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十四、虽有嘉肴.docx
十四、虽有嘉肴礼记作家作品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本文选自礼记正义。课文译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的地方。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困困惑。自反自我反思。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文章解读一、内容主旨本文论述了“教”和“学”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告诉人们:“教”和“学”可以相互促进,学的人获得进步,教的人也得到提高。二、结构图解三、写作特色1.多使用对偶句。文章共五句,其中三句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2.文章贯通,逻辑性强。先以“嘉肴”类比“至道”,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意贯通,层层递进。 考点归纳系统提升1.掌握重点字词。(1)虽有嘉肴虽:即使 (2)不知其旨也旨:味美 (3)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4)不知其善也善:好处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所以 (6)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7)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 (8)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 (9)其此之谓乎其:表示推测,大概 (10)学学学半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学:学习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2处)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默写。(1)虽有嘉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虽有嘉肴中一文中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在虽有嘉肴中,作者运用类比的方法,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自然引出“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也”的道理,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5.内容理解。(1)虽有嘉肴是一篇层次分明的说理短文,首先通过“嘉肴”和“至道”的类比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从“学”和“教”两方面谈它们的作用分别是“知不足”和“知困”,并揭示由此产生的效果是“自反”和“自强”,然后得出结论“教学相长”。最后引用兑命的话加以佐证。 (2)文章结尾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何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话,展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论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或:教学相长)。6.写作手法。(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什么作用?设喻类比,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做铺垫,也使得道理浅显易懂。(2)本文作者的论证思路是什么?首先以类比论证的方法切入话题,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指出“教”和“学”的关系;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佐证。7.拓展延伸。试结合现实的学习经验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