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第四部分第四章第二节中考作文升格训练.docx
第二节中考作文升格训练一、作文升格训练(一)归途 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唉,怎么还不下课呢?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下楼来,驾上小单车,飞也似的冲出校门。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 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 “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怎么啦?我来帮帮你!”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 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 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旁。哇,好多可口的菜啊! “娟儿,快吃。在学校总是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 “知道,妈,您也吃呀!”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双眼,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 “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要注意身体,临近期中考试了。”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 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1.阅读本篇作文后,你认为可给多少分?(满分100分)2.你觉得本文有哪些可取之处?(列举两三点)3.你认为本文有哪些不足之处?(适当评价或修改)(二)上苍的恩惠 看到“感谢”这个题目,我认为值得一写的内容很多很多,我想感谢父母,想感谢老师,想感谢朋友,但我最想感谢的是书!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把很多图画书放到了我面前。书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唐诗,有童话,有科幻小说,还有一些拼音识字书,这大概是我最早对于书本的记忆吧。再大那么一丁点儿,父母就给我买些西游记格林童话之类的书,让我自己翻着看。在书的影响下,我逐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时常想,长大了,一定要当一个世界上医术最高明的医生!要当一个世界上知识最渊博的老师!要当一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 上小学后,我们开始学习唐诗宋词。那时,我们每天学习一首。在学校里,老师带我们读,给我们讲诗里的故事;回家后妈妈也总是要我背书。读多了,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为诗人的英雄气概而流出感动的泪水,也会为诗人的人生愁绪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诗人营造的意境。 进入中学后,读的诗词与文学名著更多了,我不仅学会了选择,还学会了思考。读水浒传,我对武松、林冲、吴用、鲁智深等人物的印象最深;后来又读了红楼梦,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物的印象最深。我还读过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作品。3年时间,我读了800多本小说,写了200多万字的日记。这些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优美的文字,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书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我真想大声地对所有人说:“书,我爱你!书,我想你!书,我感谢你!”1.阅读本篇作文后,你认为可给多少分?(满分100分)2.你觉得本文有哪些可取之处?(列举两三点)3.你认为本文有哪些不足之处?(适当评价或修改)(三)最美丽的心灵 小时候,我的表哥有一段时间寄宿在我们家。奶奶原来是很疼我的,但自从表哥来住了之后,奶奶对我的态度完全改变,她总是给表哥好吃的,而往往会忽略我的存在。渐渐地,我就对奶奶产生了一种厌恶之情。 每次放学回家时,我都会向奶奶问好。而这次,我故意不和奶奶打招呼。当时,我可以看出奶奶内心是莫名的疑惑。于是,她给表哥做的饺子分一半给我,可我就是不领情,埋怨地说:“这是给表哥吃的,我是不会夺人所爱的!”这时,奶奶慢慢地挪着脚步,吃力地扶着栏杆,走到楼下。她还和蔼地说:“以后有好吃的会留一份给你。” 我当时很想帮奶奶一把,却小声说:“谁叫你对表哥特别好,自讨苦吃!” 奶奶虽然听到我抱怨的话,但她并没有放弃对我许下的承诺。每天,她都不忘给我留一份早餐。所以,我对奶奶的态度也转变了,没有以前那么恨奶奶。 但是,生活仍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令人感受到不愉快。