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阶段测试科学探究试题.docx
科学探究时间:40分钟 满分: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图J5-12. 以下是某些同学在“测定土壤酸碱性”实验中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图J5-23.某废旧干电池内有二氧化锰、炭黑、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实验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图J5-3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图J5-45.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图J5-56.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图J5-67.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化工厂二氧化硫泄漏时,人们应迅速撤离现场,尽量往低处去B.装有浓硫酸的汽车翻洒出后,应铺撒大量固体熟石灰C.不慎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着火时,应立即用大量水浇灭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氢氧化钠溶液冲洗8.图J5-7所示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图J5-7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9.为区别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列实验: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气体是气体,无明显变化的气体;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根据实验推断,、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A. CH4、CO2、H2、N2B. CH4、H2、CO2、N2C. CH4、H2、N2、CO2D.CO2、H2、 N2、CH4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通入氧气后点燃C 分离MgCl2、NaCl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D 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二、实验探究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50分)【基本实验】11.(3分)结合下列仪器,完成粗盐提纯实验中的相关问题。图J5-8(1)仪器的名称是 。 (2)在过滤粗盐水时除用到,还需用到图J5-8中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下列有关蒸发结晶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名称)。 A.当加热至有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B.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C.当水分完全蒸干时,即停止加热D. 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防止破损12.(6分)同学们在实验室里一起制作叶脉书签。材料准备(1)选择外形完整、大小合适、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2)配制2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图J5-9此过程中需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g,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制作书签步骤一:用水将树叶刷洗干净。步骤二:将树叶放在20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此过程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 性。本步骤中需注意的一项安全操作是 。 步骤三:当叶肉呈黄色后取出树叶,用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步骤四:将叶子平铺在瓷砖或玻璃板上,用软毛刷轻轻刷去叶肉。步骤五:将剩下的叶脉放在水中轻轻清洗,稍稍晾干后,夹在书中压平。步骤六:向氢氧化钠废液中加入 后,倒入下水道。 13.(6分)玻璃棒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不同。初中化学与玻璃棒有关的部分实验如下:图J5-10请回答下列问题。(1)A为过滤操作,仪器X的名称是 ,用该装置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能成功的是 (填序号)。 a.KNO3溶液中的H2Ob.CuO中的Cc.Na2SO4溶液中的BaSO4d.NaCl溶液中的HCl(2)B为稀释浓硫酸,烧杯中盛装的物质是 ,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C为蒸发食盐水,操作中待 时,即停止加热。 (4)请再举出一个使用玻璃棒的实验操作,并说明玻璃棒的作用: 。 14.(7分)刘涛在实验室里进行以下实验:首先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较浓盐酸60 g与蒸馏水混合配成100 g稀盐酸,再将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气体。(1)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下是制取气体的主要步骤,其中有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下同),改正错误后,制取气体的操作顺序是 。 图J5-11(2)为验证此实验中产生的气体,刘涛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出现。刘涛想:“石灰水会不会已完全变质?”他取少量该石灰水,向其中滴加 ,溶液变红,证明他的猜想不正确。他向老师求教,老师提出:“浓盐酸浓度过大,气体中有挥发出的较多HCl。”为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含有HCl,刘涛的操作是 。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确含有较多的HCl,原来所配稀盐酸浓度达 %,应当将其进行稀释后再进行该实验。 15.(5分)以下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图J5-12(1)仪器F的名称是 。 (2)加热KMnO4制取氧气,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 (填“K1”“K2”或“K3”)。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所用的80 g 10%的稀盐酸,需用25%的盐酸 g来配制;若配出的盐酸浓度偏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是 。 16.(5分)试管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有多种用法。图J5-13(1)图J5-13中仪器的名称是 。 (2)用B装置制取一种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小于空气,请用上述装置组成一套制取并收集氨气的装置 (填字母)。 17.(8分)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图J5-14(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D集满氧气后,集气瓶应 (填“正立”或“倒立”)在桌面上。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要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则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 (填序号)。小红同学利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小伟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Fe2O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J5-15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选用),选用装置乙的目的是 ;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 丁。 图J5-15【科学探究】18.(4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图J5-16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图J5-16实验分析(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谨,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谨,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 。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19.(6分)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图J5-17将250 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 NaOH溶液5 mL;倒转饮料瓶,轻轻振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按图J5-17连接实验装置,取50 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装置C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 g。资料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 g/mL。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过程中,装置C中的现象是 。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D的目的是 。 (3)步骤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 。 (4)步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1.A 2.B3.B 解析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加热,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图中所示操作正确。4.B 5.A 6.C 7.B 8.A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由b口进气,从a口将水排出;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氢气密度小于空气,由b口进气;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由a口进气。9.B10.D 解析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或稀有气体,故检验二氧化碳只能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因为CO2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故CO2中少量的CO不能被点燃,通入氧气后会引入新杂质;MgCl2、NaCl固体混合物加入水形成溶液,加入适量Ca(OH)2溶液后,Ca(OH)2能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引入新的杂质CaCl2,使制得的NaCl固体中含有CaCl2;分别取少量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液呈蓝色的是CuSO4固体,难溶于水的是CaCO3固体,试管外壁发热的是NaOH固体,无明显现象的是NaCl固体。11.(1)酒精灯 (2)漏斗 (3)B12.材料准备 (2) 20 搅拌,加速溶解制作书签 腐蚀 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稀盐酸 13.(1)漏斗 c (2)水 搅拌,使热量及时散失(3)有较多固体出现(4)将氯化钠溶于水,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合理即可)14.(1)CaCO3+2HClCaCl2+CO2+H2OBD EFBACD (2)酚酞溶液 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1815.(1)水槽(2)K2 (3)ABCE 32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即可)16.(1)铁架台 (2)2H2O22H2O+O2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AD17.(1)试管 (2)2H2O22H2O+O2 正立(3)C a(4)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甲丙甲解析(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3)可以通过调节分液漏斗中的活塞来调节液体的流速,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所以发生装置选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必须从a端进入,否则气体会从a端逸出,而收集不到二氧化碳。(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防止对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18.(1)A中的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2)收集尾气(或储气)(3)CO2不一定来自CO和CuO的反应,可能是原来的CO2在B装置中没有除尽(4)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或在D、E之间连接A装置)解析(1)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蓝,常用于检验水蒸气的存在,所以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A中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2)废气通过各装置后,可能没有被完全吸收,可以利用F处的大号注射器进行收集。(3)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确定一氧化碳是否存在,因为CO2可能是原来废气中含有的,通过B装置时没有被完全吸收。(4)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和铜,因此在D、E之间添加一个检验水的装置,通过证明是否有水产生,来确定气体中是否有氢气,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可以检验水的存在。19.(1)左侧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浑浊(2)2NaOH+CO2Na2CO3+H2O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干扰实验结果(3)防止二氧化碳逸出(合理即可)(4)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装置C中被完全吸收