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2篇陋室铭.docx
-
资源ID:96348118
资源大小:133.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分层精练-文言文阅读第2篇陋室铭.docx
第2篇陋室铭(统编教材七下第17课)一、精练课下注释1名:出名,有名2灵:神异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句: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5鸿儒鸿:大译句:博学的人。6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7调素琴调:调弄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译句:弹琴。8无丝竹之乱耳译句: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9无案牍之劳形案牍:指官府文书 形:形体、躯体译句: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二、一词多义1上2素3色三、重点句子翻译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答案】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答案】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1文章主旨句是哪一句?有何作用?【答案】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表明:一是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之简陋;二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添了光彩。2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不矛盾。“调素琴”“阅金经”是指高雅的生活,“丝竹”“案牍”借指世俗的纷扰。这表明作者想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高雅生活。一、(2014·河南备考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二)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A名B上C劳D足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答案】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意思对即可。2分)(2)孔子云:何陋之有?【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3语段(一)中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案】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暗示陋室不陋。(意思对即可。2分)4与语段(一)相比,语段(二)在表现居室环境清幽宁静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2分)【答案】用无人来访和鸟的啼鸣衬托环境的清幽宁静。(意思对即可。2分)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一)陋室铭全文(二)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节选自宋濂阅江楼记)注:京城:当时明朝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上:指明太祖朱元璋。锡:赐。万方:天下。安:使安居乐业。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用以享乐所建的楼阁。齐云:即齐云楼,唐曹恭王所建。落星:即落星楼,吴嘉禾元年所建。一旋踵间: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有龙则灵灵:神异。B往来无白丁 白丁:不识字的人。C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D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名:名字。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意思对即可。2分) 3请根据下面链接材料,分析语段(一)在语言风格上体现了铭文的什么特点。(3分)【文体知识链接】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语言具有以下特点:讲究对仗,多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文辞精练,体制短小。【答案】以骈句为主,句式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既整齐又富有变化,节奏铿锵;通篇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音韵和谐;文辞精炼,体制短小,全篇仅81字,最短语句不足10字,与格言相似。(每点1分。共3分)4语段(二)中作者提到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与语段(一)中刘禹锡提及诸葛庐和子云亭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答案】语段(二)中作者写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是为了援引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借亡国历史委婉规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2分)语段(一)中作者以诸葛庐、子云亭来类比陋室,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2分)(共4分)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3分)(一)陋室铭全文(二)不二斋张岱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蜡梅补之,但有绿天,暑气不到。