周末的一天,我在楼下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这时,表哥走过来,他说:“这部动画片不好看,我要转台。”我不肯,于是扭打起来。奶奶见此情形就说:“不要再打了,你让给表哥看,我给你做好吃的。”说完这番话,我很委屈:“为什么我不能看电视?” 有一天,我终于从妈妈口中知道了真相:原来表哥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时,我可以理解奶奶当时的心情。为什么我每次跟表哥作对,奶奶偏帮他;为什么我每次发奶奶的脾气,她都大方地原谅我。 奶奶的心灵是多么美啊!1.阅读本篇作文后,你认为可给多少分?(满分100分)2.你觉得本文有哪些可取之处?(列举两三点)3.你认为本文有哪些不足之处?(适当评价或修改)二、升格前后比较(一)归途原文升格上完这节课,我就可以回家了。唉,怎么还不下课呢?(开头包含必要的交代和铺垫。) “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把书包往肩上一甩,三步两步下楼来,架上小单车,飞也似的冲出校门。(一连串的动词,具体而又形象。)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突然一下子撞了前面的老太太一下。老太太回头望着我,说:“孩子啊,你骑车可一定要注意点啊!撞着了人可不是好玩儿的呀!”我抱歉地一笑,赶紧向前骑去。(“撞人”旨在突显“我”心情急切,但老太太的话太规范,不符合其年龄和身份特点。)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地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可半天也没弄好。“怎么啦?我来帮帮你!”我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同学戴文强。他三下两下就把我的车子弄好了。我跳上车,又向前冲去。(心情由轻快、高兴陡转为焦急,但本段写得过于简略,渲染不够。)嘿,上完这节课,就可以胜利大逃亡回家啰。最后一节课可真有魔力,不知是我屁股上长了刺儿,还是怎的,辗来辗去就是坐不住。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瞄瞄窗外,唉,打铃人被鬼抓去了?“丁零零”打铃人从地狱归来啰!我把书包往背上一甩,三步两步荡下楼,架上小单车,飞也似的冲出校门。在清脆的铃声中快速穿过拥挤的人群,猛地刹车在那个时髦女郎脚后跟处,擦了旁边的老太太的胳膊,老太太摇头叹气地说:“现在的孩子”话未说完,我扮了个鬼脸,抱歉地一笑,溜之大吉。今天的天气随人心,阳光明媚好个春,太阳公公笑咧了嘴,春风婆婆乐懒了身。蜜蜂“嗡嗡”飞在路旁异常耀眼的油菜花间,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在今天怎么变得如此悦耳?春姑娘最善解人意,把归途装扮得如此美丽。真不明白今天哪来这么大劲儿,车轮在不停转,越转越欢,我已遥遥领先了。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哼曲儿”,孩子们非常典型的高兴之举。)啊,快了,快了!村口站着的是妈妈。“娟儿,回来了?”妈妈向我挥着手。(这一段表明是亲情在召唤着“我”。)回到家里,我放下自行车和书包,直奔饭桌旁。哇,好多可口的菜啊!(“回到家里”,表明已不再是“归途”上的事了。文章循此继续叙写下去,实为离题。这是本文的重大失误之处。)“娟儿,快吃。在学校总是冷菜,在家可得多吃点,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妈妈一边往我碗里夹菜,一边抚摸我的头,“看,又瘦了。”“知道,妈,您也吃呀!”我看着妈妈日益消瘦的脸庞,深陷的双眼,霜染的白发,心里一阵酸。(这一段和上一段侧重表明母爱的无私。下一段侧重表明父亲的关爱。若硬要表现父母之爱,宜于将有关情节插叙在“归途”中间。最好还是舍去。)“现在学习抓得挺紧吧?可不能松劲儿。要注意身体,临近期中考试了。”爸爸的话很平静,却饱含着无限深情,很深沉。多好的父母,多好的家啊!我想。“咔嚓”,怎么了?见鬼,链条掉了。我急忙跳下车,摆弄起来。看着别人哼着小曲急驰而过,脸上不觉冒出了汗珠。越急越出乱,那车非但没弄好,还摔了几跤,车头也歪了。脸上汗珠越来越多,竟不断往下滚。啊,来了救星。“老同学,帮帮我吧!”能干人到底能干,几下子就弄好了。我连声谢也没说,跳上车,冲向前去。一路急驰,我竟也不觉哼起了不知名的小曲儿:“真呀真快活”引得过往的行人纷纷抬头望着我。我才不管那些呢,“时人不知余心乐,南腔北调表我心”嘛!噢,快了,快到家了!你看,村旁的杨柳树下,依稀站着一个人。不用问,那一定是我最亲爱的老妈!“妈妈,我回来了!”我用力一踩,急速向村口冲去。分析:这篇文章选材有点生活气息,笔端流露着真情实感。但作者在写作中过于讲究叙事的完整,结果导致详略失当,湮没了文章的重点。以时间、地点等为标题的作文,对文章的写作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必须是在相应的时间或地点里发生的事。“归途”二字作为标题,要求我们应该将归途之中的所行、所见、所思、所感作为叙写的重点。原稿详写了发生在家中的“餐桌关爱”一事,这件事在生活中确有其事,但它显然不是“归途”上发生的事,与题目要求相左,因此必须大胆舍去。本文的修改,应该将选材和详写锁定在“归途”中。宜用“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作为线索,选好典型细节,调动多种描写手法,强化心理活动描写,以收到切合文题、突出重点、感染读者的良好效果。