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T-ZZB 3122—2023).pdf
-
资源ID:96351802
资源大小:460.9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T-ZZB 3122—2023).pdf
ICS 59.060.20 CCS W 52 T/ZZB 31222023 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 Coloured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filament yarns 2023-08-10 发布 2023-09-10 实施 浙江省质量协会 发 布 团体标准 T/ZZB 31222023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技术要求.2 6 试验方法.3 7 检验规则.4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5 9 质量承诺.5 T/ZZB 3122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浙江省质量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浙江千禧龙纤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参与起草单位:龙游龙纤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宏、俞俊新、杜月莹、曾建卫、陈自力。本文件评审专家组长:茅明华。T/ZZB 31222023 1 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基本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承诺。本文件适用于在原液中加入着色剂,采用凝胶纺丝超倍热拉伸工艺制成,线密度为 15.0 dtex2666.0 dtex 的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4146(所有部分)纺织品 化学纤维 GB/T 65042017 化学纤维 含油率试验方法 GB/T 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GB/T 143432008 化学纤维 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 GB/T 143442008 化学纤维 长丝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GB/T 175922011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 17593.2 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2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GB/T 17593.4 纺织品 重金属的测定 第4部分:砷、汞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NB/SH/T 00072015 化妆品级白油 FZ/T 541292020 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 3 术语与定义 GB/T 4146(所有部分)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 4.1 研发设计 4.1.1 应具备采用色浆自动调色,双口双螺杆加料等原液改性技术的工艺设计及优化能力。4.1.2 应具备采用凝胶纺丝超倍热拉伸工艺研发有色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丝的能力。4.2 原材料 4.2.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颗粒的粘均分子量 M应为 100 万600 万,原料颗粒中粒径在 120 m 250 m(约 60 目120 目)的粒子应80wt%。4.2.2 着色剂不应含有 GB/T 175922011 附录 A 中所规定禁用物质。T/ZZB 31222023 2 4.2.3 表面活性剂不应含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物质(APEO);白油的重金属、多环芳烃限量及闪点应符合 NB/SH/T 00072015 中 15 号化妆品级白油的要求。4.3 工艺及装备 4.3.1 本产品应采用色浆自动调配、在线添加、原液着色等生产工艺。4.3.2 应配备包含全自动色浆调配系统、高精度计量泵、双螺杆纺丝成型系统、多级高倍热拉伸机和相应的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4.3.3 应配备适当(如 PLC 集散)控制系统对全工艺流程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关键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4.4 检验检测 4.4.1 应具备原材料粘均分子量、原料粒径分布及生产过程中对丝条含油率、线密度的检测设备并进行检测。4.4.2 应具备产品外观、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线密度偏差率、含油率、断裂强 度变异系数等项目检测设备并进行检测。5 技术要求 5.1 外观质量 产品应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无毛团、无油污、无异物,表面平整。产品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外观质量要求 项 目 要 求 结头/(个/万米)0 毛丝(按每筒分别计算)/(根/万米)5 5.2 内在质量 产品的内在质量应符合表 2 的要求。表 2 内在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断裂强度/(cN/dtex)29 2 初始模量/(cN/dtex)1180 3 线密度偏差率/%4 4 断裂伸长率/%3.5 5 断裂强度变异系数/%7 6 含油率/wt%0.5 7 pH值 4.08.5 8 甲醛含量/(mg/kg)200 T/ZZB 31222023 3 表2(续)序号 项目 要求 9 色牢度/级 耐摩擦 干摩 4 湿摩 4 耐皂洗 变色 4 沾色 4 耐海水 变色 4 沾色 4 耐日晒 4 5.3 可萃取重金属 产品的可萃取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表 3 可萃取重金属含量要求 项 目 要 求 可萃取重金属/(mg/kg)锑(Sb)30.0 砷(As)1.0 铅(Pb)1.0 镉(Cd)0.1 铜(Cu)50.0 镍(Ni)4.0 汞(Hg)0.02 6 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验 在正常光照下,目测检验外观。6.2 线密度检测 线密度偏差率按GB/T 143432008规定执行,采用绞纱法。6.3 拉伸性能检测 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变异系数按GB/T 143442008的相关规定执行,纤维不加捻。6.4 含油率检测 含油率按GB/T 65042017规定执行,采用萃取法。6.5 pH 值检测 pH值的测定按GB/T 7573规定执行。T/ZZB 31222023 4 6.6 甲醛含量检测 甲醛含量的测定按GB/T 2912.1规定执行。6.7 色牢度检测 各项色牢度测试按FZ/T 541292020中第6.5条的相关规定执行。6.8 可萃取重金属的测定 锑、铅、镉、铜和镍的测定按GB/T 17593.2的规定执行,砷和汞的测定按GB/T 17593.4的规定执行。7 检验规则 7.1 组批 每批产品必须是原料、色系、生产条件和产品规格相同。同一规格产品,原则上以分机台型号连续生产量划分为一批,每一批产品标识应统一。7.2 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见表4。表 4 检验项目 序号 项目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1 断裂强度 2 初始模量 3 线密度偏差率 4 断裂伸长率 5 断裂强度变异系数 6 含油率 7 色牢度 8 甲醛含量 9 pH值 10 可萃取重金属 11 外观质量 注:“”为检验项目,“”为不检验项目。7.3 出厂检验 7.3.1 出厂检验项目见表 4。断裂强度、初始模量、线密度偏差率、断裂伸长率、断裂强 度变异系数、含油率项目在同一检验批中,随机抽取 20 只筒子;外观项目逐筒检验。7.3.2 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则判定为该批产品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7.4 型式检验 7.4.1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见表 4。T/ZZB 31222023 5 7.4.2 检验时机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者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b)正式生产后,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累积正常生产十二个月或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d)停产 6 个月以上重新恢复生产时;e)客户或主管部门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7.4.3 抽样 型式检验应从出厂检验合格品中随机抽取,每次抽取的样本数量应不少于 15 只筒子。7.4.4 结果判定 型式检验的全部项目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该批产品不合格。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志 8.1.1 产品标识应包含:产品规格、产品名称和批号等信息,可以有效区分。产品规格以线密度(dtex)和单丝根数(f)表示。8.1.2 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等级、颜色、批号、净重、毛重、卷装个数、包装日期、生产日期、执行标准号、商标、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等相关信息和防潮、小心轻放等警示标志。8.2 包装 8.2.1 每个卷装应有一个保护层,包装箱内对有支撑的卷装定位固定,无支撑的卷装保证其不受损伤。8.2.2 每个包装箱内的卷装大小均匀。不同品种、规格、批号要分别装箱。8.2.3 每批产品应附质量检验单。8.3 运输 运输过程中避免损坏包装箱、受潮、曝晒。8.4 贮存 包装箱按批堆放,贮存在干燥、清洁、通风且无日光直晒的场所。9 质量承诺 9.1 客户在正常存放、使用的情况下,自产品购买之日起 3 个月内,因产品的质量问题导致不能正常使用,制造商免费退换同规格的产品,如产品已使用三分之一以上时,双方协商处理。9.2 用户对产品质量有诉求时,应在 24 h 内做出响应,并于 72 h 内提出解决方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