后窗墙高于槛,方竹数竿,潇潇洒洒。天光下射,望空视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凉世界。图书四壁,充栋连床。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夏日,建兰、茉莉,芗泽浸人,沁入衣裾。重阳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层,高下列之,颜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则梧叶落,蜡梅开,暖日晒窗,红炉毾。春时,四壁下皆山兰,槛前芍药半亩,多有异本。余解衣盘礴,寒暑未尝轻出。(节选自陶庵梦忆,有删改)注:不二斋:张岱旧日读书的书斋。翠樾:成荫的绿树。槛:栏杆。晶沁:亮光透入。云母:一种矿石,呈现六方形的片状晶形。栋:这里指屋子。面:这里指墙壁。芗(xing)泽:香气。毾(tà dng):毛织毯。本:这里指品种。盘礴(bò):舒展两腿而坐。1借助词义推断方法提示,任选三个词语,解释其在语境中的意思。(3分)文句及加点词词义推断方法提示释义(1)但有绿天课内迁移法: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只,仅(2)充栋连床根据语境推断堆满(塞满、充满)(3)多有异本成语联想:奇花异草奇异、稀有轻(4)寒暑未尝出查字典:轻松 轻快 轻易 轻浮(古代汉语词典)只填写序号(任选三个作答,意思对即可。共3分)2请用“/”为语段(二)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限划两处)(2分)余 于 左 设 石 床 竹 几 帷 之 纱 幕 以 障 蚊 虻。【答案】余于左设石床竹几/帷之纱幕/以障蚊虻。(每处1分,共2分)3语段(一)中的“草色入帘青”与语段(二)中的“绿暗侵纱,照面成碧”写景有相似之处,请具体分析。(3分)【答案】示例一:内容上都写居室环境绿意浓郁,草木的绿色映入帘幕,使屋子(墙壁)一片碧绿,写出居住环境的清幽。示例二:都通过描写室外青葱碧绿的草木映衬得室内一片碧绿的情景,来表现居室的清幽。示例三:两句中的“入”“侵”都是化静为动,将静态的草木之色写活了,突出了绿意的浓郁。(任选角度,结合语句简要分析2分,突出环境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4居室环境与闲居生活,常能表现出主人的志趣。你认为刘禹锡和张岱是否志趣相近?结合两个语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案】示例一:刘禹锡爱“调素琴”“阅金经”,张岱“图书四壁”,二人都有高雅的情趣;两人对居室环境的清幽都颇为自得,有着相同的审美情趣;刘禹锡认为“陋室不陋”,张岱把书斋命名为“不二斋”,两人都有不随流俗的志趣。综上所述,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5分)示例二: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两人都很享受清幽宁静的居住环境;都喜欢高雅脱俗的生活,刘禹锡不愿“案牍”劳形,乐与博学高雅之人交往,张岱沉醉在不二斋中,栽花移木,读书赏景,寒暑不轻易出门。(5分)示例三:我认为两人志趣不相近。刘禹锡身居陋室是迫于无奈,他的苦中作乐是对境况的一种抗争,也是向那些打击他的人表明自己绝不会屈服,其志趣是积极入世,想要有所作为的;张岱在杭州拥有舒适的住处,过着惬意的闲居生活,种树赏花、不问世事,他的志趣更多地体现为闲情逸致。(5分)示例四:刘禹锡喜欢与鸿儒交往谈笑,爱热闹;张岱不喜欢跟人交往,常宅在家里不出门,爱安静;两个人志趣并不相同。(4分)示例五: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刘禹锡一个人的时候喜欢“阅金经”,张岱家“图书四壁”,两个人都爱读书,而且他们俩都很清高。(4分)示例六:我认为他们志趣相近。因为两个人都爱读书,都喜欢花草树木。(3分)示例七:我认为他们志趣不相近。刘禹锡喜欢忙碌一些的生活,张岱喜欢无所事事的生活。(3分)(开放性试题,观点1分,能写出两方面的“相近”之处,或合理分析二人的不同之处,4分;言之成理即可。共5分。若理由太单薄,可酌情扣分,扣完为止;若仅仅答出“相近”或“不相近”,不给分)参考答案一、1.C(A.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名词作动词,命名;B.动词,蔓延到/形容词,上等的;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D.形容词,足够/动词,值得)【语段(二)参考译文】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唯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鸟儿的鸣声高高低低。午睡刚够,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二、1.B(B.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语段(二)参考译文】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三、【语段(二)参考译文】不二斋,屋旁有株高三丈的梧桐,树冠茂密,能遮盖住大半个屋顶,但遮不到围墙的西面,(我)就在这里种上腊梅,(这样子)看上去周围全是树荫,连夏日的暑气也挡在了外面。从屋子的后窗看出去,有段比窗槛略高的矮墙,(它后面)是几只潇潇洒洒的竹子。(院子中间)天光照射下,抬眼看去,就像玻璃、云母(一样透明),总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清凉的世界里面。屋子里面放满了书,从墙角一直堆到了床上。我在房子的左边放了张床,并摆上竹几和蚊帐,以防蚊虻。(我坐在床上)看到窗外的树叶透过蚊帐,连墙壁上也印上了绿色一样。每到夏天,建兰、茉莉的香味四处飘散,连衣服上也有它们的味道;到了重阳节,又在北边的窗下种上菊花,分上下五层摆放,看上去颜色秀丽,和天光相辉映,像沉浸在秋天的水里一样。到了冬天,看梧桐落叶,闻腊梅飘香,(体会)太阳温暖的晒在窗前,(就像)烤着暖炉,裹着毛毯一样(舒服)。等到春天,四下里全是山兰花开。我在花圃里种的半亩芍药里面,有多种变异的品种(甚是漂亮)。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坐在家里,一年四季也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