分析:围绕“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景物映衬等手段,将“我”在归途中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思刻画得具体而又感人。瞄窗外、掉链条等情节使文章具有曲折、跌宕之效。文章中以短句为主,与本文或急切思归、或轻快而行的内容相映成趣,别有情味。(二)上苍的恩惠原文升格看到“感谢”这个题目,我认为值得一写的内容很多很多,我想感谢父母,想感谢老师,想感谢朋友,但我最想感谢的是书!(语言显得空泛无力。)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把很多图画书放到了我面前。书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唐诗,有童话,有科幻小说,还有一些拼音识字书,这大概是我最早对于书本的记忆吧。再大那么一丁点儿,父母就给我买些西游记格林童话之类的书,让我自己翻着看。在书的影响下,我逐渐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我时常想,长大了,一定要当一个世界上医术最高明的医生!要当一个世界上知识最渊博的老师!,要当一个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语言司空见惯,无新意。)上小学后,我们开始学习唐诗宋词。那时,我们每天学习一首。在学校里,老师带我们读,给我们讲诗里的故事;回家后妈妈也总是要我背书。读多了,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因为诗人的英雄气概而流出感动的泪水,也会为诗人的人生愁绪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神往于诗人营造的意境。(这组排比句用得不错,写出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进入中学后,读的诗词与文学名著更多了,我不仅学会了选择,还学会了思考。读水浒传,我对武松、林冲、吴用、鲁智深等人物的印象最深;后来又读了红楼梦,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人物的印象最深。(内容太浅。若能结合书本的内容做简要分析,可以展示自己丰富的知识。)我还读过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作品。3年时间,我读了800多本小说,写了200多万字的日记。(假话往往会令人生厌!)这些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优美的文字,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书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书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我真想大声地对所有人说:“书,我爱你!书,我想你!书,我感谢你!”(真实的情感无须喊口号。)我感谢上苍,它赐予了我生命,让我降临于这滚滚红尘中,能够感受父母的关爱,享受家庭的温暖;我更感谢书本,它赐予了我丰富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文化的魅力。我牙牙学语时,父母就给我看红红绿绿的娃娃画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故事,这大概是我最早对于书本的记忆吧。再大那么一丁点儿,父母就给我买些西游记格林童话之类的书,让我自己翻着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因为有美丽的童话相伴,我孩童时代的笑容里多了几分美丽。上小学后,我开始接触到唐诗宋词。那时,爸爸是我的向导,我还清楚地记得他吟诗的情景。开始,我只是浅显地读一读、背一背。读多了,我就学着体味诗的意境。我会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气概而流出感动的泪水;也会由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人生愁绪而发出一声声深深的叹息;当然,我也会向往“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在我看来,唐诗有一种畅快奔腾的潇洒,宋词有一种曲折含蓄的凄凉。进入中学后,我读的书更多了,而且喜欢思考了。我喜欢剖析书本内在的思想,喜欢品味作品的艺术价值。读水浒传,我感到了农民的力量,也总结出了他们失败的原因;读西游记,我认识到,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读红楼梦,我被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真情感动“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虽然不是满腹经纶,但我仍然感谢上苍的恩惠,感谢书本,是它让我不断成长。分析:这是一篇考场三类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通顺,但作者没有把握住“书给我带来的收获”这一写作重点,缺少活泼的情节与细腻的描写,语言平铺直叙。具体地说存在的问题有4个方面:1.开头和结尾的文字人云亦云,没有个性色彩,缺少吸引力;2.第二段叙述有关理想的文字,与前后文的内容关联不大,有做作之嫌,而且阅卷老师对这种“喊口号”的写法较为反感;3.