,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更具感染力。(答出1点1分,2点3分 )16.(3分)示例:修辞角度:“犹如解冻的大江”“火热的激情”“积蓄了一年的精气”等运用拟人、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牡丹花开,气势宏伟、生机勃勃,表达作者无限赞叹与崇敬之情。写作方法:寓情于景。通过想象,具体生动地描写牡丹花开宏伟壮丽的景象,在描写中,用“火热的激情”“辉煌与灿烂”“那般宏伟”“那般壮丽”等词句,自然流露作者的赞美与崇敬之情。语言特点:运用对称句式,更加突出了牡丹花开的气势和生机,使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更加强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语言充满气势。同时,“排山倒海”“惊天动地”“倾国倾城”“国色天香”等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语言凝练,用词典雅,富有诗意美。(任选一点,意思对即可。)17.(3分)作者用“牡丹的拒绝”作标题,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全文内容点明主旨,表达了对人格自由与尊严的赞美。(每点1分,共3分)18.(3分)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考证,讲得层次分明,文词生动,引人入胜,逻辑性很强;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讲唐诗,运用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讲古代神话,借助自己临摹石刻画像。(答出3点即可)19.(2分)不能。这几句话写出用笔的独特、写出的字独特、带学生学习的方式独特,铅笔速写独特,冶印独特(1分)。删去后不能充分体现闻一多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1分)。20.(3分)治学严谨、个性很强、热爱祖国、追求民主、坚毅潇洒。(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21.(2分)赞同。因为在闻一多牺牲的地方另立雕像,是对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先生罪行的控诉;最好是立“铜像”,更能体现闻先生刚强的个性;没有胡子,代表抗战胜利了。(写出两点即可)第三部分22.作文40分。评分标准参考中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