后面的几段文字写了自己读过的不少书,却没有把这些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写具体;4.内容失实,“3年时间,我读了800多本小说,写了200多万字的日记”,显然是假话。结尾的“爱你”“想你”“感谢你”是套话。分析:文章以时间为线,从童年时对童话的喜欢,小学时对诗词的感悟,写到进入中学后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较为全面地反映出了作者由“读”“背”到“思”的成长过程,脉络十分清晰。升格文较好地解决了语言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对开头与结尾做了较大修改,突破了传统笔法,用极富诗意的语言引出主题,用美好的诗句收束全文,文采飞扬;中间叙写自己读书经历时,名言警句信手拈来,诗词歌赋自然引用,充分展现了小作者丰富的知识。另外,对几处失真点也做了恰当的修改,使文章显得真实可信。(三)最美丽的心灵原文升格小时候,我的表哥有一段时间寄宿在我们家。奶奶原来是很疼我的,但自从表哥来住了之后,奶奶对我的态度完全改变,她总是给表哥好吃的,而往往会忽略我的存在。渐渐地,我就对奶奶产生了一种厌恶之情。(叙述平淡,缺少伏笔。)每次放学回家时,我都会向奶奶问好。而这次,我故意不和奶奶打招呼。(对厌恶的描写不够生动。)当时,我可以看出奶奶内心是莫名的疑惑。于是,她给表哥做的饺子分一半给我,可我就是不领情,埋怨地说:“这是给表哥吃的,我是不会夺人所爱的!”这时,奶奶慢慢地挪着脚步,吃力地扶着栏杆,走到楼下。她还和蔼地说:“以后有好吃的会留一份给你。”我当时很想帮奶奶一把,却小声说:“谁叫你对表哥特别好,自讨苦吃!”奶奶虽然听到我抱怨的话,但她并没有放弃对我许下的承诺。每天,她都不忘给我留一份早餐。所以,我对奶奶的态度也转变了,没有以前那么恨奶奶。(人物描写不够细致、生动,没有对后文突出心灵的美有所暗示,感染力不强。)但是,生活仍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令人感受到不愉快。周末的一天,我在楼下看电视,看得津津有味,这时,表哥走过来,他说:“这部动画片不好看,我要转台。”我不肯,于是扭打起来。奶奶见此情形就说:“不要再打了,你让给表哥看,我给你做好吃的。”说完这番话,我很委屈:“为什么我不能看电视?”有一天,我终于从妈妈口中知道了真相:原来表哥有先天性心脏病!这时,我可以理解奶奶当时的心情。(没有写出人物恍然大悟的神情或心理,过于平淡。)为什么我每次跟表哥作对,奶奶偏帮他;为什么我每次发奶奶的脾气,她都大方地原谅我。奶奶的心灵是多么美啊!(点题,突出中心的力度不足。)小时候,我的表哥有一段时间寄宿在我们家。奶奶原来是很疼我的,但自从表哥来住了之后,奶奶对我的态度完全改变,她总是给表哥好吃的,而往往会忽略我的存在。每次看到奶奶那写满愁云而又欲言又止的脸,我都会莫名觉得那是她对我的忽略怀有的深深歉意。渐渐地,我就对奶奶产生了一种怨恨之情。每次放学回家时,我都会向奶奶问好。而这次,我故意不和奶奶打招呼。我还故意在她面前把书包往沙发上用力一甩,然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地边用力按遥控边对奶奶瞪眼。奶奶转过身去,同样是一言不发地望了望正在洗碗的表哥,然后默默地帮我整理书包。从她头顶上垂下的白发在纹路纵横的脸上招摇,仿佛风中摇曳的枯草。“饿了吧?快吃饺子!”可我就是不领情扭过头爱搭不理地说:“这是给表哥吃的,我是不会夺人所爱的!”奶奶愣了一下,和蔼地对我说:“以后有好吃的会留一份给你。”说完慢慢地挪着脚步,吃力地扶着栏杆,走到楼下去。从此以后,她都不忘给我留一份早餐。所以,我对奶奶的态度也转变了,没有以前那么恨奶奶。但是,生活仍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令人感受到不愉快。周末的一天,我和表哥为争看电视而大打出手。奶奶见此情形连忙焦急地说:“不要再打了,你让给表哥看,我给你做好吃的。”我很委屈,大声地对她咆哮:“为什么我不能看电视?”直到有一天,我终于从妈妈口中知道了真相:原来表哥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久久不能回过神来,脑海里反复出现的是奶奶那写满愁云而又欲言又止的脸,还有我那任性固执的言语和举动。为什么?为什么我那么自私?为什么总是一次次地用锋利的语言刺伤奶奶?我终于在悔恨的泪水中明白:为什么我每次跟表哥作对,奶奶偏帮他;为什么我每次发奶奶的脾气,她都大度地原谅我。奶奶的心灵是多么美啊!因为那种美包含着最伟大、最无私也是最纯洁的爱。分析:原文叙事清楚,能看出奶奶心灵的美,但“最美”不突出。从全文看,文章过于平铺直叙,叙事太平淡,没有感染力。缺少对人物的细致描写,可以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如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从写法上看,前后文缺少呼应,结构不够严谨、细致,可以适当运用伏笔或暗示的方式,使文章中心突出,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分析:升格后人物描写更生动细致,具有感染力。如“我”厌恶奶奶,对“我”的动作、神态刻画很细致;而面对“我”的胡闹,奶奶一如既往地爱“我们”的动作、神态同样刻画得很细致。另外,奶奶的神态、动作描写都暗示了奶奶对表哥好是另有原因的,在文章的构思上颇有心思。修改后,通过对人物细致的刻画,前后文的暗示交代,更突出奶奶的心灵“最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